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磐·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庆祝一下,论语百遍读完了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07: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楼上,我没有认为道德经是道教经典,我只说我个人性格偏老庄,不亲近孔孟。但个人以为,道德经和今之所谓道德在含义上还是有别的。喜爱它在生命含义上的启发而非对行为的规范上。

我说宗教热情不是具象地指某种宗教,而是说某种近于狂热和排他性很强的坚持。包括一部分读经的人士在坚持读经的理念上我都觉得过于偏执而和朋友说起来称之为传教士式的狂热,仅此而已。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去认识去选择的权利,所以不喜别人以置入性行销或者强买强卖手段推广思想。没有一种思想是最高标准的,所有人认同同一种思想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阳光女人 + 1 + 1 我很赞同。
笑菩提 + 1 + 1 N年前被人哄进传销讲坛,认识了什么叫 ...
mayavati + 1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08-10-1 10:51:45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家长及楼主对经典诵读的热爱,真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么好的诵读经验,值得借鉴,为答谢楼主和各位家长,发点小东东,供大家参考:

     中国文字语言具有启迪智慧的优秀特点,这已经被近代中外科学研究的成果所逐步地证实。
    教育部设在解放军306医院的认知科学与学习重点实验脑功能成像中心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最终揭开了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语言文字不同的谜底。科研成果揭示出,使用表意象形文字的中国人与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的大脑中,语言区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各有自己的语言反射区。

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科技类最具权威的刊物英国《自然》杂志上。

这一研究成果说明:中国祖先中的大智慧者,运用他们超常的大智慧,为了使后代保持和接近他们的智慧水平,早就为中华民族设计了本民族最为独特的、最为科学的语言区。

     研究发现,人体大脑语言功能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鲁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尔尼克区。使用中文的人,平时主导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大脑中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这一语言区与运动中枢区紧相毗邻。而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平时几乎用不到,因此这一区域的功能极弱,在脑影像图上不易找到。

科学研究发现,使用拼音文字的人,他们所常用的只是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而前脑的布鲁卡语言区却几乎未加使用,后脑的威尔尼克语言区所毗邻只是听力区。

    这一重要的科学发现,对我们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高度重视本民族文化教育的特点,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必须要通过诵读方式才能掌握。这对于我们改进今后语文教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开展和推广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具有无可辩驳的科学论证性。

    什么价值呢?既然中文语言功能区与运动区紧密相连,那么,中国的表意象形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学习记忆方法就应当有所不同。运动也就是将口、眼、耳、手全都要动起来,要想学好中文显然就要多诵读、多看、多写。舌头的运动、声带的运动就是重点,“心开窍于舌”(《黄帝内经》),舌动窍开心明,开慧而增智。总之要靠“运动”来通过语言和文字启迪慧心和智识。并且诵读具有源泉式能量的经典,不断给生命中客观存在的慧识供能,使慧与智同步提升,持续发展。

     非常感谢中国科学家们的这一发现,从这一发现中,结合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再对中国的文字语言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就不难看到,中国的文字语言就是同步启迪智和慧的文字语言。:BBC科技报导,英国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说汉语的人可能比说英语的人更多地使用大脑。说汉语的人在讲话时同时使用大脑两边,而说英语者只使用大脑一侧。人们讲英语时,靠近左太阳穴的左颞叶开始活跃。大脑这个区域的功能是把发音联系起来,形成单个词汇。但是,人们在说汉语时,左颞叶和右颞叶大脑功能却一起活跃。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再结合美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他们对僧侣进行的“静坐”下灵感产生的测试结果发现:人类灵感在大脑中发生的区域,就在大脑额叶的中央区,也就是中国金丹修真学中所标注的“洞房”区域。洞房是什么?就是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的地方!

     当我们诵读经典时,同时启动了祖先们为我们特别设计的左右颞叶区,这一对语言的阴阳活动区同时进入活动功能状态。此时,我们所诵念的内容,如果含有较强的能量,并且能够被我们触发启动之时,那么就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大脑额叶的深层,在“洞房”这个慧性功能区内阴阳和合,中气以为和,构成一个完美的执两用中、启迪“慧性”的太极图。我们通过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就可以激活我们的“洞房”慧识区,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实践培养稳定的直觉和灵感,就在开启我们的慧识。这种用语言启迪慧智的设计简直太完美了,令人击节赞叹!

    在远古时代,如果没有甚深的修之身、观之身的实践体验,也就绝对难以诞生出如此高科技的方法。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也同时使我们明白,为什么道家和佛家在儒学被理学所取代,改变了诵读的内容以后,在近代教育界彻底抛弃经典诵读以后,却还是无怨无悔地坚持着经典的诵读,将诵读经典作为修行的第一功课,始终舍不得丢弃。原来诵读经典可以启迪慧知,开启智慧之门,净化心身,再造性命。


[ 本帖最后由 南郑德慧智幼园 于 2008-10-5 00:3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0 金币 0 收起 理由
笑菩提 -1 -1 广告/SPAM,再次理解什么是狂热。
行一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8-10-1 17:38:39 | 只看该作者
短短的一年就读了这么多?厉害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8-10-1 19:02:24 | 只看该作者
读经,读经,只要读就受益,无所谓孰先孰后。先读《论语》,还是先读《道德经》,个人有个人的取向。其实只要时间上坚持,在一年内,应该可以完成此两部经典的诵读吧。为什么就先后问题要讨论呢~
读经是一种益民益国之事,如果其中在掺杂一些经济利益,可能就要引起民愤了!该有所怀疑是否真的将经典渗入到生活之中了!
此仅个人观点。无任何目的。只是就近来一些现象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罢了!

