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道德就是生活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即通过《德道经》的经典诵读实践,学生能把抽象的道德、书本上的道德、或者口号式的道德转变为生活的道德。这个转变可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知道长期以来离道失德的教育,被西方文化异化了的教育,即轻视德育只重智育的应试教育,把道德教育异化为政治教育、知识教育、口号教育和形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对道德已经相当陌生,即使现在的成人们一提起道德也纷纷摇头,认为现在的社会是金钱社会、高科技社会,大家都在念“金钱经”,都在重视经济效益,哪有谁还去管什么道德教育!
但是,通过《德道经》的诵读,学生普遍懂得了道德就是生活,道德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做人,我们的起心动念就在道德中,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是道德。道德不是抽象的、不是空洞的,是和我们的生活分不开、和做人分不开的。道德的基本内涵就是“十善四则一公心”,她是我们人生的向导,是我们做人的信条。同学们的这个认识上的转变,这是当今被异化的教育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这是因为这种根本观念上、理念上的异化,导致人们不是理解不了,而是不去理解道德、不去实践道德。同时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也从来不思考这种教育对下一代究竟有怎样的影响?把我们民族传承者、把我们祖国的未来究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教育究竟要把我们的下一代引向何处?当今大学生的自杀、大学生中的犯罪、青年犯罪率的升高等等现象,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责任,教师的责任!是的,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推向社会、推向国家,那么请问我们的教育究竟在干什么?!
所以,我从学生三次小结写上来的一百多份自我总结中,看着三年来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成长,分析这些高中学生的心理路程,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教育的确出了问题,我们教师的责任感的确出了问题。孩子无罪,罪在我们教育,罪在教化啊!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你给她画上什么,她就是什么,你给她写上什么她也就是什么;孩子的未来是栋梁还是烧柴,全在于我们教育者如何去写、如何去画、如何去教育啊!
同时,从这些孩子们的总结中我也深深感到,道德是我们人生的精神食粮,是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主宰。孩子是才还是柴,只能在道德的天平上去称去量。当孩子们懂得了道德就是生活,道德就是自己的父母,道德就是自己的学习的时候,他就会懂得:自己只要在生活中规规矩矩做人,一心一意做事,自己就在道德中,自己就在道德的沐浴下成长,自己就是一个道德的人,那自己的将来就是一根栋梁!反过来,如果离开了道德去学去做,那自己的前途只能是一片黑暗,那自己也只能是柴是废材,也可能变成被人所唾弃的垃圾!
孩子的这些感触是真实的,我从多次接触他们的家长和开家长会议中,都能得到这样的反映,或听到这样的声音:“孩子这几年有很大的转变,孩子懂事多了,孝顺多了,他们常常思考一些我们大人都想不到的事情。”
如一个曾经心理上出了问题的女孩子康琳的家长王东红在开了家长会后给我写道:“通过这个班一年来的经典诵读,我感觉到孩子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1)从初中到高中,也许是从小让我惯得脾气特别坏,坏得不一般。但是现在变化很大,温顺了很多,只是偶尔发一下小脾气,比起以前就有很大的改变。
(2)变得比较懂事,心底善良。以前只管自己吃好、自己满足就行。但前些日子她向我要了五元钱去买零食,可回来时却两手空空,她对我说,她把钱给了一个从外地给母亲治病没有钱吃饭的陌生人,当时我说她太天真受骗了,她却说那人太可怜。但是后来我一想,这是她的变化,她已经懂得关心别人、同情别人了,宁可自己不吃零食,也要帮助别人。她以前那里为别人着想过?只知道让别人关心她,她的这一变化使我特别高兴。
(3)在穿戴方面也不讲究了,二年来几乎没有买过衣服,过年也不要新衣服。
(4)思想比一般同龄人成熟,很有主见,很善解人意。
(5)曾有一段时间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怪现象,不过后来调整得很好。
(6)以前她总是很自以为是,倔强,现在变得非常谦虚,不爱出风头了。不过我认为孩子还是该有点个性的,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对《德道经》的诵读问题,她或多或少地感染了我,我现在每天也在诵读。老师在家长会上讲的话,有些道理,说实话我们这些大人都不理解,真还不如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呢。所以,我支持《德道经》的诵读。”又如刘瑛同学的家长给我写的信,使我更坚定了德慧智教育的信心:“尊敬的老师,您好!
