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1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洋爸的“教育歪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9 22:3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上随口所做,没写讲稿,感谢相约成长群宁爸手打整理

洋爸的“教育歪理”


整理者:山西晋城宁爸三年级

(据录音整理)



今天我所讲的既然叫做《教育歪理》,我相信,这和大家好多人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好的演讲都是从故事开始的,不过我的水平显然不够。我用4个故事来开始。

首先,让我们回到1400年前的唐朝。有那么一个“古惑仔”,他整天不好好学习,而是经常逃学。有一天他在山上就遇见一个老太太在那儿磨铁棒——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这个人是谁了。他就问这个老太太:“老太太,你磨这个铁棒干什么呢?”老太太就告诉他:“我呀,要磨针。”这个“古惑仔”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你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太太就说:“只要功夫深,铁杵都能磨成绣花针。”于是这个“古惑仔”就大受感动,从此刻苦学习,终于一举成名。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做李白,是我们历史上著名的“诗仙”。

可是有一天呢,有个小朋友觉得很奇怪。他问:“这个老太太磨出来的针,那后面的针眼怎么磨出来呢?”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来回答。

讲完了我们中国的关于“针”的故事,我们穿越到300年前的英国,去看看英国关于“针”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老头,他参观了一个制针的工厂。他就发现,当时做针有18道工序。如果用10个工人,每个工人分别负责一到两道工序来做这个针的话,那么10个工人一天要可以生产48000根针。但是如果让每个工人都去做这18道工序,那么他一天生产的针的数量不到20根针。也就是说,从10个人的48000根针来比较一个人的20根针,他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40倍。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个老头就开始想这个问题,后来就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国富论》,这个老头的名字叫做亚当·斯密。

关于这个亚当·斯密的这个故事,如果大家去翻《国富论》的话很快就可以看到,因为它就在它的第一章第一节,不用去把整本书读完就可以看到这个故事。

讲完了关于小小的“针”的故事,我们再来讲关于大大的“山”的故事。

不知道多少年以前,当时的太行山和王屋山,按照书上的说法,都在河南、河北交界的地方。有一个人叫做愚公,他就住在山的里边。因为出不去,他就率领子孙和一些愿意跟随他的人开始移山,准备把这个山移走。有一个叫河曲智叟的人就说他太笨了,说他“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就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于是,这个河曲智叟就没法回答。最后,“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也就是说山神听到了这个故事,生怕愚公真的把他的山给挖掉了,害怕他,就去告诉了天帝。天帝就感动了,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这两座山给搬走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而且激励了我们很多人。

接下来,我们再穿越到200年前的美国,去看看美国的关于“山”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是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可是在200多年前纽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因为在纽约的西面有一座山,叫做阿巴拉契亚山脉。这座山也不是很高,但是比较“可恶”——它基本上没有一个开口。如果我们真的研究一下我们中国地理的话,去看看河北、山西之间的太行山,也就是传说中愚公想挖的两座山之一。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之间,有8个口子,称为“太行八陉”。也就是说,虽然太行山把河北、山西给拦住了,但是它很“厚道”,有8个口子可以通行,交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纽约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除了一条河以外就没有什么口子了,而这条河也是不能通行的。于是美国西部的人做生意都愿意通过东海岸靠南一点的费城、波士顿这样的城市和港口,把他们的货物运出去,而不可能走美国的纽约。这样导致纽约当时的陆上运费曾经达到了每吨100美元之多,现在看好像100美元不算多,但在当时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

