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qinglian 于 2008-10-7 21:24 发表 ![]()
请问南郑德慧智幼园,德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不一样?我儿子在读道德经,发现和你上面写的不一样啊.
您好!读经读原典,这是目前经典诵读的共识。您所说的《道德经》世称流行本,在汉代后被人篡改颠倒,失去了老子醇德归道的本意以及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全貌。请您认真读一下下面介绍:
一九七三年,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給幾千年來的老學研究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光明。帛書《老子》有甲、乙兩種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兩篇後分別有“德”、“道”二字,明確分出篇名。這使得自魏晉以來被誤名爲《道德經》,及顛倒《德篇》與《道篇》編排次序的事實真相大白。在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老子《老子·德道經》寫本,多以《德經》爲上卷,《道經》爲下卷,不分章,與今天流傳的《道德經》上下二卷(《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爲81章)次序不同。70年代出土的銀雀山竹簡和馬王堆帛書《老子·德道經》爲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經》上,《道經》下。可見《老子·德道經》以“德”、“道”分上下是戰國以來的舊傳,符合老子淳德歸道、全德復道的本意。敦煌寫本、銀雀山竹簡和馬王堆帛書保持了這個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僅如此,先秦韓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漢代張道陵《老子想爾註》雖保留已不完整,但可以看出其以《道經》爲後。可見,魏晉以前的《老子》實爲《德道經》。“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內涵,而且寓意明德歸道、以德養道的深刻意境。而且帛書甲本保留著大量修真學的字、句結構,對研究老學極爲珍貴,故唯復以《老子·德道經》命名,並且以帛書甲本爲底本進行研究整理,才更符合老子“淳德歸道”的創作本意。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發掘出了漢字起源的甲骨文,證明了後人沿用的漢字的字義與前人創作漢字的本義之間巨大的差異性,這無疑給《老子·德道經》的研究和探索帶來又一偉大的曙光。例如,人類自己生活在自然界中,但後代人卻對於什麽是自然、什麽是自己,並沒有真正的理解。自,甲骨文像“鼻”形,即“鼻”的本字。既是表達原始發端,又是證明生命“氣息”存在的外部表現之所在。人們本能地指著鼻子表達自己存在的方式是最好的例證。然,“燃”的本字。《說文》:“然,燒也。”所以,“自然”即是最原始的燃燒,是燃燒自己,照亮一切,這才是“自然”的最原始本義。這也使得諸如“道法自然”之語所體現的大公無私、奉獻一切的本義變得簡單明瞭。 當今,科技發達,電腦應用普及,使得前人可能數年,甚至數十年也難以完成的字詞查證工作,變成了異常神速的事。這亦是《老子·德道經》能夠在此時既能得以準確校註,又能盡快面世的重要因素。 熊春錦先生,國學大家,家學淵源深厚,歷代承傳研習,可謂蓄勢已久。先生智慧過人,貫通古今,融哲學、道學、文學、醫學等於一身,著述頗豐。語意間常常禪機盡現,妙趣天成。先生驚人的才華,加上歷史的機遇,使得《老子·德道經》原文的重新勘定和其內涵的準確解析,有了從未有過的可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先生在考證的過程中發現,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語意深刻,頗合道奧,屬修真學之真本;加上帛書本身是當時貴族階層的作品,承傳嚴謹,又與乙本在排序上相同,字數上相當,說明其與老子原本差失不大。故此次校勘以帛書甲本爲藍本,以帛書乙本和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爲參照,廣泛考證石刻本、河上公本、龍興碑本、王弼本等之優劣。以大系統論爲指導;以《甲骨文》和《說文解字》爲代表的象形文字系統,《爾雅》所代表的同義、近義詞歸類的語義學系統,及劉熙《釋名》所代表的語音追溯名源、語義的系統爲依據;以科學、嚴謹的考究態度,查證原貌,澄清流弊,盡力還老子本意。 在此《老子·德道經》出版之際,願她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新的光芒!願國泰民安,社會和諧,處處盛開道德花!願《老子·德道經》傳遍全世界,世界早日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