我是刘瑛的家长,感谢老师在这三年来对刘瑛的栽培和谆谆教诲。我对老师的教导方法很满意,对诵读《德道经》也很赞成。读《德道经》能教育人知道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做人,它对人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我们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发展前途,为此,我非常支持孩子们诵读《德道经》。我们的孩子能遇到您这样一位好老师,是他们的荣幸!我们家长也非常感谢,没有您的谆谆教诲,也就没有孩子今天这样的成绩。同时,我希望这一班学生能再接再励,读古人书,在圣贤的引领下,以一种良好的学习精神状态,迎接高考,对这最后几十天,希望他们在这种良好的教育下,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全校的姣姣者,成为栋梁之才!我们家长愿和老师们共同努力,将孩子们送到他们理想的高等院校。谢谢各位老师!
刘瑛的家长:刘兴全 2006-4”
(3)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地增强了
通过《德道经》的诵读,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较深的认识,责任感增強了。如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地增强了,以前班上组织活动,同学们总是不太热心,生怕耽误自己的学习,可现在只要是班上的集体活动,同学们往往全部参加,而且能全身心的投入。如年级进行蓝球比赛,只要有我们班的比赛,我班同学总是自觉全部出动当啦啦队,场上呼唤声此起彼伏,常令其它班级同学羡慕不已。同时,同学们也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如王晓东同学说:“群体诵经,提高了我们整体的道德素养,陶冶了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诵经,是启迪我们智慧的第一道门槛,也是我们踏入道德场的必经之路。……经典诵读,正是在唤醒溶解在我们骨骼里的母语文化,在复兴我们的文化经典,在找回被我们无意间斩断的关系民族存亡的灵魂——传统文化精华。道德五千言,囊括了中华民族乃至整个宇宙的发展史、兴衰史,这有灵性的五千言,无疑是找回那迷失了的灵魂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只有紧紧把握住这把金钥匙,顺着它向上,才能找回那挽救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文化、发扬中国文化的宝藏。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的重任,落在了我们一代的身上,作为有血有骨的堂堂中华七尺男儿,怎能辜负祖宗留给我们的血与骨?怎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坠入深渊?因此,《德道经》将作为我的起跳点,也就是我最终的归宿点;《德道经》既是我实践的内容,也是我实践的工具,我将通过《德道经》遨游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精华,努力继承并发扬祖宗留给我的遗产。”
通过诵读《德道经》,这个班的整体学风班风,有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不是体现在表面上,而是渗透在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的活动过程当中。如班上的学习风气特别浓厚,对学习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像过去一样,或者等待老师来讲,或者急于问老师解决,或者干脆扔下不管;而是首先自己钻研自己反省,实在解决不了,就和同学们展开讨论,大家都解决不了的,才让老师讲解。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一些难题,总要先尝试,再让老师讲,这些现象是其它班级的同学所没有的。又如,过去教室内的垃圾和乱扔纸片、废塑料袋,总是一个很头痛的事。但是,现在情况大不一样,同学们每人都有一个小垃圾袋,并且全班的垃圾,同学们能分类处理,像塑料瓶、废字纸等,他们都分别装在固定的袋子里,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再把它们卖掉充当班费。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两件事:一件是有一次我们当地一所大学请他们培养的一名院士来本校作报告,当时整个会场有六、七千人,报告完后会场一片狼藉,当各个学校把学生依次带回时,我班班委突然把学生拉出队外,整队站在那里,我不知他们要干什么,等会场学生走完以后,他们一字排开,将会场内的垃圾全部捡起,装了袋子抬了回来,这引得好多老师连连称赞。