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xmghq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妈的杜曼日记——3个月开始杜曼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11:18:23 | 只看该作者
1岁的元,元宵到了,元也1岁了,1岁的元有什么变化  
1.元的走,元还不会单独走,不过现在喜欢让抓妈妈的手指头哦,到处溜达  ,元现在会爬滑梯,注意是爬,啊,从那天爬到这头,呵呵,妈妈有点担心,不怕冲下去啊,不过他依然这样玩;球是元的最爱,没有事情就拍球,还带着球一起爬滑梯
2.元的语言
元最近喜欢说话,很多妈妈听不明白,而且很多东西都被他冠名:鱼的发音,鱼会说爸爸,妈妈,打,奶,鱼,BYE有的时候冒出爷爷,不过很多都是说部清楚的音,会说呜呜,火车开 ;元喜欢打电话,动不动那个玩具就成了他的电话,喂!
呵呵,常常拿着一个车轮这样玩
3.元的乐感
元基本感觉到一定节奏的东西,就会节奏的扭动,现在比较喜欢敲打辨音器,会吹哨子,会吹喇叭 ,对了一说唱歌元会吼
4.元的闪卡
闪卡,由于时间缘故,基本一天2次,中文10张,国旗10张,其他看过的卡,元会拿着玩,让妈妈闪,随意
5元的看书,
元的看书时让妈妈最放心,元会自己挑选,妈妈还要把他拉出来,不看了,元自己会指认书,并不时对书的一些故事笑,真不知道真懂还是假的
6.元的体能
元的体能坚持的很好,一天2次,每天洗澡,可以不用空调呵呵,亲戚来我家,说这样带孩子,孩子不冻啊
6

[ 本帖最后由 dxmghq 于 2009-2-5 11: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09-2-5 14:08:48 |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好妈妈,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9-2-6 06:47:21 | 只看该作者
元的体能真好呀。那么冷的天居然不开空调天天洗澡,厉害!
除了爬行以外,添的体能已经好久没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00:06:48 | 只看该作者
期教育并不是仅仅教孩子几首歌,几首诗,并以此作为资本。看,我宝宝会背唐诗了。如果仅仅是这样做,我觉得并不是早教的一种方式,而只是填鸭式的教育。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宝宝的日常生活中,在细微之处发现他的特长或兴趣,爱好,然后在这基础上对他进行教育,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我宝宝对我们买来的玩具不是特别感兴趣,而对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说开关,遥控器,电脑键盘等等。我们就在他玩的过程中教他这是什么,这个怎么玩。他就在这学习中学到了东西。又比如教他敬礼,也是我无意之中教会的。那天我无意中发现他用手挠头,那姿势很象在敬礼,我就说:敬礼。以后我每次看到他做这个动作就会说:敬礼。久而久之,在他脑中就有了记忆:哦,这就是敬礼。现在,只要我们一说:敬礼,他就会自己把手放上去。我想这比硬教他效果要好得很。又如,宝宝出去玩摸树,花。我们从来都不禁止他,让他自己摸,有个感性认识。因为他从来都不把东西往嘴里放,所以也不用担心他会拉肚,而且每天晚上都会给他洗手。他曾经在我妈家呆过一个月。那时正是菊花开的时候。一开始他弄得满地都是花瓣。有一次我妈妈就对他讲:宝宝,你看这花多漂亮呀。是给大家看的,你不能采,只能摸摸呀。我儿子听了这话,果然只用手摸了摸,没有再摘。那时他才八个月。我觉的象这种行为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而且可以在他玩的时候教育他。慢慢地,他就会有认识:大家看的东西能损坏。悄悄说得对,应该多带孩子出去玩,他在玩的过程当中能学到好多东西。我现在要求保姆每天带他出去玩两三个小时。小孩子也喜欢出去玩,他觉的很多事物很新奇。  
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可能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妈妈指教。也希望能与各位妈妈有更多的交流。悄悄,不知道我的观点是不是正确,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00:37:34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在美国念幼儿园时,曾由学校带回来一张给爸爸妈妈的备忘录,读后深感其中有 许多重点正是自己需要被提醒的。这些全非金科玉律,却能使为人父母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记于下,或许也能作为你的参考:   
  
