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两千五百多年的《德道经》,被后世尊为"天书"、"哲学诗"、"万经之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到处都闪烁着她的光辉,留下了她的不朽足迹。《德道经》饱含着宏观的宇宙真理,又涉及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更蕴含着超越生命的微观修养至理,是中华民族丰富而深邃的智慧宝藏,是一部地道的"百科全书"。 作者:老子,春秋楚国人,姓李名耳。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是公认的"百家之祖",道家学派创始人。位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德道经》口袋书诵读本,尤其适用于"胎虚养婴"、"幼儿养性"和"少年养正"阶段的慧智教育,易于培补人体五德,使诵读者五德充盈而复归于德"一"状态,从根本上连通心与脑的生理功能,利于启迪人的先天慧性,是培养道德心灵和慧智头脑的核心经典读物。
道德,請接受我不全的德性,讓它周全圓滿上善合道,把道德奉獻給社會!
道德,請接受我失德的心靈,讓它與您融合爲一,爲人類道德復興照明鏡!
道德,請接受我載因的身體,讓它爲道而工作,爲民族的道德復興而存在!
道德,請接受我的意和思想,讓它與老子與孔子同在,起心動念不離道德!
道德,請接受我性命的全部,讓它成爲道德的工具,服務於世界道德回歸!
第一章論德(3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39)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 。此其賤之爲本欤?非也!
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聞道(41)
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隱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復(40)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五章中和(4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自名也。
勿或 之而益,或益之而 。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爲學父。
第六章至柔(43)
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
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立戒(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八章請靚(45)
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 ,其用不 ;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 。
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第九章知足(46)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 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