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3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关心孩子,从了解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7 19:3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为什么要了解和研究孩子?  如果我问你: “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当然了解!”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这样回答。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每一位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能说出他的一些特点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融入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之中,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人。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为父母了解和研究儿童提供了时空和情感上的便利条件。应当说,天下没有人比父母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父母的看法并不总是准确和全面的,也不总是能够考虑到孩子各方面的特点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父母经常与孩子在一块,就会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熟视无睹或视而不见。还有些父母忙于上班、工作、学习进修,他们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很少能抽出时间专门地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因而不能形成对孩子正确、全面的认识。比如,双休日班的家长们为了教孩子尽快地学会辨认红黄蓝绿等颜色,在孩子刚开始学的时候就将颜色混在一起教,结果孩子总是搞不清楚,于是家长就来问我为什么孩子学不会?道理很简单:年龄越小教的东西越要单一,教会一样再教一样,绝不可以混在一起教的,否则孩子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搞不清,这就叫欲速而不达;比如孩子年龄越小情感越外露,表现为离开大人要哭,不满足他的要求要哭,摔跤了要哭,不会吃饭要哭,抢不到玩具要哭,蛮不讲理也要哭等等,家长就会感到很烦,就会开始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其实这都是孩子的特点,只要孩子不过分,家长可采取冷处理的方法,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再比如,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奇、好动,好玩的,可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希望孩子能学会各种本领,但是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幼儿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这正如一句古诗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了解和研究孩子的一般内容?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孩子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孩子的健康状况与身体发育情况。
  主要是指儿童的形体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等。 孩子的健康状况与身体发育情况可以通过带孩子去医院体检知道,也可以通过和班内其他孩子的比较获得,比如托班年龄段的孩子应该会自如地跑和跳了,但你的孩子还不能平稳地走,这时家长就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比如冬天有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冷,给孩子穿了很多衣服,把孩子给束缚了,运动时动都不能动,家长还不允许孩子脱衣服;有时天气很热,可孩子还是穿了很多,坐着不动衣服都会湿,但家长依然不允许孩子脱衣服,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必然是要生病的。
  2.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情况。
  智力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能力的综合,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情感、动机、注意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也有影响。 因此通常家长认为的孩子会背唐诗了、会说一些英语单词了、认识一些汉字了、能数数了就说明自己的孩子很聪明的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学习情况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中的困难等。
  3.孩子的个性心理品质。
  这大致表现为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个性的形成与如下四种因素有关:先天的生理素质、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个人的活跃程度、周围人对孩子的教育熏陶。孩子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特征的不同,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训练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忽视孩子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能力素质,粗暴地强制他们放弃原有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习他们根本不感兴趣的东西,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后面有详细的例子。
  三、了解和研究孩子的注意点
  1.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贝贝班和托班孩子的交往特点告诉我们孩子是不会交流的,只会独自玩或观看其他孩子玩,但家长会经常来问: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有朋友吗?会主动和其他孩子说话嘛?再如,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并非是撒谎,有时家长会认为孩子不诚实。比如曾有很多家长对我说,自己的孩子不诚实,看到别人的裙子好看就说自己也有,听到别人去一个地方玩了,虽然自己没去过,但他依然会告诉你他也去过了。这不是撒谎,只是孩子的想象而已,家长不必为此去责怪孩子。
  2.要了解孩子的各种权利。
