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啼笑皆非的“灵机一动” 科技的奴隶和主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8 13:4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啼笑皆非的“灵机一动” 科技的奴隶和主人(图)
IT.SOHU.COM  2004-11-30 10:30  作者: 周燕  转自: 北京科技报
                     
  
  有一天,在美国伯克利大学的课堂上,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给大家讲了一个笑话:
  去过美国,吃过普通西红柿的人都该知道,美国的西红柿不同一般:它色泽红润可爱,却刀切不动,牙咬不烂,吃起来发涩发木。因为皮厚。而美国西红柿的“厚脸皮”全要归功于伯克利大
学的机械系。这是为什么呢?
  话说伯克利大学的机械系在全美排名数一数二。有一次,他们荣幸地接到一个科研项目,设计采摘西红柿的机械手,以期节约劳力,降低成本。谁知,鲜嫩的西红柿一碰坚硬的机械手必破无疑。这下,全美最聪明的机械人才也挠了头,此项课题久攻不破。最后,有人灵机一动,解决了难题———就是让西红柿的皮长厚点。
  这个故事让人啼笑皆非。但人类历史上,叫人哭笑不得的“灵机一动”不止美国的“厚皮”西红柿。
  维多利亚时代,大街上到处是马粪,人们为城市卫生而发愁。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在自家院子里,手扶车把,驾驶着一辆木制、装有辐条的三轮汽车神奇地开了起来。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诞生了。世界为它欢呼!终于有清洁的交通工具了,人可以自由自在地飞奔了。从此,汽车风靡世界。今天,美国拥有13亿辆轿车,平均每户1.5辆,每9个工人中就有一个与汽车的制造、驾驶或维修业务有关。
  可是,半个世纪前,人们发现汽车的污染比马粪更可怕。专家研究表明,汽车废气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可以刺激人体呼吸道,导致气管炎,还能引发癌症,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非常严重。现在,治理汽车污染变成了人类一场艰巨的持久战。而汽车能给人们带来自由也早已成为神话。在美国大城市,往往是汽车开得起来,却停不下来。没停车位!而交通堵塞(TRAFFIC JAM)也变成了一个时髦的现代词载入了词典。据统计,美国平均每人每年因交通堵塞白白浪费46个小时,每年造成损失630亿美元。人类由于向往自由,发明了汽车,到头来,却丧失了自由。
  当然,无法否认,现代科技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社会更加进步。随眼望去,科技无处不在,就连厕所的抽水马桶,也得列为科学的设计。要不是利用流体力学,在马桶里形成一个旋涡,把马桶的各个部位都冲到,清洁厕所就不能那么省水,效率高。我们城市里的生活,要什么有什么,都是由整个技术系统供应的。
  但是,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人类开始依赖科技,甚至变成了科技的奴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田松博士说,以前,人控制工具,掌握工具。农民想下地干活,拎着锄头就能去。进入工业时代后,人和工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是拿着工具到地里干活,而是走到工具所在的地方去上班。大机器时代,纺织厂的工人必须在七点之前赶到工厂,和机器一起干活。机器开动的时间就是上班的时间。人必须按照机器的节奏进行生活。现代城市的设计不是真正为了让人的生活和居住安适自在,而是为机器建的。在美国,没车等于没有腿。买菜都是到超市一买一星期的菜,没车哪行?而且美国大多数路也不是给人走的,高速公路考虑的只是怎样尽快地把汽车从这边弄到那边去。
  过去,与自然相比,人很渺小,人有称霸自然的欲望,科技就成了武器。
  摩天大楼恐怕是人类“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最好典范。
  现在普通人已经离不开现代技术了。北京市民如果没有抽水马桶,热水器,恐怕不知道怎么生活,而白领离开笔记本,也会不知道怎么工作。人类已经走到这步,还要憋着劲往前走吗?田松博士认为,“人对科技要警惕,谨慎地使用。不要轻易改变现状。”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污染了全球水系,使现代人喝水都要买。现代医学发达了,但加拿大莫德·巴洛和托尼·克拉克合作出版的新书《蓝金》中,却指出生活在北美的每一个人,体内都有两百种以上以前闻所未闻的化学物质,除了环境污染吸收来的之外,主要的渠道就是药品。科技发明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谁能在杜邦公司发明氢氟烃做制冷剂时想到它会破坏遥远的大气臭氧层,威胁人类的生存呢?但是根据“浑沌理论”的“蝴蝶效应”,在中国北京一只蝴蝶振翅,会使一个月后,太平洋对岸的美国芝加哥因气压改变而下雨。
  作为世界知名的科技专家,卡斯特教授在被问到有什么科技办不到时,他说:“让你幸福。只有你自己才能让你幸福。科技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有人曾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人骑着一匹快马在街上飞驰。马放开四蹄狂奔, 骑马的人不得不紧紧勒住缰绳才不被掀于马下。“你去哪?”街上的人问他。“我不知道,问我的马吧!”这匹马就是科技。卡斯特教授认为,“科技发展之快已大大超出了我们个人、组织、文化与道德的控制能力,现在到了跳出局外, 自我反思, 融汇全局的时候了。要改善的是人类自身, 而不是机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7-18 14:42:59 | 只看该作者

  科技之马不去骑它就会变回野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7-19 08:22:21 | 只看该作者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或许,人类的文明,也就是人类走向归途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7-19 15:24:55 | 只看该作者
要改善的是人类自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6 10:49 , Processed in 0.082224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