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2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孩子的不希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20 17:4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的不希望   <blockquote>  当我们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时,是否注意到孩子也在向我们说“YES”和“NO”呢?  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们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  (1)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但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您不妨在喝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2)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3)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4)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验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那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5)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6)请不要强迫我吃你认为好吃、该吃的东西。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觉得孩子的吃比其他问题都重要。饮食,原本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过多的时间精力,而使丰富的环境尝试相对减少,对于孩子生活目标就显得本末倒置了。  (7)请不要今天亲我、赞美我,明日打我、责备我。   有的父母情绪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百依百顺;情绪恶劣时,就会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了这种强烈的外界情绪感受,会产生很大的不安。  (8)请不要在我过多任性、无理表现时,反而放松给我的约束。  孩子有时会表现出任性、无理取闹,如果成人不坚持已经告知孩子的原则,以后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争取他想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带来育儿上的困扰。要知道,安静的孩子是来自权威式的家庭。这里的权威不是指专制,而是允许孩子表达意愿,而最后的决定权是在父母的一致决定上。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家教对孩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颇为有效。  (9)请不要哄我、威胁我,给我不能实现的诺言。  有的父母觉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或是恐吓孩子:“再不老实我就把你交给警察!”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10)请不要只问我为什么打架,为什么哭,而仍忙于你的工作。  孩子发生自己的小问题时,成人容易马上做出指责的反应。然而,家长生硬的态度,常令孩子感觉自身问题的渺小,往往出现自卑心态。所以,留心观察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检讨亲子之间相处的各种可能,是现代父母应该用心的地方。</block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5-24 08:41:1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这样的总结性、经验性、经典性的情商培养的内容比阅读和数学来的更得要。不要忽视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4-5-24 08:44: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下载、记住、借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5-24 11:03:5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心孩子本身比只是教育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5-25 15:27:19 | 只看该作者
说得也有道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5-27 08:33:37 | 只看该作者
quainqu+-->引用:quainqu 不错,这样的总结性、经验性、经典性的情商培养的内容比阅读和数学来的更得要。不要忽视哟!
谢谢!有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0:57 , Processed in 0.13082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