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2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语文学习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5 10:3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谈语文学习体会不能不提本人的语文学习经历。我是75年上的小学,80年上初中,83年上高中,86年高考,从初中80年开始一直到大学90年毕业住校10年。
       小学正遇上文化大革命的结尾,前两年基本没有作业、考试,就是学几个字,连正常上课都难以保证。小学三年级以后上课才走入正规,语文教材中真正的好文章几乎没有,除了英雄就是说教,下课就是玩,没有什么课外书可看,只是跟父亲背了几首唐诗,因此小学的语文学习充其量就是认识了几个字和学了几首唐诗。
       初中的文章应该说选得还可以,由于学过唐诗和喜欢听故事的缘故,偏爱记叙文和散文,尤其痛恨说明文和议论文,既不懂也无兴趣。好在初中的作文以记叙文为主,也算好应付,大不了构思一个故事情节,结尾处对于主人公的高风亮节赞美、感叹,要不就写一件事情引发自己的幡然悔悟等等,仅仅是完成作文而已,作文成绩自然一般。其他方面的学习,比如语法,可能得益于理科优势理解力较好,学得也较为轻松;语文常识靠记忆力也没有什么问题;文言文嘛,刚刚接触,不很喜欢,为了考试,把老师的讲解多看两遍,把课文多读两遍,也足以应付。所以尽管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完全是由于其他课目的优势,语文一直处于班级中上游水平,属于拖后腿的课目。可能感觉语文不太好,有意自我加压,中午到父亲单位吃饭的时候,偶尔看看《人民日报》第8版(记得当时总共8版,该版经常登载一些散文杂文等)上的一些文章,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成绩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上高中后,遇到一位年轻有才的好老师,讲课娓娓道来、声情并茂,以前曾经极度厌恶的说明文、议论文也被他讲得兴趣盎然,因此彻底喜欢上了语文。由于有了兴趣,语文理解水平大大提高,基础知识学得扎实、巩固。为了写好记叙文、散文,曾经买了几本景物、心理描写的书,苦心钻研。偶尔到了野外,尽量寻找一处(哪怕是一点)风景较漂亮的所在,与书上的描写相互印证,即便是学校极普通的两排白杨树,也在一个残阳斜照的黄昏,发现了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意境。读心理描写的片段时候,尽量回忆自己一段与主人公类似的心情,以求达到与作者的共鸣。为了写好议论文,就反复背诵一些名言警句,分析鲁迅、毛泽东文章的篇章结构。学习名言警句可不仅仅是为了引用,有些富含哲理的警句细细想来,本身就是一个立论,展开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可怜的课外阅读,几本景物心理描写书、名言警句,还要加上初中偶尔看看的《人民日报》第8版。在高中毕业以前,我没有读过四大名著中任何一本,没有读一本外国名著,如果说有完整读过的小说,印象中只有初中时读的《高山下的花环》了。可能就是由于兴趣和用心(不是用功,我从来不是用功学生),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我一直是班里的语文尖子生,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到教室里当范文宣读,86年高考语文满分120分,我得了95分,名列我校第二(我们那届毕业生有300人左右,只有文科班一个考了96分)。
       这里不得不提我的一位同学,他和我一样是语文学习的尖子,高考语文成绩可能比我低几分吧,我们班经常被老师宣读范文的,就是他和我。但是他的作文都是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可能是读书多的缘故,他是走读生,每天可以回家,据说看了不少书。我的作文几乎没有在课堂上完成的,都是用几天时间构思,赶在下一堂作文课前交稿的。在高中的三年,我反复将我与他的文章进行对比,觉得他的文章以平实取胜,在平实中见功力,我的文章以构思见长,用巧妙来回避直叙之短。前年见了我们语文老师,他对我作文的评价就是因为理科学得好,所以逻辑严密。真的是那样吗?我自己都没有发现,不过写一篇作文的确很苦。语文考试时我都是先看作文题,边做基础知识边构思作文,有一次模拟考试因为没有重视,前面题目写完了,作文还没有构思好,匆匆动笔,写着写着发现后面一段应该放在前面(可惜那时不用word考试,要不剪切一下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我仍然喜欢文言文,喜欢诗词,喜欢对联,但仅仅是喜欢。大学期间,将《红楼梦》细细读了三遍,对于诗词的平仄、曲的语句与诗歌的不同、林黛玉的诗比贾宝玉的好等等一知半解,曾发誓学好文言文,从图书馆借了《论语》潜心研究半个月,终因理解不了而放弃。最近两年,为了宝宝读经,经常在家放《论语》MP3,对于前几章大致有了了解。对于对联的爱好,也只是限于欣赏,每到一处名胜古迹,都要看看对联,感慨古人的文采;过年时到农村,也要留意大门上只图吉利、不讲对仗的对联,又长叹今人的浅薄。
       回顾我的语文学习经历,我经常在反思,我的语文学得好吗?不,一点都不好,我只是用心发现了一种应付语文考试的方法,我是用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习语文的,我至今对写文章是充满了畏惧的。因为我的语文学得不好,所以学习过程极其痛苦,现在回忆一下,当年任何一科都没有学习语文用心,高中时有那么一段时间,睡觉前基本上在构思作文,这可能就是“梦幻妖精”提到的“整理”以及“阅读后的思考”。语文学习是需要大量占有材料的,就是阅读要广,我现在常常在想,假如我小学阶段也有幸背了《论语》,熟读先秦典籍、汉唐文赋、宋词元曲,也许我的作文不会经历如此痛苦的思考,而是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了。这就是我极力推荐读经的原因,提倡阅读的原因。至于阅读的内容,首推《四书五经》等中国古典文学,以我的经验来看,读报纸是不管用的。之所以发那个关于语文学习贴子时没有提起“阅读后的思考”,可能因为思考对于我已经已经习以为常而没有在意,感谢“梦幻妖精”的提醒,使我勾起了往年的回忆,才有了现在这篇文章。


