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19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学 失文久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9 10:2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鸿林



上世纪初,清廷废科举、开新学,语文在中国大地始成独立学科,先称“词章”, 后改中国文学”(文章之学),再改国语国文。及至解放前夕,华北人民政府拟编制统一教材,为万象更新,时请语文教学大家叶圣陶公定夺一新名称,遂经叶公思忖正式命名语文。叶公解释:语文一名,始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书面为,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后又补充: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公定义从此在大陆占有主导地位。

通观大陆各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写在纸上的口头语就是语文的绝对主体,文言诗文仅作陪衬,且份量日趋减少。又加之建国后便推行简体字,口头语加简体字的语文教学实行半个世纪,却使在校读了十年语文的学生既无法读懂文言,又写不好文章,甚至连书面味浓一些的白话文(例如鲁迅的文章),大部分学生也阅之不甚了了。如此语文教学,说来自不能算成功。基础教育未能解决问题,于是乎高等教育只好再来补课。曾几何时,语文教学的一大新闻,便是各大学纷纷给学生补设基础语文课程。

我曾在拙文《不要拒绝英语》(《语文新圃》2006年第6期)中谈到,语文教育的不理想,固然有各种原因,但学生“文言的学习量太不够,肯定是国内语文教育的症结。”并提议:“语文教学应当改进:一是增加文言的学习量,二是将中英文对比着教。”该文并非正面谈论语文教学,当时仅点到为止,现在便来旧话重提。此处尚需声明,我无意反对白话文,反而认为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历史成果,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但还是认为,作为语文教学,却有必要更加注重文言诗文,因为缺失了生活语境的文言,不加注重,便近乎不教。

拿叶公对语文的定义来说,我不同意书面语言只是口头语言写于书面的偏颇理解,因为书面语言显然尚有另一重要根源,即传统的书面语言——文言诗文。纵观自有白话文以来的百年史,所有写出白话美文的大家,无一不是深谙古籍、饱读传统诗书者。如此说来,并非主张复古,尤其是对下一代,一定要教会他们向前看,看得越远越好。不过,在向前看、向前走时,不时回顾一下,仍属必要。更何况文化不能隔断,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宏深,其优秀精华者,应得到传承。文字乃文化的主要载体,不读文言,几乎等同于抛弃传统文化。若失去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也就不成其为民族了。五四以来,反传统的呼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有其先进性和合理性,但未必十分科学。比如鲁迅,其革命性之坚决、思想之深邃、文采之斐然、爱国和学问之伟大,皆无可怀疑,但在公开场合他却最反对读古书,尤其反对青年读古书。然而,倘若离开了古书,离开了传统文化的根底,鲁迅也就不成其为鲁迅,其文字恐怕也就魅力不再了。其实,作为一代大文豪,鲁迅何尝不深知不读古书难于写好文章之理,记得他曾给一好友之子所开书单尽是古籍,便是明证。

语文教学,说难却难,说易也易,关键存乎一念。我曾遐想,如能以类似《古文观止》加《续古文观止》的篇幅,精选先秦至明清古文三五百篇,又精选自《诗经》至民国旧体诗词三五百首,分十年教学,每学期所学也就三五十篇,然而,待其高中毕业时,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准和文史知识,绝对高于现在的学生数倍了。遐想之外,我亦曾亲自实验。家有小女,四岁未满时,因不适于幼儿园,便无奈将其领回家来自教,迄今未去学校已届五载。教其语文,始于诵读《三字经》、《论语》,又辅之于一些古诗文,白话文基本不教,由其自习,仅选择若干篇鲁迅文章,适当讲解,作为文言与白话文的过渡。教学的结果,远胜于学校,她五岁即可读全本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六岁已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并开始在网上自己打字写作……目前,九岁未满,作文已如中学生所为。近日,还颇为得意地写就一篇读书札记,针对某多次再版的教辅资料上《木兰诗》的白话译文,挑出若干因不谙“互文”修辞手法而致的错误,俨然是一篇像样的学术文章。小女的情况也许只是个案,但我却坚信,在此感叹“语文教学,失文久矣”,当并非无病呻吟,惟不知能得到学界共识否?


2008-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5-9 23:33:53 | 只看该作者
拙意以为,文言教学主要是一种人文或文化传统的追求。缺了人文精神的追求,不管如何加强文言教学,文言教学也会失败。而今的教育系统及其评价机制,阉割人文精神久矣。制度都是有惰性的,恐怕我们现在已经等不及。所以,只好在家学习。变革往往来自于民间或另外的视野。比如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他们带来了中国大地的巨变。然而,我们的历史却从来没有给他们应有的历史开创地位。但是,我们总要从自己开始变革,虽然我们会带来巨大的历史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0 10:4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y2001 于 2008-5-9 23:33 发表
拙意以为,文言教学主要是一种人文或文化传统的追求。缺了人文精神的追求,不管如何加强文言教学,文言教学也会失败。而今的教育系统及其评价机制,阉割人文精神久矣。制度都是有惰性的,恐怕我们现在已经等不及 ...


你说得很在理。此小文系因一杂志约稿而作,情谊难却,文仅涉当前学校语文教学。体制问题及其弊端,懒于谈,也不便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5-10 14:14:3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我们已经对这个问题开始淡漠。
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却不得不重视。重视人文精神,嘴上说说是一回事情,但要确实落实这一点,却不是容易的事情。
任何制度都是人操作的。现在的老师素质毕竟要好于20年前,尤其是有个别老师,素质相当的好。而且,现在这一代孩子的素质能力也让他们会有所免疫。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好运气,如果我们要进入学校教育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0-11 22:50:13 | 只看该作者
而今的教育系统及其评价机制,阉割人文精神久矣。

说得太好了
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0-11 22: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huge57 的帖子

确实应以“国学”为主进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2-20 00:11:07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素质优于20年前?肯定不是指师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15 , Processed in 0.081509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