  虽然孩子小,还不太会表达,但是他们依然享有各种权利,比如玩的权利、学习的权利、自理能力的权力、运动的权利、语言交往的权利等。因此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些权利而不要轻易的去破坏。比如,在大部分家长眼里,孩子不会自我服务是很正常的,明明孩子自己会穿脱衣服、裤子、会自己吃饭、会自己整理用品,但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是不会自己做的,总是为孩子代劳,结果孩子就不再自己做了,时间长了,孩子就什么都不做了。其实学前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具备了学习自理能力的基础,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学习自理能力的最佳期。比如,早上来园孩子和老师会相互问早,但有的孩子却不愿口说话,这时家长就会急着替孩子向老师问早,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真的不再和老师说话了,如果这时家长再多些耐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准备,相信孩子是会说出来的。再比如,还有很多小年龄班的家长特别宝贝孩子,来去幼儿园都是抱的,不让孩子自己多走一步路,结果孩子走路能力得不到锻炼。家长们这些无意的举动虽然是出于爱护的心理,但在无形中却剥夺了他们的各种权利,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3.要了解孩子的活动方式。
  学前期的孩子学习经验的获得很大程度是依赖动手操作的,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了生活体验课程,不仅满足了孩子动手的愿望,同时也获得了许多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深受孩子的喜欢。我们的生活体验课程根据年龄的不同,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但都与孩子的生活密切联系。比如托班的孩子主要和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结合起来,学着自己喝水、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擦汗、自己上下楼梯、自己小便、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午睡等。小中班的孩子主要是自己动手做一些点心,比如圆子、馄饨、饼干、珍珠奶茶等,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终于掌握了这些技能。举个例子,中班孩子做圆子,第一次不知道芝麻馅怎样包进圆子里,结果烧好的圆子馅都漏掉了,孩子们在总结失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活动,孩子们包的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包的方法各式各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尝试,最后终于成功了,这种情感体验是谁都无法给与的;再如小二班孩子同样是包圆子,却获得了和中班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老师提供给孩子糯米粉、水和蒸熟的南瓜,要他们自己根据需要和面然后搓出小圆子,孩子们开始时根本不敢动手,湿面粉粘在手上,不知如何是好,老师在边上不断地鼓励孩子,并及时给孩子添加面粉,最后当孩子终于搓出小圆子的时候,大家都高兴地笑了。从不敢到敢,从害怕到高兴,孩子从中得到的何止是知识?介绍生活体验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家长们知道在家里家长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让孩子学习,比如洗手帕,挑菜,拿鞋,等等,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一些经验。。
  4.要了解孩子的个人特点。
  因为每个人的特点不同而产生了个别差异,因此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家长这时就要观察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以此作为切入口,对孩子进行教育。如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许多男孩都喜欢汽车,这时家长就可以此为切入口,在教孩子认识马路上的车的同时,买一些相应的车,待孩子对车的名称都熟悉后,可以告诉孩子各种车的功能和用途,并且对车的颜色和大小进行指认和归类。等孩子把这一切都掌握了,就可以开车带孩子去体验一下交通规则,关于红绿灯、关于横道线、关于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记、关于马路上的各种线条、关于警察,等等也可以带孩子去坐公共汽车、地铁等等,同时丰富进相应的知识点(如如何买票、如何等地铁、如何刷卡),如果孩子对马路两边的任何东西感兴趣(如商店、绿化、行人),家长一定要抓紧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时的教育孩子听得最认真,也记得最牢。等孩子对这些知识都认同了,回到家,家长鼓励孩子用绘画、语言表达、手工等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孩子在开始的时候表现得一定是很简单的,比如说一条线就是一条马路,捏得不成形的橡皮泥就是一辆车,家长这时应该感到万分高兴,孩子对你的教育已经有反馈了,只是孩子的动手能力、技能还达不到很高的要求,只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那么孩子就会把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会表现出来。等孩子长大些,可引导孩子对汽车生产产生兴趣,告诉孩子汽车是由哪个国家生产的,和孩子一起上网找找这个国家是怎样的,把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丰富给孩子,等等,这样孩子是不是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了?家长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慢慢丰富知识,要知道一口吃不出一个大胖子来。
  英国教育家、思想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视,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弄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培养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要能够洞察孩子的心,全面把握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4-18 09:09:22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1:58:58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怎样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作父母的教育好孩子,必须懂得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采取适合孩子接受水平的方式进行教养,而不用成人化的手段去强制孩子做这干那。

