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zuiaiyi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贝贝成长记录

[复制链接]
841#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21:02:49 | 只看该作者
转:从马宇歌的成长反思中国家庭素质教育         

    背景介绍:马弘毅,北京某机关一名干部,高级经济师,著名民主人士,曾在十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他有三个高等教育文凭,大学学的是历史学与经济管理学,后在北京大学读研进修过经济法学。回族人。曾向有关中央或地方部门上书建议创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等100多项重大调研报告书,被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答复采纳者近九成,许多内容已经成了后来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生活现实。CCTV1995年3月5日《东方之子》栏目,曾对他的事迹作过专题采访报道。马宇歌是他的爱女。

  马宇歌5岁在北京电视台开始发表绘画作品;6岁发表文字作品;8岁以综合成绩第一入选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首批考试录取的小记者;10岁独闯天下,到过青藏高原、南海哨卡……她风影天下的小小足迹,到13岁时已经踏遍了国内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行程达30多万公里。2005年3月,她作为特长生被清华大学提前订招;6月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精彩收录

  素质教育是中药

  宇歌爸爸说:“据我的理解,素质,是平时体现出的品质与材质,即道德品格与才华能力,是更倾向于人文的东西。”要搞好素质教育,需要有观念上的认识,马弘毅先生指出三点因素很重要:



  一是决策者的思想觉悟。是看长远还是眼前。

  二素质教育是中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效果。

  三有的教育有种不好的现象:不重视培养人,只重视结果。



  负责任的家长一定要肯下功夫,第一、要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现实需要;第二、要懂得孩子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家庭教育该怎么搞就会很清楚了。这是马宇歌爸爸教育孩子的现实体验。孩子的教育有年龄阶段的特点,失去良好的教育时机,时机错过了,好比馒头蒸熟了,改变就很难了。家长也需要帮助孩子把握机遇。

  马弘毅先生谈安全教育:安全是对能力而言,能力弱,不安全;能力强,才安全。

  马宇歌之所以有今天,正如她自己所言,与家长对她的品德、思想多方面教育是同步而行的。

  教女有方,宇歌的成长看家庭素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向这个方面努力。通过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无私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熏陶,健康成长。

  人不能为得到而付出

  马弘毅为孩子取名“宇歌”,其深刻含义就是希望她有宇宙一般博大的胸怀,并在生活中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马弘毅常在工作之余给女儿讲故事,讲历史。宇歌至今还保存着两块珍爱的徽章,一块上面写着“博爱”,一块上面写着“天下为公”。她常常把它们别在胸前,表达着她对它们的珍爱——不仅因为这是爸爸在她生日时送给她的最好礼物,还因为爸爸给她配戴徽章时讲述的那些令她终生难忘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爸爸经常向她谆谆教诲:长大要成为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向孙中山、杨靖宇、黄继光这些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学习。她牢记着爸爸的教导: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要以天下为己任。

  (点评:人生在世,立志为先。只有立大志者方能成大业。马弘毅告诉女儿要以天下为己任。同那些仅仅让孩子“考大学、将来找个好工作,不被社会所淘汰”的志向相比,马弘毅让女儿立的可谓鸿鹄之志。在此志向的导引下,宇歌的人生之旅也必将光明而宽广!)

  尽管马弘毅的工作繁忙,但他教育孩子却从不放松。女儿入学的第一天,他到校参加家长会。会后,其他家长都领着孩子走了,而马弘毅却和女儿一起,把开会用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孩子上了入学后的人生第一课。这堂课在宇歌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点评:这是马弘毅对女儿进行的“人不要光为自己活着”的最生动、最具体的诠释。其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实在难以估量。妙哉!)

