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lcz2002 于 2007-12-6 15:07 发表 没有常识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5:11 发表 同志们,别耗时间了,敬鬼神而远之吧。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6 14:54 发表 不是楼歪,而是歪楼自然会歪。 何以故?这楼主不讲道理而且不讲礼貌。为什么呢? 呵呵,看官心里都明白 教育要对机,要善用优势。 “善用优势,因材应机施教”是教育的原则。违背这个原则,即是无理,即是歪理。 1、我们讨论的读经,是针对孩子的(姑且大约说15岁以前)。 15岁以后不用管了 2、孩子的思辨和理解能力,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心理学角度,显然是没有成熟的,不具优势(除非天才)。 刀不磨切得动肉 3、儒释道经典是智慧浓缩成客观的义理。义理的圆润融会,必待于事上磨练,方能真正体悟(即便天才也得磨)。 磨吧,统统磨成圆球球 基于以上理由和前提,鸟儿在13楼提了一个问题: 若楼主能够让孩子理解经典,就请楼主为我们这些成年人讲解一下《中庸》章句,鸟儿有补钙的请求。 鸟儿的13楼,隐含了几个预设,省却其他,只说其一: 不懂经典和教育原则的,就没有资格讨论经典教育问题。正如不懂流体力学,就没有资格设计飞机。 说人文和科学学习方法不一样的尔等,把飞机设计和讨论经典教育类比的也是尔等.道德中人水平就是高 鸟儿这个请求,楼主未作任何回应,是不讲礼貌。 尔等提倡读经,对水瓶子关于后续教育的问题未作任何回应,真是有礼貌得紧. 若楼主“以为鸟儿在讽刺挑衅而大度不作回应”,是对义理的不尊重,源于对义理的无知。 若以为这样就是高姿态,不能认识到自己对华夏文明的无知浅薄,就是虚伪。 楼主高扬“读经当然要讲解”的旗帜,违背了“善用优势,因材应机施教”的教育原则,实为无理。 不能正面解答《中庸》义理,而又不能直接承认,是无能且无勇的怯懦。 知道自己挑衅,还算有点自知之名,明知自己挑衅,还要强辩,当然不缺道德,有良得很 僵硬所谓的“人人都有资格做评论,和他是否明白经典无关”之言论,是站在法律赋予的“人权”角度狡辩,而不是道德角度。 华夏经典,原本就是道德生命的学问 正因为僵硬不懂道德,因此说话行事就偏离了道德,简称“缺德”。 打着道德的旗号,别人那有什么人权.当然可以堵不肖小人的嘴. 举例说明: 《婚姻法》对重婚罪的认定是很苛刻的。 “包多奶”很难被认定为“重婚罪”,因此“包多奶”现象很难得到有效惩治。 在法律的宽容下,你可以包多奶,但就婚姻的道德意义来说,你是缺德的。 批评一下王财贵=包多奶,高见,景仰.正好提倡所有有色心的人都来批评一下王财贵,省点钱,也减少家庭矛盾.不过不好,断了很多少女的生路,两难呀.这个王财贵到底要不要批评呢 同理,你如果对华夏文化、对教育原则认知浅薄 而对王教授推行的读经教育也未做深入了解,却要任意反对“符合教育原则”的经典教育 那么,虽然法律赋予了你说话的权力,但是你不仅是无理的,而且是缺德的。 王教授的讲座满天飞,当然很多人没研究过就反对,但是王教授又没有欠他们很多钱.真是缺德 对经典的了解,浮泛而浅薄,即是无知 无知者不明义理,则无理而取闹,即是无畏 无知无畏者根本不知“道德”为何物,因此缺德而无憾,即是无耻。 明知错了,还要强辩,即是强行缺德,即是无良。 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耻,无耻者无良。 说僵硬无良,说明僵硬是聪明的,至少他大约知道了一些道理 太抬举我了,我那里知道什么道理 重病就用重药。 这决不是骂人,若谁以为鸟儿骂人,鸟儿道歉,但话还是这么说。 当然,有道德的人嘛,哪里会骂人,只有市井妇人才会泼妇骂街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6:27 发表 如果拒绝承认王财贵的可贵,在我看来,此人读不读经都无所谓了。因为此人长期沉迷黑暗,一缕阳光照来,他会刺眼抗拒。因为此人心灵已经关闭,只剩下躯壳,知识再多,也是个外表包装得好看点的躯壳。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6:27 发表 历史艰难,人类发展艰难,读经推广也会艰难,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我们要深深体贴所有艰难后面的活泼泼的人,有了体贴的心灵,我们才能更好的沟通解决问题。不要轻易责难王财贵了,千万拜托!但凡你们还能体会生命艰难的话,先把这个良心提起来,我们接下来再谈细则问题,或再接着讨论王财贵理念不恰当之处。这是可以讨论的,钱穆说:即使圣人有不是,亦要还他不是。王财贵不是神,当然有可以指责的地方,但谁又是神?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07-12-6 16:43 发表 俗话说:没两把刷子不敢走江湖。我们对读经认识如此浅薄又怎敢孤注一掷退学读经?冷静细想,这一决定是欠理智的,孩子跟着我们的不理智是要遭受不必要的磨难的,这是我们自己要对孩子愧疚的地方,也是我看着这些孩子的心痛处。 然而,祸兮福兮?生命本就是一个过程,从另一面我们也感恩那些传播者,虽然言过其实,虽然藏着功利心,但我们也感恩这些功利让我们认识了读经,让我们的孩子接触到了生命的学问,我们带着感恩离开,也将带着感恩提些建议给后来的家长,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生命其实真的就这么简单。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 ) |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8 23:36 , Processed in 0.12172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