[ 本帖最后由 阳光女人 于 2008-10-1 19: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8-10-2 15:40:27 | 只看该作者
《德育古鉴》今读


《德育古鉴》是清朝康熙年间史洁珵先生所辑,原名《感应类钞》。民国年间聂其杰先生重新刊印,改名为《德育古鉴》。在人们普遍德性薄弱的今天,自己虽然对修德进道、复兴中华传统道德根文化心向住之,然而受社会风气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非难辩,把握不好衡量德性的尺度,从心念到行为不能够彻底地弃恶从善,修之己身尚且德性不明,又何以教书育人呢?所以今把《德育古鉴》细细读来,以古鉴今,希望读一点悟一点,悟一点做到一点。也邀有缘人同读同悟。顺序是随机的,读到哪个故事有感触就写到哪里了。原序很经典,还是要读一下的。
原  序
清康熙
史洁珵


功过格之书,其来尚已。周濂溪先生云:‘正初学入德之门。’邵尧夫先生云:‘可以扶经翼传。’杨龟山先生云:‘指点善恶,历历醒人,读之如闻清夜钟。’朱晦翁先生云:‘四书为理,此格为条,初学不可一日不置案头。’盖古之君子,未有不从绳趋矩步,日积月累,而克底于有成者也。乃近世悠悠,瞀焉罔觉,甚者非笑而诋毁焉。或则半信而半疑焉;或亦心识其然,因循而废阁;或又始奋而终怠焉。嗟乎!斯学之弃置于天下也久矣!为是者有本有原,不明其理、不信其事之过也。夫理,幽而难知也;事,显而易见也所以用故事说道理,易入人心)。考之往古,而有其事焉。其事可传,其理可传也。采之近今,而亦有其事焉。其事不诬,其理诚不可诬也。就其不诬而可传者,以为不诬,而不必尽传之。概以与吾党共信而明之,则余功过案之辑,所以不病其琐,而又不虞其漏也。说在乎陈眉公之序世史矣!其言曰:‘史者,古今之大帐簿也。’这句话妙啊……)夫作善作恶,小德小过,总之皆上帐簿之人也。二部童子,日游夜游,并世所称台彭司命,皆记帐簿之人也。上而天帝,下而阎罗,算帐簿之人也。阳报阴报,降殃降祥,结帐簿之时也。而予则间录其帐簿所传一二宗,以为天下后世一称述者也。戒之戒之!鬼神在上,本心难欺。入圣入禽,无非在我。为善纵未必得福,世无可不为之善;为恶纵未必得祸,世无可为之恶。而况为善则必得福,而可有不为之善;为恶则必得祸,而可有或为之恶耶!凡我人斯,庶共勉之。

康熙九年二月宜兴史洁珵题于贻谷堂


刘彻,家颇饶,学亦有声,累试不第。同邑有朱轼者,家贫,教学里中。岁暮得束修归,遇一田夫,械系悲泣。问其故,曰:贷青苗钱,无偿耳。轼尽以束修依数纳官,其人得释。时彻以前程祷于神,梦神告曰:汝有微禄,奈德亏不可得矣!彻问所亏,神曰:尔弟负官钱,坐视不少助,几致死,非亏德乎?彻曰:弟自不肖,某复何罪?神曰:行路之人,见且不忍。尔乃同气,何不动心?汝不知朱轼代纳青苗事耶?行将获阴德之报矣!彻觉,诣轼访之,果有此事,惘然自失。轼生三子皆显,而彻终身不第。
白话文


刘彻,家里很富有,学业也很好,在当地很有名气,但多次应试都没有考到功名。同乡有个叫朱轼的人,家里很穷,在附近靠教书维生。年终拿到薪水回家,遇到一位种田的农夫,被官府用木枷拘系起来,很伤心地哭泣。朱轼问他缘故,回答说:“原来贷款买青苗,现在没有钱还。”朱轼用薪水替他如数还给官府借贷的钱,那人就被放走了。不久,刘彻因功名前程的事情祈神求福,梦见神告诉他说:“你本来有点功名的,奈何德性有亏得不到了!”刘彻问亏在哪里,神说:“你弟弟欠官府的钱,你坐视不管,这件事几乎要了他的命,你不是德性有亏吗?”刘彻说:“弟弟自己没出息,我又有什么罪过?”神说:“路过的陌生人,看了都不忍心。你们是同根兄弟,怎么就不动心?你不知道朱轼代你弟弟交纳青苗款的事吗?他就要得到阴德的福报了!”刘彻醒后,到朱轼那儿拜访,果真确有此事,惘然若失。朱轼生了三个儿子都很显贵,而刘彻则终身没有取得任何功名。

