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923|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道德杀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6 11:5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当看到有人在对比着富豪们的捐赠金额,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郁闷。捐赠在于每个人的自主,每个捐赠的人都值得钦佩,而每个没有捐赠的人也不应该的到诅咒。任何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被指定“应该捐多少”。
道德是一个底线,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一个平常人。
一个没有伤害他人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道德只有底线,没有高线,没有人比其他人更有道德,这是道德的基本原则。
捐赠100元的,并不比捐1元的高尚100倍。
违背这个原则,会出现道德杀人的现象,二十死孝中的“埋儿奉母”就是一个例子。孝敬父母是儿孙的道德,但没有人比其他人更孝顺。违背这个原则,你“父母在不远游”,我每天守在父母身边,他割肉给父母做药引,还要比吗?那就杀人吧。
拔高道德,只能带来道德的沦丧。还记得“越穷越光荣”吗?
历史上,很多连道德都没有的,坏事做尽的人,往往在高喊以德服人。

行善的目的,往往不只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的心灵救赎。谁能说自己没有做过坏事呢?救赎自己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人。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32 金币 +32 收起 理由
xfddl + 2 + 2 我很赞同。
ptr + 2 + 2 赞同
棠棠妈 + 2 + 2 我很赞同。
zhangxinwen + 2 + 2 我很赞同。
老等 + 2 + 2 我很赞同。
jiangying + 10 + 10 我很赞同。
悠悠妈妈 + 2 + 2 我很赞同。
听语漫步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5-16 12:06:0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5-16 12:36:12 | 只看该作者
我很赞同,道德只有底线,没有高线,没有人比其他人更有道德,这是道德的基本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16 12:51:19 | 只看该作者

  杀人的不是道德
  是拿着道德标高左右游移上下乱摆的人

  任何一件感人的事到了这些人眼里
  都要冷静(冷血)得恐怖地用有色眼镜过滤
  当自己利益受损时
  狂呼道德滑坡
  当自己在道德底线之下感觉被众人聚焦不好受时
  又高呼道德标高太高

  道德有自律和他律功能
  底线是他律的判断标准
  最高的标高是自律的奋斗目标
  多数人喜欢看这个标高
  这次地震
  很多人在接触这个高标
  让我们又一次相信
  道德的力量无穷

  实际上道德永远不会滑坡
  单个的陌生人我们不相信
  而陌生人作为一个整体又是那么地可信
  陌生人加起来就是社会
  这个社会由于道德而能以不对等的力量在天灾面前实现有序抗争

  前几天看电视
  采访绵阳体育馆内的灾民情况
  主持人问前方记者一些情况后特别问了卫生情况
  因为灾后卫生是最容易引发疾病的(当时提到不要发生米国新奥尔良体育馆那样的状况)
  前方记者回答特意去看了卫生间
  卫生状况良好
  这些是边远山区经过生死之劫的上万的地震灾民
  他们体现了中国人的素质

  昨天晚上又看到救出一名女子
  经过三天竟然非常冷静
  “相信你们一定会来救我...你们不要担心我...我自己在里面会保护自己....” (不是原话 大概意思)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高
  她的信任
  对政府对社会对陌生人的相信
  让我们感动

  即使在金钱世界
  道德仍然是信任的基础
  在灾难面前
  道德的力量更加强大

  有人喜欢计算
  计算一下还有哪些平常把人权叫得最狠的人和国家
  该来兑现了
  计算一下喜欢炫富的人
  该来炫富了
  这样的计算虽然有点不合中国人自力更生的习惯
  但是作为一个小小的玩笑也未尝不可
  天天把人权叫得山响的米国
  从来都不会象网民这样计算
  而只会算计别国利益

  早就对米国不抱希望
  毛主席说得好“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这话用在缅甸风暴中同样适用
  等待西方社会救援
  他们还在政治谈判

  米国的人民和企业参与捐款我信(昨天电视还有米国自愿者出现)
  米国政府会拿出与国家形象相符的捐赠
  我不信
  对于这样的国家来说
  他不算计我们就已经是天大的捐赠

