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8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6 00:0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我家孩子现一年级,学校公布了奥数班的电话,让报班学习.我是反对学奥数的,但家人都支持报名学习.这件事情,大家怎么看?如有反对学习的文件,请发给我的邮箱.lizehui_lzh@163.com   谢谢.
日期:  2007/05/17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我不知该不该学奥数,但我只知道中国数学课程比科学发达国家深三到五年,青少年奥林匹克数理金奖几乎都被中国囊获,但不知什么原因,青少年这么厉害,中国却不出科学家.
就说我们自己吧,毕业以后就从没看过数理书,不要假造天才了,可怜的家长,可怜的孩子,可怜的中国.
走上不归路的中国教育啊,你何时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归来吧,浮躁的社会,醒醒吧,一相情愿的人们.   
日期:  2007/05/19   發言人:  读经家长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我想请问赵老师,我个人认为奥数的学习对开发孩子大脑的灵活性也有一些好处的,读经加上奥数的训练是不是对孩子更有好处?真的完全不必学习奥数吗,以后会不会文科方面比较强,理科方面就会相对弱些?我更注意文理并重.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赵老师或各位老师有更好的建议给我,盼回复,谢谢!   
日期:  2007/05/20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我个人认为奥数的学习对开发孩子大脑的灵活性也有一些好处的".实际上,中国几十年来,上到教育部,下到老百姓,都是这样认为.但我说的是,我们要看一下结果,结果就是中国数学课程比科学发达国家深三到五年,青少年奥林匹克数理金奖几乎都被中国囊获,但不知什么原因,青少年这么厉害,中国却不出科学家.这是事实,不是我偏激.我们要反省.事实如此,不承认吗?
我不是说数学不重要,但要按教数学的规律去教,不是想当然的去教.现实上中国人都重视奥数,但结果就是全民恐惧数学,国民没有科学精神,所以我们不要再一相情愿了,尊重事实,好好去看看科学发达的国家是如何学科学的吧.成见谁都有,但反省事实,超越我见却是更大的智慧.
日期:  2007/05/20   發言人:  读经家长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赵老师你好!看了您的回应就在想,那我们中国的孩子该怎样去学习数学呢?学数学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具体的年龄段该学怎样程度的数学?我们中国怎样教才能出得了科学家呢?   
日期:  2007/05/20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补充一下,就好象树苗需要养料总是没错,但需要多少是要按树苗的客观需求来定,而不能以主观的求好之心来定.
人类应该学数学,逻辑总没错.但如何学,何时学,学到什么程度是要按人类心智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安排,而不是根据自己主观的想法安排.
大体上,数学的进度的安排是要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规律来落实.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看法来安排   
日期:  2007/05/20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把数学的程度降下来,就可以出科学家了.
因为中国数理的程度比科学发达国家深三到五年.可谓拔苗助长.再加奥数岂不是吊苗助长了吗.
我不是反对学科学,而是反对不按理性应走的路学科学.
你的想法中国教育一直在变本加厉的试,但我们看到的结果呢?反省我们自己喜不喜欢科学就知道了,确然明白之事还要辩吗? 日期:  2007/05/21   發言人:  李泽辉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赵老师,您好:
  我正在努力地不让我家孩子上奥数和一年级班的英语口语大赛,中国的教育,现在是直接在摧残着我的孩子,上学占用了大好时光,孩子的时间无谓地每天浪费,我就这样看着这种现象的发生,而无法改变,我常常自己一人哭泣:天啊,天啊,救救我---
日期:  2007/05/21   發言人:  读经家长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赵老师您好!我女儿现在背完了<论语>和<大学>现在正在背<中庸>,而且她还挺喜欢做奥数题,认为奥数需要动一番脑子才有意思,才有吸引力,学校里学习的数学还认为对她来说太容易.她是认为奥数这东西挺好玩的.我想请问老师您认为这种情况是让她学好,还是只要学学校里的数学就好了?说明一下,我是在家自己跟她做的,并没报过什么奥数班.如果您教数学您认为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学数学的重点在哪方面?我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到底该怎样去学习数学,您要提供一个可运作的方案来才行啊,光说要按理性的方向去做,那到底怎样做才算理性呢?请赐教!   
日期:  2007/05/21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看看中国的奥赛班,少年科技大的孩子,现在在哪?据说,杨震宁十三岁就懂高等数学,但他父亲总说,不着急,慢慢来.科技要有一生的研究精神.大科学家哪个是奥数出来的,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哪个有研究精神.
再者,出科学家是要培养天才而不是假造天才,事实上,一般人都不是天才.
孩子是吸收累积的年龄,不是表现的时候,中国人二年级写日记,三年级写作文,但到大学毕业,文才又在哪呢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怨天尤人徒增烦恼而无益,读经在家自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退一步讲,即使不成功,也不吃亏,反正我们早已体证了应试教育是不成功的.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回归教育的方向.贴到这里,与你共勉