[ 本帖最后由 行一 于 2008-10-5 08:2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8-10-2 16:34:0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
  赵彦霄与兄彦云,亲丧,同居二十年。彦云浪游废业,彦霄数谏不听,遂求分析。分后五年,兄之产业荡然,逋负盈门,渐欲逃亡。弟因除夕置酒,迎兄嫂饮。告曰:弟初无分析之心,以兄用度不节,惟恐悉皆荡尽,不得已而分。今幸守先业之半,尚足供伏腊之需。今日兄嫂仍复同居,以主家事。即取分书焚之。仓库管钥,悉付兄嫂收掌。更出所蓄,偿诸负者。兄嫂愧谢不已。既受之后,处事谨节,治家勤俭。彦霄与子,其年同登第。


白话文


  赵彦霄与兄长彦云,父母去世后,一起同住了二十年。彦云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彦霄屡次劝说,彦云都听不进去,于是彦霄提出分家,把祖产分成两半,各取一份,各过各的日子。分家后五年,兄长的产业都消耗殆尽,而且欠了很多债,想要逃往外地避债。弟弟于是在除夕日置办酒席,把哥嫂接到家里来喝酒。酒席上弟弟对兄长说:“我原本没有分家的想法,因哥哥花销没有节制,只怕祖产都被耗尽,不得已提出分家。现在幸亏我还有祖产的一半,还足够供日常花销。从今后哥嫂还和我们一起住,主持家事。”随即把分家文书拿出来烧掉。把仓库的钥匙都交给兄嫂收管。而且拿出储蓄,替哥嫂还钱。哥嫂都惭愧不已,十分感激。从接管以后,处事谨慎有度,治家勤劳节俭。彦霄和他的儿子,当年同时考取功名。

 今评:这两个故事都是讲兄弟友和的道理,一正例一反例,果报各异。也许在天地眼里,兄弟同根同气,同荣同枯本是自然的事情,背离此义独享荣富而弃兄弟于不顾,就是有亏于德,会损福气;而尽己所能,在义理之外把这种情份放大深化,则自得福佑。之所以关注这类故事,确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这方面有点难分是非,是不是要帮,帮要帮到什么程度,或者更重要的,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帮。特别作为妻子等旁衬的角色,观念的差异,足以影响到当事人的处事方法,如何用心,如何处事,不就是今后命运的前提吗?……


[ 本帖最后由 行一 于 2008-10-5 08: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8-10-2 18:17:12 | 只看该作者
很棒的宝宝,恭喜你呀!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8-10-2 21:4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郑德慧智幼园 于 2008-9-30 22:15 发表
磐·墨您好!
   我也是一个国学文化的爱好者,只是作为一种讨论而已,言语中如有不当,尽请海涵。
    只是从您的回言中,似乎您将老子《德道经》拉入宗教来认识,让我感到惊讶和不解。老子《德道经》著于春秋时期,而道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这其间相距五百年之久。(老子《德道经》距今己2500年左右,道教的产生只不过才一千八----九百年之久)。
    中华文明五千年之久,而有史可查的己达八千年之久,在没有宗教产生之前,人们都自然的尊奉道德而行,不难看出“道德在中华大地上是本乎超越宗教观念的全民道德信仰和道德信念”。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道德的子孙。在中华民族的起始中,道德就与我们的血脉相融,又岂能是宗教所能替代。
    中华民族道德文化源远流长,她起始于伏羲的易道文化,发展于黄帝法道文化,成熟于老子德道文化。德道文化乃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衍生了诸子百家,道教创立尊奉老子《德道经》为其经典,这不正说明德道文化的博大精深,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润的广博宽广吗?道德是人人都必须终生奉行的原则和行为,又岂能是道教所独占鳌头。
     人人都需要道德,民族需要道德,世界需要道德,这已是整个世界人类的共同呼唤和需要,这是共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自然的需求。宗教也需要道德。尊道贵德是人类的共生之道,道德是超越任何束缚的自然信仰,我们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没有任何理由将自己束缚起来。
    如有不当,仅属探讨


是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啊,您好像没觉得。也难怪,这种没逻辑的话能在您文中出现,可见您的文化和世界观。下面提到的科学字样则只能是晃子无疑了,更确切的说是伪科学,因为您根本不知道科学的两个基石是什么。您在此楼还只说是讨论和探讨,没多久,您自己的跟贴就把您的真实用意暴露了,才一丁点的功夫就憋不住了,太嫩了点吧。(我不否认我发帖的目的,想让更多的家长孩子尽快掌握读经的真谛和门坎,我们已经失误了几代人了,传统文化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找不着了,作为每一个中华之土都应该振臂而喊呀,民族的复兴首在道德的复兴,我们不难看到没有道德制约的现象给社会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和阵痛是多么可怕。)

好可惜,楼主这么一个好贴给您毁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磐·墨 + 1 + 1 谢谢。:)
阳光女人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8-10-2 22:07:37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此贴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8-10-2 22:57:49 |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主学习啊,等宝宝会说话了,开始教她念经典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9:59 , Processed in 0.12923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