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评尹曙光先生的妙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4 01: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评尹曙光先生的妙文 (2008-08-23 23:48:14)


袁鸿林


拜读尹曙光先生针对本人的批评大作《现代私塾是又一个自我神话而已》(2008年8月22日《成都商报》),觉得文章写得“很妙”,可圈可点之处甚多。读完之后,也令我想起另一篇妙文,即差不多四年前童大焕先生的《男博士做全职爸爸是否会扼杀孩子的无限可能性》(2004年11月11日《中国青年报》)。在我内心,不知不觉地将这两位评论家作了一番比较:论文笔,尹胜于童;论文风,童正于尹。

童文虽也东拉西扯,胡乱生发,但毕竟高举“易子而教”的传统大旗,明确反对我的“亲子教育”,对错勿论,毕竟战在明处,可谓堂堂正正。因而,本人也很开心地在网上与童先生有幸交了两手。(参见本人博文《关于“亲子教育”与“易子而教”的争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364b101000rqc.html


尹文则不同,虽无正面主张,但批驳之词,却异常蛮狠而离奇。首先可圈的,便是题目:现代私塾不仅是“神话”,而且是“自我神话”,末了,还要加上“而已”,其气势之汹汹,颇有赶尽杀绝而后快之意。其次可点的,便是最后的结论:“往回走,现代私塾全然没有旧时的雅致,学到的仍是迄今未过时的市侩。向前望,现代私塾又缺乏理性和逻辑,拾得的仅是因循陈腐的牙慧。 ”“市侩”加“陈腐”,简直无药可救。先是毫无理由的定性、继而不负责任的谩骂,这样的“大字报”笔法,经过文革的读者都不会觉得陌生。


且看尹文的“理性和逻辑”:
1,          本人提倡早期双语教育,在英语教学上,允许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感受,尽管对不同年龄和程度的孩子在听、读、说、写等环节上要求不同。这本是非常自然的教法,但在尹文中,却被编排为:秉承“私塾”二字,却不在乎因材施教,两三岁的娃娃和八岁的孩子上同样的课,还美其名曰“教育一定要有灵性”,只关心小娃娃感受的状态,不关心他们懂多少。当然,这时候袁先生又可以说是有教无类了。说话间,神话在侃侃而谈中悄悄滋长。顺便提一下,对幼儿的学习只关注过程和状态而反对测试,并非本人的“自我神话”,而是国际上著名幼教专家的重要观点。当然,尹先生另有高明,完全可以对本人的教法正面提出批评,无需瞎扯“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之类。
2,          尹先生并无雅兴光临寒舍,对我现代私塾的数学课究竟如何教法恐怕也属不屑一顾,自然是不甚了了,但我却非常佩服他竟有非凡的勇气敢于根据报道中三言两语的描述,居然蛮狠地断论:其实他们的数学教学跟普通学校的上课方式在本质上毫无二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及后者。可是普通学校却没老师敢在学生都没听懂的情况下理直气壮。拿起现代的右手使劲在私塾的字面下拍起一阵阵传统的尘埃,迷蒙中又冉冉升起一个现代私塾的自我神话。好在这堂课,本是具有工课名牌大学硕士学位的黄先生所讲,客观的读者自会判断其质量究竟如何。
3,          尹先生着力攻讦的是小女的论文:姑且不论博客的真伪,就拿他最为称道的《也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篇看,分明连小说和历史的区别都没弄清楚,竟然用《三国志》的史实来论证《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虚构情节的不是。学生不懂的原因,只怕是“导师”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之故。首先挑出真伪问题,却存而不论,是高明的战法,至少可起到中伤的作用而无需给出证明,但无论如何总有点鬼鬼祟祟,毕竟不是为文正道。小女此文,整个写作过程(每天的进展)都实录于网上。(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13127&extra=page%3D2)博文发出后亦未做任何改动,任何稍有文史常识的读者都可以鉴别,究竟是尹文指责得有理、还是这种指责纯属低智商而又不无恶意的胡闹。要我说,他连文章都未仔细读过,否则他还不至于说出上引的“昏昏”话。
4,          尹文还说:再者,公民教育之类的现代内容也没见袁先生提及。所以,“神童”袁小逸还是要自称猫王,并任命其他孩子为左右丞相、司马、大司马等。“答:我上英语课就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比如我讲历史课,可能也会讲国际关系问题,启发她一些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观念。比如,她谈到美国很发达,但她很明确的一条就是,我要去美国学他们优秀的东西回来报效祖国。”载有我这段与记者对话的《成都商报》长篇报道,也就是尹先生评论针对的同一篇报道,难道尹先生故意视而不见?难道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不属“公民教育”?最有趣的是,尹先生居然引出九岁幼童的游戏之语来论证如此严肃的指责。

