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fdd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滥用抗生素警钟 老人小孩是受害主体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6-27 20:25:41 | 只看该作者
对孩子的自身抵抗力一定要有信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xfddl + 2 + 2 信心需要建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22:58:5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来讲,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听起来似乎很玄。如果从生物和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中医药,大家似乎更容易接受。所以,从化学和生物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些医药常识吧。
先谈谈被现代人overuse的抗生素(antibiotics)。
人体自身有防御系统——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军队,即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侵入(例如细菌、病毒等),又能镇压内乱(细胞癌变等)。当免疫力很好的时候,人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细菌病毒也能很快自身恢复。可是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让自己的防御系统加强。反而是稍微有点小毛病,就服用抗生素,也不管是不是对证。

一般情况下,抗生素(antibiotics)只作用于细菌(bacteria),对病毒(virus)完全无用。如果你得了流感,却服用抗生素,那就是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引起流感的是病毒(virus),不是细菌(bacteria)。题外话,打感冒疫苗(flu vaccine)真的是完全没必要!我们得了一次腮腺炎,就不会得第二次;出了一次水痘,也不会出第二次。因为得了腮腺炎、水痘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记得引起腮腺炎和水痘的病毒的样子。下次它们再来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就把它们通缉剿灭。可是没有人得了一次感冒就再不会得第二次。为什么?因为感冒病毒成千上万种,这次感染的和上次感染的不一样。所以,打了感冒疫苗后,也不可能产生针对这成千上万种感冒病毒的抗体,当然就是没用的啦。
另外,抗生素有抑制免疫系统(immune suppression)的作用。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军队。抗敌本是军人的职责,现在从外面请了职业杀手,军队的军人就不用工作了。长期下来军人就忘了本职,甚至变得敌我不分了。所以,长期服用抗生素,免疫力就会越来越低,当然就越来越容易生病。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就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现在越来越多的新病被诊断为“自身免疫疾病”,这与抗生素的滥用有着必然的联系。
服抗生素会产生抗药性,也就是说,服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原本很有效的抗生素对你就失效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在细菌和抗生素的战斗过程中,大部分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剩下的那小部分为了生存会产生变异,变成更强壮的细菌。变异了的细菌对这种抗生素就产生了抵抗性。这时候,需要更强的抗生素才能对付这些死里逃生的细菌。同样的戏剧会继续上演……研发越来越强的抗生素的最终结果是培养出一批超级无敌细菌。到时候就真的大祸临头了。
中药当中,不少药都有抗菌作用,例如黄连、黄芩、黄柏等等。可是,中药用了上千年,即没有产生抗药性,也没有抑制免疫系统。跟西药抗生素比,中药“抗生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一味中药就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一个处方又有好几味中药。一碗黑黑的汤药跟一颗抗生素相比较,其化学成分要复杂千百倍。这些成分当中,有抗菌的,有提高免疫力的,有利小便的,有刺激副交感神经的……它们就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把细菌杀掉或赶跑,又不伤人体本身。也正因为这不是单兵独斗,而是团队工作,细菌无法同时对所有的成分产生抗药性,服中药也就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了。另外,因为其中有顾及免疫系统的成分,所以不但不存在免疫力抑制的问题,而且会加强免疫力。
有趣的是,一些天然抗生素,例如黄柏里面的小檗碱(berberine,又名黄连素),不仅具有抗菌作用,而且有抗病毒和抗癌作用。那是不是应该把这些天然抗生素从中药中提取出来,纯化变成西药呢?这是现在的药物化学家做的工作。本人是药物化学出身,却不认同这种中药“西药化”的做法。除了小檗碱,黄柏还含有黄柏碱(phellodendrine),黄柏酮(obakunone),黄柏内酯(obakulactone)等等其它成分。小檗碱也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黄连的10%左右)。懂中药的人都知道,虽然黄连和黄柏都是清热药,但是它们的作用不尽相同。黄连清中焦湿热,又善泻心火;而黄柏除下焦湿热,又能兼补肾阴。更何况中医治病时,往往是用多种中药配伍成一个处方,例如“白头翁汤”里不仅有黄柏和黄连,还有白头翁和秦皮。这也就说明,单纯一个小檗碱是不能全部代表黄柏和黄连的。黄连素在中国是已经上市的药物,可是它的药用只是黄连和黄柏药用的一小部分。
抗生素是西药学观点“single bullet, single target”的产物。100多年前,药物学家认为针对一种疾病(single target), 只需要一个化学药物(single bullet),就可以治愈这个疾病。所以,药物学家们致力于研究药力超强的药物(magic bullet)。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受体(receptor)被生物学家发现,现在大家越来越倾向于“multiple bullets, multiple targets”的新观点。而这所谓的新观点,中医却用了几千年了。可是,从化学和生物的微观学角度,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怎么也搞不懂中医的处方是怎么开出来的。是的,从古至今,绝大多数中医不懂化学,不了解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不懂分子生物学,不知道什么是受体。可是他们却可以做到“随手拈来都是药”。那我们就不得不慎重思考用以指导中医开药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了。
    如果你平时很少服用抗生素,真正感染了细菌,又无法看中医时,服用药力缓和的抗生素(例如黄连素、鱼腥草素钠等)就足以解你燃眉之急。若是平时常服抗生素,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恐怕强力抗生素对你也无用了。所以,请三思而后行。(待续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7-3 14:15:36 | 只看该作者
抗生素使用的误区
  孩子得病,家长往往焦急万分,总是希望能马上用药且立即见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有时过于强调抗生素在病程变化中的作用,甚至在疾病的治疗中依赖抗生素,常见的问题有:
  1、发热即是有炎症,就应该使用“消炎药”。有的家长急匆匆带着高热的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在家已经服用抗生素了;有些家长就诊时强调,孩子发热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2、不就诊,随意服用家中现有抗生素,缺乏选择性;
  3、几种抗生素同时服用或频繁换药;
  4、随意停服或间断服用,认为不发热即为病愈,或为省事不按药物说明服药,随意减少用药次数;
  5、预防用药,认为孩子病了,用上抗生素就安全了,就可以不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了。



