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唐君毅《孔子與歌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7 12: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君毅全集 卷十一《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附錄

[自序……孔子與歌德一文本為十年前當歌德百年紀念時所作。其中較論孔子與歌德二人同點﹐當係只自二人人格之外表立論﹐今頗不滿。惟此文最後一段﹐則係就中西人生態度之不同以說明二人人格成長之不同者﹐故亦列入附錄。…]


唐君毅《孔子與歌德》

  以歌德與孔子相比﹐在特別崇拜孔子或特別崇拜歌德的人一定不以為然。他們兩方的理由﹐我都沒有耐心去敍述批評﹔我只是覺得假若我們承認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精神的是孔子﹐同時贊成斯賓格勒(Spengler)之以浮士德的人格來象徵西洋近代的文化﹐那麼浮士德既是歌德的反映﹐一個代表中國文化﹐一個代表西洋近代文化﹐而歌德又是近代西洋人中最傾慕中國文化的人﹐而且我們可以說歌德的精神的歸宿是最接近中國人的精神的。所以我拿他來與孔子相提並論。

  以歌德與孔子等量齊觀的﹐在十二年前有三葉集中的郭沫若﹑宗白華諸先生。最近有張君勱先生於北平晨報之一文。我覺他們之將此二人相提並論﹐都是信手拈些材料來隨便談談﹐並未把握住二人根本的人格﹐來作一對稱式的比較。而且也只論及二人之相同點﹐而忽略其相異點。我現在先論歌德與孔子人格的相同點﹐為明白起見﹐我把它分成六項﹔但是這幾項自有其邏輯上必然的聯繫﹐並不是獨立的﹔讀者可以次第看出。

  
一﹑生活之極端肯定

  歌德的人格之本質的本質﹐我想只是對於生活的極端肯定。在浮士德中有兩句話:

     我有敢於入世的膽量﹐
     下界的苦樂我要一概擔當。

這二句話透洩了歌德生活的神髓。歌德在他生活的行程中是無時不肯定﹐不負責﹐不努力﹐想這世界賦與他生活的每段意義與價值!他是:「永遠固執著這世界的衣裳﹐貪婪的兩手向著寶藏深挖!」然而他卻覺得是:「自然﹐我們被它包圍﹐被它環抱﹐携帶著我們加入它跳舞的圈子﹐帶著我們動!」他卻覺得是:「人都如星辰一般旋轉於其自身之重負。」所以他是永遠的追求﹐永遠的不能休息﹐永遠是浮士德的悲壯劇。

     在前進中他獲得苦痛與幸福﹐
     他是沒有瞬間能滿足的。
  
所以他無時不感到幻滅﹐無時不感到內心有不可填補的缺憾。人間的一切享受﹐物質的舒適﹐虛榮的歡喜﹐藝術的創作﹐戀愛的陶醉﹐知識的探索……他都曾深刻的體驗過﹔但他對於所愛過的一切異性只終於不可避免的負心。對於所學過的一切學問﹐只終於最後的厭倦。……所以他覺得他的生命史上只充滿著罪過同苦惱﹔然而他對於他生活的本身依然執著﹐依然緊張地「前進」。他要背定這罪過同苦惱﹐他要把生命的勝利就建築在他的敵人--罪過同苦惱--的城堡上。他要把一切的幻滅同缺憾都認為是使他人格完成的必經階段。於是「中宵倚案煩惱齊天」的浮士德終於得救。得救在「惟有不斷的努力者我們可以解脫之」一句天使的話裡!得救在「一切生滅者皆是一象征」裡!在這因無限追求而感到的流轉幻化的世間﹐他「吞飲了永恆的光輝」。我們將看見歌德其他一切人格上的優點﹐都是從其對生活之極端肯定上產生。不過當前的事﹐是以孔子來與歌德比看。

