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8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笑蜀:把人降低为大猩猩的中国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6 01:2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把人降低为大猩猩的中国教育
笑蜀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在最近一项涉及数字的记忆测试中,将黑猩猩分成三组,与大学生比赛记忆力。研究结果显示,黑猩猩的记忆力比大学生优胜。《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的结果。

这个新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内容就是考验人的记忆能力。越是记得多,复述得越是准确,就越是出类拔萃。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学生已经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盛装各门知识的容器,容量越大越优秀,越容易在残酷的竞技中胜出。

有一句口号,叫做知识就是力量,它的流行程度十足反映了我们对于知识的崇拜,尤其是教育对于知识的崇拜。作为对文革反智狂潮的拨乱反正,知识话语权的异军突起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虽然依旧构成人生的一个力量,其光芒却显然略有黯淡。一个人记忆再好,知道的再多,也不如电脑硬盘,也不如搜索引擎。而现在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则更把记忆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降低了一个层次,人的记忆不仅不及机器,甚至赶不上大猩猩。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扬短避长,穷经皓首,只是为了比拼自己记忆的卓越和知识的浩瀚呢?奉行知识中心论,以考验人的记忆力为主的中国教育,其荒诞也就无以复加了,那简直就是让人跟大猩猩赛跑。这种赛跑本无必要,纵然跑过了大猩猩,又算得什么荣耀?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际的福利?

知识其实只是工具而已,静态的知识如果不能跟动态的思考相结合,价值可以归为零。仅仅是知识远不足以把人类跟机器和大猩猩区隔开来,思考才是人类最擅长的,因此只有思考,才是人类区别于机器和大猩猩的最根本的特征。知识为用,思考为本,一切知识都应该为思考服务。电脑和网络固然神奇,但它们不能思考,所以它们只能为人类所用,否则等同于垃圾;大猩猩的记忆固然为人类所不及,但记忆再好大猩猩也只能受人类的宰制。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那些自由思想的空间越是辽阔的民族,思想力就越是强大,国力就越强大,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越是立于不败之地。相反,那些不允许自由思想的国家,譬如军国主义的日本和纳粹德国,它们纵然物质上怎样强劲,也终究不过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教育的使命是使人成为人,教育当以思考为中心,也就是天经地义,所谓教化,所谓启蒙,根本的涵义就是教人思考,教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大脑判断,用自己的心去选择,而不是人家给什么,就往自己的大脑填什么;人家要自己怎样,自己就怎样。用这样的尺度丈量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我不能不认为,它们本质上是反教育的,孩子们那似乎永远不能减轻的沉重的书包,那似乎永远不能减少的漫长的学时,那似乎永远不能简化的刁钻的考试,在在显示着一个趋势,就是把人变成大猩猩的趋势。因为它们主要都围绕着静态的知识来展开,静态的知识的灌输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孩子们的思考空间,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孩子们游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和幸福。

把人降低为大猩猩,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这种罪恶,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而早就是人所共知了。人所共知的罪恶一直大面积地存在,而我们却束手无策,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剧。

——原载今天《山西晚报》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35 金币 +35 收起 理由
八根儿 + 10 + 10 笑蜀这篇还真8错!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谢谢分享
hq1966 + 10 + 10
jiangying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2-6 02:13:18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在电视上看到猩猩的精彩表演,真是吃惊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6 08:35:1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无力改变现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6 09:10: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贴子观念有偏激和落后了,我了解的现实小学教育不是这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2-6 09:35:0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偏激

科学研究早就表明黑猩猩有9岁孩子的智力

你说是9岁孩子的记忆力好,还是大学生的记忆力好呢?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12-6 09: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2-6 09:50: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12-6 09:35 发表
呵呵,偏激

科学研究早就表明黑猩猩有9岁孩子的智力

你说是9岁孩子的记忆力好,还是大学生的记忆力好呢?


