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Sally的学校考试谈起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8 11:37:02 | 只看该作者
这次考试,说真的我本来是不打算让孩子参加的.学校也只是通知我什么时候考试,并没有要求我们去考,考不考全在于我们自己的决定.
是袁老师鼓励我们去参加的,还有孩子爸爸也觉得,至少是个检验.他说考得好就告诉她,考不好就不要告诉了,免得伤害孩子的自尊.
其实考得好不好,根本不需要"告诉",孩子在班级中,太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了.所以是否有伤自尊\自信这些东西,外界是给不了的.这些东西是体验之后自我堆积的.
这次重新回校学习一周半,我更关注的是孩子的情绪及交往.
对于在家上学的孩子来说,我还是觉得交往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交往能力就是在众多个性之间的不断碰撞中学会的,这一点,是学校教育最大的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28 13:1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ge57 于 2008-1-26 15:43 发表
6
时下,学校追求满分,追求高分,可谓日甚一日。但这样搞,特别是在小学就这么搞,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
满分的追求,意味着不允许孩子犯错。可是13岁以下的孩子,其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均未基本完成,犯些诸 ...


学校追求满分,追求高分,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确实觉得过.
一个学期4个半月时间,整整一个多月时间,是用来不断地复习,不断地做题.真的觉得这些时间的浪费,很可惜.

很想知道,在这个背后,有没有真正对孩子有利的东西.
应试能力是怎样一种能力?高分能力、满分能力又是怎样一种能力?

在这个追求分数的背后,我知道有些是跟教育制度相关。比如对教师的考核和“绩效”挂钩方面。可是,会仅仅是这个原因吗?
如果仅是如此,那倒也非常简单了。

[ 本帖最后由 水瓶子 于 2008-1-28 13: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28 13:45:51 | 只看该作者
这次在学校,我女儿的交往问题,还真蛮好笑的。
关于骂人。
她年终了才去上学,人又长得高,老师只好安排她跟班里有名的草包同桌。她的位置在靠近后门口的扫帚旁边。平常这个位置空着。
这个孩子是班里的问题孩子,没人敢跟她同桌,老师用尽办法,现在估计全班孩子孤立了他吧。
这个孩子满口脏话。
经常骂我女儿“八婆”,我不知道八婆是啥东西,我女儿也不知道。被骂多了她很气,据说也回骂“八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我女儿在外面骂人了。
我当时笑得抑制不住,只说:“我不晓得八婆是啥东西,但是好象不应该这样回骂他。”
没法教她如何相处,一切由她自己解决吧,老妈这种事情可帮不上忙。
这个孩子,就是在考试的时候,也不忘尽量捣乱。我女儿英语考试时一道题12分全军覆没,据女儿说就是这个时候老师正跟孩子们讲这题什么意思,同桌却拼命捣乱,女儿没听清,这种题型又从来没碰到过,所以理解错误做错了。
在跟这样一个孩子相处时,她虽然处于劣势,但并没有畏惧,这使我很放心。而且她还从中分析,这个孩子并不完全是“环境的影响”。
是我说, 这个孩子从小不学好,应该是家庭环境影响。我女儿不同意,她说:“家里除了他爸爸,另外都很好的。”我说,那就是爸爸的影响。我女儿当时若有所思。第二天回来她说:“不应该完全是爸爸影响的结果,我觉得应该是电视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我问何以见得,她说了几个那孩子骂人及说话的方式,说他爸爸平常不可能那样说话,肯定是跟电视里学的。我也觉得我女儿分析得很有道理。

还有一件事,女儿的小心思有点让我出乎意料。
第一件是上学到第三天,她问:“妈妈,你给我交午餐费了吗?”
我没给她交,没想起这件事,答她:“还没呢,明天我跟老师说去,问要交多少。”
隔天她对我说:“妈妈,你只要交午餐费就行了,不要交点心费。我不吃点心的。“
然后我问老师了,午餐费怎么交。老师说就这几天算啦。
可是我女儿回来说:“妈妈,知道我为什么在学校里就是没味口吗?”
我说:“为什么啊?”
她说:“我就是怕你还没有交午餐费。”
她怕她自己吃白食呢!我告诉她已经交过了,你放心吃午餐就是。她还追问:“点心费没交吧?”
我说也交了。她责备:“我不是告诉你点心费不用交吗?我说过不吃的。”
真的不知道,九岁的孩子已经有这么多心思了吗?
所有这些交往的因素,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
非常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28 15:47:0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那个时代,3次考试重要,小升初,中考,高考。只需围绕这3次考试就可以了。那时候的顺口溜说,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不考不好耍。确实就是这么个状态。
然而现在小升初没有了,中考据说也要慢慢地玩完了。然而孩子们更累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考场上。
我不明白为什么平时的期末考试都要统考,为了一个期末考试花1个半月复习,我觉得不可想象。如果平时考试不统考,孩子们会不会轻松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28 16:32:38 | 只看该作者
刚才SUSAN也问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期末考试要花一个半月时间复习?是因为课太少,上完了没东西上只好复习吧?
在学校里呆过的家长,会觉得很正常啊.真的不晓得这是个问题.前面的课是要赶着教完的,好腾出时间来复习啊,复习时间当然要充分啊,每天试卷一张接着一张.应该不是课太少没东西上才只好复习.如果觉得复习没必要,那大家一起读课外书,围着讲故事,做些小实验或者干脆外出玩啊,多好啊,回归童年啊.

