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8383|回复: 1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台梭利教育~~《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连载 孙瑞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23 18:0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


<p align="center"><font color="#a43b44"> 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font color="#a43b44"><img src="http://image2.sina.com.cn/club/baby/j/c.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2004年10月13日 10:30 《捕捉儿童敏感期》

  多少父母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水?他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这一切,揭示的是儿童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秘密——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以孙瑞雪为首的幼儿教育专家团队发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他们还发现,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孩子,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敏感期的种种表现。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始终没有进入更多家长的视野。




<p align="center">


<p align="center">社交


news.dayoo.com   2004年12月20日 14:46   来源: 现代育儿报







  2岁10个月的樊琦刚入院时情绪低落,拒绝老师抱她,拒绝小朋友拉她的手,排斥周围一切事物。

  樊琦的妈妈常给她带很多零食。刚开始她把零食抱在怀里,不要说和别人分享,甚至都不让人看一眼。但最近她开始喜欢站在旁边,看小朋友们玩,看小朋友们分享食品。有时她会自我安慰地说:“我也有吃的,就不给你们。”

  那天刘寰宇正在和小朋友分享食物,樊琦走到老师身边说:“老师,我也想吃。”“你可以问问他愿意不愿意和你分享?”“他不给我!”“你没问怎么知道呢?”樊琦壮着胆子走了过去,小声问:“你能给我分享一个吗?”刘寰宇干脆地说“行!”给了她一个。

  樊琦很快吃完了,接着又问:“再给我分享一个好吗?”这次刘寰宇没有给她,而是提出了要求:“那你也给我分享。”边说边指着樊琦手里的食物。樊琦犹豫了一会儿:“好———吧。”小心地拿出一个和刘寰宇交换。两人交换了几次,看上去都很高兴。

  有时候别的小朋友带了吃的没给樊琦分享,她会很生气地说:“你不给我分享,我不和你玩了。”还要求别的小朋友也不和那个小朋友玩。就这样她开始有了自己交朋友的方法,还常对老师说她最喜欢和谁玩、谁对她好、谁最坏等等类似的话。(秦莹)

