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gigilq26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续一小时读经与连续三小时读经的不同效果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10-5 23:48: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的看法较多,我也谈点自己的看法,谨供讨论。
     让婴幼儿甚至少年连续三小时读经,是不符合孩子们的生理特点的。孩子在婴幼儿期间处于“骨弱筋柔”时期,孩子的身体各方面都在协调发展发育中,不可也不能固定在那这么长时期去读经,这是对孩子生命发育的推残。
    对于婴幼儿读经是多种方法灵活掌握,其特点是玩中听,玩中学,玩中诵,精力集中时可诵读,想玩时那怕他在地上爬,滚、翻都可以诵、听,对孩子都有好处,其中的火侯是严而不强制,散而不断,灵活有度掌握诵读。强行人为延长读经时间,是绝不可取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回归自然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10-6 01:0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10-6 11:05:39 | 只看该作者
在人生六大阶段中,胎婴养虚(0---3)岁,幼儿养性(4---7),少年养正(8--16),青年养志(17---36),中年养德(37--56),老年养福56岁以后的六大人生中,都可以诵经。
     而犹以0--7岁为最隹时期,此时孩子处于先天状态,心灵纯真,没有物欲之障,最易接收和吸取经典中富含的大智慧和能量,来培补孩子心身,开慧益智。
    此一阶段孩子的心理阶段属无为性意识阶段的学习占主导地位,应是鼓励性的让孩子没有多少压力的愉快和主动的学习,其主要点在于这一年令段的孩子,是慧强智弱阶段,千万记住这一点。慧识的学习是无为性的。什么是无为性的呢?对知识的不追求性,对好恶的不辩解性,对对错的无分辩性,接受的东西都是自动吸纳和接受,不受自我意识的主导而去选择我要去学什么。这期间的学习是模仿:比如父母的行为。听:听父母的诵读,听经典音乐。看:看精美图画,文字等。这些无智识意识的学习方法,都是7岁以前灵活运用的方法,都可以为慧识接受和吸纳,贮存于孩子潜意识中,再进行智识性的主动学习导引和强化,这就是比较符合孩子的生理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运用到孩子的一切活动之中,这叫法无定法,灵活施教。但有一个重点,必须选择对孩子最具有精神营养和智慧的经典,这是关键,潜意识---慧识是否具大智慧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是慧识教育的关键时期。
   这种先天慧识主导学习的机会随着年令的增长而逐步退化,而变为智识性的学习方法。也就是有为性的智识学习方法。这一阶段是随着孩子乳牙脱而桓牙生八岁以后开始逐渐成熟。您看八岁以后的孩子多可怜呀,家长逼,学校压,很难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一时期的孩子思想开始逐步成熟,有了分辩、好恶、美丑、欲望等等思辩。
    七岁以前的孩子智识不占主导地位,如果运用人为逼迫,强行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强行人为要求他过长时间去诵读,就是调用后天的智识超负荷的学习,反而是一种损耗,不符合这一阶段孩子生命发展的规律性。这就失去了这一时期孩子慧识为主导的无为为特点的学习的最隹效果。而此一时期的智识精力集中期由5至30分钟递增,如果我们强行人为延长他的智识精力适应期,孩子学习的效应会降低,甚至会损害孩子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千万记住,此时孩子智识尚未发育成熟。他的成熟有自己生长规律,我们只有把握这个规律去配以相应的教学,这就叫顺其自然。这里的关键点是:智识过度的运用,将阻绕和封闭无为思识-----慧对经典中大智慧营养的吸收和贮存。变成了死读经,读死经,开发孩子的悟性----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培养人才的良好目的终将破灭。
   根椐医学科学:0--3岁时孩子脑神经突缘发育60%。4---7岁脑神经突缘发育至80%以上,至九岁时脑神经突缘发育至90%。此时孩子处于各项功能协调发育中,不宜长时间将活动放于一个点上。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既要抓住慧识活跃期的最隹时机,又要掌握智识的同步性,
    连续三小时读经,成人都难做到,要求小孩去做就不合适。
   以上所言,谨供参考讨论
如要看读经事例,请到下面网站,方法合理,理论精深,包您收获大大。
http://www.03330.cn/

[ 本帖最后由 南郑德慧智幼园 于 2008-10-6 19: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10-6 15:10:4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着时间长点效果好些,但能否坚持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10-6 19:31:2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文化,正如《大学》中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ˉ由于德道文化基因链的丢失,对“明明德”以及“格物致知”少有明者,所以才有这么多的盲目者,不知何从者。
    那么可以分析历史来找准切破口,而分析历史应纵观五千年,找准源头,寻根探源。只有抓住源头,水源才不会枯竭。您抓住一枝一干,扩大点说也只不过一江一湖,如源头无水,迟早终将枯竭。又如一棵树木,如无根,则难以成活。文化失去了源头和根,则必将失去荣养,导致内蕴的枯竭 ,而难以有足够的营养滋养人的精神系统。