  孔子在生活上同是絕對肯定的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他生活上基本的信念。「發憤忘食﹐不知老之將至。」是他唯一可靠的自己最深刻的寫照。他在生活上不斷的遇著艱難同挫折﹐「吾少也賤。」又是一無父的孤兒。中年奔走混亂的人寰。「伐樹於宋﹐削迹於衞﹐窮於商周﹐圍於陳蔡﹐受屈於季氏﹐見辱於阳虎。」(見列子)「再逐於魯」(莊子讓王)但是楚狂接輿歌不曾冷他的熱誠﹐長沮桀溺的諷刺﹐不曾使他生活的努力微微搖顫﹔毁謗他「熱中」同侫的話﹐永遠不能攪動他「知其不可而為」的決心。他明明知道如斯的逝水﹐是象徵一切努力終如幻化而歸於「不可」。然而他依然不舍晝夜﹐在流轉的川上建立他的「為」。如此﹐他同歌德一樣﹐吞飲了永恆的光輝--表現在無限求中的永恆的光輝。易經繫辭傳縱然非孔子作﹐然而當係孔門傳下的思想﹔而孔子曾學易﹐曾見於孔門弟子正確的記載:「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易是一部宇宙生滅變化的圖書﹐開始於「乾」的追求﹐終於「未濟」的幻滅﹐然而孔子卻正要肯定這生滅變化的宇宙﹐而在其上建立其不易的至健至剛的生活態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5-7 12:22:36 | 只看该作者
二﹑生活之各方面化

  生活本是有機的全體。「萬彙本一如﹐彼此相聯帶﹐相依為命﹐那可分開。」一個在生活上負責肯定的人﹐無論從某一部生活下手﹐將必然地走到生活底各方面。你將不停止你生活的擴張﹐因為你不能停止你生活的擴張。天才是多方面的﹐不是因為天才注定是多方面﹐是因為天才必然對生活負責肯定。天才一在生活上肯定了某點﹐便附著於某點之被拖著﹐不可休息地奔馳相聯繫的生活園地。歌德在生活上既然是最負責的人﹐所以他的生活也有無限的方面﹐而無窮的豐富。宗白華先生「歌德之人生啟示」中說:「沒有整個的歌德﹐而呈現著無數歌德的圖畫。首先有少年歌德與老年歌德之分﹐細看來﹐可以說有萊布齊希大學學生的歌德﹐有一個少年維特的歌德﹐有一個魏瑪朝庭的歌德﹐有一個意大利旅行中的歌德﹐與席勒交友時的歌德﹐艾克曼談話中的聖人歌德。……歌德每一次生活的變遷﹐就啟示一次人生生活上的重大意義。……每種生活的過程裡﹐都是一個整個的歌德在內。維特時代的歌德﹐……完全是一個多情善感熱愛自然的青年﹐著伊菲格尼Iphigenie的歌德完全是個清明儒雅徘徊於羅馬古墟中希臘的人。他從人性之南極走到北極﹐……然而每個人都是新鮮活潑原版的人。……歌德的一生並非自迷途走到真理﹐乃是繼續地經歷全人生的各式形態。……」所以他在浮士德中說:「我要在內在的自我中深深領略全人類所賦有的一切﹐最崇高的最深遠的我都要了解。我要把全人類的苦樂堆積在我的胸心﹐我的小我便擴大成為全人類的大我﹐我願和全人類一樣最後歸於消滅。」歌德明明知道最後歸於消滅﹐然而他依然想把他的小我擴大成全人類的大我。他依然高呼:「你想走向無盡嗎?你要在有限裡面往各方面行走!」各方面行走遍﹐小我便擴大為全人類的大我﹐而成無盡。這無盡的大我雖最後歸於消滅﹐然而終實現了無盡。這大我所實現的無盡性仍不消滅。因此﹐歌德是詩人﹐然而他的生活比詩還美好。「誰人看見了這個無數彩色內耀的光圈﹐環繕著歌德的全人格﹐就會承認文藝的光圈﹐只是這圈之部份。」(Bielschowshy歌德論。宗白華譯)。他是一顏色學家﹐他曾仔細地觀察光線的屈折。他是一動物學家﹐曾親自解剖骨骼與肌肉。他是法學家﹐可同人瑣碎地討論破產法。他又是礦物學家﹑地質學家﹑植物學家。所以他在浮士德的開始就說:「哲學呀﹐法律呀﹐醫典﹐甚至神的一切簡編﹐我如今啊!都已努力鑽研遍。」然而歌德尚不只是一各方面的學者。他同時又是政治家。他曾當一國的宰相數十年﹔曾為該國辦許多文化的事業。Wleiand說:「歌德是人性中之至人。」歌德真是人性中的至人啊﹔他是「各種生活都可以過而又不失自己」的至人啊!