  首先要测量孩子智力发展水平。一个人的智能是以思维力为核心,加上观察力、感知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几种基本能力所组成,受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更受个人努力的制约。人的智力是可以测定的,但对于人的潜力是无法测知的。因此,智能测定只能在一个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一定智力水平,家长应该正确地辩证对待这一方法,不能绝对化。采用智力测定,必须和长期系统观察相结合,才能避免产生偏向。

  其次,要了解孩子的活动特点和兴趣爱好。婴幼儿是最爱游戏的。可以说,孩子是在幸福的游戏中长大的。因为游戏满足了孩子期望与他人交往需要,游戏丰富了孩子的幻想,并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发展孩子的智力。孩子是天真活泼可爱的,他们的特点也是多样、不断变化的。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就需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灵奥妙。下面设计的这些问题供家长了解孩子时参考。

  (1)你的孩子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2)你的孩子最害怕什么,为什么?

  (3)你的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是谁?最崇敬谁?

  (4)谁是你孩子的好朋友?他们相处得怎样?

  (5)你的孩子最感到恼火的是什么事?

  (6)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玩具?他怎样玩的?

  (7)你的孩子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8)你的孩子喜欢看电视吗?最喜欢什么节目?

  (9)你的孩子喜欢体育活动吗?最喜欢什么项目?

  (10)你的喜欢看小人书吗?最喜欢看哪一类的?

  (11)你的孩子喜欢劳动吗?会做哪些家务劳动?

  (12)你的孩子喜欢唱歌吗?他最爱什么歌曲?

  (13)你的孩子最喜欢哪一位教师?为什么?

  (14)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15)最值你的孩子骄傲的是什么?为什么?

  (16)你的孩子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食品是什么?

  (17)你的孩子在托儿所、幼儿园合群吗?好朋友多吗?

  (18)在过去几年中,最使你孩子失望的是什么?

  (19)家庭中,你孩子最抱怨、最厌烦的是什么?

  (20)你孩子长大了想干什么?他常谈这点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2:01:08 | 只看该作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主要靠内在的驱动力、内因,也就是兴趣和目的。对于孩子来说,就是首先要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挺好玩的,很有趣,用英语交流是有用的。只有当他们不断地被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功所吸引着时,才能坚持学下去,才能学好了,还想学得更好。
  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家长首先要了解少年儿童的生理和
心理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1.形象思维优先发展,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中
  他们的模仿性强、记忆力好,对具体的、彩色的、有节奏的形式和方法感兴趣。
  2.好奇心强,好动
  喜欢提问题,容易被新的内容、新的方式和方法吸引,喜欢做动作。如果引导他们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来表现学习内容,会使他们更感兴趣。
  3.表现欲强,喜欢受到表扬,喜欢成功,争强好胜
  因此,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或小组之间的竞赛时,他们特别积极和投入。他们喜欢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有时会不假思索地说“我会”、“我能”,被点名回答时又答不出。这些现象并不是他们不诚实、不虚心,而是少年儿童特点的一种表现。
  4.学习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感情用事
  对喜欢的教师,喜欢学的内容,他们会眼睛发亮,手舞足蹈,全身心地投入;否则,就不给一点面子,坐不住,学不进,甚至还会捣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2:02:31 | 只看该作者
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
重 點 分 享
以「心理諮商」的方式瞭解孩子的心理----讓孩子在不自覺中產生樂觀而前
瞻的情緒,其方法包括:
1. 父母與孩子處於同一陣線,沒有誰輸誰贏,只有「雙贏」、「雙輸」。
2. 父母要「接納」孩子,不要「縱容」孩子。
3. 父母要明確的告訴孩子「YES」或「NO」。
4. 父母需適「時間」、「場合」做一個真正的媽媽心理治療師。
何謂諮商?「多了解」、「多聽意見」,以培養孩子自發性的生活方式,也就
符合諮商的原理,民主式的教育方式。
「對孩子的話言聽計從」那是「聽從」(等於縱容)。「聽」是諮商原理中的
接納。「接納」是始終站在聽者的立場。換句話說,是在事前所設定的介限之內,
可以聽其予取予求。要名副其實的接納。首先必須說「乾脆的YES」或「乾脆的
NO」。不要說「YES」前後都附帶有條件,成了語意含糊不清的「YES」。說「NO」
又在孩子夾纏不清的騷擾之下,成了立場不堅的「NO」。
對孩子的責罵要適當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嘮叨。
高明責罵的三大要點:
1. 針對最重要的一點嚴厲責罵:如果隔靴搔癢以輕蔑的態度,隨意刺傷孩子自
尊的責罵,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2. 一定要使心與心的距離極度的接近:這裡所謂的接近,不只是實際身體的距
離,也包含心靈的距離。
3. 要以嚴厲的方式責罵,但是要有等待的彈性: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這一類的
情況,在臨場的那一剎那,完全無法了解對方的意思,而稍待一會兒,卻恍
然大悟的想「原來如此」,並且接受對方的勸告。
高明稱讚的三大要點:
1. 肯定那是他本來就有的能力:千萬別讓他覺得自己很特別或是不正常。
2. 全力以赴時,必須加以肯定:誇獎的對象,並不是他的成果,而是他毫不保
留的努力過程。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
3. 認同他的坦白:因為坦率是自內心湧出,最溫暖、最真誠的狀態,所以一定
要加以認同。
以個案的形式瞭解對應的方式----
賴床:能不能想辦法讓孩子儘量早睡一點,因為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才能有
健全發展的身心。能吃、能睡,這是身體健康的基本,而能夠和別人交往、人際
關係的培養,則是心理健全的基本,要用什麼方法讓孩子早睡呢?首先要決定孩
子就寢的時間,決定好之後,只要時間一到,就要上床睡覺,叫孩子起床的方式
絕對不要用焦慮的聲音大叫:「還不快起床,上學要遲到了啦!」,應該大方的說:
「睡得好舒服對不對,寶寶,起床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2:03:2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了解孩子的才能  

