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凝儿妈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周弘《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很不错的一本书,一日一忠告)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5-9-9 13:00:04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0 不要易变难,要难变易 <em>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em> 孩子为什么害怕学习?国为父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从小就让孩子觉得学习很难! 在父母高目标下、严要求下,孩子经常被考试打败,尝不了甜头,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于是易变难。 孩子现在学英语口语很难,但为什么孩子当初学说话不难呢?因为父母从来没有觉得学说话难,孩子在容易的心态中,学会了最难的口语,这是难变易。 父母还要用学说话,学走路的心态,把学习当游戏,和孩子玩学习。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孩子会感觉爸爸妈妈比自己聪明,反而把孩子自学的能力破坏了。久而久之,产生依赖心理。 父母教育孩子要恰到好处,引而不发。对孩子的潜力来说,没有难易之分,感兴趣的难变易,不感兴趣的,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09 13:0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5-9-9 13:00:21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1 为困顿的孩子点一盏灯 <em>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让点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em>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无法摆脱的困境,那种无助的感觉,就像黑暗中孤独的旅人,需要有人在黑暗中为孩子点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一个男孩子数学考试从没超过8分,换了不知多少个班,所有老师都讨厌他,怪他拖班级后腿。每次考数学他就紧张得发抖。后来,又换了一个班级。一次数学测验,班主任看着被考试吓得发抖的孩子,怜悯之情油然而生,就走到孩子身边。孩子一看老师过来了,吓坏了!哪知道老师轻轻地摸了他的头,小声说:&ldquo;孩子,我们都姓刘&rdquo;。 孩子的眼泪顿时流出来了。之后他慢慢从数学上找到感觉。大学毕业第一件事是请刘老师吃饭,他说:&ldquo;老师,我一辈子也没想到,你摸了我的头说一句我们都姓刘,我就感到自己有希望了!&rdquo; 为孩子黑暗中点一盏灯的人,可以是父母,可以是老师,可以是朋友,甚至可以是陌生人不经意的一句鼓励的话。。。。。 孩子的心灵脆弱,他们多么渴望得到赏识,让我们为心灵困顿的孩子在幽暗处点亮一盏灯,引导孩子走出黑暗,走向光明。 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09 13:0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5-9-9 13:00:54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2 要明包暗,不要暗包明 <em>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身体更重要。凡事发生往好处想,就是明包暗;凡事发生往坏处想,就是暗包明。 </em>有一位很懂教育的老奶奶和孙女一起超过一条臭水沟,孙女说:&ldquo;奶奶,这条水沟又脏又臭,真讨厌。&rdquo;奶奶笑着说:&ldquo;孩子,你想不想知道这条水沟几十年前,几百年前是什么样子?&rdquo;小孙女很兴趣。&ldquo;在奶奶很小的时候,这条水沟清澈见底,小河流水象唱歌。奶奶在水河边一玩就是半天,多开心!是我们人类没爱惜好,让水污染了。孩子,随着我们人类的成长,现在又开始注意环保了。。。等你长大后,臭水沟又会变成清澈如初了。&rdquo;孙女听了奶奶的话,笑了:&ldquo;奶奶,我一定要为环保出力。&rdquo; &ldquo;明包暗,暗包明&rdquo;还指父母在批评帮助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先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他的,是为他好,再指出孩子的缺点。也就是说先赏识,后批评。这样的过程才是科学的,合乎孩子心理规律的。 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09 13:04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5-9-9 13:01:31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3 换个角度看孩子 <em>父母其实是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其实是缩小的大人,换个角度看孩子。</em> 教育孩子心态决定看法,思路决定出路。 一座破庙,小和尚们都说不好看。只有一休和尚把头伸到裤裆下面,倒着看:&ldquo;很好看啊!&rdquo;几个小和尚倒过来一试:果然好看。老和尚发现了很恼火,把他们赶走了。见没人,老和尚也忍不住也把头伸到裤裆下看,咦真是好看了! 好多父母教育孩子之所以有问题,只是一念之差。 为什么父母教得那么痛苦呢?倒过来,看到本质,也就那么简单。真理和谬论只有一步之遥,需要把思维&ldquo;倒过来&rdquo;。 很多优秀的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塌糊涂。为什么?&ldquo;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dquo;父母一旦对自己的孩子太爱了,就容易失态,失去了平常心。现在提出一种&ldquo;换子教学&rdquo;就是倡导自己教别人的孩子,就能保持平常心了。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把你的孩子看成是人类的孩子,是万物之灵。做父母的要尊重他,而不是改造他。想到这点,就能&ldquo;跳出去&rdquo;了。 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09 13:04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5-9-9 13:07:53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4
把孩子看作小大人
<i>    不要以为孩子小,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不要以为孩子大,要像保护婴儿一样保护他。</i>
    父母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做好朋友?是父母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拉大了。父母总认为:我们吃的盐比你的饭还多,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夸大这种差异,就和孩子产生了距离。其实成人只不过是放大的孩子,孩子只不过是缩小一点的大人。父母最多只比孩子大二三十岁,又有多少区别呢?本质是相通的。我们一旦把自己太当大人,把孩子太当孩子,和孩子就不够朋友了。既不要孩子仰视大人,父母也不要俯视孩子,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平视。生命之间能沟通了,教育就活了。
    陶行知的《小孩之歌》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人人都说孩子小,
    其实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你比孩子还要小。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09 13:09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5-9-9 13:08:53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5
千万不要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i>    孩子是生命之火的儿女,并不属于你。</i>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有一首小诗: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来到人世,
    却不是你的的化身,
    他们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
    但并不属于你。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泪流满面。父母一旦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时,就会要打就打,要骂就骂,随心所欲。如果父母读懂这首诗的意境,就不会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人类的孩子来对待,就可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功利心态,按规律教育孩子。
    只有将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不是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才可以使孩子的人格受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5-9-9 13:09:56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6
好心情,好人生
<i>    与幸福有约的孩子,必然与成功有缘</i>
    孩子有了好心情,就会有好人生。
    教育最终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最好的体现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而孩子的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心态。如果父母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会传染给孩子。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愁眉苦脸,孩子如何能笑逐颜开呢?
    让孩子快乐很简单,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情。
    关注孩子的心情,就要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庄稼绿油油的,丰收已在望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好,成绩肯定好。父母要像关注孩子的身体一样关注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无形生命舒展了,他的无形生命就能承受更多的风风雨雨。
    90%以上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情问题,这一类孩子是高素质、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容易受伤害,心情容易破坏,父母和老师更要用心地呵护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好心情,好人生。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09 13:1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5-9-9 13:11:10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7
眼睛传神
<i>    父母以眼神告诉孩子一定行,认为孩子不可思议,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可思议。</i>

