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166|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论书籍读书清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0 23:5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监督自己的读书进度,特立此清单。读书一有进展,就随时更新。好学,不是最大的力量吗?
  
  
  1、《卡尔威特的教育》
  2、《捕捉儿童敏感期》
  3、《给孩子自由》
  4、《和孩子划清界限》
  5、《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6、《莫扎特风暴》
  7、《学习的革命》
  8、《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3-21 11:59:58 | 只看该作者
儿童书籍读得多也是双刃剑,看你怎么吸收和应用。当然,指的是我这种修炼有限的人

我个人就顶不喜欢诸如《卡尔威特的教育》 这类书,还有卢勤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 《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 看过这三本,当时也觉得很好,对如何当父母有帮助。

我推荐一本《倾听孩子》,是我觉得值得读好多遍的一本小册子,很薄很薄的一本书。

我个人觉得,当父母最要紧的是良好的心态,自己为人做事的状态——孩子的教育是无意为而为之的一种境界,孩子不是被教成的,是因为体验而成就的完整的状态。

整个家庭的氛围像一个磁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21 22: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水瓶子 的帖子

水瓶子说:“我个人觉得,当父母最要紧的是良好的心态,自己为人做事的状态——孩子的教育是无意为而为之的一种境界,孩子不是被教成的,是因为体验而成就的完整的状态。

整个家庭的氛围像一个磁场。”


       这可说的是太对了。多谢指点。
       确实有你说的现象存在,可也不敢不能因噎废食啊。不喜欢的,我不看看,怎么知道自己不喜欢呢。所以,也不怕多读读,自觉还看的太少,只是小学生而已啊。

     《 倾听孩子》,这本书不知道是谁写的。还望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23:2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水瓶子 的帖子

书读多了,确实会产生困惑。但却不能不多读。有句话说,多则惑,惑则得。只有经历了困惑的阶段,才有可能获得自己的定见。
      我的读书体验倒是偶尔有这样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3-25 09:35:31 | 只看该作者

倾听孩子在线阅读链接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9024.html

不过,还是买书读感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4:0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水瓶子 的帖子

在当当网上查到此书了,看见多了家庭中的心理调适这几个字,怕不是如你所指,所以问问。
谢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23:44:0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感觉很有收获。其核心一点就是相信自己、教育自己、成就自己。只有上帝能评价我们一生的工作和成就,上帝不言,只有我们虔诚的心灵能判断我们的一生。所以不能辜负上帝赋予给我们的天分,要对得起这一份天赋。人就必须自我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21:50:34 |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神童作坊》和《朗读手册》,发现其中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也修正了我的一些观念,比如前书对孩子性格的重视,后书对朗读的重视以及阅读无分经典的观念。当然了,我并没有做任何笔记,只是匆匆一遍。我想我还会再回来读的,至少我知道需要的时候,我都会找到他们。而直接的借鉴,恐怕需要我内心的消化和对孩子的观察之后,才能有付诸实践的具体措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00:00:50 | 只看该作者

、《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天才爱迪生的秘密》

《成功母亲的7大教育法则----天才爱迪生的秘密》7大法则:
  1、用无条件的爱来包容。
  2、磨练感性。
   感性才能形成感动,持续的感动就是热情。只有感性,才是激发感动、培育热情的根源。
  3、培育理性的好奇心。
   单独的集体自由讨论。
   学问的本质不是考试的技巧。
   孩子们体会学习乐趣的关键,就是理性的好奇心。
   我受到这孩子好奇心的刺激,觉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忘却了的好奇心也被唤醒了。
  4、享受思考的乐趣。
   彻底考察相关产品的历史。
   爱思考。苏格拉底对话法。
   被迫免费地接受教育,这不是义务,而是赋予给教育部门和老师的“特权”,牺牲的是学生。
   享受思考的乐趣是哲学的根本。
   带着爱进行思考的人,无论到了多大的年龄,都始终会生气勃勃富有魅力。
   “为什么”就是尽力让孩子得到成长的秘诀。
  5、失败是最好的教案。
   “自然膨胀”的商业策略。
   脑力和体力用尽后的满足感。
   学习的本质在于思考。思考对人类来说是最愉快的理性的满足。
   孩子发现学习要比游戏更快乐的时候,他就会得到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长。
   深谙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能力的极限,这并非易事。
   失败是一种快乐。
  6、障碍造就特长。
   爱迪生用身体感受着“声音是振动的”这一事实。
   没有学历所以才获得成功。关键是热情和摆脱先入为主的偏见。凡事都要试着干干才能理解。
   当兴趣爱好的对象相互融合时,人会发挥出最高的能力。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可以追求古希腊的融合。
   为了发挥自己最高的能力,重要课题就是有效地利用和有益地度过“Scole”。
  7、陶醉在与他人的交流中。
   由苏格拉底所代表的对话法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使古希腊绽放出理性之花。
   孩子在出生时带着潜在的能力,但如果不经过磨练,他就和未经加工的钻石一样,只是一块石头,无法分辨良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22:51:16 | 只看该作者

枕草纸

《枕草纸》包括五部分,只看了前四部分(《钻石藏在你家后院》、《把信送给加西亚》、《上天为你做了些什么》、《我是怎么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非常有趣,全是一些非常美妙的故事。第五部分(穷理查历书)虽然是富兰克林写的,但全是格言警句,我实在看不下去。呵呵。
   书的编辑居然都没有把第三、四部分放在目录里,可真是有点问题,也可看出中国对励志书实在是不太重视。但内容倒是非常的好,恨得我都想跟着罗文中尉去送信,给加西亚。美妙的沿途景致让我在脑海中构想加勒比海和古巴地图以及美妙的享受。
   基本理念:
   1、金钱是个好东西,你有钱了才能帮助别人。越有钱能力越大。但也不能崇拜金钱。
   2、买进人们需要的东西,以便卖出。提供人们需要的服务,以便获利。
   3、那些日夜操劳的老板们是最值得我们深深同情的。
   4、所有的城市、乡镇、村庄都需要他们,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需要他们,全世界都急需他们——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5、别人认为愚蠢的,要敢于考虑;别人认为危险的,要敢于尝试;别人认为虚幻的,要敢于梦想。敢于想象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这就是通往卓越之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3 , Processed in 0.07971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