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2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耐心对待遇孩子的拖拉行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10 20:4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的孩子做事、走路、吃饭都很慢。家长应知道,孩子拖拖拉拉不是故意的,孩子做事动作慢,问题不在孩子,大人以自己的心情去评估和要求孩子是不合理的。因为:   1. 孩子的精细动作还没有发育好,动作不灵活,做事、穿衣、吃饭所花的时间自然需要比大人多一点。   2. 孩子易分心,常被周围东西所吸引,因此动作更慢。孩子注意集中的时间短暂,听到大人说“快穿衣服”,可注意力很快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忘了大人的嘱咐。   3.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比如对去托儿所晚一些无所谓。他只看到眼前,不可以预计以后及与他无关的事情,如父母上班是否会迟到。   大人不妨可以这样做:   1. 孩子的动作有快有慢,除了个性外,还有训练的问题,对动作慢的孩子,平时要用鼓励的办法促使他样加快做事、走路吃饭、穿衣等。如果不是动作慢,而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有病等原因,需按实际情况处理。   2. 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做好上班准备,有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做他该做的事情。如果8点钟出门,那么一小时之前就要叫醒孩子,让他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父母牢骚责备越多,小孩压力越大,动作越慢。有些准备工作可隔晚做好,如留心气象预报,准备好雨具等。孩子的玩物,吃食等物品,都应隔晚准备好,可以不要在早晨做的事,尽量不要放在早晨做。   3. 取走或回避易使孩子分心的事物。在他的视野里,不要有玩具等东西出现,更不要边玩边穿衣服,养成拖拉习惯。早晨可放些活泼有节奏的音乐,不知不觉中加速孩子的动作节奏。留些时间给孩子以抚爱,不宜生硬地催孩子说:“快起来,不然又要迟到了!”应变为给孩子一些拥抱,给他以爱,孩子可因此而与母亲合作得更好。   4. 给孩子规定时间,让他完成穿、洗吃等事,可以用小闹钟提醒催促,让孩子抓紧时间。对孩子要有适当的期望值,不要期望太高,凡指望他配合合作的,应多表扬,鼓励。   在周末及假期,可以让孩子随时意些,放松些,因为每个人都有这种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5-10 20:48:59 | 只看该作者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应该站在一条阵线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你多多用心。    1、学习教育知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教育子女也是一门学问。乐善耀说,父母在家庭中的社会角色不仅仅是教育者,同时也是终生学习者,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怎样为了父母。    a、转变观念    许多以往被主伙是真理的教育观念,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家长急需学习新的正确的知识,及时改变自己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b、转变教育行为    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进行反思、体验和观察。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家长要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突破教育方式。    2、突然“自以为是”心理障碍    当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 这就是“自以为是”心理。    因为这种“自以为是”心理,每当意见不一致时,彼此都会看不惯对方的方法,从而发生争吵。这样,不仅使孩子在观念上产生混乱,是非不分,也影响夫妻感情,造成家庭不和,这种气氛也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父母首先要突破“自以为是”的心理障碍。前面提到的“多学习“。就可以帮助你突破这个难关。    3、注意情绪控制,当孩子在场时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就很容易发生争执。固执己见的时,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很重要了。    当你认为对方不对时,最好能够心平气和地商量。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最好暂时避开,等事后再好好交换意见。    4、有意识做约定    夫妻双方可以做一个约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一旦发生教育不一致的情况时,先把孩子带上的地方,然后,两人再沟通,如果仍不能达成一致,可以请教专家。    5、用实际情况谫对方    当一方不能用“道理”来说服对方时,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要增加说明力,生动的事例是不可缺少的。平时要多看看书,多收集幼儿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在你们都熟悉的范围内多留叫不出名字来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5-10 20:50:18 | 只看该作者
快乐 尽管人生不可能时时拥有快乐,但是养成自寻快乐的习惯和能力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快乐要靠孩子们自己去领略,父母所要做的是教导孩子把这种习惯保持下去,并且带入他们的未来生活。   诚实 引导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等于教会他掌握未来生活的立身之本。教育孩子诚实,身教胜于言行。有一个孩子受到老师错怪,他站起来骄傲地说:“我们家的人从不撒谎。”老师和同学顿时对他肃然起敬。您不想让孩子享有这份自豪吗?   爱心 在这个讲求竞争和效率的社会里,教会孩子保持爱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孩子们像需要明天的日出一样需要可靠、持续的爱。孩子不仅需要爱,更要学习做一个爱别人的人,让爱成为他的处世准则。怎样引导孩子把刚刚萌发的爱心巩固为永久的价值观呢?有效的做法是:给他们永不枯竭的爱。   勇气 任何时代都需要勇气,都崇尚勇敢的人。要培养孩子的勇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经历痛苦。当他遇到伤心事时,应该简单地告诉他:“生活就是这样。”要告诉他,一个人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理想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只要父母耐心地、津津有味地听孩子们诉说,无论孩子的想象多么幼稚、多么疯狂,父母都会发现孩子同自己小时候的愿望简直如出一辙。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畅想他们的未来,并且向他们敞开书籍、音乐和科技的大门,那里是理想和幻想的存身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5-10 20:51:30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爱告状的行为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五种:   1、寻求成人的保护;   2、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   3、表现自我,想得到成年人肯定的评价;   4、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5、嫉妒他人,企图利用告状来贬低别人。   对于孩子告状,成人必须认真对待,但不能鼓励。如果对孩子告状置若罔闻,不仅会使一些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如果鼓励他们的这种行为,则会使他们争相模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其人格的畸形发展。   因此,除了“受理”孩子的告状,成人更要注重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孩子的“告状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5-10 20:52:43 | 只看该作者