父母向孩子表达爱时,口头语言不如书面语言,书面语言不如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不如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现在已经练就了一门“功夫”,只要看孩子父母的眼神就可以知道他孩子的生命状态好不好,是不是舒展。如果父母的眼神是放光的,自信的,这个孩子肯定不错;要是父母的眼神充满了忧伤,他的孩子恐怕是有问题了。
     
我就是用一双坚信婷婷行的眼睛看着婷婷成长,结果婷婷不但没有上聋哑学校,而且现在美国硕士毕业了。但很充满天赋的孩子却被
父母用一双双怀疑的眼睛看着,引向了自卑。
    父母的眼神如果怀疑孩子不行,觉得孩子不尽人意,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尽人意;父母以眼神告诉孩子一定行,认为孩子不可思议,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5-9-9 13:11:31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8
“重点培养”,适得其反
<i>    父母教孩子,要学农民种庄稼的方法--按规律办事。</i>

    有位教授,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对女儿要求低,心想:女孩子嘛,稍读点书就好了。至于儿子,就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儿子可惨了,整天被老爸逼着,快乐的求知变成了无尽的痛苦,学习不是为自己学,哪来的动力?是“要我学”,结果“眼学习”。恐吓、威胁在儿子小的时候还管用,儿子一长大,那一套就不管用了。最后公认天赋高的儿子却一事无成。相反,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女儿,求知的胃口保住了,在“我要学”的状态下不断学习,最后成了博士。
    种庄稼,有规律;教育孩子,更要按规律。一味的高压、拔苗助长,只会走向反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5-9-9 13:11:54 | 只看该作者
忠告39
不高兴,没后劲
<i>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生存,孩子们愿意为快乐而学习。</i>

    孩子学习的动力是西瓜,其它都是芝麻。
    我们做父母的所处的那个年代,学习是为了生存,因为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钱......那是一个要为生存犯愁的年代。
    很多父母都想:父母吃过的苦,再不能让孩子吃;父母没享过的福,要让孩子享。因此我们的下一代在蜜罐里长大,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在父母的呵护下,根本没有机会体会生活的艰辛,这时父母要是还把“为生存”当成孩子学习的动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现在的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生存,孩子们愿意为快乐而学习!
    愉快愉快,心情愉快,动作就快。孩子学习的过程不快乐,学习的效率就低。孩子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接受,就没有后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5-18 08:27 , Processed in 0.07750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