|
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最新版)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最新版)
江苏 泗洪 王绪卫
前不久,我去温州参加新教育苍南年会。非常高兴的是遇到了一个品行正直思想敏锐的编辑:中国教师报的“我思故我在”老师。听报告前我们坐在一起,我问他:“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他说:“这两天我正在看上海郑杰的新作,原来的名字是无解,现在改名《顾此失彼》,其实表达的还是一个意思---没有答案。打个比方:中国教育就好像一个人掉进四周是悬崖绝壁的深潭之中,我们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及探索,都是在教人如何游泳。那游泳的技术学得再好,最多也只是能保持让人不沉下去,而绝不可能游出绝壁!所以,中国教育如果一直这样改下去,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我思故我在老师的判断使我想起前天晚上教育在线总版大潮河老师对同样问题语重心肠的回答:“绪卫啊,对于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就如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老人家所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像干干老师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只是能做一点就做一点罢了!”
上天,我去县委宣传部拜访从老师考进公务员的泗洪教育界名师李高升,说起“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这个大难题。他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人,那教育就好像人的肝脏,它有解毒排毒的功效。但如果我们整个人身体的主要器官出了问题,比如大脑心脏,那它也只能干瞪眼没有办法!还有中国教育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封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围墙没有打通,教小学的不能走上中学讲台,教中学的不能走上大学讲坛。
今天早上,在华泰证券上网看到: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在接受学生记者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说得直白一点,现行的大学教育制度就是‘在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
顾秉林校长表示,在二十世纪初至4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界的黄金时期,在这段时间以内中国的大学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他们中有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革命义士、抗日英雄,有科学骨干、民族精英。而这种盛况自从解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开始衰落。现在的各高校,包括清华与北大在内,已经没有将培养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严重的学术腐败,枯燥且与社会脱节的课程,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将导致学生们的思想僵化,对课程失去兴趣,对大学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失去信心,退学正是表达他们对大学教育失望的最极端方式。
他进一步表示,至少有80%的学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是酬躇满志,报着努力学习的决心的,可是在四年大学生涯的消磨与侵蚀下,能将这一决心坚持到毕业的学生恐怕不到20%。逃课,考试作弊已经被很多学生当成了家常便饭。上大学的目的由最初的学习知识变成了纯粹的混文凭。而那些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认真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正在被逐渐磨灭。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学最终培养出来的成品,将是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如果一直这样下去,20年后,中国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水平将会是什么样子?简直不敢想像!古板的教学方式和教材让社会丢失了许多的达芬奇,比尔盖茨。对于这样损失,我们是否要反省下呢?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学生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伤害,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无可挽回的扼杀,中国至今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这种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
顾秉林先生说:
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认为真正的高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技能、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敢于权威挑战的精神。
1、什么是独立的技能?
不是拘泥于课本上的,如果你对某东西有深入研究,可以考虑研究成果作为成绩。我们要鼓励和发扬这样的模式,因为市场和学生需要这样的鼓励!
2、什么是独特的思考方式?
独特的思考方式不代表爆炸式的思考,而是多种寻根问底的思想,抓住一条线一直往前摸,有这样的科学精神,这条线一定能通往诺贝尔。独特的思考方式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得注意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目的以及合理性。当然,诺贝尔奖不应该成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以及输送人才,但是这毕竟是国际上对最顶尖人才认可的标志。
3、什么是敢于挑战权威?
这个相信学生们都了解,羽毛和石头哪个能先着地?
这个是众人皆知的,为什么那个时候全世界只有1个人提出了不相同的结论并用事实证明了?原因就是权威的威慑。教授:这个名词是一个长辈的名词,我不介意别人叫我同学,叫我兄弟,或者学生。因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研究的成果比老是的好,你就是老师,我可以为一个同学 "无聊"的问题而停下上课,动员大家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原因为什么?这个问题的隔壁很可能就是诺贝尔奖……
当然,以上的能力,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被赋予学生的。所以顾秉林先生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停止再扼杀人才了!应该停止再向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了!"当然,改革会涉及很多未知的因素,以及牵扯很多人的利益,势必受到极大的阻力,可是为了学生以及中国的未来着想,这些阻力都必须被克服。
其实,扼杀人才、往学生们的脑子里灌屎的何止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学、小学就不是吗?你看那些校长的选择、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老师和学生的管理与评价,哪一样是真的合乎“以人为本”?哪一样是真正把多数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社会多数人的幸福生活有放在心上的?
如今,中国社会各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切地认识到:“教育的好多问题的根源都出在社会!中国教育?只有在中国社会找到出路的情况下,才能克服那扼杀人才、阻碍教育健康发展的极大阻力,中国教育才可能真正找到出路。”如今,从我们的总理到我们的大学校长,从我们的中小学老师到学生家长,都陆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教育必须大变革!这样下去绝对不行!我相信:当共识形成之日,也将是中国教育出路曙光初现之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