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私塾教育(在家教育)答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7 09:5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来竞争力的新契机──在家教育

黄 夏 成(慕真在家教育协会秘书长)  撰

面对21世纪的人类发展趋势,我们孩子的未来在哪里?哪些条件构成未来的竞争力呢?

这些能力的建构,在于我们的教育结果是提供学历还是成就能力!

当我们审视现今的教育体系时,不难发现透过考试来训练智能,以及记忆知识是最显蓍的模式。然而,这只是教育所能提供最粗浅的价值,也是计算机可以更有效取代的部份;人脑及心智更高的价值和潜能,却未曾触及!

在家教育非仅教育
在家教育是一项家庭革心工程及生活革新运动,非仅教育政策中的实验方案而已。

由于在家教育与集体教育在本质上、结构上及运作上有根本的差异,因此,不适宜只用传统的学校教育及学习理论去框视和限制,乃是要用全新的眼光和心胸去观察,并且从中建立适用于在家教育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方法。

这一群愿意为教育理想付上代价的实践者,正在用生命写一份全新的教育论文,要证实除了可以透过抽象的知识来了解生活与人生之外,也可以用生活体验来建构和认识抽象的知识。

就本质而言,在家教育是在真实的生命情境及生活场景中学习,而非在模拟与预设的环境中被约束在标准化的内容与方式里学习。

在家教育的家长与孩子除了有制式的静态学习,其中有许多的比例是在生活经验中去建构和了解知识,而不是强记知识后再去揣摩真实情境。这也是过去12年来企业界的教育训练所倡导的「体验式学习」。

这更是21世纪e-learning藉由数字化在影音互动的模式中,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自主及印象深刻的新生活型态。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早已力行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杜威也直接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由此可见,历经两千年的时空变迁,教育的本质原本就一直围绕着道德伦理的生命课题。

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说:「教育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培养人。」

集体工厂式的教育模具,期望用一套手段,将全部不同的生命个体,铸造成统一标准规格,本质上就在剥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创造力。

迦纳教授(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慧论」、葛瑞德(John Grinder)与班德勒(Richard Bandler)所发展的「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罗杰尔?伯乐门(Roger Birkman)所创立的「性格密码行为风格分析」(True Color)、奈德?赫曼(Ned Herrmann)所研发的「全脑思维型态量表」、查尔士.包宣博士(Charles Boyd)所发展的「DISC行为模式分析」、塞缪尔?休斯敦博士(Samuel Houston)发明的「PDP人格特质分析」等等,近30多年来的人类行为科学研究,并且运用在超过1亿人次的系统化检测与分析后,都指向一个简单的结 果─模式不同,需要不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生活平台上进行全人发展的学习,是培育成熟生命及学以致用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把每一个孩子带起来最有效的落实。
就结构而言,在家教育是以血缘伦理的家庭关系为教与学的根基,而不是以授薪工作者与学生的社会阶级化关系来进行教学。

当代的学习理论都发现影响学习成效有两大关键因素:
第一、在学习过程学习者能进入安全放松、愉悦自信的身心,是一种「巅峰学习状态」(PLS—Peak Learning State)让学习成效极速提升,反之,则完全没有学习效果。

第二、教学者与学习者关系的亲密度和熟悉度越高,则教与学两者都相对的提高效能与成效。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天生赋与的,即使任何人会放弃, 他们仍然是至终守护在身边的。任何专业人士都无法在同一时刻内给予30位学童够多够深入的关注,以致于协助他们持续在PLS的优质成效中。

根据人际关系中互惠原则的心理定律,良好关系也可以带出学习者的品格,而愿意更有耐心更专注地学习以响应教学者的付出。

就运作而言,在家教育的父母通常都是第一对学生,重新再启动可能已经停歇的学习动机,同时带着孩子一起学习;父母亲身成为子女在学习上的好榜样。

在家教育的孩童在进行日常生活的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训练,这是一个迈向成熟负责的生命所不能或缺的。

生活能力训练在培养一种生命的智能,知识的培育倾向于锻炼脑力而已。

社会资源是在家教育家庭十分重视的情境及实物教学环境,也因此让孩子在真实的社会中学习、成长及互动,而不致于从小一至大学都在隔离的校园中长大。

在这种运作中因着孩子的品格道德、生活能力及知识吸收的平衡发展,他们容易发展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对学习充满好奇、喜悦与自信,而奠定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家教育的附加价值
教育不应该只剩下智能训练,然后藉由考试的手段清算出一纸文凭。

在家教育以更自主、有弹性的落实全人教育,因材施教、生活训练等重要的教育理想。

除此之外,在家教育的执行更创造了多项的附加价值。
第一、满足孩童与父母之间爱与亲密的互动需求,此天性是无可取代的;没有一项新科技能让孩童乐观、自信、有道德的成长,除了父母。
第二、符合零至十二岁身、心、灵基础建设期的关键需求。
第三、增进夫妻间对经营家庭有明确具体的共识与目标。
第四、消弭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的代沟。
第五、提早了解并培养出孩童的兴趣与优势。

混龄教学呈现社会真实情境
一个人的群体互动能力,不是只将他放在一个庞大的团队中他就可以自然学会的。

优质的人际沟通能力是来自于一个全人教育的结果,在成长学习过程中,充分的接受相关的教导、训练及运用。

一个不成熟的生命个体必须跟较成熟的对象学习,他才有正确的榜样而逐渐迈向成熟。

在社会中没有任何同年龄的团体,皆为混龄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互动。

在家教育也十分重视混龄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学习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

于学习作息的安排上,可以分为:个别教导、共同学习、自主学习、家庭劳务及休闲运动。按照每个家庭及成员的需要而适时计划。

在家教育真实做到「把每个孩子带起来」的成效,让我们的下一代是均衡的、全人发展的优质公民。

在家教育的愿景
「物尽其用」之道在于节约不浪费的心态和习惯,而「人尽其材」之道就要从教育着手。若是教育无法开启一个孩子的生命特质,反将其天赋优势压抑住转而漠然的社会化,终会走上负向结果,则其成长后将不得其所、不适其任而暴殄英才了。

从欧美到台湾约七、八年的在家教育经验中,我们目睹并且亲身经历以上种种的革命性效应,我们期盼政府当局及教育工作者,从正面角度和积极态度,来协助、鼓励、辅导这一群以正面行动来实践教育理想的家庭。

教育是一项生命建造的工程,也是激发生命潜能的历程,而不仅是培养心智不够成熟的高学历上班族,因此,能关注每一个生命体不同的需要,是教育成功的根本之道。

在家教育是21世纪的孩童可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少数途径之一,深望教育工作者用热情和专业一同来耕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9-2 14:42:39 | 只看该作者
这种教育到的那样,在应试教育中才开始。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12 , Processed in 0.10133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