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芬兰学生的高阅读能力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7 19:2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章所谓的“芬兰学生的高阅读能力”,不是凭空而说的,它是基于一项国际公认的以测评15岁青少年能力为目的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i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这个项目每三年举行一次。据介绍,在2000、2003、2006连续三次的测评中,芬兰学生的在阅读能力方面的成绩都远远高于其他参与国家和地区,其中2000、2003都名列第一,2006也名列第二。

文章介绍,PISA的测试,不关注学生对学校课程的掌握情况,而主要涉及成人社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重点测评学生对过程的掌握、概念的理解以及不同领域中不同情况下的应对和行动能力。
关于阅读能力,PISA从三个层次来衡量:

1、汲取资讯,即从纷繁芜杂的材料中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
2、解读资讯。即将有效的信息进行整合,使其条理清晰、结构明确的能力;
3、资讯转化。即将信息与自己的经验进行融合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个人目标,发展个人的知识和潜能,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PISA对阅读的定位。因此,“阅读能力越强的人,越有能力搜集、理解、判断信息,以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信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测验要求学生必须阅读不同文本,包括社论、剧本、研究报告图表等,理解、诠释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于“PISA阅读测试”,在《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一期,有专文介绍,可参阅)

文章着力分析了“芬兰学生高阅读能力的原因”。
作者概括为三个方面:

1、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提供优质、均等的教育”、“教师队伍素质高”、“课程设置注重阅读”、“学生学习氛围宽松、负担轻”、“学生阅读兴趣大、参与程度高”等五个方面。
2、家庭教育因素。芬兰家庭从小就注意培养儿童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芬兰的学前教育,责任在家长,因此,家长们常常带着孩子上图书馆、博物馆,参加“婴幼儿故事时间”等活动。
3、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提供阅读资源”、“社会开展活动倡导阅读”等。

从语文教学角度,我觉得有以下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

--课程设置方面,芬兰的基础学校把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方法上,芬兰注重学生读和写的技能培养,教授学生如何思考和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语种,增加阅读数量等。最重要的是用母语学习如何阅读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芬兰学生假期多,上课时数少,没有补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提高阅读成为可能。平时,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文章特别提到:“如果我未能教好一个学生,那么一定是我的教学工作出了问题”是教师们常说的话,这体现了芬兰教育制度对学生的态度。
--社会开展提倡阅读活动比较实在。例如:从1995年起,芬兰每年都要举行“学校报纸周”活动,这一周里,全国200家报纸会向所有的中小学生赠送近百万份近期报纸,老师则要向学生介绍芬兰报纸的基本情况、阅读报纸的技巧以及如何从报纸获得有益知识,并结合报纸刊刊登的重大新闻介绍相关的历史和社会发展情况,报社也会邀请学生到报社参观,或者派编辑记者到学校去介绍新闻写作和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4-2 22:58:32 | 只看该作者
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4-3 09:3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4-5 16:01:46 | 只看该作者
我只知道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非常大的,7岁孩子看的书相当于国内大学生读的书那么厚,所以大量的阅读是非常有用的,可我们国内的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读,而且好象也没有那么多好书读,我们这里的图书馆的书实在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4-5 22:12:0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中国 成年人读书统计数值远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26 , Processed in 0.08823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