  歌德固然是性中之至人﹐孔子更是人性中之至人。人人都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教育一切人﹐「來者不拒」﹐「有教無類」﹐他的講堂莫有門禁。他又善因材施教﹐對各種不同的人作一問題各種不同的答案﹐如答弟子之問仁問孝。他又是政治家﹐在魯三月而國大治的話﹐近人雖多不信﹐然而他曾為魯國相是真的。夾俗之會﹐孔子曾為魯國辦一次勝利的外交﹐也是可靠的。孔子的知識技藝之博也是可驚的。孔子曾被太宰稱:「夫子聖者般﹐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貢在他處又答復人問:「仲尼焉學?」道:「夫子焉不學!」孔子亦自謂:「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雖然孔子自以為:「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教人亦似不重知識﹐宋明儒者更以為孔子之教全不重知識﹐似乎多學而識﹐非孔子人格之要素。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孔子也十分著重知識。如教人讀詩﹐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便是教人得純粹的知識。古文學家的孔子﹐亦復是一知識的傳授者﹐顏元李塨的孔子﹐更是以多才多藝教人的人。所以我們以孔子只是教人讀書得書本知識如胡適之說固不對﹐然一定說孔子看不起知識如宋明儒者也不行。此外﹐孔子又是詩人。他曾說「興於詩」﹔他常常徵引詩﹔他的弟子陳亢首先問伯魚「子學詩乎」﹐可知孔子實以興於詩為先教。孔子曾稱讚詩之長處:「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我們不曾見孔子曾稱讚其他任何學問有甚於此。孔子同時又是音樂家﹐他曾學琴於師襄﹔「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可知他如何陶醉於音樂中。他曾評太師樂如何好:「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又曾評子路榮不好謂:「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他曾謂音樂應以盡美盡善為理想。他曾「自衛返魯」去正樂。「子之武城﹐問弦歌之聲。」更可知孔子弟子均深受樂教影響。難怪墨子非儒篇說「孔子強歌鼓舞以聚徒」了!後來儒者均把孔子看作一個不近人情的道學先生﹔然而我們將子路曾晳……侍坐一篇看﹐子路﹑公西華﹑冉有那樣的志在福國利民﹐並不為孔子所特嘉許﹐乃一當著老師正在談話時﹐自己自由鼓瑟的曾晳的話:「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卻反被孔子特別同情。可知孔子本人實在是一很重視藝術生活的人﹐那裡如程朱所說那樣道貌岸然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5-7 12:23:38 | 只看该作者
三﹑樂觀

  世界只是萬象的流轉。有限的生命常是就流的萬象中選擇一部﹐以為愛惡。所以有限的生命無一不因萬象的流轉而必感幻滅。然而一個極端肯定生命的人﹐卻將承受了一切流轉的萬象而依然樂觀。他能任他選擇的一部底幻滅﹐因為他能隨時調換他新的追求。好比當二三月瀑布上流冰解凍﹐許多冰塊向瀑布下奔流的時節﹐他所站立的冰塊﹐雖馬上快要為急流衝下瀑布去﹐然而他很快的便離開那冰塊而踏上另一冰塊﹔另一冰塊快要落下﹐他又踏上另一冰塊。他縱然也許永遠站在瀑布之旁﹐隨時有滅頂的危險﹔然而他也永遠不能真正隨波覆沒。這樣的一個人﹐雖然同一般人一樣的看著世間萬象的流轉﹔但唯其相信命運﹐所以他能超脫命運﹐因為他能靜觀命運從他心靈中經過﹔所以這種人建築樂觀於悲觀之上﹐好比搭一座橋﹐歌德是這種人﹐孔子也是這種人。歌德從來不懊悔他的過去﹐他在生活最煩惱不得解脫的時候﹐他能立地放下屠刀﹐突然逃走﹐另闢新生活的領域。所以他敢於承當一切的苦樂﹐敢於「縱身在時代奔波」﹐敢於「縱身在事變的車輪」。因此他在戀愛上感到無數次痛苦﹐他仍要去追逐所謂永遠的女性。在知識上感到無數次空虛﹐他仍要求探索太初的秘密。他明明知道命運支配著他生活的一切﹐所以他在Egmont一劇中借一少年之口說:「時間之奔馬﹐好像受著不可見的精靈的驅策﹐拖著我們命運的輕車向前奔馳。」然而他下面續即說道:「我們呢!我們只有握著韁繩驅車前進!」這不是我所謂極端樂觀的人生態度嗎?孔子常說:「君子不憂不懼。」「仁者不憂!」「君子坦蕩蕩!」「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其稱顏淵之最好處﹐即在能不改其樂。論語第一章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一生無量次政治的失敗﹐相傳他曾干七十二君﹐然而終於道不行﹔但他始終未說悲觀的話。他相信:「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不將廢也與?命也!」他相信:「天或將喪斯文﹐天或未喪斯文。」然而他卻樂天知命。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他只要「內省不疚」﹐「曾求諸己」﹐便「何憂何懼」!這又不是樂觀的人生態度嗎?