直到出现了一个叫做克林顿的人。这个克林顿当时是纽约州的州长,他提出了一个修运河的方案。这个方案提出来以后,因为修运河的难度很大——现在这个修好后的运河有83个船闸,每个船闸的设计要保证可以由一个人来操作,要有很多的水渠来调控运河的水量,难度非常大。当时做出来的预算是要耗资800万美元,而当时美国一年的财政预算才2200万美元。所以克林顿在把预算报给当时的总统杰佛逊的时候,马上就给驳回来了。怎么可能呢?花这么多钱修这么一条运河!而且纽约当时在独立战争中还是亲英的地盘,属于“美奸”的地盘,我干嘛还要给你修这条运河呢?克林顿州长没有办法,又组织了一帮人,他的这个团队,我想大家可以参考前段时间放的电影《银河护卫队》,大概就是差不多这样的团队。都有什么人呢?运河路线是由两个法官来决定的,他们对运河路线的唯一经验就是作为法官来裁定一些土地纠纷而做的测量,其中一个人使用这些仪器才几个小时。后来一些人陆陆续续加入了这个团队,都是一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基本都不靠谱。但其中有一个27岁的叫做凯尔斯·怀特的业余工程师,他就找到州长,说这样不行,说虽然我们刚和英国打过仗,但英国在运河方面有很多很多的技术。凯文斯·怀特说:“这样吧,我还年轻,我就到英国去学他们的技术。”

当时这个项目是1917年开始兴建的,这个怀特就去了英国。到了1918年,怀特找到了英国的一个修道士开发的一个失败的水泥产品。这个水泥产品做出来以后很久都不干,可是在水下却干得很快。于是怀特就把这个水泥改造了一下,发明了一个叫“怀特水泥”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以后,他就开始招标。招了很多的公司,发行运河的债券。最后,经过8年,这群“乌合之众”,不靠谱的“银河护卫队”式的团队,成功地把这个运河修好了。这条运河的名字叫做“伊利运河”。后来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当年的小渔村变成了现在的大都市。

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1820年纽约市的人口是123700人,费城的人口是112000人;到了186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成了108万人和56万人。而到了现在,纽约是多少人口,我没有去查,但它现在是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可以说,这个克林顿应该算是美国的“愚公”了。而且我们知道,我们的愚公得到了天帝的眷顾,天帝派人把两座山搬走了。可是愚公的家乡现在在哪里呢?而我们知道,美国的“愚公”没有得到天帝的眷顾,但是纽约却踏踏实实地在那里。

为什么我讲这4个故事呢?这些故事和我的“教育歪理”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慢慢再讲。

首先,比较中外的两对故事,一对故事是关于小小的“针”,一对故事是关于大大的“山”,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呢?不管是“铁杵磨成针”还是“愚公移山”,都是非常正能量的,激励了我们很多年,让我们努力地学习。可是,真正有效果吗?叫你拿一根铁杵去磨针,你真的能磨出来吗?

我们再来对比亚当·斯密所讲的那个例子。亚当·斯密就很清楚地分析到,同样的技术下,一个人工作,一天生产不到20根针;10个人工作,平均每个人可以生产4800根针。靠的是什么力量?这就是工业思想和农耕思想的区别。所以,当我们如果还拘泥于我们的农耕文化,把一些农耕文化中间的“正能量”继续保留下来激励我们的孩子的时候,会不会出问题呢?

现在我们的教育很多人归结为应试教育。可是,大家想一想,只要有学校,什么地方不应试呢?美国没有考试吗?日本没有考试吗?前几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所谓的美国的“高考”——SAT,对中国和韩国的学生进行了推迟公布成绩的举动,就是因为怀疑中国和韩国的某些孩子作弊。也就是说,你要去美国读书,你还是得过应试这一关。

既然大家都要应试,为什么就说应试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呢?更何况标准化考试还是美国发明的。所以说,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应试教育。

有人针对应试教育的问题开了一符“药”,就是素质教育。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素质教育有效吗?现在的孩子比原来的孩子还更累了。为什么素质教育会无效?那是因为,素质教育这个提法本来就是有问题的。一项教育,教育前边的定语,应该是一个手段——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做教育,才可以把它叫做“××教育”。比如说“应试教育”,那就是以应试的方法来做教育;“赏识教育”,就是多赏识来做教育;“挫折教育”,就是多给孩子以挫折来做教育……可是,“素质教育”,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做教育呢?就根本没办法定义出它的方法,所以“素质教育”也是不靠谱的。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是不成功的。

