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夕在学习方面一直比较独立,自觉,
我们很少过问,
新课上完,进入复习阶段基本就是玩了.
如何考试,关于分数,
我们不问,她也没提,
一直到过年前二天,
朋友一家子来玩,
有个小一岁上二年级的妹妹,
聊天时问到007成绩,
才汇报:
数学 100分.
语文 95.5分.
英语 99分.
"语文是作文-2分,阅读-2分,写中心思想-0.5分.
英语是喇叭里报单词没听清,D写成了B.-1分."
喝了口酸奶继续:
"还有一件惊心动魄的事儿"
"啥事?"
"老师在报分数前,说全班最好成绩是......
这时候下面有同学就喊: 是何萌夕,
这...这.....这个不是.......有点哪个吗,
我有点儿小紧张了,
万一不是,面子可丢大了,
还好,还好,
老师报的是我".
我问"哪如果不是你呢?"
"那也没啥,上次课堂测验某某某不是考的比我好嘛,
我还去祝贺呢,
还和他说有竞争对手是好事,
你知道我的脾气的,
有对手较劲才有意思哎.
我现在虽然不是学习委了,
但班级成绩好了当然高兴了.
我现在可是副班长.
玉皇大帝(被同学封的)
这点肚量还没有啊.
宰相肚里能撑船呐."
最近说话语气里都带点<<家有儿女>>的味儿.
我有些坏笑的表情斜乜着目光看她.
夕夕:"你小看人,走赖,太伤纪尊赖."
用宋丹丹赵本山小品陪聊的方言.
结束此话题.
自信,大度的夕夕.
有此对待同学,对待分数,对待竞争的心态.
很坦然,很够量.
朋友一家对我们看待分数的态度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他的孩子学习很用功,
家长也付出很多辛苦,
考试成绩也很不错,
都在97-98分,
但排名却在三十名后.
在班级属半数以下,
这让大人和孩子都很郁闷.
可我对他们非常理解,
因为他们的孩子在名校.
比较注重直观有形,
而我更侧重分数以外的,
无形的成长空间.
呵呵.
有很多家长认为我们是因为夕夕成绩好才有这种心态,
这是没有理解我对孩子教育成长之根本.
夕夕上过不少兴趣班,
也学会了不少玩艺儿,
虽然学的都不错,
可没有一个考级考段的证书.
很多老师都认为依夕夕的悟性和状态,
完全能够去考个证书.
而很多家长也把证书做为衡量孩子所学之正果.
但我对于一个人所学所会之要求,
只是给生活带来快乐和享受.
而一旦把这些定义为要去符合某个分数和标准,
会让孩子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
却限制了孩子更多的思维和行为发展空间,
这就把孩子的知识掌握,兴趣爱好狭隘化,
也是违背人性发展规律的.
让孩子和家长享受不到除了考个优秀成绩以外更多的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这是现在很多人对于现今教育感到太累,无奈的原因.
超越分数,
心才能自由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