  上学后的宇歌,在学校里乐于助人是出名的。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论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她都要去缺课的同学家给他们补课。可有一次宇歌自己病了,却没有一个人来看望她,给她补课。这让宇歌很伤心。还有一次,宇歌自己在清扫教室时,由于踩翻椅子负了重伤,不得不卧床。她很希望有同学来看望她,和她说说话、补补课。可一连5天竟没有同学主动来看望她,她感到很孤独、很失望。

  父亲最懂女儿心,他耐心开导她:不要过分看重回报,我们不是为了得到才付出。我们的付出是为了让别人更幸福、让社会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

  (点评:马弘毅抓住有利的时机,结合生活实际和女儿的切身感受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这对宇歌形成胸襟宽广的良好品质至关重要。)

  宇歌从小就受到父母社会公德的教育:对人要热情、真诚、文明、礼貌。邻居唐爷爷是位80高年龄的退休教师。宇歌的第一笔稿费,就为酷爱书法的唐爷爷买了两支毛笔,表达她对老人的孝心和敬意。老人外出购物时,只要遇上马弘毅,他总要在百忙中去帮助老人。宇歌的父亲的耳濡目染中,遇到老弱病残也会主动上前,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奉献她的一颗爱心,一份热情。为此,她受到许多人的称赞,也结交了无数的朋友。

  (点评:有位名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净土,只要在这里播下善良的种子,才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甘甜的果。马弘毅对女儿的人格教育已初见成效,也必将获得更大的丰收。)



  自主、自强是进步阶梯

  有一次,父女俩去动物园玩。在看猴子时,爸爸给女儿讲了个有趣的故事:很早以前,地球上有两支不同的猿群。一支猿群随着环境的变迁不断进化,由于勤于使用四肢,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进而学会用火,逐渐进化成人类。而另一支猿群由于安于自然环境,不去用肢用脑,始终停在依赖野果生活的猿猴阶段,最终被关进了笼子。

  宇歌听了这个故事很受启发,她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依赖和懒惰只能被淘汰,只有勤奋、自强才能不断进步。不仅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是这样。

  (点评:故事往往是孩子明事知理的重要渠道。明智的家长应该把一些健康有益的读物向孩子介绍,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影响,启迪和教育。结果要胜过“婆婆嘴”成百上千次的唠叨。)

  宇歌4岁学骑自行车。刚学会的时候,父亲就带她骑车到离家40多公里的大兴郊区。返回时,宇歌实在骑不动了,父亲就用绳子拴着小车的龙头,父又俩一起“骑”回家。

  宇歌的学校离她家有5站地。为了培养女儿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出好身体。每天上学时都是父亲在前边骑车“开路”,女儿在后边跟着跑。

  为了开阔女儿的视野、增长见识,父亲去外地出差时,他都尽可能带上女儿。为她增加阅历创造有利条件。现在,她已经跟着父亲跑了大半个中国。

  宇歌3岁时,父母带她去看电影。上演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断片的情况,场内立刻一片嘈杂,秩序混乱。为了锻炼孩子的胆识和勇气,马弘毅鼓励女儿说:“宇歌,你到台上去给大家敬个礼,再给大家表演你在幼儿园学的舞蹈‘小鸭子’,大家一定会给你鼓掌。”宇歌勇敢地上了台,场内也渐渐安静下来,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小宇歌表演完,人们才从惊讶到佩服,送给孩子一片热烈的掌声!

  (点评:马弘毅教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的教子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只要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他都会恰到好处地把握一切有利的时机。孩子也会在多种形式的教育下“潜滋暗长”,从而使人格不断得到完善。)

  有人不相信家教的作用,他们说,小宇歌天生早熟,少年老成,性格天生就好。

  马弘毅不同意这些说法。他认为,小宇歌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也爱玩,也爱和父母撒娇。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宇歌刚上小学时,老师要求每个同学买双旅游鞋上体育课用。父亲到街上给女儿买鞋时发现:旅游鞋每双要价34元,每双雪地靴仅要14元,而且同样适合运动课穿,于是他买了雪地靴。宇歌因没看到自己希望的旅游鞋而难过地哭了。马弘毅语重心长地开导她说:“你经常跟爸爸一起参加我的老同学聚会,我穿得很朴素,你觉得我因为衣着简朴而影响了大家对我的尊敬吗?”女儿摇头,否认了父亲的提问。“我带你参观过毛泽东的故居,他的家阔吗?一点儿也不阔。可他却是全国人民的领袖,他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他家的贫穷而受到影响。”父亲的话让宇歌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的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第二天,宇歌高高兴兴地穿着雪地靴上学了。体育课上,她欢蹦乱跳,玩得特别开心!