那么,我认为,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套用我们中国政治课一个常用的句型来解释我对中国教育问题的考虑: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工业化的教育组织——学校,和存在于人们脑海中的农耕文化思维的矛盾冲突。学校,那是工业化的组织,以前是没有的。在古时候我们有私塾、家教,在西方也是这样,有些人能读书,穷人是读不起书的。一个家庭出三代秀才就已经可以叫做“书香门第”了。而中了秀才还是没法当官的,你至少要中个举人才有机会作为官员的候补。那时候没有学校,除了一些官办的国子监,那都是要通过私塾一层层考上去的,学校很少的。学校是工业化的产物,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所使用的一些教学方法,仍然是死记硬背这样一些农耕文化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它跟学校是相冲突的。这才是我们现在教育制度搞不好的重大原因。

有人就开出这样一个“药方”:学校不是不行吗,我们就去搞私塾,在家读书。这样确实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私塾是农耕文化的教育方式,同时使用农耕文化的思维,那就很适应、合拍了。可是,问题在哪儿呢?这样干就跟不上时代,和时代脱节了。

那么,现在这个时代和农耕文化的区别在于哪里呢?我们需要的是合作、互助,而不是从小灌输的竞争和相互拆台。这样的竞争太早,并不好。同时我们的学习方法是灌输式、死记硬背式的。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自学。

有人做过统计(这个数据我没有查到原始出处):目前这个时代,当一个人从出生到他死亡的时候,他所接触到的知识量中间,只有25%是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经被人类所掌握了的,而剩余的75%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类发现和掌握的。这个数据相当可怕。

其实我们都有体会。20年前,能买个BP机都很不得了,可是现在都是智能手机了。现在,如果你到地铁上一看,人人都拿着一个手机在那儿拿着手指,戳过来戳过去。再过10年、20年,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是无法预测的。我们的孩子如果在那个时候他不能自学,他没有自学的能力,他又怎么样去应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呢?所以我相信,自学才是学习者最虔诚的信仰。

当我们选择一个教育机构的时候,该怎么样选择呢?一个好的教育机构应该是组织孩子们合作、互助,培养自学能力,让他们去犯错而不是让他们去竞争、相互拆台、灌输知识,告诉他们正确的东西让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去做。我们现在的教育,我把它称为“三正确模式”:老师先讲正确的知识,然后讲正确的命题,最后让孩子去用正确的方法解题——这个是跟我们的社会发展、跟我们的科学发展不一致的。科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从错误开始到纠错结束,然后又进入从错误开始到纠错结束的一个无静止的轮回。直到现在,我们不能讲,就是现在的物理学都不能讲什么是量子物理学,但是却不能阻止量子力学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手机、电脑、人造卫星等等,没有量子力学这门学科,这一切就都不存在。

所以,我对教育的看法是,如果一个家长想要自己的孩子以后发展得好,那么自学的能力是最关键的。不要去听那些“牛蛙”家长的经验——那些“经验”都是不靠谱的!他们的孩子能够长成那样,不是家长的功劳,而是孩子自己的基因决定的。习惯不重要,兴趣才是关键。你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模式去改变孩子,你只能抹杀掉孩子兴趣。当孩子真正的兴趣来到的时候,你如果去阻止他,也许就会抹杀掉他的兴趣——当然啦,有些东西是想抹杀也抹杀不掉的。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兴趣时,就要往正道上引导。

就在今天,我听说了一件让我感觉到非常高兴的事情。一个初一的孩子在看《古今数学思想》这本书——这本书让我自己看得都非常累。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兴趣,然后去培养他,让他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家不要忘了,孩子不仅是你出生几十年以后才出生的一个生命,而且他应该是你以后还要生活几十年的生命。那他后面的几十年,你根本看不到,你不知道这几址年会发生什么变化。

最近有一部电影很火,它的名字叫《星际穿越》。其中有一句台词:“穿越纬度的不仅仅是引力,还有爱。”没错,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以用这个爱去穿越时间。但是爱是一个技术活,不是说你爱他你就能让他做得更好,而是你要学会怎么样去爱他。当你用你保守的经验,你的农耕文明的一些过时的经验去限制孩子的发展的时候,你这样的爱其实是在害他。让孩子去拥抱互联网时代的阳光吧,不要用你自己陈旧的、一些过时的经验去束缚他。

