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东京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经过紧张而艰难的谈判,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说来,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今年3月,欧盟环境部长会议批准了《京都议定书》。6月,日本政府也批准了《京都议定书》。至此,批准议定书的国家已超过55个,但批准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6%,尚不足以使《京都议定书》生效。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去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政府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2002年9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讲话时宣布,中国已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特别是从我国来看,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正在使喜马拉亚山脉的冰山和积雪逐渐减少,而这些冰山是中国长江和印度恒河两大河流的源头,已经有专家论证,随着中印两国的地下水水位不断降低和温室效应引起的喜马拉亚山脉的冰山减少,长江和恒河,这两大河流最终会成为季节性河流.将会对两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根本性危机!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加剧,这个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担心.
而在北美,除圣劳伦斯河外,所有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北美洲是个多湖泊的大陆,淡水湖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
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区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总面积为245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因此,美国根本就不担心温室效应造成的不良影响。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美国人愿意顶着与全世界作对的风险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了吧!看看美国处处批责别国不负责任,自己是否是个负责任的超级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