  
四﹑生活的和諧

  一個正視人生肯定人生的人﹐必然使生活多方面化。所以一個正視人生肯定人生的人﹐自己自然創造他生活的矛盾﹐破壞他生活的平衡﹐擾亂他生活原有的和諧。但是一個生活已多方面化的人﹐卻必然又將從其生活的內部形成生活的統一﹐生活的和諧﹔矛盾的生活相互磨去其稜角﹐或相擠而擴大其所佔的位置﹐以求最後的協合。所以一個偉大的人格一方定是情感的奔流﹐一方定是理智的規範﹔二者成為辯証地發展。這就是德國近代偉大的社會哲學家息默爾Simmel所謂生命的本質﹐就是建設形式與破壞形式的交替。不過一般人之建設形式與破壞形式常表現得不顯露﹐偉大的人格之所以偉大﹐就是在最能破壞形式﹐也是需要建設形式。歌德曾說:「……努力自身如同我們的煩悶﹐一樣阻礙著我們的前程。」這是表示歌德之需要形式的節制。然而:「他從形體流出﹐使形體生美﹐形體又阻礙著他的行程。」因此﹐歌德和理想﹐是形式與生命的努力的和諧。由生命以得形式﹐由形式以得生命﹐所以他在自然讚歌中唱道:

      自然永遠創造新的形體﹐去者不復返﹐來者永遠新。……
      他的中間是永恆的生命演進﹐活動。但他自己並未曾移走。
      生命是他最美的發明﹔……死亡是他的手段以多得生命。

這是歌德的形式生命的關係觀。也就是歌德的形式生命諧和的理想觀。

     --要依著永恆的正直的偉大的定律﹐完成著我們生命的圈。
     --一個有限的圈子範圍著我們的人生﹐世世代代﹐排列在無盡的生命底線上。

這兩句詩更將歌德的生命形式的諧和的理想明白表示了!我們來看孔子的相類的人生理想。

  孔子的人生理想﹐一是禮﹐一是樂。禮樂之意﹐並不只是禮節音樂而已。孔子說:「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然則禮樂是什麼?我可以大膽的說﹐孔子所謂禮﹐就是相當於歌德所謂形式﹔樂﹐就是相當於歌德所謂生命。孔子所謂禮﹐就是形式的節制之德。「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甯儉﹐與其易也甯戚。」不正是節制之德嗎?又如:「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而孔子卻答道:「是禮也。」為什麼入太廟每事問正是禮?因為每事問表示謙恭﹐謙恭是節制﹐所以是禮。不必知太廟之禮節才是禮。我們再看孔子的嫡傳弟子著的樂記說:「大禮與天地同節。」「禮者天地之序也。」「禮者殊事合敬者也。」都可知禮不過節制秩序之意。至於樂﹐樂記中說:「大樂與天地同和。」「樂者天地之和也。」「樂者敦和。」和者活動活潑之謂﹐流動活潑者﹐生命之象徵也。孔子教人﹐恆是禮樂雙管齊下:因為「樂勝則流﹐禮勝則離。」樂勝則流者﹐言生命之衝動無節﹐將片面而失軌範也。禮勝則離者﹐言規則太嚴﹐生命將約束於形式也。所以禮之用要和為貴﹐樂要盡美且盡善。孔子所謂禮樂之和諧﹐不正是歌德所謂流動與定律﹑生命與形式之和諧嗎?所以﹐孔子一生對人類有無限的熱誠﹐情感非常肫摯。「顏淵死﹐子哭之慟。」「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然而他救世依然「進以禮退以義」。子夏哭子喪明﹐孔子仍責備他太不能節制其情。可知孔子本身便是一禮樂和諧的人格。惜乎孔子之學﹐自秦以後﹐便只有禮教而無樂教﹔亦只有禮節之教﹐孔子遂由一偉大的人格﹐而成一 只 講禮法以約束人性的君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8:48 , Processed in 0.07821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