点评至此,我实在“钦佩”尹先生的“理性和逻辑”如此离奇,竟连九岁的幼童都不如,至少我女儿也还知道游戏和正经的差异。对《成都商报》一方面发出长篇专版的报道,另一方面又刊载如此不负责任而极为垃圾的评论,我实在感到莫名诧异。不知诸位读者的感觉如何?


附:

尹曙光:现代私塾是又一个自我神话而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07:4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作者:尹曙光

  前几年报道过的《博士父亲在家造“神童”》近日又传出新闻:9岁女儿代父在他的现代私塾上课了。看来人们不得不佩服现代私塾的神奇,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又一次大放异彩。慕名前往的记者、家长让自信的父亲袁鸿林先生应接不暇,颇有些做名人太烦的苦恼。

  袁先生把自己创办的哈利快乐英语角称为现代私塾,可谓煞费苦心。私塾触动了部分追赶“国学”热潮者摇摆不定的心理状态;英语角又很现代、很时髦,更能吸引到准备让孩子尽早跟国际接轨的人们。其实,他的现代私塾已经办了好几年,大家的关注目光始终停留在他的女儿袁小逸身上。其他孩子学得如何,始终没在媒体和袁先生的博客上见到比较明确的说法。一般人的逻辑是,他能教出神童般的女儿,至少能把其他孩子教得比一般学校好一点。对袁先生挑战现行教育体制的勇气,我的确心怀几分嘉许,可对其现代私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却有很多疑虑。

  秉承“私塾”二字,却不在乎因材施教,两三岁的娃娃和八岁的孩子上同样的课,还美其名曰“教育一定要有灵性”,只关心小娃娃感受的状态,不关心他们懂多少。当然,这时候袁先生又可以说是有教无类了。说话间,神话在侃侃而谈中悄悄滋长。一道数学题讲了好半天,孩子们都说懂了,问他们答案却都说不知道。其实他们的数学教学跟普通学校的上课方式在本质上毫无二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及后者。可是普通学校却没老师敢在学生都没听懂的情况下理直气壮。拿起现代的右手使劲在私塾的字面下拍起一阵阵传统的尘埃,迷蒙中又冉冉升起一个现代私塾的自我神话。

  冠上一个“现代”,袁先生特别强调自己与旧时私塾的区别,是用教研究生的方法来教小孩子,不能把孩子弱智化。很遗憾,除了他津津乐道的其女博客上的两篇论文,实在没发现其他孩子从“教研究生的方法”中学到了什么研究之道的蛛丝马迹。姑且不论博客的真伪,就拿他最为称道的《也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篇看,分明连小说和历史的区别都没弄清楚,竟然用《三国志》的史实来论证《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虚构情节的不是。学生不懂的原因,只怕是“导师”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之故。再者,公民教育之类的现代内容也没见袁先生提及。所以,“神童”袁小逸还是要自称猫王,并任命其他孩子为左右丞相、司马、大司马等。而袁先生的计划也不过是让女儿早一些读到硕士、博士。说到底,他不过是施展着自我塑造的现代私塾的障眼法,找一条捷径直登众人向往的龙门罢了。

  往回走,现代私塾全然没有旧时的雅致,学到的仍是迄今未过时的市侩。向前望,现代私塾又缺乏理性和逻辑,拾得的仅是因循陈腐的牙慧。

http://news.sina.com.cn/pl/2008-08-22/07441615657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13 , Processed in 0.38214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