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9 10:3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仁”

吴金铭

为什么要学习仁爱之心呢?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内心如果明白了仁的真谛就会感到非常的美好,这个境界可不是不知道仁的人能够知道的。现代人追求幸福被误导为追求外在的物质生活了,好像如果物质极大丰富人就是会自然变得快乐、文明、知道礼节了。可是,真的富有了,如果没有仁爱之心话,他仍然不会幸福。仁爱之心才是美好的本源啊。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现在中国官场非常黑暗,贪污索贿、吃拿卡要、奢侈铺张、勾心斗角十分严重。为何呢?就是因为官员没有仁心。不仁的人,不可以长时间处于节俭的环境中,不可以长期处于安乐的状态。仁者可以安守仁义,智者知道仁的妙用。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做人要有标准,虽然很多人在课本里面学了一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可是却依旧迷失困惑,就是因为他不知仁啊。只有具有了仁爱之心,才可以正确的判断,怎么样做才是真正的对人好,怎么样做其实是害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有志于实行仁,就可以远离恶行了。每个人都有向善之心,不喜欢做坏事。可是如何才能避免自己做坏事呢?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只要你愿意按照自己的仁爱之心做人,就不会做坏事了。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如果鼓励好勇斗狠,厌恶贫穷,就是乱的开始。人不实行仁,甚至很厌恶仁,那也或造成社会动乱。因此,仁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社会的管理者一定要实行仁政,并把仁的品质推广到整个社会,否则社会一定会动荡不安的。就好像,现在中国鼓励竞争,实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少有仁义,整个国家就不断堕落,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了。

仁心到底是什么?

子曰:“仁者爱人。”仁就是无有分别的爱每个人。现在人受到西方的影响,把人分为不同阶级,或者利益集团,或者意识形态,或者身份等等,主张一群人与另一部分人争斗,把整个社会分裂开来,搞得社会矛盾非常深重。而儒者则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不分彼此,共生共荣,一视同仁,这才是真正的平等思想。中国“仁”的认识类似与基督教的“博爱”,两者其实是一致的。只是儒家的“仁”不仅是个人的至善之心,还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子曰:“仁无敌,德有邻”,要做到仁,就不能有与人为敌的想法。不要鼓动人人之间矛盾,更不要仇恨别人。仇恨,只能给人带来伤害,带来破坏。何必树敌呢?人之初,性本善啊。人做坏事那不符合人的本性的,如果可以教导他,让人回归本性,不就是救了一个生命吗?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要做到仁,就要克制自己的私心,然后用礼取代这个私心,这样才可以做到仁了。比如,吏治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吏假公济私,官吏把公权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了,那就是不仁的表现。官吏要克制自己的私心,代以照章办事,就是仁了。这个仁只是对官吏的最低要求的仁。因为,这样“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的还是圣贤制作的基于仁的礼制之仁,还不是发自内心的善,还不是人的善良本性。更高的道德标准中,仁还有着更高的要求。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为仁不是只在心里想着对别人都好就行了,必须要外化的行为的。仁心的表现孔子针对弟子的情况,提出了三条:对住在你周围的人要表示谦虚,对所做的工作要真心做好,对领导交代的任务要尽心完成。其实,这也只是仁者的一些外在表相,在不同环境中,仁者都有显示其善心来。这些善心会表现出:孝、弟、忠、恕、刚、毅、木、讷等等。这之间的关系过去讲仁为体,其他的表现为用,绕来绕去的,让人迷糊。其实就是仁是人的善良本性,其他的行为是由善良本性显露出来的外在表现。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要做到仁,是要宁死不屈的。即便是要牺牲,也绝不做违背仁的事情,维护正义,何怕身亡。这是何等的勇士,这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仁。

如何才能产生仁心呢?

子曰:“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有人说,仁这么难啊,怎么能够做到?。可是难易的根本还在人有没有激发自己善心的意愿。只要愿意做到,就一定能够做到的。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如果学“仁”只做表面文章,表现的再好,也不是仁。真正的仁是发自内心的。

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要学习仁,可以从孝弟开始吧。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弟妹,这是很容易的。这也是人的爱心的本源。学做仁,你只要把这种爱扩大到周围的人身上就可以了。“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就是仁的开始。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学习仁,还可以向山学。山养万物,矗立不动,静之极也。学仁,便要知静。当人能完全静下心来,便能感受到善良的本性。本性一出,仁心也自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2-19 11:13:3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孔子说仁摘录及解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19 11:21:40 | 只看该作者

人、仁、忍

仁,人也;人,仁也。
做人,做仁也;不仁,非人也;
仁,忍也;忍,仁也;不忍,不仁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19 19:28:54 | 只看该作者
许慎《说文解字注》:

仁者,人之德也。不可谓人曰仁。其可谓果人曰果仁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07 , Processed in 0.07886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