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目的:经典教育工程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开展起来,可是有很多家长比较认同,并在家让自己的孩子读经,一个孩子读很是枯燥无味。久之,使孩子厌学,家长都颇为苦恼。本人从事经典教育将近一年的时间也算是有些心得,为了可以更广泛的开展经典教育,应家长们的要求开办起这个网络课堂目的就是为了把全国零散的进行经典诵读的孩子通过网络的形式集中起来,集体学习以提高孩子的读经兴趣,还可以通过这个形式让家长们有机会互相交流经验。
二、经典教育的意义:经典教育是精神的培养。看一个人是否有高远的理想,宽大的胸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丰富的知识,在他今后是否有一个健康、快乐、充实的人生。经典著作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最富有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四书》《五经》《老庄》等。这些经典之作,经过千百年的筛选和锤炼,已经渗透到了民族的骨髓,是无可替代的。所谓“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中外文化经典是最富有营养价值的精神食粮。一个孩子,要接受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就应该从经典读起。经典教育必须在13岁之前完成。在中国古代,学校分为两部分,第一步叫蒙馆,第二步叫经馆。蒙馆主要招收3—6岁儿童,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教授内容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这些书一方面灌输了人伦道德、天文历史等知识,更重要得是,通过三本薄薄的小书,已经基本上通过了识字关,两千多汉字已经全部会认。达到了自由阅读的水平。六岁入学,到了经馆,就要读四书五经,经书是必修之课。在13岁之前几十万字的背诵任务必须完成。闲暇时间,孩子们还可以阅读大量课外书。从鲁迅、周恩来等人的回忆录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私塾,这就是孕育了两千年中华文明的私塾教育。这种私塾制的教育理念,有着很深刻的科学道理。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现在的教育,在人生规划上已经整体错位了。六岁之前,在他们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我们的幼教专家说,不能让他们识字。当他们进入小学之后,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老师和家长没时间和精力为他们解答所有问题。而他们自己又没有阅读能力(他们需要用六年时间,从三十万字的教材中学会两千多汉字,而在古代,这些都是在六岁之前完成的)。当13岁之后,青春期到来,第二性征出现,他们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进入情感体验,开始独立思考人生意义。但是,他们没有大量人文精神的积淀,他们精神苍白无力,没有依托,没有内涵。所以,只好去读浮浅无聊的言情小说之类,根本建立不起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到了18岁之后,进入大学,便变得世俗、浅薄、庸庸碌碌,面临好多精神上的困惑而不能解决。这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诸如自杀、暴力、吸毒、淫乱等丑恶现象的根源。所以,在13岁之前,人生记忆力最好,自我意识尚不明显的时候,让孩子们把所有应该读的书全部装入大脑。做到“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在以后,就是对这些书的发挥、运用和再创造。这样的孩子,就能做到孔子所说的“吾年十五而志于学”,李白所说的“十五学剑术”“十五学神仙”。这方面,周恩来、胡适等人就可以作最有说服力的论证。我们主张用最开放的形式进行最经典的教育。《论语》在孩子们眼里不是恐怖可怕的魔法咒语,而是活泼生动可亲可爱的师生生活全景图。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以《弟子规》为主,以《孝经》、《千字文》为辅
教材,中间穿插古典音乐欣赏。
时间安排如下:(7月14日——9月3日)
时间
| 学习内容
| 周一
| 专家讲座(60分钟)
| 周二
| 经典教育理念讲座(60分钟)
| 周三
| 儿童经典诵读网络课堂(60分钟)
30分钟《弟子规》、10分钟音乐欣赏、20分钟《孝经》诵读
| 注:每天19:00—19:30精品国产动画与德育故事动画欣赏;20:30以后为家长提问时间。
联系QQ:343679344
经典教育大讲堂QQ总群:35124619
分群29941787
感谢一年多以来全国家长朋友对我经典教育大讲堂网络课堂的支持,通过几次培训看来经典教育越来越得到各界家长的重视,我会继续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完成这次教学任务!
[ 本帖最后由 jenniferchina 于 2008-9-15 22:3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