山东人去台湾,大方向是向南。我想自古及今乃至尽未来际,不会有人因为这个方向存在的太古老久远而否定它,背弃它,也不会因发明了火车飞机而改向北走,更不会因祖祖辈辈的向导总指这一个方向而骂其复古、守旧、顽固……地道如是,天道如是,人道又何尝不如是,亦有其永恒不变的常理常道、照理,我们也不应因圣人所示的人道原则后人遵循了三千年而改变它。但近百年来随着社会体质的改变,教育体质也得到很大改变,也就是普及了国民教育,变以往少数人有机会受教育成全民平等受教育、科技的昌明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这无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就如同有了火车、飞机,使山东人都有了去台湾的方便,但是“五四”至今,这些教育改革者未明教育内在规律的永恒不变性,在引进所谓先进教育模式的同时,改变了人道本应遵循的教育方向,至使八十多年的教育一败涂地,就如同在引进火车、飞机的同时,却改变了正确方向一样转去转远。五四时,一个最常用的词便是“打倒”但应知只有旧方法或可以“打倒”、“自行车”可以“打倒”换“汽车”,“汽车”可“打倒”换飞机,但是他们不明方向无所谓新旧,是不可以也绝不能“打倒”的,不是吗?打倒了“仁、义、礼、智、信”,难到换成“奸、险、刻、绝、巧”吗?打倒“忠孝”难倒换成“奸佞”吗?……不过,现在的教育在打倒正道之余正向这邪道走来,不必争论,静心看一下当今的社会风气就知道了,教学大楼、办公设施……别被这些硬件设施迷了心智,我们要看得是受教育者的仁德、素质的长进与否。这才是根本所在,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是与教育投入成反比的。是以教育改革的唯一可行之道便是回归教育本来的方向。也即恢复“儿童读经”有见识的人,定是唯道是从,定不因王老师的教授身份而把他的“读经理论”与其它教育理念等量齐观,换言之“读经理论”是道,是方向(不管何人提出)而西方近几百年来乃至近代所有教育理论只是“术”(方法)而已。况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时,亦不过布衣而已!但夫子“述而不作”的见识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本有的方向。后世尊为圣人,而今王财贵老师所倡“儿童读经”无疑是继孔子之后再一次为人类重新指明教育方向之导师,足以启万世之法程,实教育之司南(此乃本人之名言,必为当今后世所公认)。是以王财贵老师的“读经理论”不是发明了一种教育方法而是找回了教育本来的方向,人类唯有依之而行,才有共同的前途,贤者以为然否。方向即明,让我们带着地图(王老师的理念)走下去吧,不要站在地图边想道上的困难吓自己了(哈,又不失为名言一句)。   
日期:  2007/05/21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数学属于认知科学,人的认知能力又有差别,教数学的标准就是孩子自己基本能看的懂就可以让他往下学,我是反对超出孩子的认知能力学科学,不是反对科学.
基本上,小学,初中数学只能叫算术,因为骨子里无非是四则运算,小学是自然数四则运算,初中是整数四则运算,孩子聪明够的话,把这原理讲给他,让他自学即可.
至于具体,要因人制益,没有一定.这不能有成见在胸.自己能看懂就让他往下学,这原理总没错
但有一点,算术不是数学.四则运算,没有必要那么早下这么大工夫,浪费时间.现在不学,长大再学更容易,但读经现在不抓紧,长大就晚了
日期:  2007/05/21   發言人:  赵升君   
主題: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內文:
西方的年级是不和人性的,你能让同龄孩子吃一样多的饭,穿一样大的衣服吗?同样,一样的年龄教一样的课程,合理性又在哪呢?
不是三年级该怎么教,而是要根具他的认知程度教.不管大人有没有这能力,都不如让他老实大量读经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6 00:08:01 | 只看该作者
日期:  2007/05/22   发言人:  王财贵   
主题:  Re: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内文:
一,赵升君君之言,乃见本之论也。

二,有关科技及知识,尤其是数学之学习,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家长关心注目之所在,不解此疑,万民不安,帖文朋友之担心,乃必然之事也。但,如何看待此问题,则很少有深入探讨之者,大部份的人都在惶惶乱乱中,过了他的孩子学习的年龄,一转眼,孩子十八岁了,大学入学考试考完了,这个担忧才结束。担忧之结束,并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可以不理」那问题了,好像学数学科学是為了老师学校学的一样。所谓「大惑终身不解」,正此谓也。而政府数十年来,明知百姓困苦於此,而或不曾关心,或虽关心亦仍一筹莫展,可哀也夫!