  (点评:当前,在许多家庭的施教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弊端:家长不向孩子讲明事理,只是一味地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观点或意见。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影响亲子关系。称这种家教为“好心办蠢事”也并不为过。)



  挑战新世纪

  有人评价马弘毅教女有方,认为宇歌的健康成长,父亲功不可没。

  马弘毅不想“贪功”,他说,小宇歌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原先只是一张白纸,她的好品质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父亲只不过起到了启发、熏陶的作用。

  又有人质疑:别人家孩子的父母都在帮孩子学习文化课,还要督促孩子学习琴、棋、书、画,甚至给批改作业,而你马弘毅却在教孩子吃苦、助人、服务社会,这是为什么?

  马弘毅说,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材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合作的团队精神,并且勇于创新、自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培养孩子一定要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这是为人父母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点评:斯人斯言可谓高屋建瓴、远见卓识!)

  



编辑语丝

  挑战新世纪

  (作者:劳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人们面临的“首先是道德与伦理的挑战”。

  鉴于此,许多有识之士明确指出:为新世纪培养的人材不是让他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而是让他成为高尚的人物。向着这个目标培养的孩子,可以前途无量;否则,孩子就会走入歧途。

  可见,培养新世纪人材的标准首先定位于德。

  为什么将德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呢?仅从孩子成材的角度看,无论将来从事哪方面知识的学习,也无论从事哪项专业的工作,都需要具有充分的热情。有了热情才能产生学习、工作的动力。而这种热情又源于何处呢?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法国医生史怀哲说:“没有比服务人类更崇高、更能激发人的热情了。”可见,为社会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造福人类——这就是最深、最广的热力之源。

  马弘毅对女儿从小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教育:告诉她,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以天下为己任。告诉她,不要过分看重回报,不要为了得到回报才付出,付出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更幸福、让生活更美好……这些谆谆教诲,无疑都是马弘毅为女儿的健康成长输入的用之不竭的“热能”。

  现代西方教育家对美德在成就人的事业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也有精辟的论述。他们认为:只有你对别人有所奉献时,你才容易被别人所接纳,从而使你拥有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另外,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具有宽广的胸襟,才能豁达、乐观;才能较少地考虑自己,丢掉患得患失的情绪,而这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正是事业成功的“助动器”。再则,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很容易具有成就感,因为他从助人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从回报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而这种成就感、这种对自我价值的认定,正是促使人奋发努力、不断进取、不断有所作为的重要动力。

  小小的马宇歌,在人生旅途迈着那么坚定的步子,广交了那么多朋友,做了那么多好事,其热能和动力,无不源于其父的美德教育!

  注:《中国家长批判》(该书现在可从新浪网的教育频道“教育书架”上下载到全书)、重庆出版社2002年5月首版《成长的摇篮──家庭高素质教育》、昆仑出版社2002年7月首版《展翅鸟丛书:谁把流年暗偷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8次印刷的《成功家教启示录》、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5月首版《中国孩子成功之路——中国女孩》等书均载有该女孩儿的传奇美丽故事。她的突出先进事迹已经进入全国很多省市的学校教科书和试卷(如英文、语文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2#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03:34:10 | 只看该作者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摘录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他著名的教育论著《爱弥儿》中谈到人的道德面貌形成时认为,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我们一方面非常注意她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事情发生时,也不过分大惊小怪。尽量以轻松快乐的表情相对,让她觉得这是多么平常的,甚至是有些趣味的事。如果大人动不动就一脸惊慌失措,不但不能给孩子安慰,还把孩子吓着了,除了皮肉痛,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惧。
至于偶尔的“过错”给孩子自己及家长带来的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算作培养孩子成长必交的学费,可以换回他的成长、成才、成功。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了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炒糊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建立正确的儿童观,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它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这样的心境下,你内心还会有“火”吗?