第二件事是前些日子,学生外出植树,当时工地上有几十个班级,但劳动完回家时,我发现就唯一我们班的现场清理得干干净净,学生带在工地上午餐用的瓶子、纸盒、塑料袋等等垃圾,整整装着几袋子被抬在汽车里拉了回来。而同学们干这些事的时候,显得非常自然,没有任何做作的现象。所以我感到道德正渗透在同学们的心中,正影响着他(她)们的行为。所以,我分析同学们的变化,与我进行德慧智教育分不开的,在高一刚开校时,我就提出了“欲成大器,礼貌为始”的班训,并在多次班会上,我总是把熊先生教给我们的圣人之治的思想方法论,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专题的形式讲给学生,从而潜移黙化地影响了学生。
(4)把外求型思维转化为内求型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异化的教育对孩子从小就灌输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外求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使受教者对任何事都喜欢不加思索地向外求,向外获得;即使遇到了问题或者困难,也是不加思索地向外部寻求客观原因。看看在这种异化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我们中年以下的人们,这种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再看现在的孩子们:衣服破了,家长买新的;衣服脏了,家长给我洗或洗衣店去洗;肚子饿了,家长给我弄吃的或到饭馆去吃;屋子脏了,家长给我收拾;学习不好了,老师没把我教好;家庭作业没做,老师布置作业太多我做不了;考不上大学,是学校教育质量不好……等等。于是就出现了家长为孩子做牛做马,孩子学习不好,是学校的问题,必须给孩子弄一个好学校,于是社会上就出现了名牌学校、重点学校;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得请好老师,于是就出现了家教、给学生开小灶,也就出现了名牌老师、大腕老师;于是学生乐此不疲、家长乐此不疲、老师乐此不疲……等等奇怪的现象笼罩着教育界。
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在被异化的教育下培养灌输的外求型思维模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严重地禁固着人们的思考方式,禁固着孩子的思考方式,使他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习惯性地向外部找原因,从不在内心和自身找原因。要想使孩子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活能力、独立的处世方式,必须矫正孩子已经形成的这种不正常的思维模式,打破这种禁固孩子个性发挥、禁固孩子人性发展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只有孩子彻底地丢弃了这种外求型思考方式,转变成内求、内省、反省、悔悟的思考方式,建立起内求型思维模式,才能使孩子们遇事能首先从内部找原因,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遇到问题和困难能静心去反思、反省,找出问题的症结或解决困难的办法,从而使问题或困难得到解决。
三年多来,我在熊先生的指导下,把班会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非常优越的平台,给学生讲述熊先生的道德教育理念,让学生利用每天早晨的十多分钟诵读《德道经》,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矫正。从学生三次小结交上来的一百六十多份总结中,我看出了学生的外求型思维模式逐渐向内求型思维模式的转变。而且这种转变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得也不同,那些始终诚心诚意诵读的同学,这种转变非常明显。如刘瑛、晋建文、张禹、支发林、杨宝财、梅宝等同学,他们这种思维上的转变就非常明显,他们思考问题总是首先是从内部寻找原因,在自心深处找问题,在灵魂深处找症结,因而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很稳定,对生活、学习的心态也很乐观向上。