最后,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今天的第5个故事,是我改编的。

有一个天使受了伤,折断了翅膀,落到了凡间。他祈求上帝:“让我回去吧。”上帝对他说:“我给你一种能力,你能满足别人的愿望,你去做好事,你的翅膀就能慢慢恢复。当你恢复到3对、6只翅膀的时候,你就能重新回到天堂。”于是这个天使就到处去做好事、满足别人的愿望,他的翅膀就慢慢地长出来了。直到他长出了4只翅膀——可是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他继续在满足别人愿望的时候,他长出两只翅膀,就会又断掉两只翅膀,如此反复。他又祈求上帝。他在问:“为什么我就长不出第3对翅膀呢?”上帝告诉他:“你如果找到一个真正爱你并且会爱你的人,你的翅膀就能长出来。”于是这个天使就又去找。他找到了很多人,就对人家说:“你有什么愿望啊,我满足你的愿望,你爱我吧!你爱我,我就能长出翅膀飞上天了了。”于是很多人就感到奇怪,他们在得到了愿望满足之后就对他说了很多“我爱你”的话,并且说:“我给你提个建议啊,你长翅膀干嘛呀?你该去学奥数,你学好了奥数就可以考上大学;你该去学英语,你学好了英语你可以到美国去;你该去学……你长翅膀干嘛吗?你已经有4只翅膀可以飞了,你不如让脑袋变得聪明一点,或者长出两只手……”很多很多。最后,这个天使遇到了一个少年,他对这个少年说:“我可以满足你的愿望,但是你要真正地爱我吗?”少年想了一想,对他说:“天使,我真的很爱你,但是我呢也没有什么愿望。既然你要想满足我的一个愿望,那么我的愿望就是——你能长出第3对翅膀。”

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11-20 11:22:00 | 只看该作者
难得抢到沙发,说得很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不是也是可以培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11-27 04:33:2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赞同洋爸的教育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11-27 04:40:51 | 只看该作者
fangqi1405 发表于 2014-11-20 11:22
难得抢到沙发,说得很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是不是也是可以培养的?

其实我也有一点歪理关于自己的孩子。从中国到美国,从狂热到散养,我就发现一点,兴趣不是培养的,而是发现的。中国人太勤劳了,我们什么都上,什么都引导,所以大多数孩子很优秀但是缺乏特点,内驱力不足,到了高年级也就后劲不足了。这也就是洋洋爸所说的兴趣吧。洋洋凑巧他的兴趣是大多数家长赞同的数学,如果你孩子的兴趣是交友,玩泥巴,剪纸,或者其他所谓‘不入流’的兴趣,家长还会培养吗?其实放慢脚步,看看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兴趣点的,我们只能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强加会有效果,但同时也伴随着抹杀。我觉得在美国,小学教育即使基础再差,但是多数学校都保持了一点,帮助家长发现孩子的兴趣。我有时在想,如果我的孩子以后就是爱动物,爱交友,不爱学习知识,那她想当个动物园管理员或者演员我可以接受吗?如果可以,那我就能看见她的兴趣。

点评

最近孩子喜欢街舞,毫不犹豫的支持  发表于 2014-11-27 1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11-29 10:41:32 | 只看该作者
交友,玩泥巴,剪纸,爱动物等等,要玩到一定层次,并不容易。对于愿意主动学习的人,容不容易无所谓,因为那是自愿自发的。
不入流只是世俗说法,行业本无高低贵贱,高低贵贱乃人为所定。
有个企业家曾说,即便让他去扫大街,他也能将扫大街的工作做得像模像样。这我信,主动积极的人何至于走投无路。

爱动物,爱交友,真爱的话,必然要涉及到相关知识,层层深入。人是会逐渐成长的,不会总停留在光会说“我爱你”那个层面,否则就不算真爱了。即便一时的兴趣,将来不也算得上美好的过程和回忆么。

想当个动物园管理员或者演员我可以接受吗?家长接不接受在其次,重要的是当事者本人接受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4-1 16:32:46 | 只看该作者
洋爸的讲话深刻,值得我反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9-5 16:33:08 | 只看该作者
既然留脚印不犯法,我也留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1-23 10:02: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知识渊博知识爸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3-7 15:11: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5-21 11:24 , Processed in 0.094161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