有理有理,非常有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2-6 09:55:46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商报昨天登了篇这个人的新作

笑蜀:伪虎门事件中的最大悲哀
伪虎门事件中的最大悲哀
笑蜀

  随着全套“华南虎”数码照片在网易的曝光,以及浙江商人骆光临的现身说法,“伪虎门”事件已不存在任何悬念。尽管陕西林业官员仍然要抵抗下去,尽管众所周知的官场潜规则仍然会起作用,而最大限度地庇护着他们,但那头所谓“盛世猛虎”终究不过是纸老虎,陕西林业官员信誓旦旦之保护“华南虎”计划终究不过是骗取纳税人银子的欺世之谈,则是现在就可以断言的。

  生活比戏剧更精彩,信然!“伪虎门”事件之曲折惊险,可以说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犹如浓雾渐去而峥嵘渐露,事件真相就那样层层叠叠地在我们身边展开,令人惊叹。即便世界上最顶级的戏剧家,也构思不出那样怪诞却又那样真实的情节;即便世界上最顶级的演员,也不可能像陕西林业官员那样激情那样投入地演出。明明不堪一击的纸老虎就是屹立不倒,每次眼看着就要倒下,都会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力挽狂澜,让纸老虎绝地再生。以致本来可以尽早结束的网络征战,演成了一出长达数月的情景剧,至今仍欲罢不能。

  这当然不乏娱乐意义,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但窃以为像这样的娱乐,还是越少越好。网络征战节节胜利固然可喜可贺,而这种节节胜利却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中国最顶级的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摄影家,中国最顶级的媒体,中国最顶级的门户网站,总之最顶级的智力资源都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而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所要解决的却并非我们社会中最顶级的问题,而是我们社会中最初级的问题,任何思维正常的人稍加推敲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周记“华南虎”照片一经问世,马上就有普通网友指出诸多致命破绽。如果不是一股神秘的力量故意捣乱,那样愚蠢的骗局怕是连一天也维持不了,又何须劳师动众?

  都说我们的经济发展代价太大,主要是资源消耗太大,因此难以持续;其实我们的社会发展代价同样不小,而且原因同样是资源消耗太大。我们集中我们国家最顶级的智力资源,仅仅用于解决伪虎门这个最初级的问题,而且至今未克全功,这是多么可笑的一场闹剧。任何国度都会有心怀不轨之徒,任何国度都会有骗局存在;但在一个正常的国度,类似伪虎门那样愚蠢的骗局,只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有中立的客观的第三方调查,有无处不在的媒体监督,有健全的听证制度,有公正的陪审团制度,有严密的行业规则,社会信用体系犹如天罗地网,不给任何颠覆社会信用体系的尝试以可趁之机,骗子在哪里露头,就会在哪里栽倒,根本成不了气候,根本犯不上动员全社会的顶级资源来围追堵截。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社会的智力资源,把社会的智力资源投入到最重要、最具有创造性的领域中去,思想上的创新、文化艺术上的创新、科技上的创新才会最大限度地涌现。

  一个社会信用体系健康的社会,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一个社会发展成本最小化的社会,一个最有创造力的社会。而一个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康的社会,当然就是一个无序的社会,一个社会发展成本最大化的社会,一个最缺乏创造力的社会。不幸,后者正是对我们当下状况的写照。多么强大的科学理性,多么强大的民意力量,在不受制约的权力面前都是弱者;于是,大大小小几个林业官员一联手,就可以与最顶级的专家、最大多数的公众对垒达数月之久而不伤毫毛。那么多权威专家挺身而出,证据链那么丰富而确凿,都奈何不了作奸犯科者。纵然最后完全水落石出,纵然最后作奸犯科者得到了报应,我们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那样巨大的资源投入才取得那样艰难的些微胜利,根本就是胜之不武;局部的些微胜利,掩饰不了社会信用体系总体的危局。

  由此不难理解“打虎英雄”傅德志为什么疲惫,为什么主动与周正龙言和。作为一个优秀的植物学家,他本来有更多更重要的事要做,却不能不长期纠缠于一场闹剧之中,与一批只懂权术而无任何真正智慧可言的林业官员无休无止地唇枪舌剑。这既是对他智力的侮辱,也是对他生命的浪费。这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打虎派的悲哀,或者毋宁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但即便有着这样的悲哀,其实我们仍不能放弃,我们仍不能不以最大的努力去坚守,因为这已经是最后的底线,我们退无可退。

  而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2-6 13:38:55 | 只看该作者
  
  不同意对记忆和知识的这种观点
  
  对电脑系统来说
  加大内存永远是不害事的
  硬盘里的东西到内存需要时间
  硬盘速度常常是瓶颈

  对人来说
  只要符合性价比
  记得越多越好
  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最好的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1:08 , Processed in 0.091632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