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3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学习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5 15:4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典学习方法
根据《史书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的实践方法,他不仅提出了“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最高学习境界,而切他还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验证这一方法和境界。孔子虽然从未系统地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对历史上记载的史实,只要稍加分析,也就不难了解和掌握他的学习实践方法。
《史书 孔子世家》记载着一则孔子学琴的故事。他曾经向当时著名的一位名叫师囊子的琴师学习弹琴的技艺,从而掌握琴艺的实践和知识,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得以在学习琴艺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实践和验正,成为一部极为完美的传统文化学习的方法。
乐师师囊子教授给孔子一曲调进行练习,孔子记住了曲谱以后,一连反复弹奏练习了十天,专心致志地演习,并没有要求再添加新的曲子进行学习。
师囊子感到奇怪,就说:“这一曲调你已经全部掌握了,可以学习新曲了”。
孔子却说:“我虽然已经熟悉了这部乐曲,但是还并没有熟练地掌握弹奏这一曲的所有技法,还需要继续练习。”
又过了些时候,师囊子又对孔子说:“我听你弹的曲子,你已熟练掌握了弹奏这一曲的所有技法,,下一步可以学新曲子了。”
然而,孔子还是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中所表达的感情和意蕴,我还需要继续在弹奏中深入地体会出来。”
又过了些天,师囊子再次问他:“这个意蕴,看来你已经完全领会了,你的琴声里面,已经表达了曲谱的感情和意蕴。”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将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体会出来,我还需要继续练习。”师囊子觉的孔子讲得很有道理,也就不再催促了。
又过了些天,师囊子再次来到孔子跟前,却看到孔子正在专心致志地沉于扶琴之中,面色肃穆沉静,好象在沉思着什么;接着又好象心旷神怡,显出了洞穿幽远深遂的表情。而后抚琴一按,开口高兴地对师囊子说:“我感格出了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有王者之相,目光明亮而深遂,好象一个统治四方候的王者。这个人,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
师囊子听了以后,赶快恭敬地离开座位,给孔子施礼,拜了两拜,说:“原来我的老师教我这个曲子时,就说过了,此曲名字正是叫《文王操》呀”》
这个历史中的故事,记录至此也就嘎然而止了,其中的意蕴却留待世人评说。可惜我们却常常只是单纯地将它当作是一个普通的故事,有点玄乎的故事。往往是一看而过,却并没有去深思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孔子习琴故事最高阶段是什么?这不是孔子所倡导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学习方法吗?他追本溯源,感而遂通,慧识感悟出曲谱的作者是文王,这也就是与“与古人居”最恰当的诠释与注解!与古人居也是与古人谋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实现与古人居,也就无法更深层地实现“与古人谋”。
从这个孔子学琴艺的故事中,我们其实可以窥见传统文化中的绝学方法论,也可以发现我们现代人丢失了传统学习方法中的哪些精华,发现我们现代人学习方法与古代圣贤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差踞。对于我们现代学子们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何古为今用而更高成就地完成现在各学科的学业,都有甚深的现实意义。
孔子学习琴艺的故事,其实已经给我们建立了一个十分明晰的学习方法的流程图,那就是:迅速掌握——反复练习——提升技法——领会意蕴——感悟作者,实现心心相印,感而遂通,达到与古人居的境界。就是孔圣人所传授的宝贵治学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教与学的方法,也是经典诵读的方法论。(载于熊春锦先生著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五章第三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7:01 , Processed in 0.12470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