申明一点,我家女儿的学校,是我们这里最普通的小学,没有被冠上"重点小学"的名头.
我们班的老师,也曾在家长会说:"基础教育,不要培养精英,是要让每个孩子能够快乐地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
我们班是小班化教育,全班34个孩子.
我们班孩子的学业负担,在我们这里,不算最轻,也算是比较轻的了.
重点小学的状况,我是天天有朋友在耳边吹着-----每次我都庆幸,还好当年没有伸着脖子去民办

[ 本帖最后由 水瓶子 于 2008-1-28 16:3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28 16:46: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28 15:47 发表
我们那个时代,3次考试重要,小升初,中考,高考。只需围绕这3次考试就可以了。那时候的顺口溜说,大考大好耍,小考小好耍,不考不好耍。确实就是这么个状态。
然而现在小升初没有了,中考据说也要慢慢地玩完了 ...


僵硬版主,我很想知道你所说的应试能力,高分能力到底是怎样一种能力
也是在你的理论中,我才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没想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28 17:02:46 | 只看该作者
话说应试能力和高分能力,我姐姐是个中翘楚。多年大考小考一以贯之地第一名。据她当年给我补习功课向我传达考经的时候说:你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会考些什么,而是要想着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你的学生考哪些知识点。然后再去准备你的考试。我们中学时候在学校里有传说她曾经在考试后和老师聊天,硬生生说服老师放弃了一道题的标准答案,改以她的答案为准。可惜我在这方面驽钝了一点,一直都没有领会个中精髓。
她不算特别聪明,至少所有认识我们的人都觉得我比较聪明一点,她也不是那种用功到深夜的人,大学之前,我们家晚上八点以后是不允许再看学习相关的书的。大学时候我去看她,参观她们学校著名的通宵楼,她一直不能够理解通宵学习怎么保持学习效率。

也曾经看冯卡门传里说,想精通一门学科,最好的方法就是教这门科,可能有其中道理。若能培养孩子好为人师,善为人师,应该对他们在学科的细节方面的把握有帮助。自然就比较容易拿到高分。

不过不知道僵硬版主是不是有更高的招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28 18:1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瓶子 于 2008-1-28 16:46 发表


僵硬版主,我很想知道你所说的应试能力,高分能力到底是怎样一种能力
也是在你的理论中,我才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没想明白.

记得高年级的时候,我也有些厌学.我觉得全班没几个人"能力"比我强,但很多时候考试都到不了平均分.那时候没有人帮我调节,完全是自己在初中能够考上高分了才自我调节成功.因此我自己的应试能力高分能力不强.

我们在工作中,大量的时间是花在那些按照流程做的简单枯燥的工作.我们的应试实际上也是这样,按照流程做作业,考试.工作的人,做作业的人都会觉得流程不合理,又无法改变,有的人抱怨,有的人想办法解决.解决的方法很多,可以适应,可以离开.我跳过几次槽,发现天下乌鸦......自然我没能力创业,只有遵守那些改变不了的流程.认真想想,工作不也是应试吗?老板给个任务,要你在什么时候完成,你需要学习一些新东西(上课),然后按照流程进行工作(做作业),最后完成任务交差(考试).我们上学学习,目的不是应付那些无聊的考试,而是应该锻炼出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应付以后那些无聊的工作.

因此,我其实不在意应试能力和高分能力,我更在意工作能力.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自学能力,这点洋洋不错,喜欢自己都脑筋,学习新东西.
2.速度,包括两方面,启动速度和运行速度,在启动速度上洋洋还不是很快.
3.检索能力,这个除了要有检索意识外还必须要有很宽的知识面
4.逻辑能力,
5.时间管理能力
等等

小学阶段的分数,意义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28 22:22:10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回帖的时候在开会,写得比较乱,懒得整理了。

大概意思就这样,应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应试,而是工作能力,对于老师来说,每学期的考试都是衡量业绩的,但对于孩子不是,孩子只应该关注于有限的几次考试,如中考和高考。平时的考试可以作为参考,但绝对不要太在意。

以前我在时间管理那贴说过超前学习是在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那么不在意考试分数就是把考前复习由紧急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不重要的事情。要让孩子有考好的信心又要有考不好也没关系的脸皮。真正拥有工作的能力,到了中学以后,想考低分都难(小学得不得高分无所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28 22:3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磐·墨 的帖子

这是一个好招。一定要对老师的东西质疑,而不是盲从。也要辅导成绩差的同学,做到温故知新,当然不懂的一定要问。

见过一些孩子,平时伙者同学疯玩,晚上回家干到深夜,以在班上获得好名次。这样的孩子很傻。高考的对手根本就不在班上。

你姐姐干的事情我也干过,有时成功有时失败,曾经多次指出几何题是矛盾的,有一次我指出一道前几年高考化学原题是错的。

培养孩子当老师,这个总结不错,我只是无意中做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26d3101007v1c.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9:53 , Processed in 0.07566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