[ 本帖最后由 南郑德慧智幼园 于 2008-10-7 09: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10-7 16:25:29 | 只看该作者
多大的孩子开始这种读法?有没有人实践过?已我小时候的经验,超过一个小时的读书是没有效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10-7 18:21:20 | 只看该作者
江何再大,无源必将枯竭。树木再茂,无根则亡。文化无德,必将异变。一切动乱的根源,皆是失德的表现。德是万物之母,人类的精神食粮。只是人们少有明白《大学》中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几个字的真实内含,也就读不懂老子《德道经》这个“百科鼻祖”之书了。
    让我们共同读读老子《德道经》第十四章,也许会有领会。
第十四章 尊貴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 而恆自祭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弗有也,爲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10-7 21:24:29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南郑德慧智幼园,德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不一样?我儿子在读道德经,发现和你上面写的不一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8-10-7 22:31: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inglian 于 2008-10-7 21:24 发表
请问南郑德慧智幼园,德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不一样?我儿子在读道德经,发现和你上面写的不一样啊.

      您好!读经读原典,这是目前经典诵读的共识。您所说的《道德经》世称流行本,在汉代后被人篡改颠倒,失去了老子醇德归道的本意以及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全貌。请您认真读一下下面介绍:
一九七三年,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給幾千年來的老學研究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光明。帛書《老子》有甲、乙兩種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兩篇後分別有“德”、“道”二字,明確分出篇名。這使得自魏晉以來被誤名爲《道德經》,及顛倒《德篇》與《道篇》編排次序的事實真相大白。在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老子《老子·德道經》寫本,多以《德經》爲上卷,《道經》爲下卷,不分章,與今天流傳的《道德經》上下二卷(《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爲81章)次序不同。70年代出土的銀雀山竹簡和馬王堆帛書《老子·德道經》爲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經》上,《道經》下。可見《老子·德道經》以“德”、“道”分上下是戰國以來的舊傳,符合老子淳德歸道、全德復道的本意。敦煌寫本、銀雀山竹簡和馬王堆帛書保持了這個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僅如此,先秦韓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漢代張道陵《老子想爾註》雖保留已不完整,但可以看出其以《道經》爲後。可見,魏晉以前的《老子》實爲《德道經》。“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內涵,而且寓意明德歸道、以德養道的深刻意境。而且帛書甲本保留著大量修真學的字、句結構,對研究老學極爲珍貴,故唯復以《老子·德道經》命名,並且以帛書甲本爲底本進行研究整理,才更符合老子“淳德歸道”的創作本意。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發掘出了漢字起源的甲骨文,證明了後人沿用的漢字的字義與前人創作漢字的本義之間巨大的差異性,這無疑給《老子·德道經》的研究和探索帶來又一偉大的曙光。例如,人類自己生活在自然界中,但後代人卻對於什麽是自然什麽是自己,並沒有真正的理解。自,甲骨文像“鼻”形,即“鼻”的本字。既是表達原始發端,又是證明生命“氣息”存在的外部表現之所在。人們本能地指著鼻子表達自己存在的方式是最好的例證。然,“燃”的本字。《說文》:“然,燒也。”所以,“自然”即是最原始的燃燒,是燃燒自己,照亮一切,這才是“自然”的最原始本義。這也使得諸如“道法自然”之語所體現的大公無私、奉獻一切的本義變得簡單明瞭。
當今,科技發達,電腦應用普及,使得前人可能數年,甚至數十年也難以完成的字詞查證工作,變成了異常神速的事。這亦是《老子·德道經》能夠在此時既能得以準確校註,又能盡快面世的重要因素。
熊春錦先生,國學大家,家學淵源深厚,歷代承傳研習,可謂蓄勢已久。先生智慧過人,貫通古今,融哲學、道學、文學、醫學等於一身,著述頗豐。語意間常常禪機盡現,妙趣天成。先生驚人的才華,加上歷史的機遇,使得《老子·德道經》原文的重新勘定和其內涵的準確解析,有了從未有過的可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先生在考證的過程中發現,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語意深刻,頗合道奧,屬修真學之真本;加上帛書本身是當時貴族階層的作品,承傳嚴謹,又與乙本在排序上相同,字數上相當,說明其與老子原本差失不大。故此次校勘以帛書甲本爲藍本,以帛書乙本和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本爲參照,廣泛考證石刻本、河上公本、龍興碑本、王弼本等之優劣。以大系統論爲指導;以《甲骨文》和《說文解字》爲代表的象形文字系統,《爾雅》所代表的同義、近義詞歸類的語義學系統,及劉熙《釋名》所代表的語音追溯名源、語義的系統爲依據;以科學、嚴謹的考究態度,查證原貌,澄清流弊,盡力還老子本意。
在此《老子·德道經》出版之際,願她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新的光芒!願國泰民安,社會和諧,處處盛開道德花!願《老子·德道經》傳遍全世界,世界早日大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8-10-7 23:40:4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3 , Processed in 0.09086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