三,吾於去年,有「数理读经之构想」一文发表於读经通讯第四十四期,或可对此问题作一较详尽之说明。明白了数理教育之本质,则任何家庭皆可因孩子的现况作调整,不要紧张,任何孩子都喜欢数学科学。只是,您必需真懂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是教活的人,而不是工厂製造成品。是教一个天下父母所生的真孩子,而不是教一个為了「学校排名」為了「科学救国」而可以任意百般折腾的假孩子。

四,大家可以到本网「读经通讯」栏里找到这篇文章,乃至於许多有关讨论教育本质的文章,大家的教育问题自然就少了。為了方便起见,我把这篇文章转贴在这里,各人随意自在用之。教育本无定法,个个孩子本自不同也。


「数理读经」的构想          王财贵(台中教育大学语教系副教授,华山书院院长)  
  
        「读经」的教育,其实不是什麼特别的发明,它只是出自於一个理想:让教育回归它的本性,回归它的自然。而教育如果教的是人,则应该回归到「人」之学习的特性上来。我们曾标举教育应追求的的四项目标:「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简捷的方法,教最高明的教材,以培养最优质的人材」。总之,即是一句话:「该怎麼教,就怎麼教。」我认為这种理想,可以应用在各科目上,所以方便地说,各科目都可以「读经」。

        本来,吾人所推广的读经是从语文教育开始的,其主意是「在儿童期之内(时机),反覆诵读(方法)经典之作(教材),以达成语文文化教育功能(人材)。」此外,与语文相类似,著重反覆「灌输」的教育,在艺术的涵养与鉴赏方面亦有「音乐读经」和「美术读经」的提出,因為它们都是属於「浸润型」(或谓「渗透型」)的学问。(乃至於「德性教育」,亦属於「浸润型」,它是实践方面的浸润。)

       所有科目中,与「浸润型」相距最远的是「结构型」,此则以数学為代表,数学涵几何,而应用於各种自然科技性的科目,统称「数理」。中国古来并未注重这方面的开发,自从西学东渐,国人為了迎头赶上西方科学成就,乃大力提倡数理教育,亦是理性的应有要求。但由於不明本性,其教学之心态、时机、教材、教法等未能切中本性,遂让学生倍感艰难,成為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上自国家,下至家庭,投入大量心血,而成效依然不彰,我称為「科学教育的失败」。

       我常说:如果识其本性,教育本来就是很简单的,学习本来就是很快乐的,培养人才本来就是很容易的。数理亦有其本性,苟能依其本性而教学,自是简易而有效。故若要改善数理教育,首在识其本性。我认為数理教育至少有如下的基本性质,需要吾人省识:

        一,数理的能力是人类本具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这些科目的基础在逻辑,而逻辑本来是人类知性所自发的思考之能力。牟宗三先生继承康德对知性的研究,发现数学起源於逻辑的步位相,几何起源於逻辑的展佈相,数学与几何整个系统的推演,不出於人类思辨理性的自我运作,它们本来就是人类心灵自己建构起来的。以数学几何去面对自然万物,即成物理化学,及一切科技。所以数理科学的能力是与天俱来的,顺著本能而教,理应简易,何有困难?顺著天性而学,理应可乐,安有痛苦?柏拉图深通此理,曾说:「给我一个僕人,也可以把他教成数学家。」西方人之所以成就科学,必定已相当地把握了数理教育的本性,中国人若能把握此本性,当然也可以有科学的贡献。

