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1 16:08: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关注我们的朋友。
(先转贴一下北京政法大学最近的一篇帖子)
聆听经典国乐 领略传统文化——人文学院“国乐大家法大行”大型专场音乐会举行
--------------------------------------------------------------------------------
作者:文/通讯员 金爽爽 图/摄影工作室 卞晋华 卢云开 2008-05-31 06:51:05
![]()
5月30日晚19时,我校人文学院“国乐大家法大行”大型专场音乐会在昌平校区礼堂举行。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著名笛箫演奏家罗守诚、著名笙演奏家翁镇发、著名琵琶演奏家屠伟刚以及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来到现场,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国乐饕餮盛宴。音乐会还邀请到了北京舞蹈学院杰出青年演员王亚彬即兴伴舞。中华慈善总会国学工程中心、德音文化教育中心负责人德音老师做导聆。
本次音乐会涵盖了笙、古琴、箫笛、琵琶和二胡等演奏器乐。演奏形式有独奏、合奏等,协奏和伴舞更是增添了国乐的艺术魅力。
一曲轻盈欢快、表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笙主奏曲《凤凰展翅》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翁镇发清新、优美、典雅、抒情的曲风,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龚一在王亚彬的即兴伴舞演奏了《神人畅》《潇湘水云》两首古琴曲。乐曲和舞蹈完美结合,观众们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屠伟刚用琵琶演奏《十面埋伏》,将音乐会推向高潮。随后,熟悉的乐声《平湖秋月》、《二泉映月》分别在罗守诚和宋飞二位老师的笛子和二胡中跳跃着,并久久萦绕在同学们心中。此外,同学们还有幸听到了经典国乐《宝鼎赞》《塞上曲》《霓裳曲》《空山鸟语》等。最后,在由笛主奏、笙和琵琶协奏的《喜相逢》中,音乐会完满落幕。
国乐大师们精湛娴熟的技艺和演奏时投入专注的神情,令同学们敬佩不已。整个演出过程中,观众席屏息聆听,掌声热烈,表达了同学们对国乐艺术魅力的崇敬和喜爱之情。
据悉,这场国乐盛典是人文学院“中国心,民族情,国乐大家法大行”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人文学院以秉承弘扬礼乐文明,培养人文风尚,重塑民族风骨,传播国乐知识为主旨,精心策划了本次系列活动。此前,从5月26日至5月29日,《此曲只应天上有》中国吹管乐器艺术专场、《琴道探幽》中国古琴艺术的奇绚世界、《谛观有情》琵琶艺术畅谈以及《乐以载道》中国音乐的精神等四场讲演报告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好评。
本次音乐会让大多数对国乐知之甚少的我们,领略到了国乐独有的神韵和气质。“培养音乐的听众,是培养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相信今晚每一个用心聆听、感受、领悟的同学,对音乐,对国乐,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都将会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
嘉宾介绍:
龚一:著名古琴演奏家。先后师从张正吟、张子谦、顾梅羹、刘景韶、吴振平等12位琴家,广泛学习各派风格。几十年来,为古琴音乐继承传统,融入现代,承前启后,培育后学,拓展琴乐之多种表现形式及中国古典音乐的弘扬与发展、整理与发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所打谱整理的《古怨》、《幽兰》、《大胡笳》、《神人畅》、《泛沧浪》等近20首琴曲,对中国古典音乐,尤其是唐宋音乐的再现、研究与继承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龚一先生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今虞琴社社长等职,现任中国琴会副会长、上海民族音乐爱好者协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等职。
