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陆续续看了龚江平老师的几个关于美术教育的原创帖子,非常欣赏和认同,谨将此帖献给龚江平老师,希望多多指教。(该帖曾在全球读经网挂出,略作编辑和删节) ——私塾张老师注
家长须重视培养孩子的潜能
我女儿Mary创作的一幅撕纸画《美丽的花》,在2006年上海市中小学生真彩杯书画作品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全市的初中生西画类共有11人获二等奖)。有趣的是,她从未拜师学过绘画。我曾经因为她喜欢涂鸦而要为她找一位老师,但被她拒绝了,她说那会很“拘束”。她得奖后陆陆续续告诉我创作这幅画的经过:
“美术老师要我们班每个同学创作一幅画去参加比赛。我画了一幅插在花瓶里的花。老师选中了,但说我用水彩笔画的颜色不够亮丽,要我找一些旧的挂历纸,将纸撕成碎片,用胶水粘上作颜料……我每次上副课时就跑去美术室……刚开始画没有感觉,后来感觉就出来了……我回想起有一次做梦,看见一座非常漂亮的花园,那儿的花非常漂亮,我就按照梦中的花来画……我梦里看见过一朵黑色的花,非常美,我画出来后美术室里其他人都说黑色花不好看,我将它同其它颜色的花协调起来,就好看了……老师替我翻出一堆图片,我从中挑选了两张作为参考……我看了图片之后才知道,几朵花放在一起要讲究错落有致……我花了六个多小时粘贴这幅《花》,作完之后我心里有点恨它:我的手指撕纸都撕出泡来了,而且人累极了……这幅《花》初看上去象真的花一样,但多看两眼又会有朦朦胧胧的感觉,我把自己百分之八十的感觉画出来了……”
Mary的创作,通过学校送到区里参加评比(上海分为若干个区和几个郊县),获得区一等奖之后,区里又将它挑选出参加市级的评比。市评委在送选的参赛画中评选一、二等奖之前则挑选出相关的小原创人员进行面试。
面试安排在一家区少年宫。市评委要每个小朋友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再复画一遍。当Mary在教室里同其他孩子一起紧张作画时,我则在休息处与等候的家长们闲聊。这些家长的孩子,大都有近十年的学画经历:幼儿园学儿童画,小学及初中学速写、素描、写生、色彩等等。当家长们听说Mary学画的经历是空白,都惊奇地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我虽然没有让孩子专门去学画,因为孩子不愿意,我不强迫她,但我对孩子的教育中包含了培养美术创作能力的内容: 我经常带孩子去花园、公园、植物园,景色的美已经印刻在她的脑海里了;我从小给孩子讲故事,尤其是神话故事,所以孩子的想象力异常丰富;我引导孩子热爱音乐,所以孩子喜欢唱歌,会摆弄一些西洋乐器和民乐器,她说在音乐中能看见美丽的景色;我还教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及唐诗宋词,增强她的文化底蕴;我更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因为我相信一个人的德行越高,就越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美丽东西,等等。听我这一说,一些家长纷纷感叹:世上的事原来许多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面试之后,Mary的撕纸画《美丽的花》获得了市二等奖。所有一、二、三等奖后来在暑假期间于上海画院展出了4天,展出的当天则举行了颁奖仪式。
现在的教育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育脑,一种育心。育脑式教育注重知识灌输,重视技能技巧;育心式教育注重培养人格,培养直觉与灵性。中国的学生每年都从国际学科竞赛中捧回一大堆奖,因为中国的学生接受大量的 “育脑”式训练;美国近二十年出现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为美国人的教育模式有点近似“育心”式,可以大器晚成,后来居上。
在佛教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女施主向六祖慧能讨教佛经中的问题。慧能说:你先将佛经念给我听,然后告诉你。女施主说,你不识字,怎么知道佛经中的道理?慧能回答说:假设真理是月亮,佛经是指向月亮的手指,你问月亮在哪儿,佛经指给你看,你却只看见手指,没看见月亮。我看见了月亮,所以能告诉你手指指的是怎么一回事。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孩子们看见月亮,而不是让孩子们整天围绕手指钻牛角尖。如果孩子能够看到月亮,他就知道手指指的是怎么一回事,就像绘画,孩子看到了美,感受到美,他就可以学习利用技能、技巧来表达美、创造美。
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使孩子们难免受“育脑”式教育弊病的困扰,作为平衡与弥补,家长一定要设法为孩子找到一条“育心”式教育的途径,也就是着眼于孩子内在潜能的培养。这种内在潜能经过若干年的培养后,就会表现出为孩子的一种素质。具备这种素质,孩子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变应万变了。
中国古代的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概的意思是说:有形的东西能带来便利,无形的东西却起根本的作用;天下万物是有形的东西生成的,而有形的东西却是无形的东西造成的。
对孩子潜能的培养,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只要家长耐得住寂寞,日久天长,一定会给孩子带来真正的益处,而急功近利的教育,也许能满足家长一时的虚荣,但从长远看,家长未必能笑到最后。为将孩子真正培养成才,也许耐心地培养孩子的潜能素质才是真正的捷径吧!
私塾张老师写于2006年7月
Mary的学校有非常优秀的音乐和美术老师,他们每周在一个同一的固定的时间段将有特长和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和活动。Mary刚进中学时选择的是合唱队,并乐之不疲,说音乐老师允许她们在合唱训练的间隙时做功课,比如她是唱高声部的,低声部和中声部训练时她们可以在下面做回家作业。美术老师很看中Mary,三番五次要她去美术小组,并且向音乐老师商量要人,但由于音乐老师喜欢她(这位音乐老师深受孩子们爱戴,并且每年能使自己的合唱队荣获上海市评比的一等奖,而Mary似乎是她合唱队里的台柱子之一),Mary又觉得美术小组的素描训练太累,所以未去。我则觉得唱歌能使Mary在紧张的学业中获得放松,心灵得到一种滋润,所以也默默支持她。
上个月,Mary的学校选出五位学生去参加一个区的现场绘画比赛(2007年徐汇区湖南杯),Mary是唯一一位不属于美术组的参赛代表,比赛的结果是四名获奖一名落选,其中有两名(包括Mary)获一等奖。Mary的作品是属于西画类的版画,主题是百合花,她说在创作之前她曾去花店做过仔细观察。
我也很喜欢Mary的画,她小时画的主题总是仙女啦、天堂啦、海底世界啦、月光下的森林啦、开满花朵的树啦等等,画面背后有一种打动人心的纯洁、善良与憧憬,有一种让人落泪而又能净化人心灵的美……
现在的人都很功利,难免污染孩子,孩子受到影响后做的画就会沾带俗气;Mary的心态可能相对纯净些,所以作的画或许打动了评委的心,因为我想她的技能技巧肯定输于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当然,今年暑假还要送她去学素描;去年暑假她学了8次,每次3小时,她自己觉得收获很大。
私塾张老师写于2007年5月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