        二,数理能力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类认知的能力的发展,分為感觉动作(一至三岁)、运思準备(三至六岁)、具体运思(六至十一岁)和抽象运思(十一岁以后)四阶段。可见思考能力虽是人类的天性,但其展现,是按部就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反省,从浅度到深度。而具体练习,即已藏在日常生活中,所以只要一个能正常生活的孩子,都在默默中进行著数理及思考的学习。尤其是语文的表达,从语法到语句,随处随时都在运用思考,都隐含了逻辑的训练。如果说数学是逻辑抽象表现的代表,则语文乃是逻辑具体表现的代表。而人类首先发展的能力是语文,吾人应在这时特别注重语文的教育,语文能力增强了,时机成熟时,自然可以轻易转為数理能力。近百年来,我国语文教育亦违反语文学习的本性,造成极度的失败,不仅语文能力低落了,间接也影响到数理的成就。又,由於太过强调数理教育,遂把数理教材提前加深并且加快进度,违离了人类思考能力自然的发展程序,严重打击了全国学生的数理兴趣,并且白白浪费了全国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数理能力与大脑神经有关:依照智能医学的研究,人类思考能力的发用与大脑神经的数量及神经的联结,有直接的相关性。一般说来,大脑神经发达者,思考反应敏锐,反之,则為迟钝。所以想要数理能力好,应事先建置一个优良的脑神经系统,以為预备。而人类脑神经的发展,主要是靠后天的讯息刺激。发展的潜力,在原则上虽是无穷无尽;但发展的时机却有限,其时机起源於胎儿,愈早可塑空间愈大,愈晚则愈僵固,到十三岁大体蓝图底定,成為一生思考能力仅有的供应场。因此,要数理能力好,最主要应不在於孩子入学以后如何加强数理训练,而是在於机会未丧之前及早拓增脑神经的建置。可以说:「是聪明的头脑使数理好,而不是数理的训练使头脑好。」犹如先要建了高速公路网,才可以让车子跑得顺畅,而不是放了许多车子去跑,就可以跑出高速公路来。没有畅通的高速公路网,在颠簸的小径上,只好跑些少量的机车和自行车。放入大车子,立即塞车或翻车。没有好的头脑,小学数理或许还能应付,到了中学大学,就思考不来,只好厌学放弃了。所以,在人生整个教育歷程里,数理教育是后起的依赖性的教育,不是先在的根源性的教育,我称為是「开用」的学问,不是「建体」的学问。尤其在十三岁之前,是脑神经建置的黄金时期,这时,训练人类心智的主题,不应在於数理思考的精密播弄,而是让语文与艺术等讯息的大量往来。「以人文带动科技」,这不只是在学问价值上如此,即使在教育养成上,亦应如此。

       四,数理的学习特重个别性和偶然性:虽然数理本身好像是明白的,但人类為何会瞭解数理,且是如何瞭解的,这是人类永远无法反身明白的。吾人只能在懂了后,才明白自己懂了,至於原来為何会不懂?又原来不懂的,何以又忽然懂了?又何以有的人懂得快,有的人懂得慢?又,早期学得快的人,是否就永保持领先;现在比较笨拙的,有没有忽然「飞跃」起来之时?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疑问,「懂不懂」,实在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祕密,它是很个别的很内在的。数理既以「懂不懂」為标準,则几乎是不可以教的,尤其不可以眾人一起教,把许多学生集合成一班一起教学,是近代学校体制很不得已的错误。数理一定要自己懂了,才算懂,自己会的,才愉畅快,让人教往往教出压力来,所以数理最需要提倡主动学习。老师所教,只不过是以自己懂得的方式依理顺序说明,以唤醒学生,至於学生為什麼有的懂,有的不懂,是老师管不到的。所以有效的数学教育,应该「能力分班」,最好是「个别教育」。也就是尽量依其能力,放给他自主学习。学得好的,应让他自己再往前进,以免担误他的聪明;学不好的,千万不要责备他,因為这是个别头脑里面的事,在此,有人生无穷的悲苦与无奈,要善於鼓励与等待。老师尽其引导说明,学生尽其学习努力,就已达到教育的目的了,强求是没有用的。

         五,数理不应是教育的主轴:生命固然是一个整体,学问本来也应是个整体,但若分科来看,则当有其轻重本末之分。从对整体人生价值的啟发来排序,人类最重要的学习,应在於品德和智慧,其次在於语文,其次在於史地及艺术等各类与人生直接相关的学问,最后才是数理与科学。有品德智慧者,自会尽力追求其属下的各种学问;而语文,上辅品德智慧,下摄各类知识,是一切学习的预设学科,是人文教化之本质学科。数理与科学对提升人类生活的方便性固功不可没,但一般人只要习得日常的四则运算,即可过现代化的生活。至於科技专家的培养,到十八岁再加强训练即可,不需要从小那麼辛苦地学那麼深的数理。而真正科学的发明进展,是科学家之事,科学家是由数理天才培养出来的,不是任一个人凭努力就可以成功的。再说,学校分科教育里的数理成绩,只是思考力训练的参考数值之一,一时数理成绩不好,不代表将来不能顿悟飞跃;一向数理成绩不好,也不就代表思考力不好,更不代表人生的失败。一个家长太过份要求孩子数理功课,将使这个孩子自早丧失思考的兴趣和能力。一个国家太过强调压迫数理教育,将使这个国家永远不能成為真正的科学国家。整个世界醉心於数理而不知回头,将把人类推向自我毁灭之途。

