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是老小孩,一个是小小孩,
一个是妈妈(婆婆), 一个是儿子.
你和婆婆的分歧,既有两代人不同的教育理念,也有相互不够理解之处。这是三代同堂的家庭难免遇到的矛盾。
奶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实是一些习惯性思维在作怪.何为习惯性思维及行为呢?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所谓习惯性思维就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相对固定的模式中,经过长期的、重复的、特定的、强化性训练形成的。它存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是建立在个人对事物认知的基础上的,因人而异,除了一些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大多存在主观因素,所以往往根据主观的判断都会有局限性。人,由于生活经验都会形成一定的定向思维,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当我们有了思维的习惯性,就会沿用前人的方法或经验去解决和思考一些问题。但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是对的。习惯有时也像写字的笔误,明知道错在哪里,意识很清楚,但落笔照旧要错,甚至冥顽不化地认为它就应该这样写。所以我们会习惯性地犯错,习惯性地迷惘。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在物理学上称之为惯性。人的思维也是如此,总是沿着前人已经开辟的思维道路去思考问题,这种沿着固定观念去思考问题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习惯性思维,又称思维定势。
奶奶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维定势,和持有的旧的教育观念造成了两代间教育理念上的些许差异。奶奶的思维既已成定势,想让她改变一些旧有的看法我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去改变老人的一些看法。让一个思维已成定势,具有习惯性思维的老人接受我们年轻人的新的想法是有一定困难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于其让老人接受我们新的想法和理念不如去尊重和谅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我是指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多给予些谅解与理解)。老人,老了老了就变成了老小孩了,难免会有固执己见,和任性的时候。同时需要我们做儿女的多尊重,多谅解,多关心的。
习惯是人的思维定势,它常常左右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想说的是在奶奶的生活当中,习惯性思维已经渗入到了她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奶奶过去成功的生活、教育经验,时至今日可能已经行不通了。老人不假思索地遵循习惯是造成两代教育上的不统一的主要因素。
让老人摆脱习惯性的思维,也许是摆脱困境的一种方法, 但一定程底上来说很难~~~
最后想提醒的是,不要让问题升级~~~~~
多给予理解与谅解,很多时候在与老人遇到有思想上的不统一时,不要去正面冲突。可以考虑借助第三方力量,如孩子的爸爸,来当第三方调解人。或是淡化问题的矛盾暂时搁置不去解决,有时也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如果一定要解决,可以考虑在尽可能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与婆婆磨合。
你与婆婆的和谐相处,不仅对于孩子的成长环境是重要的,对于你们夫妻关系的美满也是同样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77498139 于 2008-6-14 04:39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