如晋建文同学他写道:“伴随着《德道经》诵读,我开始慢慢体悟老师所要传达的思想,开始慢慢接受《德道经》,开始用《德道经》中这种伟大的思想反省自己。‘无为’,什么是‘无为’,是不作为吗?不!我自己对‘无为’的理解是:‘无为’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包容天地万物的一种境界,正如庄子所说的‘海纳百川’一般。在无为状态下,万事万物都按其预定轨道正常发展,事情的成败得失也就如‘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在‘道’的指引下,无需你担心,事情自然水到渠成,故无为,才能无所不为。由此联想到自己,不正是因为我对学习的太过关注,我对学习充满太多欲望,一旦这点欲望没有一时得逞时,我就痛苦、就憔悴,这也许就是老师所说的‘阴我’作遂吧!现在看来,当时真是太傻了,我意识到,任何事情,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学习也一样,不会因为不刻苦努力,就会有较大的收获。我不应在意一次成绩的好坏,毕竟一次成绩不能说明什么;我也不应在意我付出了多少,我得到了多少,因为这些事情都会在大道的引领下,你的付出,也许在下一月会得到收获,也许在下一年会得到收获,也许是在很多年以后;总之,迟早会有回报的。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默默无闻的付出、努力,认真刻苦的学习,‘只管耕耘,不管收获。’”
特别是刘瑛这个个子不高的但很清秀的女孩子,她的总结很是让人振奋,她写道:“无大志者,无以成事。在这一年里,我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这个社会。日参省乎己也,即会发现自己种种的不足:自私,冷漠,贪婪,甚至不孝!曾经,为人处事从来都是首先想到自己,从不肯首当其冲的想到他人的利益,好事情从来都不跟别人一起分享,这就是我自私的表现。看着街上乞讨的人伸出求援的手从不会同情的伸出援助之手,而是毫不顾忌的从他渴盼的目光中走出,这就是我冷漠的表现。贪图安逸,畏惧艰险,为困难所遏止,攀比于他人,甚至嫌恶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背景,这就是我贪婪的表现。每次花钱从来不想它是父母多少汗水换来的,总埋怨爸妈的唠唠叨叨,挨骂有时甚至还会顶嘴,这就是我不孝的表现…...。现在回头来清算我这十八年来犯下的罪行,真是不可饶恕。我须用几世几辈来还清,用几世几辈才能洗去我灵魂中铭刻下的肮脏的痕迹!”
(5)把小志逐渐转变为大志
对《德道经》诵读也有反复,如开始比较疑惑,但正确引导以后,那些善于思考的同学,一旦能反省自己,悔悟自己的不是和错误,一旦思想开了窍,懂得了道德对人生的重大意义时,这些同学就会在思维上有质的转变,质的升华;表现在学习成绩上就有较大的进步,表现在志向上有较高的追求,表现在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能知难而进,能迎着困难上。相反,对其他要求如穿着、吃喝变得淡化,我发现这些同学总是穿着那样随便,不刻意追求。如鲜麟、王胜、魏小东、赵丽源、刘飞等。如刘飞同学在一次做错事后写道:“事后我反省自己,才发现自己太无知,太幼稚。对自己、对集体、对他人都不负责任,做事冲动、任性。真不知我是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中会有怎样的出路。凭这样的心态,哪个好大学会要你?好的大学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不是培养自私、无知、任性的蠢才的。这时候才发现道德高尚的人,对国家、对人民、对集体来说,那是人才。以前一直未曾真正领会过老师给我们上的每一节班会课,现在才发现老师不仅规范我们的心灵,并努力引导我们做一个有用的人。经过这一年的学习生活,和我对一些做过的事情的反省,我感到我的头脑真的太简单。真可谓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又如杨宝财同学写道: “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德道经》的诵读使我的思想方式有了新的改变,我不再以那种儿戏的方式考虑问题了,包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包括对人生,对自己未来的一些看法。我的人生观已从原来那个只为自己的前程着想转变成了为家乡造福,为社会尽忠.这是实实在在的转变,它已成了我为之奋斗的目标,我想这便是《德道经》的能量给我的巨大转变吧。”
特别是那个已经考入南开大学的漂亮的女孩子刘瑛同学写道:“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令人反思的季节,也是一个奋斗的季节。收获在于受到了可以改变我一生的真正的教育。反思在于对人生,对自己品质以及行为的反思。奋斗则是在个人素质提高的前提下努力进取,备战高考,为了目标而奋斗。
