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通过劳动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思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151、只有当一个人从童年起就养成厌恶肮脏邋遢的自然习惯时,只有当这种习惯变为看待周围环境的、带有情感的审美观时,才有可能产生对待自我服务的自觉态度。
152、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的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萎缩。
153、学校的特色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校长独特的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当然,它同时又建立在教师的特长之上的。
154、、一所学校的品位首先是一所校园品位,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
155、一个没有出息的校长总在埋怨教师,一个出色的校长总在发现每一个教师的优点、特长,能把教师的创造性发挥到极致。校长应该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
156、一所学校的成就绝对不可能超过校长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做最优秀校长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157、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且总是处于动态之中。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特色。
158、一所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
159、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优秀,但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冲击优秀、追求优秀。
160、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应尽一切可能请进名师专家,让教师和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聆听大师的声音、与大师对话。这多少会机器他们向往大师、成为大师的冲动,多少会使他们觉得大师就在身边,大师并不遥远。
161、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善于探索和具有良好的习惯。
162、我们相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会影响到成绩,最好最优秀的学生是不会惧怕高考的。
163、我们应该形成和善待人、文明礼貌的习惯。应要求所有的孩子见到老师、客人都主动打招呼,老师遇到学生也应该微笑点头。校园就是一个家,来者就是客,要让学生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感觉。
164、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是学校设施的灵魂。把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想查的资料;把学校的计算机房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随时乐意与专家联络。
165、其实,教师不是万能的。谁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让他去试一试?当然,从道理上说也许没有错。但是在实践中要受到教师本人的经验、智慧、灵感、激情以及教育对象的许多方面的制约,因此完美的教育是困难的。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完美,教师不能轻易放弃。
166、20多年的教育研究生涯中,我一直在探寻着改变中国教育的道路。现在似乎有一点明白了,这就是上天-----去最大可能地影响决策;或者入地------去最大可能地影响学校。新教育实验也许就是最好的入地方法。
167、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
168、自信使人自强,适当的“骄傲”使人成功。
169、培养人就是培养他的自信,摧毁人就是摧毁他的自信。
170、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
171、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学生的人格。
172、挖掘你生活中、你职业中的内在魅力。大烦恼才能有大乐趣,大问题才能有大成就。
173、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
174、没有学校的民主,谈不上社会的民主。
175、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176、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有心栽花花自发,无心插柳柳无荫。
177、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178、我非常赞同教师记教育日记,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或许这种本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教师日记丛书》中的精品。
179、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180、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的。
182、、不要把教育家看得多么神秘,每个教师都可能在中国成为非常有影响的教育家,甚至可以走出国门,享誉海外。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在于是否做一个有心人,是否执著,是否有恒心。
183、事实上,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
184、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认真关注窗外的世界。
185、所有的环境都能够产生教育家;所有的磨难,都可能造就教育家。
186、真正见功夫的是,你要把差的学生教育好,把差的学校管理好。
187、只会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校。
188、我们不能强求每个教师一定有我将的这样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如果一个校园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那就是一种悲哀,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189、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确,校长应该是一校之“魂”。完全可以这样说,学校质量如何,学校水平如何,学校境界如何,取决于校长。
190、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也是教师,是特殊的教师,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教师的教师。校长是聚集教师精神的一种力量。
191、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
192、校长的声誉和形象为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之一是校长的角色没有从“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的转变。
193、校长不必有自己的理想,不必有自己的理想,不必有自己的主张,岂止是不必,甚至是不能!因为他必须看上级的眼色,听上级的命令,一服从为天职。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急功近利,饮鸠止渴。
194、在世界上,可能中国校长的“寿命”是最短的。任期太短,谁有心思放眼长量?谁有心思未雨绸缪?