  <font face="仿宋_GB2312">点评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在我们这里,孩子们有权将自己的东西带到学校。在自由自在的活动中,孩子们借助食物和玩具建构最早的人际关系智能,认识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font face="仿宋_GB2312">  有一次,三个男孩(4~5岁)来到校长办公室,每人手中拿两个模型蜘蛛侠,要给两个校长和我描述蜘蛛侠的特点:“他的胸前有一个蜘蛛”,“他的嘴像老头的嘴”……他们拿着蜘蛛侠在桌子的上空摆来荡去,显示了一会儿,又把阵地转移到大厅里。我们三位校长对视一笑:三个孩子都到了身份确认的敏感期。这一共同的敏感期和共同拥有的玩具,使他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还自动组成一个行动小组。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是在军队式的集体中建立的,而是通过自由选择伙伴、长期自由交往、对话、活动的过程而建立的。人是社会的存在者,正常儿童愿意和其他人交往与合作。因此,儿童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应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混龄的)而和谐的———一切该发生的都自然发生;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孩子们和老师们互相尊重、平等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 此帖由 寒风独立 在 2005-09-13 22:25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18:08:38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我是孙悟空 news.dayoo.com   2004年12月13日 15:00   来源: 现代育儿报        两岁半的胖胖是我们班的新生,他最大的兴趣就是模仿孙悟空。有一次,我亲了一下怀里的他:“哈哈,被我亲到了吧!”我以为他会开心地笑,没想到他一语惊人:“妖精才会哈哈地笑,孙悟空是哼哼地笑!”   胖胖每天带着金箍棒来幼儿园。他认定自己就是孙悟空,把打妖除魔视为己任。一天,娄域带着奥特曼的面具在后院里玩,被胖胖追打得满院跑,说是要打妖怪。平时胖胖的一言一行也都模仿孙悟空,与小朋友有冲突时就说:“看俺老孙怎么收拾你!”回家时则对我说一句:“师傅,老孙告辞了!”   为了帮他建立正确的概念,我反复跟他说这个世上没有妖怪,也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告诉他“你是胖胖,不是孙悟空”。刚开始他并没有理会,可大家都这样说的时候,他一下子委屈地哭了。那一刻,我开始怀疑自己这样做是不是正确,我不能肯定他的状态是一种单纯的模仿,还是一种神游。(徐颖)   <font face="仿宋_GB2312"> 点评: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儿童向往做神通广大的“超人”。大多数孩子都曾想像过自己是孙悟空,有些孩子收集孙悟空的书,画孙悟空,反复看电视剧《西游记》。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儿童有神的敏感期,崇拜神,热切地认识神,搜集神的故事;想像神,进一步夸张和设想神,编织神的神话;希望神在现实中出现、想像自己和神在一起,想像或期待自己就是神,神游天下。当儿童不能把自己和故事分开时,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个神。把这个现象称作神游最名副其实。根据儿童发展是人类发展缩影的理论,我们可以从现存的神话和宗教以及一些供奉神的原始部落印证这一点。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四五岁或者更早一点,儿童就会根据自己的心理状态去崇拜一些偶像。通过观察我发现,那些成长在强权中的儿童崇拜强大的、有暴力倾向的神,这有点像人格替换,借助强大的神去面对强大的父母和老师;那些生长在平和环境中的孩子,会崇拜智慧和美丽的神。 <font face="仿宋_GB2312">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身份确定的敏感期,他会选定一个偶像并时时模仿。“我是忍者神龟!”“我是超人。”我常常听到这些话。通过吸收偶像的人格特点,儿童建构自己的人格状态,最终形成自我。我们推想胖胖也可能正处在这一时期。 <font face="仿宋_GB2312">  这个敏感期过去后,你再这样叫他,他可能会不高兴,会说:“我就是我。” <font face="仿宋_GB2312">  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度过人类的童话期,帮他走向成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18:10:20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信任 news.dayoo.com   2004年12月06日 15:59   来源: 现代育儿报   班上来了个两岁半的小男孩,名字叫“小浪底”。他长得很恬静,再加上这么个不一般的名字,我忍不住格外关注他。   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小浪底”刚来的几天里总是哭,特别是早晨妈妈离园时,他撕心裂肺的哭声总让妈妈一步三回头。妈妈走后,他才能逐渐恢复平静,但除了让老师抱外,拒绝与任何人交谈。   我试图接近他,在任何一个能见到他的机会都向他微笑。渐渐地,他也向我报以微笑。他的笑很有意思,笑容收得特别快,但非常纯真。   那天吃午饭时,我发现“小浪底”孤零零地坐在小桌旁,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小朋友,当他把目光转向我时,我向他招了招手。令我惊喜的是他也向我友好地招招手,动作很优美。我又向他回报了一次招手,他也回报了我一次,并向我这边走来。   那天以后我开始与他交谈。他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适当的场合,我们以招手传递彼此的信任,那感觉真好!(闫华)   点评:   对儿童来说,初到一个新环境,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哪些地方安全?哪些人友好?哪些人可以信赖……当他感觉某个人值得信赖时,就会亲近这个人,追随他,允许他抱。因此,面对每一个新入幼儿园的孩子,老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熟悉环境,比如首先熟悉卫生间。   成人到了新环境也是这样。大学生也会由于调整班级、毕业等变动,感到失落、烦恼、揪心。只是由于经验和理智,他们的感受没有儿童那样强烈而已。成人也都曾感知结识新朋友的重要,那会让你的心安定,给你精神慰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18:14:21 | 只看该作者
