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做了近一年的杜曼,依然遇到很多的困惑,我决定去听听专家的说法。上个周末我去听了专业老师的课,收获颇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说阅读吧。老师说教宝宝阅读的目的是要让孩子独立看书,独立阅读,只要有200个字(词)打底(她们的教学基础字卡只有210张)就可以了,以避免限于字典式的教学,应该尽快过渡到短语、句子、自制书阶段。这二百多个词应该是孩子最熟悉的,包括爸爸妈妈宝宝等家庭成员,人体和五官,宝宝日常生活用品,动词等等。然后可以组短句或者短语,如:妈妈的眼睛,宝宝的嘴巴,等等。对于1.5岁以前的宝宝,这个阶段一定要将短语写在一张卡纸上,不能拿字卡拼句子,所以大量的空白卡纸是很必要的,可以即兴发挥。另外,一种句型可以变换花样,多多练习。大些孩子就可以用卡片进行拼字游戏了。短语练习一段时间就可以进入自制书阶段,据说没有孩子不喜欢看书的。自制书最好是取材于孩子的实际生活,自制书每页的分隔很有讲究,一定要按照意群分,我在论坛上看见有些自制书一个字一页,其实是不对的,此外自制书应该有标题,句中保留正常的标点符号,举例说来:“宝宝的家(标题)——宝宝的家里有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和宝宝,/ 一共五个人。/ 大家都爱宝宝。/ 宝宝也爱他们。(每个“/”的内容为一页)。自制书的内容最好在一开始的阶段就设计好,这样有些生字不包含在已学过的字卡里,就一定要自己写在空白卡上给孩子教,之后再进入自制书阶段。 课间的时候我问了几个一直以来很苦恼的问题,一是我买的字卡上角都有索引字符,儿子每次都指着问,这是否有问题,老师很干脆地说,“剪掉它!”(理由是,小宝宝都很热衷于关注细节,所以杜曼才强调“内容单一/精确”) 老师还说,我手上的字卡笔画太细,最细处大约4mm,闪看的话小宝宝会不舒服,1岁以上的宝宝才能用。晕死!我从儿子四个月就开始闪这种字卡,好在我更多的时候是搂着儿子看。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阅读书中要求的每天闪卡次数。林老师说,中国的情况和美国不同,按书上的要求即使是全职妈妈也很难达到,实际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按计划中的1/3或2/3去做就好了,每天教2-3组(1组也行),5张/组 ,同类卡片间隔20分钟以上,只是把整个教学进程拉长了……”。 数学方面, 老师主要是讲了些教程。我看了一下,和论坛上讨论的比较相似:如闪到二十开始同时加入运算,按照加减乘除这个顺序,每种10天-2周。然后做比较“大小”,先做差别大的,逐渐到差别小的;然后就可以教符号了,符号学完后,用符号进行一则运算的学习,然后是二则运算。上面所有的题都要事先出好,学完就钩掉,这样才不容易重复。林 老师专门提到,运算里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算式,3+5*6应该得33,念的时候就是3加5乘以6,孩子自己会总结出来,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我专门问了三岁以上孩子可不可以教点卡,她说她们的教学中不乏4,5岁的孩子,也有很多学得不错的,其实也可以教。最好是点卡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比较大小等等都学完了,再进入数卡阶段。 百科方面的收获也很多。老师最打动我的一句话是,百科教学特点:不分类教,孩子就看在热闹;分类教,才能看门道! 如果我们把知识分门别类教给孩子,孩子会从这些大量事实中自己得出结论,比如一个孩子看过达芬奇的画,也看过梵高的画,那么拿一张他没见过的梵高的画来问他这是谁的画,他决不会认成达芬奇。他会从已有的事实中总结出经验,而这个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就是大脑发育的过程。现在市面上的卡有很多不符合要求,比如很多老虎的图就只有老虎头像,其实不符合杜曼百科卡的要求,百科卡应该是全影,不要局部,也不要背景等等。百科卡可以重用,还可以以别的主题穿起之前学过的百科卡,比如教过国旗,花卉,行政区,动物等类目以后,还可以从中取出和中国相关的部分另起一组:中国的国旗,中国的国花,中国的行政区图,中国的国宝大熊猫等等。我还和老师问过电脑闪卡的问题,老师说三岁以上自己会操作电脑的孩子可以用作游戏,之前的孩子最好以纸卡为主。 我还问了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很多人反对杜曼教学法。老师说反对的人多了去,杜曼本人也很郁闷,说他们都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就反对我。其实杜曼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体能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太多人只关注闪卡了。对于杜曼闪卡导致忧郁症一说,老师的说法是,杜曼的方法是用来治疗忧郁症的。杜曼的精髓在于只交给孩子事实,让他自己去总结规律,他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比大人交给他的要牢固的多,这个大家应该不会有异议。数学如此,阅读如此,百科也是如此,都有规律可循,而总结规律的过程正是大脑得到锻炼的过程。 我还专门问了老师,老师和妈妈教哪种效果好,老师很坦白地说,如果妈妈能坚持下来,还是妈妈教得好,一方面妈妈更了解孩子,另一方面更促进了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