参见我在鼠版的贴子:为什么没有谈语文学习的?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4180&extra=page%3D1

[ 本帖最后由 qdylz 于 2008-1-25 10:3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1 + 1 精品文章!
mayavati + 10 + 10 多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25 13:14:27 | 只看该作者
您的帖我有同感,我先生哥哥的孩子语文成绩很好,但是数学很多题目都看不懂,这就表明文字理解力不好,也表明语文不好。学校的语文成绩不能代表语文程度。这种教育别说科学出不了大师,即便文学乃至电影都极端贫乏浅薄,也是没可能产生大师。

至于阅读后的思考,这是很自然的事,任何人阅读后自然会有不同层面、不同深浅度的思考,真如您说的,习以为常。难道还要阅读后专门抽个时间,并郑重其事去做“思考之工作”?岂不有点可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09:3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忆我以前的语文学习经历,的确是用了学习数学的方法来学习的,所以感觉没有学好。可能文学常识、拼音等靠记忆算例外。关于阅读理解,有时一句话太长读完没有看懂,就先划分句子结构,精简为简单句,然后再看就很容易了,我想语文好的人是靠语感理解的。再就是作文,因为小时候我父亲辅导我数学就教我解数学题一定要尽量用多种方法,找出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用在作文上,就是找出最好又能凑够字数的方法,因为可以实行的方法太少,所以常常陷入构思的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26 15:0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忆我的语文学习,与您根本不同。只是大量阅读,然后自然会有所储存和思考,遇到一些事情自然有感触和联想。我从来没有刻意学习写作,但是9岁我就在《青年之友》发表过一首小诗,后来我酷爱写议论文,那时学校还没学习写议论文,我没有任何写作技巧,但因为对事件有所思考,就把针对事件的思维过程写下来,为了增加说服力就旁征博引,后来才知道这叫论据。自己有思维,理路自然清晰,有感触有独立思考,自然能写作。

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写作是件自然的事,写作的内容和作者的看问题的深度才是文章的核心,这才是文章的'神"。没有“神”,整个文章立不起来,也感动不了别人。

当然,如果要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写作技巧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术”,学起来也不难,古文观止就是把古人的美文集结起来,那些文章美极了,论述文也很严谨。还有世界名著,那些都很有文学深度,不仅文字优美,描写细腻,最重要的是有文学之“灵魂”。

培养孩子写作,重要的也是培养他们的文化内涵,没有内涵的文章只是文字的堆砌,何以堪为?众人只知从枝叶上下功夫,不知培养孩童之根本,误了人才,误了人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6 16:21:52 | 只看该作者
在鼠版答过一点了,突然想起多练笔也是需要的

因为常去原创网看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写手的处女作都很稚嫩,特别是写长篇的,故事的架构,情节的铺垫发展,人物个性的表现,常常模仿痕迹很重,而且牵强得很,但能够坚持写下去的,一般都能够在后面的作品中慢慢弥补这些缺点。再往上,可能还是有天赋的问题了。
我自己开始写新闻和球评的时候也是,笔很涩(键盘很涩?),有的时候卡在一半,事情交代不清楚,论点论据混乱,词汇干巴巴不吸引人,写多了自然就好了。

所以写日记还是有必要的,不过日记如果记成流水帐就无聊了。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命题来做。

[ 本帖最后由 磐·墨 于 2008-1-26 16: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2-15 23:19:03 | 只看该作者
写日记、读经,一个也不能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8-19 15:34:31 | 只看该作者
细细看了,有收获,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05 , Processed in 0.125727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