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人生岔路,請王財貴老師解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5 17:3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下文是一位网友在全球读经教育交流网上的提问,以及先生的回答。


王老師,久仰久仰。

  晚輩乃一讀經學堂老師,此亦是吾讀書畢業後第一職業,然時日未久,僅五月而已。然晚輩于讀經教育,毫無制衣,信心滿懷。

  晚輩亦喜好佛學,但未曾精進,不通教理。近來讀宗喀巴大師之《菩提道次第廣論》,出離心油然而興,覺“讀經教學”終非人生究竟。不知路在何方......我亦曾聽王老師高足孟丹梅老師有言“古人雲‘儒釋道’非‘釋儒道’,亦非‘道儒釋’,古人于此次序是不含糊的”。然晚輩慧淺,聽之而不解其意。

  望老師能不吝賜教,老師之怒駡棒喝於吾皆是甘露醍醐。晚輩再拜請教。

                                          天雨
                           Email: yeyuehua007@126.com

下面引用由天雨曼陀羅華2008/08/22 08:14pm 發表的內容:
我亦曾聽王老師高足孟丹梅老師有言“古人雲‘儒釋道’非‘釋儒道’,亦非‘道儒釋’,古人于此次序是不含糊的”。然晚輩慧淺,聽之而不解其意。


這有什麼難解的呢?

曹丕典論論文云:「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各以所長,相輕所短」,豈止文人,修道人亦不免也。

孟老師所引用的是古來儒家習用之言,當然是「儒、釋、道」之次序。因為儒家認為自己是總人事天理而言。能總天理人事兩界,而有切實之功夫,可開治國平天下之道者,唯有儒家。儒家以為如此方為「成人」,故,站在儒家以「人道」為本位的立場,說「儒釋道的次序是不能含糊的。

若在佛子,則多言「釋、道、儒」,少言「釋、儒、道」。因為佛家之徒自以為佛道涉及三世十界,於道最高,故宜擺在前頭,而道與佛相近,故將道家拉上一把,而言「釋、道、儒」也。

道家之徒,則吾未嘗聽說,大概也是「儒、釋、道」,因為他們頗尊重儒家聖人。他們之所以不會說「道、儒、釋」或「道、釋、儒」,因為他們緊守「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柔弱為本」的家風,所以,他們應是不會把自己擺在前面爭風光的。

處此哄然之市,請問到底何去何從?我有些建議:

第一,主觀地說:各遵所信,只要不強人從已,皆可也。其實我們也很難強迫人人的見解都同我一致呀!

第二,客觀地說:想要得到一個定說,必需等自己是聖人,了透一切真理之後方有定論。然而,到那時,所謂「定」,也就沒有一定了。

所以,第三:不要太執著。我看不僅佛家聖者、道家聖者,皆大戒執著。儒家聖人亦然,故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

自古以來,俗人常執著而不自知。宗教之徒,則常刻意執著而自以護教為榮。尤其是西方宗教,排他性特強,以至於欲置異教徒於死地。東方宗教以佛教最為大教,佛教教主釋迦文佛大講特講不要執著,應可免此蔽。但我看現代有一些佛教徒非常執著,尤其是在小地方總不放過,自尋苦惱,這如何修證登地?

大修行人,宜有大心量,隨遇而安,管他是「儒釋道」還是「釋道儒」,什麼都好,都很可喜。

孔子云:「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素夷狄行乎夷狄,是故君子無入而不自得。」你只要聽從孔聖人之教,想跟誰走,想去那裏,都行,就沒有煩惱了。

祝你愉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21:47 , Processed in 0.08162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