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588|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您的孩子也能成“神童”--张政谈“早期智能深度开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7 11:0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老师谈“早期智能深度开发”
您的孩子也能成“神童”
张政



我珍藏着几份数理化考卷,考生是年仅7岁的孩子,他们在普通小学里只能算一年级的学生。可是考卷上却出现了因式分解、方程组、不等式、根式化简、三角等初中(甚至高中)才学到的题目。考卷上那些弯弯扭扭的“标准童体字”使你不得不相信确实出自孩子的手笔。这个名叫林晓的女孩出色的通过了考试。那张考卷的字迹更象鬼画符,以至老师化了很大的功夫来批阅它。字虽然不济,可是答题却得了满分------考生的名字叫朱威。



林晓和朱威都是1978年卢湾区儿童理科班的学生,这个试点班是在当时的卢湾区区长王乾德关心下开办的。3年后,由于小学里缺少理化实验室,全班升入本区一所普通中心。1985年,班上有3名学生进入了交通大学少年班,他们的同龄人都还在上初中一年级。次年,该班又有14人考上大学,前面提到的朱威13岁进交大,并在美国重点大学资格考试SAT--M中考头一名,其档案进入美国科学院,人却被德国大学网罗了去了。



这些孩子都是千里挑一的神童吗?不!在组建这个班时,仅从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一年级的4个班级中略加选拔,既无智商测试,也没有做一大堆考卷。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很普通的孩子。脱颖而出的唯一秘诀,是他们接受了早期智能深度开发,他们在小学的课堂上就接触到了中学和大学里的数理化概念,因此在良好的基础训练同时,又比普通班的同年龄学生领先一步,全面发展,他们较早表现出异常智能也就不奇怪了。



让小学生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不是“拔苗助长”吗?曾有人提出如此的批评。我认为这种观点起源于受传统教材的束缚太深。翻开中小学数理化课本,其内容与本世纪初刚刚引进西方近代教材时大同小异。然而近百年来,现代科技及科学思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革。这些变革至多反映在我们教材中只字片语或末尾的附录中。如果把理科教学比喻成一座宝塔,传统的内容占了整个塔身,而高新科技只占一个塔尖甚至更少。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脱节不仅使课堂生活枯燥乏味,更使我们的学生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当年在试验早期智能深度开发时,我们有意识地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部分,着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会动脑子找对策,更容易适应社会。他们遇到书本上从未述及的难题不至于手足无措,反而乐于迎接挑战,独立解决困难。试问,这样的下一代不是比“高分小皇帝”更强吗?



从本人几十年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智力确实略有差别,但对他们的成才经历并不构成主要影响,真正起决定因素的是环境和教育方式,我建议“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妨试试早期智能深度开发。




(注:此文刊登与1996年的新民晚报。虽已过十多年,至今读来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故转录上网,希望对关心教育人士有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3:49:38 | 只看该作者

儿童力学启蒙的途径

儿童力学启蒙的途径
张政

我在培养六七岁儿童成长为少年大学生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力学的启蒙。方法上,注重发挥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

讲台上,摆着许多厚纸片做成的动物模型,恐龙、袋鼠、鸭子、大公鸡,它们的头颈和尾巴是可以拆装的。我讲恐龙的头颈取下来,尾巴这头就倒伏在桌上,而取下长尾时,头颈就倒伏在桌上。同样,袋鼠也有这种情况。这就让孩子们悟出了头尾的力平衡现象,进而引入重心和支点概念,然后让孩子研究大公鸡和鸭子的形体特征。鸭子的支点-----脚,长在靠近尾巴的肚子下面,而大公鸡的支点长在肚子当中,当摇动桌子时,鸭子模型立刻向前跌倒,头伏在桌子了。我以此让孩子以物理概念进行解释,许多孩子都悟出,鸭子身体重心偏前而支点偏后了,所以被赶时容易跌倒,解释得十分合理。

我还用长短不同的铅笔,竖放在讲台上,略微抖动讲台时,长铅笔先行倒下,而最短的却不倒,由此诱导出物体的稳定性与物体重心高度有关:重心越低越稳定。所以,人在泥泞的地上行走,要猫着腰,矮着身体走路,这一节课还讨论了重心与美学,重心与建筑等许多有趣的问题,这本是我家教时的方法,却成功地移用于课堂。