这三年无疑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他教会我如何正确的看待和把握自己的人生,改变了我曾经对生命、对价值取向的不积极的认识。我明白了,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为未来提供成功的必要素质的重要机遇。我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遇,成就真心的理想,才对得起历史赋予我的性体,父母赋予我的命体,以及社会赋予我的教育和他人给予我的期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在这三年,我明白了自己肩负着多大的重任和使命,是的,社会需要我的还有很多。老师以及先生们为了失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不懈的努力,挽回一代代迷失的的灵魂。我庆幸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磨砺自己。也让我明白,我也同样肩负着寻回文化根基在世人心目中神圣的地位这一责任,这就要求我必须首先步入这一正途中,寻回文化根基在自己心中那神圣的地位。每一次放纵自己,就是阴我的滋养,即是背离成功,迈向深渊的一步。不!我们不做迷途的羔羊,我们要做真正的人,为继承华夏土地上不灭的灵魂之根而奋斗。
感谢老师指点我们蒙蔽的心灵得以释放,感谢老师一身的浩然正气影响着我们步入正途。感谢老师把我从社会的大染缸里解放。我相信,重新拥有中国人不灭的根基,就等于拥有了新的生命。我相信,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让中华恢复它的强盛,让道德之光重新普照人间。
于是,我明白了,在这三年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一生的改变,也是几代人不懈为之奋斗的重任和使命。我决定,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身边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责任,传承《德道经》,我的责任,传承中国道德传统文化,我的责任。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的责任!”
就是一些不太认真诵读的同学,也有很大变化。如尚涛同学,他总是贪玩,不求上进,但经过诵读《德道经》以后,他的认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自觉地规范自己,反省自己。如他在总结中写道:“作为一个农村来的孩子,能上得起高中,并且能进入这么好的班,我真是太幸福了。可悲的是,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这份缘,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这里挥霍,蹉跎光阴。想想那些和我同龄的人,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能上成学,有的去干很重的活,却拿少的可怜的工钱;有的远离家乡,在那又冷又冻的工地,水电站上打工,到年终还不能回家,有时还拿不到工钱。比起他们,我是多么的幸福。而我却没有好好学习,玩物丧志,我真的是没良心。再想起前几天老师讲的安金鹏的事迹,同样是农村的孩子,为什么他能吃那么多的苦,而我却不能呢?他不在意自己的吃穿,父母的社会地位,而和别人拼学习。而我呢,成天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却从来不把这些心思花在学习上。所以,安金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我却只能羡慕他。这也应了那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的成功,是他经受了众多的磨难才获得的。是他那颗真心引导他走向成功的。”
当他看到同来的别的同学学习很好,而自己却没有学好时,他写道:“为什么他们能进步,而我却只能退步呢?原因只有两个字:‘志向,’特别是梅宝同学,他总能保持在前几名,他一天也没有学到很晚,一天也有说有笑,有打有闹,但他的成绩却从来没有下落。他就处在那中‘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状态中。而我以前却不赞赏他的学习方法,这正如老子所说:‘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我的鄙陋,浅薄地把真正的道给丢了,把我的根丢了。”
正因为他这样去反思、反省,利用内证的思维模式,从而使自己逐渐赶了上来。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转变就是人生观的转变,就是思维模式的转变。如果不从教育的根本上去转变,只靠空洞的说教,只靠形式的教育只能是缘木求鱼啊!