  你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才能?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对记忆有韵律的诗句方面有出色能力。

  2、能知道你是高兴还是苦恼。

  3、经常问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时间?”

  4、很少迷路。

  5、很懂礼貌。

  6、善于唱歌。

  7、经常问打雷、闪电、下雨是怎么一回事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8、你只要在常讲的故事中换一个字,孩子就会加以纠正。

  9、极容易学会系鞋带和骑自行车。

      10、喜欢演戏并充当角色。

  11、乘车旅行时,孩子能记住路旁的标记,并能说出什么时候曾来过。

  12、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一听声音就能分辨出是何种乐器。

  13、擅长画图。

       14、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说话方式。

  15、能把玩具根据大小、颜色分类,实际上是按照它们不同图案进行分类。

  16、能把感情和言语有机地联系起来,如“因为我气愤极了才这样做!”

  17、喜欢讲故事,叙述得也不错。

       18、喜欢辨别不同的声音。

  19、当把某人第一次介绍给你的孩子时,他会说:“她使我想起了什么事或什么人。”

  20、能正确判断什么事该做或不该做。



  上述二十题,只要你按下列要求回答其中三个问题均属“是”,便可以看出你孩子在哪一方面有发展前途。

  第1、8、17题,表示有语言能力。

  第6、12、18题,表示有音乐才能。

  第4、11、13题,表示有空间分析能力。

  第3、7、15题,表示有逻辑、数学能力。

  第5、9、14题,表示有体育运动才能。

  第10、16、20题,表示了解自己。

  第2、10、19题,表示了解别人。

[ 本帖最后由 tuton 于 2008-4-20 12: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12:15:50 | 只看该作者
怎样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1.模仿心理:小孩子不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4和动作,到了两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到三、四岁的时候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快了。喜欢模仿是儿童的本性,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示范,作榜样。

  2.好奇心理:儿童生来是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4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到了四、五岁,好奇动作就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看看;听见外面锣鼓声响了,他也要去看看。根据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做父母的对他爱看爱问就不要厌烦而予以斥责,应当尽量满足他,给予他解释一切。柏拉图说过,“好奇是知识之门”,儿童4不好奇,那就不去接触事物了,不与事物接触,就明白不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

  3.好游戏心理: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做父母的就必须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应为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给孩子适宜的伴侣,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影响;利用他好动的心理,教以待人接物等行为,或指导其有益的运动。

  4.合群心理:婴幼儿尤其喜欢群居,两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合群心就发展得更强烈。做父母的要积极利用这种心理,选择良好的小朋友,驯服的动物和小布娃娃之类,以安慰他的寂寞,促进孩子诚恳、忠厚等优良个性品质的发展。

  5.喜欢野外生活心理: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室外去玩就欢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不过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须以年龄为限。年龄较小的儿童,叫他们采采花、种种树,举行短距离的活动就可以了。年龄较大的儿童,便可叫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游活动等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强健他们的体魄,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到许多好处。小孩子不论年纪大小,男的女的,都喜欢野外生活,做父母的要经常领孩子到野外去玩玩走走。

  6.喜欢成功的心理:儿童做事喜成功,所以给儿童所做的事不可太难,使其灰心,以致下次不愿再做而且阻碍其进步。做父母的应创造条件,让孩子养成做事的兴趣及自信力,并使其每做一件事情都取得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4-21 19:40:09 | 只看该作者
是啊,了解万岁。反之,不会教育不如不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4-23 20:0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tuton 的帖子

很有用
谢谢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4-24 17:06:50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谢谢lz!
有时候真是有些自以为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6 02:47 , Processed in 0.30072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