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国学启蒙教育一、
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精神支柱的血脉和源泉,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传承与积累下来的文化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使得中华民族得以五千年延绵不衰。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生命最集中的、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
国学经典:对于什么是国学?历来说法不一,但都不外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什么是经典?《人民日报》社论中的定义是“经典是经历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由此对于国学经典我们可以理解为“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即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二、
国学启蒙读什么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读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的问题。由于几十年来传统文化被人们所忽略,使得广大民众对于国学或传统文化缺乏起码的正确态度及认识,极易受到教育实践者的引导,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国学启蒙教育实践,则容易流于偏颇,甚至走上歧途。
国学经典著作之众,涉及内容之广泛,远非读一本两本国学概论所能企及。那么,国学启蒙我们读什么呢?国学启蒙的范本大致包括《三百千弟》、《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及《四书五经》等等。为什么又要强调启蒙呢?在此需要特别指出,蒙书虽浅易,但大多成于古代大学问家之手,它们集中了历代中华先贤的智慧,而且文采斐然,成书之后又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因此说采用这样的读本来发蒙启智是极为必要的。关于《四书》则因其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经典之作,故亦在此列。
三、
来启蒙谁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
没有人规定读书的内容有年龄限制的(少儿不宜的除外),限制少年儿童读书就如同限制成人喜欢卡通一样的不合道理。但是据称人的很多能力的开发又是有年龄限制的,故而结合多年教学并借鉴各方同仁之经验,国学启蒙教育的起点定位于3岁至13岁儿童,并且以4周至5周之间开始为最佳。
四、
为什么是他们
这是关键, 用古人的话来说3岁-13岁“物欲微熏,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童蒙蕴养正见,正宜此时。”13岁以后“知识渐开,物欲既染,烦恼增多,心逸情泳,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强。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
国学启蒙教育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八年的功力岂是四年可以相提并论的吗!
简单的说,对学生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是现行学校(幼儿园)教育的补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做成部分,是学习中华文化,宣传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华的重要形式,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大战略举措。
五、
国学启蒙如何来做
国学启蒙教育要作为现行教育的补充,首先必须要与现行的教育相接轨,由此我们认为在真正的国学教育启蒙前,要有一个缓冲期,时间约为半年至一年。在此期间:
第一 要制定计划,不要占用大量时间;
第二 内容不要贪多,要精练,要通俗,要生动,要少儿易于接受;
第三 选取对培养儿童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亦可扩大其知识面的内容,好内容是主体,尽量配合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对于国学启蒙教育河北弘毅学堂把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兴趣,略释文义,端正做人做事之态,乐学为主。(缓冲期)
第二阶段:大量认读,集中快速识字,加强记忆能力。(基础期)
第三阶段:涉猎《四书》等,容易理解或有直观印象的部分予以讲解。(扩充期)
第四阶段:唐诗宋词欣赏讲习。(发挥期)
根据众同仁多年的经验,儿童集体学习,比单独在家或有家长逼着学习效果更好,而且只有当儿童把国学启蒙当成一种日常的活动时,效果最佳。
六、
为什么这样来做
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是有序的。《三字经》云:“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传统教育的原则是童子6岁入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礼仪,受识字开蒙之教育。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性格、人格养成时期,必须循序渐进,善导以入,切不可急功近利,揠苗助长,故不赞成让儿童从《论语》《大学》《中庸》等开始,而是必须从《三百千弟》起步。不讲次第的学习方法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可不慎欤!
为什么把唐诗宋词放在了最后呢?经典是本,诗文是末。譬如建房屋,《四书五经》是毛坯房是主体,诗文辞赋则是华丽的装饰,如果没有主体,华丽的装修又何所附丽呢?本末源流,不可不分!
说到儿童是否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因为这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成人的行为也不都是主动的,在强大异化力量的支配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自由自觉劳动都只是一个理想而已。在尊重儿童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否则几乎就没有一个儿童会直接主动的去要求读书了。
说到背诵与理解的问题,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帮孩子有一点懵懂的理解更好,可问题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对象,我们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的深化的。正所谓“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
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习才能实现。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在此弘毅学堂敬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七、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国学启蒙教育既然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让孩子从小学习就无可厚非了,但是说以此来推动新儒学运动或是开辟一条新的教育道路,弘毅学堂是不敢苟同的。如果违背了儿童发展的天性,我们首先也得反对了。
科学的时代国学启蒙教育也需要科学的证明。ICI国际教育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曾做过一个为期一年的大范围国学启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熟练背诵一段文字所需的时间与相差4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几乎是一样的;参与试验的幼儿园中班儿童的识字能力超过了普通大班的识字能力;所有试验者的注意力在诵读经典一年后,均有显著性的提高;被试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对儿童道德行为表现作出过程性的观察,有90%以上的家长和班主任,都认为读经对于提高被试的道德水平有帮助。这些事实和研究结果,无疑对儿童教育研究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同时,还告诉我们,目前的大量研究只显示出了“冰山的一角”,实验结果:国学启蒙教育是儿童开发潜能的有效方式。综上所述,国学启蒙教育可以为我们有远见的家长带来什么惊喜的效果呢?现总结如下:
1.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3.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而且是主动识字,提高效率;
4.可以丰富少年儿童的人文知识,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5.有效并且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
6.大幅度提升学习效率和自信心,原来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半小时就可以完成,因为认字快了,不需要再琢磨了,效率自然提高了,也就不会充满紧张而不自信了。
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河北省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协会与河北弘毅学堂正是响应这一号召,广泛开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大力倡导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在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传播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