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观察婴幼儿的大便?
答: 宝宝的大便,可以反映小儿对食物的消化情况,喂养是否合理,也可反映是否处于疾病状态:
1)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较稀、细腻、色金黄、略有酸味、无泡沫、每天3-8次不等。
2) 牛奶喂养的宝宝,大便易干燥、粗糙、色淡黄、略有腐败样臭味,比人乳喂养的宝宝大便量多,解便的次数少,一日1-3次。
3) 如大便次数增多几次,色绿呈粘液状,未到吃奶时就哭,可能是由于饥饿引起,需增加奶量。
4) 如大便次数增多数次,呈蛋花样,水份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粘液、脓血/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就诊时应留少许异常大便,带到医院化验,以协助诊治
2. 婴幼儿为什么容易吐奶?怎样预防?
答: 宝宝吃奶后出现吐奶,这是我们经常碰到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常见的呕吐原因很多,主要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 生理性原因:通常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置,胃容量小,而且食道下端收缩力弱,胃出口收缩力强,如吸入的奶量过多或速度过快,吞入气体较多或过多翻动孩子(如换尿布)等,都会容易引起宝宝吐奶,但吐奶量不多,此属生理现象,随着宝宝长大,这种现象会消失。奶粉本身是不会引起宝宝呕吐的。
* 预防方法:抱起喂奶,喂后抱起轻拍背,令其打嗝儿,空气排出,就不会吐奶了,人工喂养者,注意奶孔大小,喂奶速度都要合适。
* 病理性原因: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肠炎等,这些呕吐一般较剧烈,量多,有时呈喷射状,这时候应找医生诊治。
3. 母乳不足时,要添加奶粉,但BB不肯吃,怎么办?
答: 当母乳不足时,要给宝宝添加另一种食物,宝宝不太肯吃,这时妈妈是很担心的。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宝宝吃惯母乳并习惯了母亲的乳头,要改变他的习惯,改用橡皮奶嘴和配方奶粉,会有一个适应过程,表现为不愿吸吮奶瓶的奶头或不吃奶粉,以致造成喂养上的困难。如遇这种情况,千万别心急,可用汤匙慢慢喂。每天定时在宝宝饥饿以及 选择婴儿健康时进行,开始量应少,适应后再慢慢增加奶量和次数,只要有耐心,坚持喂养,相信是可以成功的。
4. 宝宝突然不肯喝奶,怎么办?是不是奶粉品质有问题?
答:宝宝突然不肯喝奶,详细询问各方面情况:
1) 宝宝三~四个月会有厌奶期,通常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奶粉的浓度或暂停食,让消化系统舒缓休息一下就会度过。
2) 打预防针、感冒,有可能令食欲减退。
3) 添加副食品时,奶量也有可能减少。
4)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或伴有发热、腹泻、烦燥、哭闹等症状,应去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
5) 如果奶粉品质变坏,如裂罐时,打开奶粉会有油臭味,奶粉结块不散。如果奶粉色、香、味都正常就不会是奶粉的问题了。
5. 冲调时气泡多(及气泡少)?奶粉冲调后颜色不同是不是奶粉坏掉了?
答: 1) 牛奶本身是混悬液,不会溶于水,牛奶在制作成配方奶粉中,有一种物质叫做卵磷脂,奶粉经冲泡时,也就是借此物质与水作为界面物,所以有气泡、无气泡是属于一种物理现象,不会对孩子健康有任何的影响,如果奶粉坏掉,你会闻到油臭味,奶粉粉末也会结硬块。
2) 颜色不同是因为奶粉本身不加入人工色素,加上季节性牧草的关系,所以有时比较白,有时比较黄,都没有关系。
6. 小孩睡觉时常出现夜惊,该怎么办?
答: 1) 因为半岁以前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较差,导致睡觉时易出现夜惊等现象。在检查无疾病的情况下不必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现象就会慢慢减少。
2) 如果宝宝是缺钙的情况,也容易出现睡觉时惊吓。婴幼儿是缺钙性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当小孩体内先天钙存储不足,饮食中钙摄入不够,维生素D摄入不足引起钙的吸收、利用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均可引起小孩缺钙。缺钙的早期表现为夜惊、枕秃、激惹、喂养困难等,应及时看医生,作进一步检查,并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7. 怎样预防小儿患佝偻病?
答: 预防小儿患佝偻病,应从胎儿时期就注意。母亲在妊娠期间要注意饮食,多在户外晒太阳,妊娠后三个月,每天服浓鱼肝油400IU,宝宝出生后,从第2周起每天给维生素D400IU (鱼肝油滴剂每天2-3滴),及每天给予钙剂400毫克,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新生儿满月后即可抱至户外接触阳光,且应要让皮肤与太阳光成直接接触。因为皮下胆固醇得到紫外线照射可产生维生素D。
注意:钙剂与奶粉应分开喂,因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钙会凝结成快,使吸收率下降,补钙应放在两次喂奶之间,用水冲服。
8. 一岁左右的孩子还需要额外补充钙吗?
答: 许多一岁左右的孩子膳食结构与成人相似,甚至完全相同,但此时孩子仍然是骨骼、牙齿发育的旺盛时期,需要额外补充钙。如果不额外添加富含钙的营养补充品,如安儿宝,此时孩子的钙的摄入量可能会不足,易发生缺钙性疾病。
9. 小儿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答: 口水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是口腔粘膜及牙体表面的润滑剂,对食物亦有润滑和软化作 用,唾液中含有一种能帮助食物消化的酶,小儿因脑发育还不完善,对口腔分泌的唾液 抑制能力不强,分泌出来的唾液也不能及时吞咽下去,便形成口水自动流出来。6~7个月后的宝宝,因为出牙对口腔内神经的刺激,唾液也增多;到1~3岁时,大脑发育完善后,就会自动控制口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