三、诵读教育见奇效,高考成绩结硕果
由于这个班是从初中中考成绩中选拔出来的尖子班,经过三年的运行,这个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最值得说明的是,在当前青少年尤其是高中学生早恋成风的情况下,这个班的男女同学没有一个出现早恋现象,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关系非常纯真,这使得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班非常放心,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现象。
经过三年来的经典诵读教育,这个班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整体的、综合性的,不仅在心身上有了普遍的升华,而且在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上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今年(06年)全班54人参加高考,按甘肃省划定的本科录取线512分,全班上本科线人数为53人(全校近1200名理科考生中,上本科线上的共有333人),最低530分,比本科线高出18分之多。而没有上本科线的这个同学,是在高一第二学期左上臂摔断了,休学一个月左右,学习上受了明显的耽误。所以,这个班本科上线率为98.1%;重点线为566分,这个班重点上线人数为40人(全校理科1200人,上重点线只有133人),这个班重点上线率为74.1%;分数线达到600分以上的人数为20人,(这个分数线有望进入名牌大学,全校理科共有49人),这个班可进入名校率约为37%;在全校理科前20名中,这个班有13人;在全校高考成绩前10名学生中,这个班有6人,第一名为学校并列第一。但这个班原第一名在考场发挥失常,没达到平时应有的成绩,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
下面是这个班部分同学最终录取的情况:
姓 名 姓别 录取学校 姓 名 姓别 录取学校 姓 名 姓别 录取学校
丁 霞 女 北京大学 鲜 鳞 男 上海交通大学 王晓东 男 同济大学
王 胜 男 北京师范大学 刘 瑛 女 南开大学 尹 洁 男 天津大学
梅 宝 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杨宝财 男 华中科技大学 吕铁军 男 武汉大学
马渊博 女 中山大学 牛小明 男 中南大学 周 翔 男 北京交通大学
梁文军 男 中国矿业大学 王 立 男 兰州大学 张浩文 男 兰州大学
刘 飞 男 兰州大学 明怀德 男 兰州大学 丁天旭 男 兰州大学
许 洋 男 兰州大学 刘浚榕 男 兰州大学 高琰飙 男 北京化工大学
毛文鑫 男 北京化工大学 赵丽源 女 北京化工大学 晋建文 男 中国药科大学
成小卉 女 中国药科大学 贺丽娜 女 中国医科大学 张 禹 男 国防科技大学
康 琳 女 西南大学 魏小东 男 西南大学 尚学聪 男 长安大学
杨建龙 男 上海理工大学 马 莹 女 陕西师范大学 杜 蕊 女 天津财经大学
张 娥 女 天津师范大学 赵 梵 女 天津师范大学 巨万斌 男 江南大学
李 昕 男 兰州理工大学 李学尧 男 兰州交通大学 朵建华 男 兰州交通大学
王迎玺 男 天津工业大学 鲍俊屹 男 南通大学 丁耀先 男 天津科技大学
高 翔 男 重庆交通大学 邓天斌 男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
录取同学中有19人考入985工程大学(98年5月国家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大学),占35.2%.有29人考入211工程大学(21世纪全国创建100所高水平大学,简称211工程大学),占53.7%.有39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占72.2%,有52人考入二本院校,占96.3%.只有一人落选考入专科,另一人由于休学复读,没被录取。
高考成绩虽然也是德慧智教育的一个检验方面,但它绝不是检验经典诵读成效的全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仅是教学,今天教育播散的种子,可能在五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才能开花结果。我之所以把高考结果较详细地写出来,仅仅是为了将三年的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全过程,较完整的展现出来,使之能成为一个可供借鉴的实践报告。但由于我个人道德水平和教学能力有限,加之初次实践没有经验,并没有把德慧智教育理论在这些同学身上实施开来,又加之这些同学非常遗憾的错过了德慧智教育的前三个关键的阶段: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和少年养正,使德慧智教育的真正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但是,即使是这样,仅仅一年的《德道经》诵读,学生们内在气质的变化和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已经令我这个具有近三十教龄的所谓高考把关老师惊诧莫名。我敢说,德慧智教育将会使当前教育走出困境,为新世纪走出一条真正的和谐教育的康庄大道来!如有错误,敬请各位领导、先生提出批评指正,谢谢!
2006年11月21日
[ 本帖最后由 蓝弟弟 于 2008-8-9 22:5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