  我也不赞成统计谁还没捐谁捐少了
  但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旦被人标记出来
  道德的标杆怎么放都掩藏不了本来面目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水晶孔雀皇冠 + 2 + 2 精品文章!
自在小鱼 + 1 + 1 精品文章!
xxkelly + 2 + 2 精品文章!
shinbard + 2 + 2 我很赞同。
ptr + 2 + 2 精品文章!
美妈妈 + 2 + 2 精品文章!
风中白杨 + 2 + 2 精品文章!
happy_99 + 2 + 2 精品文章!
听语漫步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5-16 14:59:33 | 只看该作者
路加福音
寡妇的奉献
21:耶稣抬头观看,见财主把捐项投在库里,又见一个穷寡妇投了2个小钱,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穷寡妇所投的比众人还多,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的;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5-16 15:07:24 | 只看该作者
道德只有底线,没有高线,没有人比其他人更有道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5-16 16:11:20 | 只看该作者

ZT:一个小学的网站上看到的,

我是xxx家长。对于四川的大地震,我们同大家一样,对受灾地区的人民深感同情,也是一直关注着救援的进展。昨天学校组织了捐款,我觉得孩子们的捐款只是表达一种心愿,不在钱多钱少,因为孩子们自己没有钱。况且,家长都在单位进行了捐款,她捐款只是代表她自己,表达一下心愿。但是xxx放学回来就说,因为捐款,别人笑她,还到处传,只有她捐的是硬币,捐的最少,委屈的哭了。
     后来她说,班上有人捐几千,有人几百,就她最少。我说:“别人多少是别人的事,你捐款只表示你有支持、同情灾区的心,这就够了”。如果每个学生都去攀比,看谁多,这样就失去了捐款本身的意义,而变成了学生显示我家有钱,你家不如我,你的钱不如我多,我比你有面子。。。也势必会给家长带来负担。现在3年级的孩子,还对钱还没有太多概念,对他们而言,3000、5000只是个数字,还需要家长、老师给予更多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无论如何,孩子们关心国家,关心灾区,奉献爱心的行动是值得称赞的,无论多少,别让孩子们的捐款变了味,还带着委屈的泪。

[ 本帖最后由 fchn608 于 2008-5-16 21:0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水晶孔雀皇冠 + 2 + 2 我很赞同。
shinbard + 2 + 2 我很赞同。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5-16 16:19:1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赞成不能以捐款数额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道德的高低。

但有时候我想离开道德这一说法,
来看看将自家锅里仅够的干饭换成稀饭以资助更需要资助的人,
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慷慨解囊”一万元给处于生死线上的亿万富翁,
哪个更令人肃然起敬呢?

所以,对于我们平常人,
只要我们量力而行,
尽了我们的力,
任何人都不应该指责什么,
但对于“公众富翁”,
既然靠“名气”挣自已的钱,
多少还是应该考虑一下投钱给他/她的人们的感受吧?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34 金币 +34 收起 理由
水晶孔雀皇冠 + 2 + 2 我很赞同。
蓝弟弟 + 20 + 20 我很赞同。
wlj181 + 2 + 2 我很赞同。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5-17 17:59:35 | 只看该作者
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但有时候过于死守道德真的会阻碍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有的人总口口声声说这些,但行动起来却是另一套。
昨天晚上很多大学生都建议在10点关灯3分钟,用来默哀地震死去的人民,但是我所在的学校的情况是这样的,10点到了,大学生们都十分兴奋地大叫关灯,关灯了,都在宿舍外大叫大喊,好像很开心似的,真令人痛心。。。
有时候啊,人啊。。。不要过于重视形式,如果你是有这个心的,以后就应该多关心一下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5-17 21:33:24 | 只看该作者
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孔子之明,以小知大,以近知远,通于论者也。

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也。故行齐于俗,可随也;事周于能,易为也。

《淮南子,卷十一 齐俗训》

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一条规定。凡他们的国民在他国被掳为奴隶,如有人赎他们出来,是可以到国库领回赎金的。当时孔子有个弟子子赣,很有钱,他救赎了一个人,却没有到国库要赎金。他将此事告知孔子,原本以为会得到夸奖,没想到却挨了批评。因为孔子认为如果他这次没要钱,以后那些救赎了奴隶的人如果到国库取钱,就会被人认为不够道德,这样以后就可能没人愿意去救赎那些奴隶,因为他们不想因去国库取钱而被人当作不道德。子赣的行为,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种超道德带来的后果就是被掳的鲁国奴隶可能会没人救赎。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棠棠妈 + 2 + 2 所以孔子比孟子通人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2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5 19:20 , Processed in 0.087249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