195、作为校长,他不仅要热爱学生,还要热爱教师,热爱学校。所以,校长的爱更加博大,内涵更加丰富。
196、教师有没有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有没有理想。一个充满理想的校长,他会调动教师的激情,他会挖掘教师的潜能,他会扬起教师理想的风帆。
197、衡量一个校长是简单的管理者,还是教育家,根本就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198、一个校长当然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做。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历史不会记住苦劳,历史只会记住功劳。而功劳就是你的创新,你的风格。第一是特色,第二是特色,第三还是特色。
199、学生没有特长,教师没有个性,学校没有特色,这是教育极大的悲哀。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才能有地位。
200、如果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声音,即校长的声音,那么,这个学校很难说是有生命活力的学校。
201、校长不仅要善于读书,还要善于读脑。一个善于读周围教师的脑的校长,才是真正高明的校长。
201、对于上级的知识,不仅仅是尊重,而且要服从。即使在思想上暂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行动上都必须服从。
203、教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而轻视教育科研的校长显然是缺乏远见的校长。
205、我主张,搞教育科研要抓住大师,和大师对话。
206、凡是真正优秀的校长,同时一定是一个教育科研的追求者和成功者。
207、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应该是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
208、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校长要想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有成功感。
209、如果一所学校产生了一大批名师,乃至产生了教育家,这样的学校绝对是第一流的学校,而这样的校长当然也绝对是第一流的校长。
210、现在一些学校越修越豪华,但就是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远离孩子的心灵。
211、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散发着优秀文化的气息。凡是第一流的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212、校长是学校的总设计师,校长是学校环境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校长的境界也可以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因为学校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校长的精神。
213、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爱,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谛;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只有爱,才能赢得爱。
214、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帮助弱者,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使社会涌起爱的浪潮;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使社会真正具有平等意识。
215、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就自觉培养“敢为人先”的个性,对一些疑难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敢于“钻牛角尖”,不盲从所谓的权威,敢于跳出原有的圈子,为了真理,从实际出发,敢于向任何权威挑战。
216、只有自信,才能敢于面对困难;只有自信,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只有自信,才能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自信,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关系。
217、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还能指望谁相信他呢?
218、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人,才能活出多彩的人生。
219、我们常把一个身处现代社会却不懂得欣赏音乐,没有文学修养,对球类运动一窍不通,对博物学没有了解,不能熟练操作电脑的学生比喻为“读书机器”。
220、教育上真正切实可行、能做到的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基本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
221、以一颗快乐的心对待别人的人通常也会得到同样的快乐。
222、想象力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他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223、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水平。我们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反思教育赖以生长的环境。因此,改变教育,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的教育认知水平。
224、教育的神圣是寓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225、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我们扪心追问,在学校的每一天,我自己快乐吗?孩子们快乐吗?答案可能是不乐观的。幸福是一种体验,同样的日子,有人觉得幸福,有人却感觉不到幸福。但是,可以肯定,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幸福。
226、写日记就是一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227、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228、父母不要把世俗的、庸俗的东西教给孩子。父母教孩子善于伪装、掩饰、讨好,无疑是在扼杀孩子纯洁的天性。
229、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
230、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有时比老师的作用还大。因此,古人讲,莫交不如己者。这当然是自私了一些,但是要善于利用伙伴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互相激励的情景中前行。
231、新教育不是不要传统,而是要认真研究传统。其实,在古代的语文教育中,就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东西,如蒙学、诗教等。我们还远远没有进入教育的必然王国,连儿童各种学习能力的关键期还不知道,所以,更应该注意总结别人已经成功的东西。新教育实验的内容,其实正是这种努力的尝试。
23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就象滴水在不经意之间慢慢穿过石头一样。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臭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233、校长不是官。现在许多校长太象官,太注重职位的权力,因此丧失了许多真正与教师沟通的机会,而校长离开了教师的爱戴,就成为孤家寡人,从而他的权力就没有对象。
234、童心是一种境界。老子的著作、李贽的文章都对童心倍加推崇。难得的是人过童年,仍具有童心,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童心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理性,但是童心可能会有天才的洞察力,惊人的创造力。
235、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说提出,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
236、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探索的思想--哲学的故事》中说,专门术语的高出生率已经把那些专家孤零零地与世人隔开了。现在教育学可能也有这样的倾向,因此,呼唤现代知识的人性化,不仅是James Harvey Robinson 的呐喊,也是我们普通教师的心愿。其实,知识不被人们所理解、所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237、教育的有为与无为是相对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238、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哪怕你跌入了天边的黑暗与寒冷的深渊,你的心中,你的世界也会是明亮而温暖的。如果我们的校长,让我们的老师们在每天的日记中尽可能去捕捉孩子们生活中的美丽的东西,寻找孩子们身上的可爱的闪光点,那么,他的心中,他的教育世界也一定是温馨而美丽的。
