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58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刺猬定律”的告诫:距离,距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2 11: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方有一则刺猬定律,说的是每当天气寒冷时,刺猬们为了取暖而彼此靠拢在一起。但是相互距离太近了,身上的刺又会刺中对方。于是,刺猬们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会彼此伤害。这个定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被用到,我们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效应”。为人父母,也要熟知和运用这个定律,与子女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否则,无限制地扩张自己的关注视野,侵占子女的自主空间,必定会遭到子女的排斥与反感,使亲子关系失去了应有的亲昵祥和,变得剑拔弩张。
    案例一:一向乖乖女的小丽,因为妈妈拿她日记中的内容说事,与妈妈大吵大闹后,愤而离家,宁可去老家读乡村中学,也不愿在母亲身边上省级重点中学。
     案例二:小明整天沉迷网吧,家长打,骂,哄,也没效果。原因是家长把他精心设计制作的航模毁了。他说:“航天梦破灭了,只有在网络游戏中才能找到一点成就感。”
      案例三 :小棱向妈妈挥起了水果刀。原因妈妈每天的唠叨如空气一样随时随地永无休止,他的心理在一刹那已经崩溃了。
据权威人士发布的信息,有90%的孩子反映曾不同程度地被家长侵犯过隐私,相当数量的孩子反映自己的空间被家长肆意侵占。打着爱的旗号,将孩子逼入反抗境地和形成对抗局面现象,已成为障碍孩子心理发展,影响和破坏亲子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孩子的一切活动置于自己视野之内。一个中学生说“只要我写作业时关着门,爸爸准会一会儿一趟问我喝水不喝。傻子都看出来他是不放心,要看看我在做什么。”
    二是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居,业余爱好都要进行规划和设计,孩子必许完全按自己的功利化的要求去做。一个高三学生每天起床都要让父母喊几遍,不喊就不起,因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完全由父母一手安排。高中生一脸无辜的表情:“考试升学,那是他们操心的事,与我有关系吗?”
    三是长期给儿女当陪读。使孩子写作业无法集中精力,产生深深的依赖思想,妨碍了自制力的形成。有的还引起孩子强烈反感,因为“哪怕我稍微停下来思考或起来活动妈妈就会说我不专心。真是比犯人还不如.”
    四是对孩子的日记,短信,电话拆看和监听,对孩子的交往严加审查,对不符合家长要求标准的一律横加阻拦和破坏。
     五是抓住一切时间和机会对孩子“痛说家史”。不但使孩子长期处于阴暗灰色的心理中,而且容易引发焦虑和烦躁酿成恶性事故。
     六是对孩子生活大包大揽,阻断了孩子自我生活能力的形成,也使孩子失去了缓解紧张释放压力的机会。
     按照心理学原理,人的心理具有“排他性”\“隐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孩子正在慢慢长大,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他们有不愿他人知道的心思,有独处的愿望,希望有不被打扰的自主空间。家长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与节奏,适应孩子与自己心灵上的慢慢剥离的情况,以理解尊重信任的心态,慢慢松
动手里的线,给孩子留足成长的心理空间。

    一要给孩子留足物质空间。比如一间书房,一间阁楼,一个阳台,把那里变成闲人免进的自由天堂,让孩子在里面随心所欲地涂鸦,折腾,做白日梦,称王挂帅。让兴趣爱好滋润孩子心田,让奇思妙想鼓动孩子双翅,让游戏玩耍预演孩子人生,让童年的梦境充满自由的空气与斑斓的色彩。
    二是给孩子留足心理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不搞克格勃。从平等交流中获取信息,从民主气氛里沟通情况。说话做事讲求方式,以保护孩子的自尊为前提。对孩子成长中偶尔的失误,不必锱铢必较。对孩子行为上的偏差,不必忙着说教,给孩子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机会,必要时给与轻轻提点和提供具体的方法就好。
    三是给孩子留足交往空间。与人交往是孩子确立社会行为的模式的需要。要给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空间,在选择交往对象上不要太过功利,太过狭隘,放手让孩子在与朋友交往中学习、探索,迈出走向人生的头一步。
    四是给孩子留足成长空间。不要好为人师,急于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孩子。让他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碰壁,去疗伤。挫折与失败中崛起的体验,会令孩子受益终生。
     五要给孩子留足自我主张的空间。孩子自己的事,让他自己思考,自己选择,自己决策。家长只做必要的引导提示,甚至不必管他。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任何家长也替代不了孩子的成长。那就请牢记“刺猬定律”给我们的启示,与孩子保持合理的距离,将亲子关系调整得不愠不火,和谐自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8-24 20:54:2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问题一直是个很让人头痛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8-25 08:29:03 | 只看该作者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8-27 09:16:39 | 只看该作者

道理是知道,但抑制不住自己的口

我也是个独生女,父母在我身上倾注了所有的关心,小时候包括现在有些时候我对父母的唠叨、管教很心烦。
可是现在我发觉自己也成了个唠叨的母亲,如果我在家,就时时刻刻注意着刚上一年级的儿子,看他有没有在浪费时间,有没有看书、练琴、按时睡觉,饭前有洗手吗。。。一切都在我的监督下,看到有不符合我要求的行为,就要管制他。唠叨完后又会自责,可遇到相同的情况时,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8-28 20:39:10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孩子也需要独立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8-30 17:36: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距离太难界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9-7 06:56:3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楼上,是挺难的,但是想想用心的父母会找到那个界定的尺度,现在的父母真是挺难的。。感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9-8 11:31:1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感触,小时候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和信,我就再也不写日记了,当时感觉就像脱光了让人看一样,心里特别烦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9-9 09:36:4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总是太关注小孩了,孩子也确实需要独立的空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05 , Processed in 0.12670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