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明月寄相思”说幼儿识字
中秋节,家里有月饼的包装盒,其中有一盒上写着“明月寄相思,千里送真情”,妞妞见了,不免读上一遍,然后问我什么是“相思”,什么是“寄”。妞妞从3岁后自主阅读起,就经常问“概念”性的问题,这使我对妞妞3岁前的识字有些思考。
思考一:什么算真正的识字?
从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理解来看,只有懂了字的真正含义,这个字才算真正识得。比如,“黄瓜”有不少幼儿认识,但真正的黄瓜摆在眼前却不知道那是黄瓜,那么可以说幼儿不识得“黄瓜”,只是记下这两个字的字形。
思考二:什么样的识字法好?
从生活中、通过实物来识字应该是正途。比如,“百香果”,你就得给幼儿百香果,让她吃一吃,这才算识了。妞妞3岁前通过看图识字卡来识字,识了不少字,现在想来,“看图识字”只能算是折中的方案,还是要补上生活、实物这一课。比如,“风”字,是一幅芦苇被风吹的图片,实际上幼儿从这图中感受不到“风”,只有让她在风中吹一吹,才算识得“风”。这么说来,无图识字或卡通图案的识字卡恐怕就有误人子弟的嫌疑。
思考三:什么时候识字好?
1岁前?2岁前?3岁前?这么早识字,应该说是利用了幼儿的图形记忆力,只是将字的形状印在幼儿的脑中,这些字丰富的生活实质,并不被幼儿掌握。比如,“山”,妞妞通过实物图片得知,那是“尖尖的”、“绿色的”“一堆东西”,实际上并未建立真正“山”的概念,后来通过爬山给予了补充,才算建立了“山”的正确概念,不过那也只是江南的“小山”,只有以后接触“崇山竣岭”才会进一步丰富“山”的概念。
这么说来,识字早晚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生活中尽早建立、积累丰富的实物概念。有了这些概念,孩子即使到小学才开始识字,她对阅读、生活的理解一定不会差于3岁就识字的幼儿。3岁就识“金银铜铁”的幼儿,到小学时如果仍未建立这些实物的真正概念,反而不如小学才开始学“金银铜铁”,但已建立概念的儿童。
思考四:早教要不要识字?
识字是早教的一项内容,但不是必要内容。必要的是给幼儿丰富的感性认识,即有意识的体验生活。不识字的幼儿通过父母的亲子共读,更易于理解故事。会识字的幼儿自主阅读,如果抓不住概念,不能够向父母提问,那么她也只是为阅读而阅读,或者主要是读图,不懂得仍是不懂,并没有从书中真正学到什么,提高心智的目的也就达不到。
所幸的是,妞妞还是能够抓住概念,向父母提问,主要是妞妞识字并没有脱离生活太远,识字原是妞妞喜欢的一个游戏,我们并没有强迫她。但并没有达到原先的目标,让妞爸妞妈轻松。妞妞自主阅读后,不断的提问,常常让我们穷于应付。想从一个概念理解到另一个概念,这要在儿童掌握大量的正确概念之后,生活该学的一样也落不下。
文字只是一个符号,重要是的这个符号下蕴含的本质。真正的识字是即学习了这个符号,又掌握了学习对象的本质。本质一旦掌握到手,对事物的理解深入了,才能产生新的创造,这才是识字阅读的本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