培养少年大学生的关键是想方设法使枯燥的定理、定律,变成生动有趣的事物去吸引孩子,这就是启蒙的艺术。我建议具有高中文化成度的爷爷奶奶们,少搓几圈麻将,多从怎样启发孩子,培养科学概念上去寻找乐趣。当孩子稚气的脸上泛起理解与自信的神情时,这才是您最大的欢乐。

(注:原刊于1996年《新民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6:36:30 | 只看该作者

要善于启发

要善于启发
张政

农村孩子朴实,城市孩子机灵,这是环境影响的差别所致。但古今却有不少豪杰,如诸葛亮、苏秦却来自“寻常巷陌”。他们何以能成为一代“倾危之士”呢?答案很简单,他们曾在书本里"故国神游",察古今盛衰而知得失,吸收了杰出人物的思想精华。我国以史官文化著称,知识宝藏丰富。如果等孩子当上中学生再去看书,则其时课业沉重,且已错过了童年发展智力的时光。我赞成让爷爷奶奶成为“小小听故事”的童话作家,改编一些历史故事,删繁就简些讲给孩子听。据知,俄国文豪高尔基就是在外祖母讲述的英雄故事中奠定了文学志趣的。

给小小讲故事,不可平铺直叙,而应留出思考空间让孩子“处理军机大事”“磨练”一番。例如《史记。滑稽列传》有则劝齐王的故事。齐王沉湎于长夜之饮,朝政慌乱,时敌国入侵,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可让孩子想象扮演齐王大臣的角色去劝说齐王。我教这堂课时,班上孩子们的答案可多了。然聪明一些的孩子则提议要恭恭敬敬的劝说齐王------这就有点入门了。当然我提醒大家,这位大王是提不得他的缺点的,他只能听恭维话。

我话音刚落,瞬时,聪明些的孩子争着举手劝齐王了:“我们的大王一旦关心国家大事,就会一鸣惊人,使齐国威震天下的。”此言果然使齐王猛醒,开始专心治国,威名大振。通过处理“军机大事”,孩子们也懂得说话要讲艺术,讲效果,要尊重人,也要听劝。要是齐王遇不上滑稽机智的淳于髡,岂不亡国了吗?我最后让孩子们朗读名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注:原刊于1996年《新民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8:54:37 | 只看该作者

她学几何为啥吃力

她学几何为啥吃力

张政

培养空间观察能力,是理科教育的重要环节。现在的学生要到高中才上立体几何课,可是形成立体观念的最佳年龄是10岁以前,特别是有些女学生上高中立体几何尤其感到吃力。

怎样让六七岁的孩子建立其三维空间概念呢?在他们直观地掌握“点线面体”后,我给大家一个“平面图”的科幻故事。在这个国度里,只有上下、前后的空间,一切事物都没有厚度,只能在平面上生活。我取出剪好的平面人、平面马,让孩子们贴在墙上玩;平面马遇到障碍只能倒退,平面娃娃敢摸平面老虎的尾巴,因为这只老虎无法回头咬他。。。。。。在这个有趣的“平面王国”里,小学生们通过游戏悟出二维空间的特性,这时就可以进一步学习三维立体知识了。

首先,教孩子认一些立体几何模型,记住其名称和特点,再让他们掌握大学立体几何中关于对称要素的计量法,并用这些规则来判定一些简单立体几何模型的对称级别。经过一番练习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利用对称要素的观点裁剪纸样。以后再由简而繁地学画立体图。最后,他们能以大学投影几何的观点画透视图、侧视图和剖视图。八九岁的孩子可具有不亚于高中生的立体观念和作图能力。

时下家长不惜重金为子女聘请家教补课,却鲜闻有为幼儿开发智力请家教者,其时后者极为重要,启蒙得法,可提前建立科学思维。

(注:原刊于1996年《新民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7 18:58:24 | 只看该作者

学逻辑-----孩子聪明的起点

学逻辑-----孩子聪明的起点
张政

有一次,我给班上一年级孩子讲故事,从前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去大官李膺家里作客时,主人问他要吃果品吗,他毫不客气地说要吃。主人怪他不懂做客人的礼貌,他回答说,“你也不懂做主人的礼貌,只问客人,而不主动给客人吃东西。”这使主人感到十分惭愧。主人接着又说我已老了,看不到你功名有成了。孔融回答他:“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刚才你教训人很凶,不像个要死的人,你会活下去的。孩子们听得入迷了。接着我借10岁的小孔融娴于辞令的故事,动员孩子们学点逻辑,做个思维精确、条理分明的人,不要当上差不多先生,事事只求差不多,长大了难成一番事业。

