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3-9,2岁13天,距第一天杜曼237天
我实在需要好好检讨一下这两天对小小的态度,特别是在读了小巫《给孩子自由》中《放下你嘴中的巴掌》一文后。这两天小小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看卡,矛盾集中在一起,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尽管我一忍再忍,不让自己发火,可我脸上的表情,我相信一定写着烦躁,一定写着焦虑,而且小小也一定读懂了。因为在我尽量不动声色地让外婆来喂小小饭,而自己赶紧离开小小身边时,我听到小小在身后说:“妈妈不生气!”晚上,小小还对爸爸说了同一句话:“爸爸不生气!”我们是把小小吓到了,用小巫的话讲,我们已经在小小的心里制造了莫名的恐慌,他会担心爸爸妈妈不爱他了、要伤害他、甚至抛弃他。尽管现在没有这么严重,因为我们是焦躁甚于生气,埋怨多于呵斥,可是如果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讨,今后难免会对小小造成伤害!--小小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担忧,从来没有说过“妈妈/爸爸不生气”这样的话。
小巫说“教训”自己孩子时应注意:
·不应该把孩子叫做“坏孩子”,世界上本没有“坏孩子”、“好孩子”之分,只有“坏行为”和“好行为”,更正孩子应该针对他的行为,而不应该攻击他的人格、给他扣帽子。
·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心平气和,而不能恼怒生气,否则孩子只注意你的情绪,而忘了自己的错误行为。
如何有效地批评孩子,是父母们需要掌握的一门语言和行为艺术:
·当你大声呵斥孩子时,所取得的效果只是在孩子心里制造莫名的恐慌,以为爸爸妈妈不要他了、要伤害他、甚至抛弃他;他觉得是自己点燃了父母的怒火,却不会想到是刚才的某一种行为让父母不高兴。
·那些平时于父母缺乏交流的孩子,有时会故意制造机会让家长发怒,因为他把这当作吸引爸爸妈妈对自己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当你把孩子叫做“坏孩子!捣蛋鬼!小坏蛋”时,他会把你的这些称呼当作一面镜子,从里边看到的自己就是一个坏孩子、捣蛋鬼,无可救药;从而他会继续当坏孩子,因为他认为这就是你所期望的。
·如果每次孩子做了“错”事,你都大发雷霆、大声斥责,孩子会越来越疏远你;严厉的批评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在你和孩子之间筑起一道高高的屏障,并且导致孩子将来与别人交流困难,遇事就焦躁、发火。
因此,无论事态如何严重,父母如何生气,对孩子的态度一定要平和冷静最有效的批评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你不可以这样做。”任何斥责,对于孩子都是一种语言暴力,其损伤性绝不亚于伸出巴掌扇孩子耳光。
小巫说得对,看看我自己如今遇事就焦躁、发火,失去冷静,反而不能有效处理事情,可不是跟从小被父母打骂出来有一定的关系吗?看看小小爸爸,脾气非常急躁,可不是深受他自己爸妈急脾气的影响吗?孩子绝对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不能让小小受到我们小时受到的伤害,因为今天明白了孩子所受到的伤害不仅是心理的,还会影响孩子成人后的行为方式。
小小不爱看中英文字词卡了,就停一阵,只看自制书好了;小小不看百科卡,非要自己拿在手中,应该是已经厌倦这些旧卡了,我就全部换新的好了--当晚赶制了30张,明天继续;小小不愿看国旗卡,不看就是了,尽管他一副仍旧不认识的样子。我所要做的,是尊重小小的选择,理解小小的想法;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小小和我都把这当作一个好玩的右脑游戏,彼此没有负担;是100%地接受小小,爱小小!
[ 本帖最后由 xiaoxiaomama 于 2009-3-10 10:23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