罗守诚:著名笛箫演奏家。师从金祖礼、陆春龄、张埃宾(二人台民间艺人)、马琪生、谭渭裕等先生。他的演奏不仅深度准确地表达了音乐的内涵,还由于其高度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出色的音乐感受力,对于多种音乐风格的作品都能演绎得精到完美,得到多位大作曲家的高度赞誉。他在乐器音色和乐曲意境处理上有着独到的心得和功底,于朴实严谨中体现出隽永韵味,精致典雅、细腻感人,音色醇厚恬静、甘美圆润,极富表现力,技艺精湛,大家风度,广受赞誉。在《城南旧事》、《白求恩》、《牧马人》、《老人与狗》、《阙里人家》、《济公》、《哪吒闹海》、《国父孙中山》(台湾)等影视片中担任独奏的影视配乐,更是脍炙人口,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其代表作品除民族管弦乐《西山红叶》、新笛与乐队《二泉映月》、个人创作曲目《傲雪苍松》等以外,还有台湾风潮公司出版、录制于美国加洲教堂的笛箫独奏专辑《惊破梅心》、琴箫合奏专辑《琴箫引》、《云水吟》等等流传较广,深受喜爱和好评。近年来,罗先生仍活跃于国内外舞台演出和教学活动,五次东渡日本教学和演出,受聘于日本华乐团等中乐团体任特约演奏家及上海音乐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任特约教授,是一位极为难得的笛箫演奏艺术家。
翁镇发:著名笙演奏家。前上海东方广播民族乐团副团长(该团已于2001年并入上海民族乐团)。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翁先生形成了自己清新优美、典雅抒情、生动而富有内涵的演奏风格,出色的气息控制力和精湛的技艺使得他的演奏赢得了国内外听众的高度评价和喜爱,在欧洲尤其享有极高声誉。录制有专辑《笙声慢》、《中国笙名家名曲》等出版发行。
在笙的改良创新上,他与牟善平先生合作研制的三十七簧加键笙,因其合理设计,被广泛采用。
翁先生还为培养笙演奏的后学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学生中已有多位成为活跃于各地舞台的青年笙演奏家。
作为一位世界级的民族器乐艺术家,翁先生正致力于在笙的曲目创作上有所突破,整理发掘创作素材,充分吸收中国古代音乐的丰厚养料,以期创作出真正富于中国音乐文化内涵与神韵、境界的笙独奏曲目,为国乐宝库奉献更多的精品。
屠伟刚:著名琵琶演奏家。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8年七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师承国乐大师卫仲乐先生,承袭了卫先生深沉、洒脱、大度的演奏风格,对传统大套乐曲及刘天华、阿炳的琵琶作品均有深刻研究。1973起年任上海电影乐团独奏演员和弹拨乐首席,1996年任上海东方广播民族乐团乐队长兼首席,首演琵琶协奏曲《梁祝》等多部大型作品。多年的艺术实践,屠先生以扎实深厚的传统基础、高度的艺术造诣、独到敏锐的音乐洞察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擅长演奏传统琵琶文武大曲,深得内涵、气质,技艺精湛、近于纯青,极受推崇。在2005年出访台湾的讲学演出中,岛内国乐界为之震撼,谓因之而“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琵琶”,获得高度赞誉。屠先生还作为泰国王室琵琶教师受到泰王国的隆重礼遇。
宋飞:著名二胡演奏家,精通胡琴、古琴、琵琶等多达13种弦乐器。1999年,宋飞在演出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职业。她说,这既是受父亲为人师表的影响,更是对民乐人才青出于蓝的期望。
其代表作有:《二泉映月》、《空山鸟语》、《长城随想》等。首演过多首二胡新作品。她曾与中央乐团交响乐队﹑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队和中央民族乐团民族管弦乐队合作,录制出版了《刘天华二胡曲》﹑《华彦钧作品》、《刘文金二胡作品》、《江河云梦》、《长城随想》﹑《长城》﹑《洪湖协奏曲》等多张唱片。又为电台,电视台等录音录像及作专题介绍。
她善於吸取古典的、民间的﹑西洋的音乐营养,对各家各派的精粹勤於钻研。她的演奏着意於作品的意趣和情致,自然流畅﹑挥洒自如,感人致深。
王亚彬:北京舞蹈学院杰出青年演员。曾获第五届全国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第二届CCTV全国舞蹈大赛表演金奖及电视展播金奖、第七届“桃李杯”青少年舞跟大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文化部“文华奖”评选“新剧目奖”。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新人代表,多次赴世界各地交流演出。
德音:中华慈善总会国学工程中心、德音文化教育中心负责人;《国乐启蒙》编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子课题《乐教与国学启蒙教育》课题负责人。近年来致力于乐教及国学启蒙教育,倡导“重建中华乐教,复兴文化精神”及“乐教、医道、读经、修身”综合一体的国学启蒙教育新思路。除为各地区的小学、幼儿园做了大量的国学教育及乐教思想的师资培训、家长学校课外,先后在西安音乐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安文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等高校举办国学及乐教的专题讲座,协助开设国学班、大学生国学教育志愿者服务队,提出“大学生修身倡议与国学学习计划”整体模式及方案,在高校中探索现代国学启蒙教育的方法及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