爱咬人的玮玮 news.dayoo.com   2004年11月29日 16:27   来源: 现代育儿报    中午刚吃完饭,两岁的小男孩玮玮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着,玮玮则满脸歉意和恐惧,语无伦次地为自己辩解,说是为一个玩具吵了起来,然后就用牙齿咬了明明。   我觉得有点奇怪。玮玮是一个很乖巧、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平时没发现他有侵犯性行为,为什么会咬同伴呢?解决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后,我突然想起,前几天曾发现玮玮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当时我还以为他是无聊,就提醒他去玩耍。现在想来,玮玮可能是在用舌头和牙齿在感知物体,探索环境。(文文)  <font face="仿宋_GB2312">  点评: <font face="仿宋_GB2312">  我们发现一些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出现用口腔即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应该在两岁以前完成。 <font face="仿宋_GB2312">  玮玮是在用“咬人”这种方式来弥补自己滞后的口腔敏感期。我对他妈妈说:“这些天留意玮玮,给他提供可以咬、尝的东西,比如橡皮圈,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干净的、不同质地的物品等,以满足他口腔的味觉和触觉。”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过了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发生玮玮咬别的小朋友的事。 <font face="仿宋_GB2312">  儿童无意中用牙齿、用口认识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齿攻击有着本质的区别。儿童长牙时要使用牙,舌头发育时要使用舌头,这是1岁左右孩子的特点,他们用牙不断咬、咀嚼东西,把东西塞满一嘴,但并不咽下。偶然也会把自己卡住,但很快就学会了调整。饼干、苹果都是孩子发展口腔的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18:17:56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空间的敏感期 news.dayoo.com   2004年11月15日 16:31   来源: 现代育儿报   两岁的淼淼最近到了探索空间的敏感期。他总喜欢扔教具,我告诉他:“淼淼,如果你想扔东西可以去扔弹力球,教具是用来工作的。”把弹力球给他,他立刻扔出去,发现弹力球着地后会弹起来,非常欣喜地捡回来,再同样扔出去。   重复多次后,他又把弹力球从桌上扔下来,试探这样是否能弹回来,发现结果一样;又把弹力球从教具柜上扔下来试探,发现结果还是一样,同样非常欣喜。(吕景球)   点评:   这是一个探索空间的例子。这个敏感期应当在1岁前出现,淼淼的这个敏感期滞后了。老师在非常认真、耐心、谨慎地帮助他补上这个敏感期。扔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非常重要。   当老师告诉孩子扔错了东西或扔错了地方时,孩子常常会故意再犯一下错误。这是孩子的共同特点,他在试探你是不是爱他。这时,我们的老师通常只需理解地笑一笑,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一遍遍地帮助,直到孩子纠正过来。这之后,儿童就会自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18:18:52 | 只看该作者
<p align="center">位置的秩序  -------------------------------------------------------------------------------- news.dayoo.com   2004年10月04日 15:08   来源: 现代育儿报       孙瑞雪    儿子安吉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入睡前要听我读书。记得他一岁两个月时,有一天我感冒了,怕传染给孩子,就让他爸爸给他念书。安吉不愿意,拿着书非让我念,我便躺在床上念了起来。刚念了一会儿,安吉“哇哇”大哭,我莫名其妙,只好安抚他:    “妈妈这么难受还给你讲故事,你为什么还哭呀?”安吉根本不听我的,把书扔到床上,继续冲我发脾气。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挣扎着坐起来,把安吉抱到我怀里,接着读书,他立刻安静下来,开始全神贯注地听故事。    我知道了,这是我们俩一贯的阅读姿势。    安吉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来客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安吉看了看坐在对面的爸爸,又看了看我,不安了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哭了起来。大家以为他饿了,忙着给他夹菜,可他推开筷子继续哭,怎么哄都没用。他坐在我怀里指着对面的爸爸喊:“爸爸,爸爸。”我把他送到爸爸怀里,他却又指着我喊:“妈妈,妈妈。”我突然意识到:平时吃饭时他总是坐在爸爸妈妈中间,今天为了照顾客人,爸爸坐到了我们对面。一桌人全体起立调换位置,让安吉坐回他爸爸和我中间。安吉这才安静下来,开始吃饭。(潘王荣:安吉妈妈)  孙瑞雪点评:    儿童位置的秩序感并不是一直存在,等到他对事物的位置“变变也行”时,他对事物的独立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便有了飞跃。    儿童位置秩序感的发现,是蒙特梭利对儿童心理学的一大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3-24 10:35:43 | 只看该作者
好!我想研究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3-24 10:38:11 | 只看该作者
好!我想研究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3-29 10:49:15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这么深奥,我要好好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4-5 12:48:45 | 只看该作者
这也需要家长很细心哦!而且白天如果给保姆带,或幼儿园老师不负责,也是很没办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5-18 08:23 , Processed in 0.08136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