7岁孩子学逻辑,不能搞成经院哲学,只能以趣味故事为载体,每个故事只能教一个逻辑法则。我在第一节逻辑课上,改写了一个经典的命题,即:法庭上,一个逻辑学老师控告他的学生不交拖欠的学费,但这个学生却振振有辞地说:“若法官判老师胜诉,则说明我未学好辩论术,就不应交学费;若法官判老师败诉,则我服从法院判决,也不必交学费了。”我让孩子为老师辩护,要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经略加启发,学生争着发言说,如果老师胜诉,则学生应服从法院判决,交上学费;若老师败诉,则说明学生已学会了辩论术,也应交学费。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我话题一转,这个学生的话又错在哪里呢?原来学生用了两个标准,一是法院判决标准,二是以学习效果为标准,搞随心所欲的更换。使孩子们懂得了辩论双方必须要偶共同确定的标准。

以后,我又教了一些辨证逻辑,如原因和结果,形式和内容等。不久,语文课上出新鲜事,有篇猴子捞月亮的课文,小猴子看到井里有月亮,就叫老猴子来捞,老猴子来捞了,当然是一场空。这篇课文几十年中无人提出质疑。但班上有个叫姚建音的孩子(也是读完初一就考入交大的尖子)却提出质疑,说课文不合逻辑,哪有老猴子轻信小猴子的话,就去捞月亮的?老猴子年纪大,应该经验丰富呀!应改为老猴子听了,先半信半疑,再发展到捞月。九岁的孩子,对专家审定的课文提出质疑,一时传为美谈。

让孩子学点逻辑,能使思想有条理,能避免偷换概念、更换命题、更换是非标准等常见的逻辑错误,比之同龄人,卢湾区少儿理科班的学生又“棋高一着”。

(注:原刊于1996年《新民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07:59:44 | 只看该作者

聪明莫被聪明误

聪明莫被聪明误

张政

昔日,我班上有几位差生,虽高考在即,却不努力复习。有一天,他们得知我曾以个别辅导使卢湾去永嘉路小学六年级一名儿童考上了大学。于是,他们齐声要求我“开小灶”,但求考上大专。我答应晚上在校义务补课。晚上,补课才一刻钟,他们就故态复萌:不记笔记不做题,东倒西歪聊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因为自幼聪明、感情丰富且活动能力强,上课一听就懂,于是小动作不断,追求其他新鲜玩意,课外作业顷刻完成,玩耍时间比别人多,养成了懒学贪玩的差生习性。

我的邻居,教外语的凌老师,他有个聪明的孩子小秦,那年刚进卢湾区力进中学读初一,是个顽童。凌老师决定请我教小秦数理化以加重份量,不使因懒而成差生个性。经我试教,小秦果然聪慧过人,通过半年辅导,便学到初三下,即以初一上跳二级读初三下,毕业后考入重点高中,又如期毕业考进高校,今留学加拿大。

文汇报曾有一篇文章说:聪慧儿童在统一模式的学校里学习,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白白浪费掉。文章建议参照发达国家既抓普教又抓尖子教育,专为聪慧儿童设置英才学校的经验,以求开发聪慧儿童的智力资源。我希望作为父祖辈者能关心聪慧儿童的教育,勿使聪明反被聪明误。

(注:原刊于1996年《新民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8-29 07:19:32 | 只看该作者
业精于勤 在好地苗子也要好好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09:21:58 | 只看该作者

童心不灭

童心不灭

张政

曾有不少专家问过我:你要把这班来自淡水路的普通孩子集体培养成少年大学生,凭什么条件才能达到目的?我答以只凭孩子天真的童心,若不信,请来听课。

在高中课堂上,加速度的教学平淡无奇,讲了定义演算一下既完,但在小学二年级课堂上一讲,可就热闹了。

黑板上画着两架火箭,A火箭时速一万公里,匀速不变,B火箭初速度一百公里,但越飞越快,每小时加快一百公里,我问:为节省时间,小朋友选择哪架火箭去某星球旅行。

孩子们有的选择时速一万公里的A火箭,有的选择B火箭,说它初速度虽小,但越跑越快,会超过A火箭的。双方争论剧烈,我则表态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全对,再想想看。

8岁的姚建音回答说:要看这两个星球离我们多远而定,若是较近,只有几十万公里,我当然选择A火箭,几十个小时就到了,如果离我们很远很远,就选B火箭,它一定会以超过A火箭的速度飞向遥远的星球。他的发言,赢得了全班的掌声。

