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uge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当然要讲解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7-12-6 15:1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12-6 15:07 发表
没有常识


你倒是知道些常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07-12-6 15:15: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5:11 发表
同志们,别耗时间了,敬鬼神而远之吧。


正好有事,说走就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07-12-6 15:25:52 | 只看该作者
飞鸟。

道德的七星神台要赶紧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07-12-6 16:03:16 | 只看该作者
读历史就知道历史的艰难,人类的艰难。读孔孟就知道道德建设的艰难,尽管孔子温柔敦厚也会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孟子“沛然莫之能御”的浩然正气也撼不动道德的沦丧,在此,生命显得如此庄严伟阔,但也显示人性的疲沓与堕落。

我们处在的这个时代文化沙化,学绝道丧,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严重,道德已经跌破了底线,华夏如何振兴?

牟先生在《生命的学问》中指出:“不幸,生在这个崩解的时代,既不能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复不能顺艺术性的兴趣之鼓舞以自娱,更无大圣人浑化之根器,则其破裂偏倾而有担负之苦,亦势所当然。我以孤峭乏润泽之生命,只能一往偏倾,求其生命于抽象之域,指出时代症结之所在,凸出一思想系统以再造。
甘愿受此痛苦而不辞,则亦安之若命也。我们这一代在观念中受痛苦,让他们下一代在具体中过生活。”

读此段话,不由泪流满面,先生仙去,王财贵续而代之,百折千回,只为给华夏子孙留一血脉,留一生命的尊严。这是艰难的,如同孔子当年所受一切排斥讥讽,但这一代又一代儒者却义无反顾挑起众生之苦,受之如怡。

然而,这是一个不鼓励美好的时代,是一个刻薄的时代。长期文化的缺失,使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或韩国人或日本人去善待贤良。这是令人深深失望的年代,虽然失望,却还是不忍就此离去,这就是王财贵的“天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07-12-6 16:27:5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拒绝承认王财贵的可贵,在我看来,此人读不读经都无所谓了。因为此人长期沉迷黑暗,一缕阳光照来,他会刺眼抗拒。因为此人心灵已经关闭,只剩下躯壳,知识再多,也是个外表包装得好看点的躯壳。

历史艰难,人类发展艰难,读经推广也会艰难,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我们要深深体贴所有艰难后面的活泼泼的人,有了体贴的心灵,我们才能更好的沟通解决问题。不要轻易责难王财贵了,千万拜托!但凡你们还能体会生命艰难的话,先把这个良心提起来,我们接下来再谈细则问题,或再接着讨论王财贵理念不恰当之处。这是可以讨论的,钱穆说:即使圣人有不是,亦要还他不是。王财贵不是神,当然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但谁又是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07-12-6 16:43:54 | 只看该作者
俗话说:没两把刷子不敢走江湖。我们对读经认识如此浅薄又怎敢孤注一掷退学读经?冷静细想,这一决定是欠理智的,孩子跟着我们的不理智是要遭受不必要的磨难的,这是我们自己要对孩子愧疚的地方,也是我看着这些孩子的心痛处。

然而,祸兮福兮?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从另一面我们也感恩那些传播者,虽然言过其实,虽然藏着功利心,但我们也感恩这些功利让我们认识了读经,让我们的孩子接触到了生命的学问,我们带着感恩离开,也将带着感恩提些建议给后来的家长,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生命其实真的就这么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07-12-6 16:58:40 | 只看该作者
读经要讲解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因为你要讲解就推翻别人,即使推翻,你推翻谁?南怀瑾老先生最早提出儿童读经,是提倡不讲解的。蔡礼旭老师也是提倡不讲解的,蒋庆先生也是。。。还有许多国学大师都这么提倡,为什么就偏挑出“王财贵”专利?就因为他做得比别人多,奔波得头发早白,就要献上如此大礼?家长的身份可以这么乱说话,教育者呢?公开讲呢?不只是不严谨欠妥当吧。

经典是成德之教,但教育者自己都看不到别人的“德”,你怎么教育孩子?怎么讲解经典?岂不荒谬,误人子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07-12-6 17:2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6 14:54 发表
不是楼歪,而是歪楼自然会歪。
何以故?这楼主不讲道理而且不讲礼貌。为什么呢?

   呵呵,看官心里都明白

教育要对机,要善用优势。

“善用优势,因材应机施教”是教育的原则。违背这个原则,即是无理,即是歪理。

1、我们讨论的读经,是针对孩子的(姑且大约说15岁以前)。
    15岁以后不用管了
2、孩子的思辨和理解能力,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角度,显然是没有成熟的,不具优势(除非天才)。
   刀不磨切得动肉
3、儒释道经典是智慧浓缩成客观的义理。义理的圆润融会,必待于事上磨练,方能真正体悟(即便天才也得磨)。
 磨吧,统统磨成圆球球
   

基于以上理由和前提,鸟儿在13楼提了一个问题:
若楼主能够让孩子理解经典,就请楼主为我们这些成年人讲解一下《中庸》章句,鸟儿有补钙的请求。

鸟儿的13楼,隐含了几个预设,省却其他,只说其一:
不懂经典和教育原则的,就没有资格讨论经典教育问题。正如不懂流体力学,就没有资格设计飞机。

 说人文和科学学习方法不一样的尔等,把飞机设计和讨论经典教育类比的也是尔等.道德中人水平就是高

鸟儿这个请求,楼主未作任何回应,是不讲礼貌。
 尔等提倡读经,对水瓶子关于后续教育的问题未作任何回应,真是有礼貌得紧.