“像牛顿一样”既是家长如何理解孩子的一个问题,也是以什么方式批评教育孩子的问题。人们常说一个人会不会说话,不在于说什么,在于如何说。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但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批评,以保护孩子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某种能力为目的。凡对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能力有损害的批评方式都是不好的,都是家长要彻底戒除掉的。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象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
“魔杖”是什么,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是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同学要慢得多。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段时间,但一定要想办法从中抽身。不抽身,孩子的独立性将总也不能生成,那么他会越来越苦恼,越来越不自觉,“陪”的效果也将越来越小。同时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在过去时间里对孩子的教育哪里出了错误,这种反思也将决定你如何抽身,决定你的帮助是否能对孩子有正面作用。

  抽身的原则:第一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第二要在整个过程中尽量制造孩子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哪怕他开始做得不好,也绝不要制造他的内疚感和失败感。你在抽身之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站立,否则他只能再一次摔倒,且摔得更惨。

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
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3#
发表于 2009-5-30 08:14:33 | 只看该作者
祝贝贝儿童节快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zuiaiyian + 2 + 2 谢谢优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4#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21:32:25 | 只看该作者
6.3
昨天傍晚贝就有些发烧,没太在意,到今天已三十九度多,一到医生那里,肯定是要让输液。虽不像,可为了早退烧,还是输吧。可惨了,看到贝哭的样子,真心疼。可中午烧还退,由于贝不愿吃药下午又去打了一针,在医院在吃药和打针之间我让她做选择,她说三种吧。问哪三种?她说:吃药,打针,出去。勉强喝了一些,可我还是给她打了针,太残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5#
发表于 2009-6-3 22:39:1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要早退烧呢?恒上次发了三天高烧,医生只让吃药,还说这烧可以达5天之久。打退烧针应该很伤身吧!抱抱,贝贝!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6#
发表于 2009-6-4 09:2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45 快乐常随 的帖子

相信贝贝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问问恒妈:
烧5天之久?意思是说,不管烧多高,5天之内都不给打退烧针吗?
即使发高烧如39度以上,医生也不给打退烧针吗?
不给打退烧针,但让吃退烧药吧?

恒发高烧的时候,医生让吃的药一般是什么目的呢? 消炎或抗病毒? 有退烧成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7#
发表于 2009-6-4 17: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46 cuiqi_ir 的帖子

医生是说恒的高烧(38-39度)是受病毒感染。只有细菌引起的,才需要吃抗生素(没弄错的话,应该是消炎药)。恒发烧期间,我上网察看过,说孩子发高烧可以至72小时,只要孩子精神状态还好就没问题。刚好碰到周末,所以恒是烧了三天后才去看医生的,其间我都是给恒吃退烧药,英文名称是 calpol,含有 paracetamol 的成分。成人服用的是 paracetamol(google 翻译为“对乙酰氨基酚“)。这药吃了大概一小时后,烧就会退下,三,四个小时烧会再起,又在吃药。这药除了退烧还能止痛,让孩子不会觉得太难受。医生说发烧可以至5天,让我别担心,如果5天后不退或有其他症状才回去看。恒当天就退烧了,没超过3天。我不知道这里是否有退烧针的服务,但恒每次发烧或那里疼痛看医生,医生都会给 calpol。

我想引起孩子们发烧的病毒不至于要吃抗病毒的药吧!孩子是因为受病毒感染,身体的抗体在对抗病毒时引起的发烧。所以除了发烧,要确定孩子有没有其他的异样,如红斑,呼吸困难,昏昏沉沉等。我想吃退烧药的目的是不要让孩子那么难受。所以也有些人通过物理方式或给孩子喝柠檬水来退烧。

[ 本帖最后由 快乐常随 于 2009-6-4 17:4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zuiaiyian + 2 + 2 谢谢恒妈,学习了。
cuiqi_ir + 2 + 2 谢谢恒妈!和我们做法基本一致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8#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1:5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47 快乐常随 的帖子

