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8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婆桌面的文件拿来给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7 17:5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进行科学的学校教学质量分析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的过程管理。
一、端正质量分析的认识——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子出在教师身上
教学质量分析的目的在于客观评估教与学的现状,肯定成绩和有效的作法;找出问题,并弄清产生的原因,制订出科学可行的改进措施。但是在质量分析中有一些教师往往把问题推给学生:基础差、不认真、不入心、偏科、不刻苦……我们让教师讨论几个问题:其一,从学生的主观愿望上讲,有多少学生不希望自己学习好,不希望考试有个好成绩?其二,学生真的厌学吗?其三,造成偏科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有些学科兴趣高、努力学?其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差异的,是不是有些学生就是天生学不会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如果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则是教师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教师的原因,学生的问题要靠教师解决自身的问题。对教学质量分析统一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教师在质量分析过程中就能够客观地看问题,主观上找原因,把每一次教学质量分析看成是对自己的帮助,是一次自我总结,自我提高,自己也就认真并乐意进行质量分析。
二、创造科学的分析形式——双向采集信息、双向质量分析
一般的质量分析,往往按照常规数据统计,按照平均分、分数段对各班各学科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质量分析不能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分析出来,只能表面地评价哪个班、哪个学科成绩好或不好,不能起到教学质量分析的真正作用。双向采集信息,双向质量分析法即教师分析、学生分析;知识块、能力层和学生层次的综合分析;学习环节和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各学科教师把试卷中的题目按照知识分类,统计各层学生在各知识类中的得失分比例,这为一项分析。再一项分析是把试题内容按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等能力进行分类,统计各层学生在各能力层次上的得失分比例。最后各学科教师进行双向质量分析,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按照教务处的要求,根据双向分析的数据,进行教学自我评价总结,写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学生自我分析也采取双向分析:其一,按照学习的五个环节,即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进行自我分析评价;其二,按照各学科的得失分情况,从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时间安排,进行自我分析评价。然后填写考试成绩综合分析表,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学习措施。
三、广采信息、集思广益,开好指导会
教务处收集教师和学生的自我分析,汇集教学调查意见,征求年级长、班主任、学生、家长意见,进行整理归纳,由年级负责人总结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写出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然后召开教学质量分析预备会,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召集年级长、教研组长和有关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代表,对分析报告中各学科汇总出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制定的措施进行论证,达到统一认识,向校长会汇报,然后由教务处分年级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进行反馈,提出教学指导意见。通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分析,最突出的作用是每个教师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自我认识,从而转变教学观念,合情合理地自我评价。因此说教学质量分析重在分析过程,重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anyi + 2 + 2 写的不错,不知尊夫人是否教育工作者。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3-26 22:41:3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分析精辟,收藏了,好好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3-27 00:02:24 | 只看该作者
老婆电脑里很多这样的文章
看起来写的都差不多,就拿来大家参考参考
也写那种差不多的文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3-27 08:28:0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中国的教育不缺理论,缺乏实践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4-19 20:23:4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质量分析已经改变了她原有的用途,变成了一种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5-27 15:24:2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值得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6-5 00:13:01 | 只看该作者
我来学习的,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6-10 16:10:39 | 只看该作者
像是老师工作笔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9-9 15:20:37 | 只看该作者
文件上写得是不错的,但中国的教育很多时候落实到实处时做得就不那么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9-10 19:19:44 | 只看该作者
这么丰富的资料啊,真是牛人,能收集到这么好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0:00 , Processed in 0.203929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