抗生素该怎么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抗生素使用误区,下面简要介绍抗生素使用原则。但是,由于小儿病情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孩子生病,还是应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1、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
  发热、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所致,而在感染所造成的疾病中,病原菌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对上述症状的原因作具体分析,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小儿患病应看医生,由医生根据小儿病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状况,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出诊断,根据诊断由医生确定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在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性疾病中,由细菌、支原体感染造成者需用抗生素,而病毒(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原菌)感染造成者则不需使用抗生素。切不可孩子得病即用抗生素。
  2、病原菌不同用药也不同
  儿童期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各年龄阶段、不同季节易感的病原菌不同,另外,发病季节及当时流行疾病状况对临床诊断亦有很大作用。通常根据临床诊断,医生可以推断病原菌的种类,或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如对病原菌诊断不明,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家长为病儿自选抗生素,缺乏针对性,可能造成疗效不佳或无效,并有可能诱发耐药菌的产生,造成后期治疗的困难或耐药菌的传播。
  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级低级是没有道理的。
  3、不能盲目同时服用两种以上抗生素
  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称为联合用药。同时服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有可能造成用药无效的后果。通常,有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原菌不明或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又或者较长期应用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者,以及联合用药可使毒性较大的药物剂量得以减少时,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仅用一种抗生素即可,多用药多保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4、药物剂量由医生来确定
  针对病原菌选药后,需从患儿病情、药物在体内代谢特点、给药顺从性等方面考虑,来决定给药剂量及方式。为确保抗生素很好地发挥作用而不对机体产生危害,掌握恰当的抗生素剂量是必须的,在儿童,药物剂量通常是由医生根据诊断、病情、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另外,亦应考虑小儿机体代谢状态,对患有肝、肾疾病的小儿,除应避免应用具有相应毒副作用的药物外,还应仔细考虑用药剂量。认为儿童用药即为简单的成人剂量减半的概念是错误的。 
  抗生素治疗疗程因疾病种类、病情严重程度、对现有治疗的反应等而异,具体应咨询医生,认为症状消失即为病愈的概念是错误的。
  5、一般不需预防用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1~2种特殊细菌侵入伤口或血液循环而发生感染,部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由此可见,通常情况下不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6、警惕不良反应
  应用抗生素应注意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二重感染。过敏反应形式多样,轻者可出现皮疹、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哮喘,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可见由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等引起的耳聋等。由于抗生素应用后杀灭或抑制了敏感细菌,未被抑制的菌种可大量繁殖,发生菌群紊乱,因而在用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霉菌、耐药菌等引起的二重感染,此种感染可为较轻的局部,如口腔、胃肠道的感染,亦有可能发展为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7-5 01:4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syzyq 于 2008-6-26 21:44 发表
有时间多看看萧言生的《儿童经络使用手册》这本书不错,宝宝生病总得有个过程,平常我们多给宝宝按摩脊背,多通通小手心,每个手指头都是一个穴位,相信会对宝宝有用处的。