下一节课是教大学双曲函数公式推导,我先写上孩子们熟习的高中三角的倍角、半角、二角和及求导公式,接着挂上双曲函数公式表,也有倍角、半角、二角和及求导公式,跟三角函数公式成一一对应,只差一个负号,顿时把孩子惊呆了。

之后,我让孩子自行推导,但见他们伏案快速验证都成功了。孩子们兴奋得象发现了一个玩具仓库,竟有手舞足蹈这。说是要赶快告诉爸爸妈妈,世界上就有跟三角公式表完全对称的双曲线函数公式表呢。我望着他们回家远去的背影而激动不已。也许,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批学会高等数学的孩子,一批未来的少年大学生。

我们应抓住最富于好奇与探索兴趣的童年时代,培养孩子爱科学的志趣。若让世俗观念乘虚而入,使孩子变成“老百晓”,则会失去求学的志趣。我建议父辈、祖辈们,别当孩子的面谈论世态炎凉,不要使童心过早泯灭。

(注:原刊于1996年《新民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09:23:23 | 只看该作者

一份紧急报告-----兼谈从神童身上学习什么

一份紧急报告-----兼谈从神童身上学习什么

张政

据对独生子女的心理调查,许多孩子只关心自己,只为自己“找感觉”,而不关心别人,不善于跟外界交流,见了人也不会说客气话,不讨人喜欢,一切唯仰父、祖辈去解决。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只能成为一个社会的弱者。于是,有一位教授写了一份《来自独生子女的紧急报告》。

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小嘛,那么请看一下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13岁赴宴南昌滕王阁时,是怎样与社会地位各不相同的一代名人进行思想交流,从而留下了不朽名篇《滕王阁序》的。其中有许多堪称千古绝唱的名句呢!这就是滕王阁因这篇文章而获重建的原因。

文章首先赞美南昌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富饶的礼义之邦,以“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颂扬主人和太守的人品德行,面对这个集中了东南名士俊秀的盛宴,王勃以“宾主尽东南之美”“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盛赞之,以“腾蛟起凤”赞美在座文士的文章气势,以“紫电青霜”赞美武将之剑艺,以“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而自谦。文章中赞美南昌山河秀丽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历代文士叫绝。毛主席也手书此对联,今刻在滕王阁下,写得气势磅礴,令人百看不厌呢!

一个三尺童子能当仁不让,挥毫作序,则称幸遇知音而唤起“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豪情,着实不凡。这篇文章堪称宴游应酬之作的上品,其气势、其文采、其感人之深、其风格之高,当令今日之“公关先生”望尘莫及,若能学用一二句已属风雅之士矣!而今国内外的科技与经济协作频繁开展,我们要求孩子能自幼学做一个通情达理、善于人际交往的人,一个受欢迎的人。

#6大 中 小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8-8-28 07: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聪明莫被聪明误


聪明莫被聪明误

张政

昔日,我班上有几位差生,虽高考在即,却不努力复习。有一天,他们得知我曾以个别辅导使卢湾去永嘉路小学六年级一名儿童考上了大学。于是,他们齐声要求我“开小灶”,但求考上大专。我答应晚上在校义务补课。晚上,补课才一刻钟,他们就故态复萌:不记笔记不做题,东倒西歪聊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们因为自幼聪明、感情丰富且活动能力强,上课一听就懂,于是小动作不断,追求其他新鲜玩意,课外作业顷刻完成,玩耍时间比别人多,养成了懒学贪玩的差生习性。

我的邻居,教外语的凌老师,他有个聪明的孩子小秦,那年刚进卢湾区力进中学读初一,是个顽童。凌老师决定请我教小秦数理化以加重份量,不使因懒而成差生个性。经我试教,小秦果然聪慧过人,通过半年辅导,便学到初三下,即以初一上跳二级读初三下,毕业后考入重点高中,又如期毕业考进高校,今留学加拿大。

文汇报曾有一篇文章说:聪慧儿童在统一模式的学校里学习,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白白浪费掉。文章建议参照发达国家既抓普教又抓尖子教育,专为聪慧儿童设置英才学校的经验,以求开发聪慧儿童的智力资源。我希望作为父祖辈者能关心聪慧儿童的教育,勿使聪明反被聪明误。

(注:原刊于1996年《新民晚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9-23 15:09:49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6 20:35 , Processed in 0.07961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