若楼主“以为鸟儿在讽刺挑衅而大度不作回应”,是对义理的不尊重,源于对义理的无知。

若以为这样就是高姿态,不能认识到自己对华夏文明的无知浅薄,就是虚伪。
楼主高扬“读经当然要讲解”的旗帜,违背了“善用优势,因材应机施教”的教育原则,实为无理。
不能正面解答《中庸》义理,而又不能直接承认,是无能且无勇的怯懦。

  知道自己挑衅,还算有点自知之名,明知自己挑衅,还要强辩,当然不缺道德,有良得很



僵硬所谓的“人人都有资格做评论,和他是否明白经典无关”之言论,是站在法律赋予的“人权”角度狡辩,而不是道德角度。

华夏经典,原本就是道德生命的学问
正因为僵硬不懂道德,因此说话行事就偏离了道德,简称“缺德”。

 打着道德的旗号,别人那有什么人权.当然可以堵不肖小人的嘴.

举例说明:
《婚姻法》对重婚罪的认定是很苛刻的。

“包多奶”很难被认定为“重婚罪”,因此“包多奶”现象很难得到有效惩治。
在法律的宽容下,你可以包多奶,但就婚姻的道德意义来说,你是缺德的。

 
 批评一下王财贵=包多奶,高见,景仰.正好提倡所有有色心的人都来批评一下王财贵,省点钱,也减少家庭矛盾.不过不好,断了很多少女的生路,两难呀.这个王财贵到底要不要批评呢

同理,你如果对华夏文化、对教育原则认知浅薄
而对王教授推行的读经教育也未做深入了解,却要任意反对“符合教育原则”的经典教育
那么,虽然法律赋予了你说话的权力,但是你不仅是无理的,而且是缺德的。

  
 王教授的讲座满天飞,当然很多人没研究过就反对,但是王教授又没有欠他们很多钱.真是缺德

对经典的了解,浮泛而浅薄,即是无知
无知者不明义理,则无理而取闹,即是无畏
无知无畏者根本不知“道德”为何物,因此缺德而无憾,即是无耻。
明知错了,还要强辩,即是强行缺德,即是无良。

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耻,无耻者无良。
说僵硬无良,说明僵硬是聪明的,至少他大约知道了一些道理

 太抬举我了,我那里知道什么道理


重病就用重药。
这决不是骂人,若谁以为鸟儿骂人,鸟儿道歉,但话还是这么说。


 当然,有道德的人嘛,哪里会骂人,只有市井妇人才会泼妇骂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07-12-6 17:41:04 | 只看该作者
心平气和的说几句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6:27 发表

如果拒绝承认王财贵的可贵,在我看来,此人读不读经都无所谓了。因为此人长期沉迷黑暗,一缕阳光照来,他会刺眼抗拒。因为此人心灵已经关闭,只剩下躯壳,知识再多,也是个外表包装得好看点的躯壳。


大姐在读经界算是冷静的,比鸟兄强.
王财贵可不可贵,和别人读不读经没有关系,即使说他不可贵,并不是说他就坏,就没良心,就缺德.说他不可贵就是不对,这样的说法本就不是心平气和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大姐这样说,至少是不会说话,所以,读经读不出逻辑和口才.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6:27 发表
历史艰难,人类发展艰难,读经推广也会艰难,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我们要深深体贴所有艰难后面的活泼泼的人,有了体贴的心灵,我们才能更好的沟通解决问题。不要轻易责难王财贵了,千万拜托!但凡你们还能体会生命艰难的话,先把这个良心提起来,我们接下来再谈细则问题,或再接着讨论王财贵理念不恰当之处。这是可以讨论的,钱穆说:即使圣人有不是,亦要还他不是。王财贵不是神,当然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但谁又是神?


我们回头看看,是否在责难王财贵?最初的发言都是针对理论和方法
即使是新唐人,也仅仅是说他不是修行人,你们又能说出哪句是在责难?

当然后来的帖子有点,但都是顺着你们这些人话头说的,讽刺的是你们这些人,而不是王财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07-12-6 17:44: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6:43 发表
俗话说:没两把刷子不敢走江湖。我们对读经认识如此浅薄又怎敢孤注一掷退学读经?冷静细想,这一决定是欠理智的,孩子跟着我们的不理智是要遭受不必要的磨难的,这是我们自己要对孩子愧疚的地方,也是我看着这些孩子的心痛处。

然而,祸兮福兮?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从另一面我们也感恩那些传播者,虽然言过其实,虽然藏着功利心,但我们也感恩这些功利让我们认识了读经,让我们的孩子接触到了生命的学问,我们带着感恩离开,也将带着感恩提些建议给后来的家长,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生命其实真的就这么简单。



孩子因为自己的不理智,遭受了不必要的磨难,心痛的同时把自己的经历和反思写出来,也是给后来的家长建议,有什么错.为什么说出真相还要遮遮掩掩 其他

这里你已经承认是虽然言过其实,虽然藏着功利心,其他的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48 , Processed in 0.09273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