依照以上的认识,吾人可以以「读经」的精神,从数理的本性中建立一「数理读经」的观念,其纲要如下:

         一,在基本学理上,数理科学理既根源於逻辑,又其学习以理解為标準,故教材的编写,客观上应遵循逻辑法则,步步為营,说明清晰,系统整然;主观上又要合乎人类理解力的发展程序,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二,在教学心态上,因為数理的自然与简易,所以对它不必先存恐惧之心。尤其是家长老师,要以光明愉悦的心法来面对孩子的数理课程,以鼓舞其信心与兴緻。

        三,因為数理思考的运作要靠脑神经系统,应在其脑神经发展的十三岁之内给予最大量且最优质的讯息刺激。即在此期间内,应特别注重文字和美育读经,一方面為人文文化的教养打根基,一方面為数理科学的思考作準备。

         四,因為思考发展是由具体到抽象,由浑沌到清明,其歷程缓慢长远而神祕,非人力所可控制。故数理的教学应从生活开始,尤其幼稚园与小学生以游戏的心态实施,主要是让孩子玩。玩得好,固好,玩得不好,也无所谓,因為这时不会的,长大以后不学也自然会了。不必急於求成,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

        五,因為数理是以理解為準,理解是内在而具有连续性的,所以最好是採取自学的方式,老师一概不教,只是备问。其次是半自学方式,老师只是略作引导与解难,多给学生自省的空间,不可以教太多。教太多,现在好像懂了,其实不是真懂。则纵使一时能勉强过关,终留下将来蹶脚落马的因子,而一蹶则很难復振,纵使想补救,已无时间重来一次。

        六,因為理解深具个别性,所以数理应注重其个别的差异,採取个别进度,各进於其所当进,各止於其所当止。若学生已经会了,即应鼓励其自己前进,不要等待,直到他不会的地方暂时停下来,待机再进。若学生还不会,应降低其学习内容,不可硬撑硬赶。因為不管多麼用力撑赶,终归是无效的,只有斲丧其对思考学习的信心而已。

         七,当前我国体制内的数理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尚合乎一般的认知程度,国内约有二分之一的孩子,可以自己学习;三四年级教材难度渐渐拔升,超出科学国家的水準,但依然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可以自己学习。这时,如不让他自主学习,而由老师来讲授,则其聪明将日渐消磨。到初中高中的内容各再突拔一次,青少年就不堪其难了。若一时体制难改,则有两种方法可以面对。第一是兼顾法:一个自小读经,或曾进行「早教育」,略能识字而有相当阅读经验的儿童,其脑神经的架构比较精密,也有相当的文字理解力。应从幼稚园或小一小二的开始,鼓励他尝试自行看书上的说明,自己作习题,从眼前会作的开始,会作的自己作,不会作的问老师或家长,不要等学校进度,一路学上三四五六年级,乃至初中高中课程,培养一生真正的思考能力与习惯。第二是搁置法:因為既已知道读经的高度语文教育之中,己蕴蓄了高度思考的潜力,思考力不一定要经由数理来训练;又,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在大量阅读中已有良好的培养,不一定要经由学校的科学功课来达成。而且人类的思考力和知识的吸收能力将随年龄而增长,所以小学阶段的数理功课几乎可以搁置,专心致力於读经及阅读,尽力增长德性、定力及聪明,到了十三岁以后,以两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学习,即可轻易而愉快的学完小学体制内六年全部的数理课程,以后视情形再往前进。

         八,由於数理科学根源於逻辑,建议国家或个别家庭,在孩子十三岁以后,授与逻辑之学。

         九,凡有高度成就的数理学家与科学家,必定带有天才成份。而其天分往往在儿童少年期即已展现,但如不善於培养,将随其年纪之增长而日渐磨损消逝,终於等同常人。故我国如欲成為科学国家,应注重发现数理天才,给予特别培养,而不是一味加重一般学生的数理功课。

         十,思考与数理既是人类理性的内容,原则上应努力将之尽量开发出来,以尽人生之本份。但人之能力与时间有限,数理与科技又不是人生之主科,故如能学好,固是可喜;如已尽了力,还学不好,亦不必引為大患。人生应以德性实践為要,以语文与艺术教养為要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42 , Processed in 0.16335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