这位妈妈,这本书你去网上GOOGLE一下。我在中医论坛看到的,是一本错误百出的书。行内的人评论很差。这个萧言生是做什么的,我到现在也还没有找出来这个人的具体联系方式。千万慎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xfddl + 2 + 2 找找看真的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4:13:23 | 只看该作者
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应该有一百多品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

抗生素与抗菌药和消炎药的区别

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药估计就是抗生素,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

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斯匹林等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分別

过去国人遇到感冒或生病时,常常会自行到药房买药吃,而且一进去就指定要买「消炎的」,也就是「抗生素」。长久以来这个习惯不仅浪費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也造就了「台湾第一」的细菌抗药性,使得民众必須付出极大的代价。
事实上,在一般民众口中几乎成为「抗生素」代名词的「消炎药」,却是一种与「抗生素」完全不同的药物。只不过长时间下來的積是成非,
一般民众还是习惯在看病时,要求医师开具「消炎药」來吃吃。

医学上的发炎反应或称为炎症,是身体組织对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损伤的一种反应,除了細菌感染之外,举凡过敏、扭挫伤、寄生虫感染、病毒感染、自体免疫疾病,都會引起发炎反应。然而抗生素却只能针对其中的細菌感染一向來加以治疗而已,不要说对过敏或自体免疫疾病无效,
就连一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冒都沒有办法治疗,所以「消炎药」与「
抗生素」是不同的药物。

在临床上,當病人因为发烧或酸痛就医時,医師常常会在处方中开一种处称为「非类固醇类止痛药(NSAIDs)」的药物,細心一点的民众可能会在药物使用手冊上发现这类药物有「镇痛、解热及消炎」的作用,这里所指的 消炎作用,就是借由減低上述所提到的各类发炎反应來缓解疾病的症狀。

至於抗生素則是针对細菌直接做攻击,可以杀死細菌或是抑制細菌的繁殖。但是因为会引起人类疾病的細菌太多了,而且每一种細菌都有其特性,所以一种抗生素也只能针对特殊的几种細菌有效。因此要有效使用抗生素就一定要有确实的細菌培养报告才能选用到正确的抗生素,但是因为细菌培养需要一段时间,当疾病初期时为了时效问题就必須让专业的医师根据症状来作为选择抗生素种类的依据,绝对不可以自行买抗生素來吃。因为一但选择错误的抗生素的話,对疾病的治疗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同时又可能因此培育出更难治疗的抗药性细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7-16 15:46:04 | 只看该作者
从孩子一出生(作为一个正常的新生儿)开始家长就对孩子的自身抗病能力有信心的话让其自己痊愈就自然少用药,抗病能力就自然提高.对一般的感冒发烧一开始就担心不看医生怎么办那当然就只好每次有感冒发烧都寄托在医院里了.而且演化到不看就肺炎之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8-7 11:02:20 | 只看该作者
做爸爸妈妈的也不想用抗生素啊,但是到医院,医生拉起来就开抗生素,有什么办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6 19:02 , Processed in 0.08449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