恒妈说的有道理,我也一直对用针很介意,可又害怕发高烧会带来可怕的后遗症,其实很多也是用药的后果,以后真的要坚持住。
贝发烧生病的次数不多,上次生病应是年前吧。今天已精神恢复的很好了。饭也吃了点,但不多。昨白天精神不好睡的多些,夜里四点左右醒了,要读书,很困,但坚持着给她读一本,又看了一集米奇妙妙屋。早上一觉醒来八点多了。
昨晚十点多电闪雷鸣,狂风大雨,几乎没见过这麽大的风。果然第二天听说刮倒了很多树,一些地方损失不小呢。而早上却阳光不错。躺在床上我说,你记得吗,昨晚电闪雷鸣,狂风大雨,而今早阳光?想让她找个词儿接上,她说灿烂。嗯,不错。用的书面语是挺多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9#
 楼主| 发表于 2009-6-5 21:42:30 | 只看该作者
6.5
贝的病没完全恢复,还有低烧,这两天吃的东西少了。
特别喜欢看米奇妙妙屋,给她下了英文的共26集,很清晰,不错。其他的就停了。但还是用眼太多。
睡前一般听论语,还没有换新的内容,偶尔发现她会接不少了。玩时放音乐越听越聪明系列,她也很喜欢,还跟着哼节奏。抱着她扭扭转转,享受我们的亲子音乐舞蹈时光。有时问她喜欢什么礼物,她会说小提琴,经常做拉琴状,还要别人也选一乐器,开音乐会。准备在她生日时送她一个,就当是玩具了。
生病期间,看书劲头不减,在医院输液时,问带书吗,吵着要读书,只好让家人送来。刚看了小楼文章———无书不成眠:为什么我有一个书虫宝宝?觉得贝也有着特点,也可称的上以小书虫,我经常为这而“烦恼”,尽量不去提书。
买了一本芭比英语ABC,练字母书写的,可没打算让她现在就练字,可她在新华书店多次自己选这本书,我两一起用手指头练书写,慢慢的她也就基本掌握了书写顺序,看她这麽喜欢就买回了。当然还有一个魔法笔,写了还能擦掉。用手指头贝些的很熟练了,可用笔还用不好,还不到时候吧。
对汉语拼音感兴趣,但是受英文影响。但看她很快能顺出不少,还是有信心的。
现在我经常发愁的事如何玩,玩什么,和谁玩,也就是地点,内容,玩伴这些都是问题。

[ 本帖最后由 zuiaiyian 于 2009-6-5 21: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0#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3:14:43 | 只看该作者
昨早晨做一噩梦,梦中我得了癌症,肺癌,在医院治疗,只记得当时对女儿的牵挂,女儿这麽小怎么办,没有了妈妈的爱和关心贝会多伤心啊,那种心痛我感受深极了。梦醒后,回到现实看到女儿在身边,看到已阳光满屋,我开心激动极了。我会更珍惜生命,生活,也明白女儿是我一生的牵挂,会更珍惜享受和女儿一起的时光。
下学期无论如何该上幼儿园了。一所好一点的离家有步行十几分的路程,不过好像不属于那学区,要找人才能进。今天去了离家很远的风景很不错的一小区幼儿园,贝一岁多去过,当时院长就觉得贝不错。今天去,园长一见面就想起来了,带我们参观了一下,很不错,只可惜离家太远。贝进了小班也很快融入了活动中。但出来后问她愿意上这个幼儿园吗,仍说,不上。我想幼儿园一要有老师的爱,二活动要多样。孩子们也就无暇去想妈妈了。
开学前还有近三个月时间,努力培养贝的生活好习惯和自理能力,是时候了。

[ 本帖最后由 zuiaiyian 于 2009-6-9 22:2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结绳记忆之然然 + 2 + 2 呵呵,我们这些做妈妈的,为了宝儿也要长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6:09 , Processed in 0.086687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