迎迎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独自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玩,可是没隔多久,她就缠上了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虽然妈妈再三劝说迎迎“自己到一边去玩,妈妈很忙,要做饭给大家吃”,可迎迎还是不愿出去,一不小心,还把厨房里的一叠盘子都摔碎了。妈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孩子给生活带来很多的欢乐,但也有不少的困扰,小孩子做出一些事情让爸爸妈妈生气,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和妈妈聊天,说起小时候那个淘气的我,妈妈经常说:“你那次实在是让我生气,真是恨不得打你几下,可打了以后又是自己心里痛,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现在打孩子的父母毕竟少了,但还是有很多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忍不住怒气,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你最好先要采取暂时退避或保持沉默的态度,这样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又避免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正面冲突,还可避免因在气头上说出过头的话伤害到孩子(要是真的伤害到孩子,真是再怎么后悔也不够呀)。   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你还要向孩子表明你的不高兴的态度,例如告诉他,“你这样做妈妈很不高兴”、“妈妈要生气了”,让孩子知道他做了不对的事情。但是要记住,你不能用伤及孩子自尊心的言辞,譬如“你这个小混蛋”这类的话。与时同时,你要注意应该要立足现在,就事论事,而不要将孩子以往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更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说孩子,这会使孩子感到脸面过不去而产生逆反情绪。你还可以和孩子有个约定,当你生气时用某一个特殊的手势或动作来暗示,比如用右手食指点一点左手的手心等,以后孩子只要看到这个动作就会自己明白你已经生气了。   如果向孩子表明了你的心情过后,孩子还不停止淘气,那就需要向孩子宣告你即将采取的行动:“你再这样的话,今天晚上就不给你讲故事了。”“再这样把玩具到处乱扔,我就要把它扔出去了。”这样既可以减少愤怒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以使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要有分寸。如果孩子还不听话,那就只能采取一点处罚措施了。   当然,生气过后也不要忘了恢复情绪,大人需要自我调整,而对孩子,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一个吻,或是一句“妈妈爱你”,让孩子知道你生气是因为他的不恰当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他本人,妈妈和爸爸还是爱他的。   在制定家庭准则时,父母必须确定在他们的家庭事物中,哪些是执行起来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必须认真执行的家庭准则,哪些是执行起来比较灵活的家庭准则,这样做对你有所帮助。实际上,让孩子知道有些家庭准则执行起来有商量的余地,那么在执行那些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家庭准则时,他们更愿意采取合作态度,就不会那么不分轻重,惹你生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5-10 20:54:56 | 只看该作者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4。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马加爵的犯罪,让我们看到只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而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危险后果。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双双关注的眼睛。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分析了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面对的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及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要求……它们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和叹号,叩问着我们的心灵,呼唤着来自实践的回答!   孩童时期,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生的道路。儿童精品读物的缺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是出版单位的神圣职责。幸运的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后,一些出版社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民族出版社及时推出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等系列读物,为3.67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贴近实际、时代性强、图文并茂的读本。   民族出版社总编辑王铁志在日前召开的座谈会上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未成年人有更多的好书可读,以更健康的精神状态茁壮成长。   春风过后满眼新绿,随着更多的出版单位关注未成年人领域,我们相信,有了精心的浇灌,小小树苗一定会茁壮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3-4 09:03:32 | 只看该作者
06
06
我觉得很有收获,其实讲容易做起来相对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4-20 03:03:53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收获!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5-27 13:11: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3 09:48:31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收获!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9 07:13 , Processed in 0.14080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