  
1.--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 我只是在试探你。   
  
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它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3.--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分辨它。   
  
  
4.--别让我觉得我比实际的我还要渺小。它只会让我愚蠢的装出超出我实际年龄的傻模样。   
  
  
5.--如果能够,请别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你私下的提醒,会让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为。   
  
6.--别让我觉得我犯的错误是一种罪。它会降低我的人生价值观。   
  
7.--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太沮丧。我恨的绝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压力。   
  
8.-- 别过度的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一些「后果」。有的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方式来学习。   
  
9.--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10.-别唠叨不休,否则有时候我会装聋作哑。   
  
11.-别在仓促或无意中做下允诺。请记住,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是多么的难过。   
  
12.-别忘了我还不能把事情解释的很清楚,虽然有时候我看起来是有能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不能事事正确无误的缘故。   
  
13.- 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4.-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连贯、不持续。它会使我疑惑,而对你失去了信任。   
  
15.-当我问问题的时候,别敷衍我或拒绝我。否则你会发现我终将停止对你发问,而向它处寻求答案。   
  
16.-别告诉我说,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它对我是多么的真实。   
  
17.-别暗示或让我感觉到你是完美、无懈可击的。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对我将是一项多么大的打击。   
  
18.-别认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实的道歉,会让我对你更接近,对你感觉更温暖。   
  
19.-别忘记我最爱做实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00:38:07 | 只看该作者
以上为转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00:40:05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教育典范:在瑞典,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在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需要老师带着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了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所以不可乱扔玻璃垃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他们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点评: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儿童接受,瑞典这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接受、对生活及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01:15:26 | 只看该作者
推荐小巫的这篇文章给你:  
  
理解温和的孩子   
(作者:WeeWitch)   
  
  
在一屋子的儿童中间,温顺的孩子永远手中缺少玩具。虽然抢玩具是典型的幼儿行为,但是对于某些幼儿来说,这种行为并非天生而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尽管进攻性行为非常普遍,但是对于正常幼儿发展来说并非必不可少,也不影响孩子开发强大的自我意识。爱抢玩具的儿童不一定成长为爱抢东西的成年人,同样,性格温和的儿童也并不意味着长大后变成人尽可踩的门垫。   
  
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自己拥有权益,不过无需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张牙舞爪。如果你的孩子不对别人抢玩具的行为感到烦恼、如果他在别人抢走他正在玩的玩具后心满意足地挑选另外一个玩具、如果他自得其乐并且喜欢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就没有必要改变他的行为。过一段时间,有了更多的社交经验,通过你对他的鼓励和引导,也许他会变得更加坚定。当然也许不会。很多成功人士语音轻柔态度和蔼,如果你的孩子命中注定是这样的人,就接受他的温和处世方式,尽管你自己的性子可能比他急。   
  
然而,如果你的孩子对于别人抢他的玩具表现出焦虑,但是又无力抵御前来抓抢的小手,你就需要介入了。如果别的小朋友抢他手中的玩具,鼓励他说:“我正在玩这个玩具呢。”一开始你可能需要向他示范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并替他说话:“丁丁正在玩这个玩具呢。”如果对方仍然抢走,不要抢回来(两个错误不会产生正确,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侵犯别人的权益),而是和蔼并坚定地、甚至重复地,向对方要回来:“丁丁没有玩完那个玩具,请你还给他。”如果对方还回来,一定要热情地道谢。你的孩子玩完之后,鼓励他把玩具主动送给刚才抢他的小朋友。如果对方不还回来,不要和他拼体力,而是带你的孩子找到另外一个玩具,并且在一边保护这个玩具不遭到抢劫。   
  
这个方法适用于很多其他社交场合出现的问题。但是需要牢记,在你看护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在你替他说话之前给他机会替自己说话,你的目的是教会他如何独立处理这样的问题。也许你的孩子习惯在家里,处在尊重他的权益和物品的人之中,不知如何应对幼儿森林中的险情。在他学习的同时,放手让他做自己,并且心存感激:至少别的家长没有向你抱怨,你的孩子总是在欺负她们的孩子。  
  