239、每个人都有两个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世界的满足的情况。教师也是如此。而且,这两个世界又是互相影响的。在情感世界,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真正地把爱心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他一定会感受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同时,在智慧的世界,他也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
240、书法、绘画、体操、乐器等, 都是感官训练和心理刺激的有途径,早期对儿童的感觉器官如手指、眼、耳、口等进行训练,对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发现儿童的才能也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我们许多父母往往功利心太明显,总是希望孩子成名成家,依靠自己的特长出人头地。其实,特长只是人的个性化的组成部分,是人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是陶冶情操、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重要前提。
241、教育的名声有每况愈下的趋势。作为一个教育学人,经常反省思考。政府的政策与投入是否有问题?学校的管理与课堂是否有问题?父母的养育与榜样是否有问题?社会的舆论与倾向是否有问题?也许,谁也无法逃脱责任。我们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寻求方案。如果有更大的自主权,允许探索,教育可能会有另外的景象。因此,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解放。---一种有游戏规则的解放。
242、读书,是我关于教育的最重要的注释。我认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是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
243、“如果说少年期成长的关键是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那么青年期以后成才的关键则完全取决于主体因素了,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否选择一个富有意义而又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高度的自控力,努力扼制自己的非目标行为,调节自己的整个身心活动向着目标迈进。在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心理的训练和不断完善。”
244、只有做到“有所不为”,调节自己的全部身心向既定目标迈进,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245、一位在美国读书的华人学者说,所谓一流大学,就是把一群最优秀的人集聚在一起,让他们的思想火花互相碰撞,产生创造的智慧。而我们的许多重点大学甚至重点中学,差不多是把他们集中起来,给他们灌输,扼杀他们的创造性。
246、父母和老师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作为成人,更没有必要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持怀疑态度,乃至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应当知道,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会拼才会赢”,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
247、对我影响较深的教育信念是:教给学生们惠及一生的东西:用传统的精华为其奠基,用人文的环境为其培植,用现代的技术为其武装,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其发展。
248。教育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基本的素质,他其实就是在冒险。一个100%的生命价值可能就毁在他的手中。 教育是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行为。说它复杂因为他没有止境,说它简单似乎任何人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我们的父母们都是如此。
249、行动!行动!行动!这是新教育给人们的呼吁。也是新教育给自己的期待。
250、钟启泉先生有一个观点我很同意: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251、日记是笔耕的田园,也是人生的史册,而时间永远翻卷着书页,等待着你的浓墨书写,等待着你的重彩描绘。学生朋友们,愿日记成为伴随你们终身的生活习惯,愿日记成为你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愿日记陪伴着你青春的脚步,奋飞的旅程,让你们走上成功的人生。
252、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对教育的关注与理解。因此,教育的启蒙运动有必要在我国进行。让真正的优秀教育理念走进民间,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253、如果我们能随时随地,把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相信这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通过写日记让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很难让孩子真正热爱读书、热爱写作。
254*“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学者的专利,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广大的第一线教师扎根于丰富的教育沃土,拥有大量的教育感性经验,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55,*“大凡有成就的教师,对教育都应当具有独特的思想建树;而要形成独特的思想建树,又必须深深地扎根于教育实践,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256,在教育史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大多亲自办过学或做过教师,有自己的教育‘实验’。
257,人与人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精神,正如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有没有一口“气”。因此,怎样振作精神,活得精彩,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58,昨天看到一个广告:态度是一种方法,态度是一种眼光,人生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我怀疑是不是侵犯了我的知识产权?其实,我们所说的精神状态,就是指人的态度。每一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生活,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早晨起来,可以让自己奋昂地开始新的一天,也可以没精打采地开始自己的生活。因此,他们的每一天是不一样的。
259,其实,日记更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你不经意中间,你已经成长、发展、进步了。坚持本身是一种美丽。
260,谷建芬老师说过:成功与成名是不同的。我很有同感。歌星可能在一夜成名,但是我们不认为他(她)成功了。昨天晚上李反动也说有些人名气很大,水平却不怎么样。因此,学会拒绝虚名,努力追求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新教育实验发展的方向。
261,读书、反思、分享是青年教师成长最为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分享是指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经验与同伴和其他人,尤其是专家,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萝卜炖萝卜永远只是萝卜味,放上一块肉哪怕是肉骨头,这萝卜的味道就会变成醇香的佳肴”。当然,在现代社会,专家离开了萝卜,也是没有人喜欢的肉骨头--营养过剩。
262,同伴互助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现在许多学校中教师是竞争的对手,甚至互相残杀。其实,教育过程完全可以更加美丽,同伴的互相激励和帮助,会使大家走得更远。把视野放到学校以外,天地就宽敞了。教师沙龙就是这样一种互相帮助的形式。
263,我经常问自己: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残忍,面对早起晚睡的孩子,面对负担惨重的学生,我们的态度是沉默,是无动于衷,甚至是麻木不仁。其实,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如何,身心发展如何,我们很少考虑。我们只关心分数,只关心自己的虚荣,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需要保护的群体。
264,教育的超越是必然的。现在的人看前面的人,总能发现许多问题。 前人并不因此变得愚蠢和渺小,我们更不应该为发现前人的问题而变得伟大和聪明。最好的境界是拥有一颗虔诚的心去发现前人的问题。作为《教师之友》编辑委员会的负责人,我对写魏书生的文章是不太满意的。作者缺少的是一种历史的眼光和虔诚的心态。
265.不因为无奈而停止追求。如果大家真正行动起来,多少会影响这个世界。可怕的是我们因为无奈而麻木。
266.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教育的真理应该是有永恒的一面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检查与评估后面跑。这样,我们的行走就会从容一些,心理就会坦荡一些。
267,教师本身就是课程。
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