编译自《What to Expect the Toddler Year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9-2-8 01:25:15 | 只看该作者
袁爱玲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  
  
  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美国幼教工作者非常强调,任何一个保育机构都要为婴幼儿提供大量的机会,以锻炼他们自我服务的技能,并要求家长密切配合,使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在家里尽可能得到强化。  
  
  在长期的实践中,美国幼教工作者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经验,例如:要有效地培养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要训练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向婴幼儿提出切合其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第二,与家长密切配合。  
  
  哪些任务是不同年龄幼儿分别力所能及的呢?美国幼教工作者在长期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18~24月之间的婴儿能够学会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够拣起玩具;2~3岁的婴儿能够学会控制大小便,会用叉和勺吃饭,能够比较熟练地穿脱衣服、开合拉链;3~4岁的幼儿,其独立性有所增强,上述技能更加熟练,几乎不用成人的帮助,自己会扣纽扣、系鞋带、吃饭、洗脸、刷牙等;5~6岁的幼儿,能学会自己洗澡,能够整齐地保管自己的东西,独立性大大增强。  
  
  美国幼儿园教师在训练婴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提出任务,创造成功地完成任务的条件。例如,为了训练4岁幼儿自己穿鞋、脱鞋,他们给幼儿提供的鞋比实际穿的稍大一些,使幼儿很容易穿、脱。又如,让幼儿向瓶子里倒牛奶,提供的瓶子是广口瓶而不是狭口瓶。  
  
  总之,在训练中,教师最初提供的条件要保证婴幼儿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以后可逐渐增加难度。这样会增加婴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自信心;难度逐渐增加也能使婴幼儿的意志得到锻炼。  
    
   选自《幼儿教育》1996年第3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9-7-6 00:20:48 | 只看该作者
杜曼一年,在4月份因为自己工作的变动,加上宝宝的生活变动,从那时宝宝开始了游走生活,每天妈妈爸爸早上依旧上班,为了方便爷爷奶奶和元的户外活动,元从中午午餐后就开始到爷爷奶奶家,爷爷经常在看电视,元妈的话离开了元妈家开始失效,元妈不知道怎么办?元基本上是白天放养着,自己在外面玩耍,元一旦碰到小朋友就发疯得跟着后门冲啊,常常因为中午有小朋友而忘记午睡,可是一旦院子里的哥哥姐姐上学了,就剩下孤单的元了,元的脾气渐长,元妈开始觉得是爷爷奶奶灌得,后面发现不是,原来元需要交流,爷爷奶奶常常因为水冷而不让元玩水,尽管元妈一再强调,元奶奶-的口气真吓人,你就想他病,我的心有点痛,最要命的是发现爷爷奶奶常吵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难道半托马?真后悔,让奶奶回家住,没有我时常耳朵的渲染,奶奶早都忘记了我的叮嘱。也反省了下自己,心情最近也不很稳定,发脾气的时候没有控制,自己忘了自己母亲该做得本分,太执着于结果,常常为个理论而看相关书籍一打,而忽视了自己的元,元不是课本,元是妈妈的孩子,是个独立的种子,他需要阳光,更需要自然的空气。
努力吧,元妈和元爸一起加油!
多爱元,半个月元妈和元爸离开元,回来的那一刻,我含着笑而微痛的眼泪,而元激动的嘴巴一直在颤抖得笑,搂妈妈搂得很紧,儿子妈妈爱你,妈妈向你道歉,这3个月的忽视。杜曼停止了3个月,要不是小小妈妈的一个短信,我都差点放弃杜曼了,因为理论的诸多,自己的疑惑还没有解开。准备明天开始,不知道元会看不?自己心里都有个大大的问号。

[ 本帖最后由 dxmghq 于 2009-7-6 00: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aoxiaomama + 10 + 10 热烈欢迎元妈回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15 , Processed in 0.105031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