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lah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子有方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3 04:49:0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 增强家庭的吸引力     这些年,孩子离家出走的事情屡屡发生。每一次出走事件背后都有一串揪心的故事。出走的孩子身心受损,孩子的家长心急如焚,学校老师四处奔忙。这究竟是为什么?  在北京,一位10岁的小男孩出走了,只带了自己积攒的50元零用钱。他怕钱丢了,老用小手捂住,结果还是在汽车上被小偷发现偷走了。他本来打算去找在上海出差的爸爸,没钱上火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心沿铁路线走着去找。他连哪条是去上海的铁路线都不知道,约摸走了三四十里,天黑了,他又渴又饿又困,一头栽在干沟里睡着了。多危险啊!幸亏遇到了好心人,与北京联系,他被接回了家。他为什么出走呢?临走前留给妈妈的一张字条就是答案:“妈妈,我得不了‘双百’,我不上学了。我找爸爸去。原来,家长对他期望值特高,却又不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高价转入重点小学,高价请两位家庭教师,省吃俭用,受苦受累,连电视都不看,只求孩子学习好,得“双百”,成人成才,为父母争口气。孩子出走之前,因一次小考没考好,被妈妈打了一顿,只想一走了之。  1993年,《人民日报》曾连续登载了关于一个女中学生离家出走的 4篇文章:女中学生父母写的《望女成凤,“凤”飞娘痛》,女中学生写的《请您们试着了解我--流浪女学生邢建奇给父母的一封信》,记者的报导《"凤"归故里,全家团圆》以及记者的长篇通讯《凤兮归来--邢建奇出走的前前后后》。这组文章,具体而深刻地告诉我们家长高压教育带来的苦果,告诉我们孩子们多么渴望得到父母适合孩子特点的真爱和理解。邢建奇父母在文章中写道:“孩子出走之后,我们的头脑才清醒过来。在阵阵痛苦中反思对孩子的教育确有不当之处,真是后悔莫及。我们这两个不称职的父母为了寻找出走的女儿,曾两下广州,四去郑州,沿京广线转了几圈,钱花完,苦吃尽。在那拥挤的车厢,在那盛夏伏天的广州,曾几次晕倒。顿足捶胸,欲哭无泪。愿天下父母能……从我们女儿出走中领悟出一点道理来,那样对于我们也算是一种宽慰了。”  上述两个孩子出走的例子并不是个别现象,在记者的长篇通讯《凤兮归来》中有一段这样的话:“邢志文、李培菊四处寻找女儿的一年里,在广州、郑州、武汉等地火车站、派出所,看到的是一摞摞寻找出走学童的照片、启事,也碰到许多像他们一样心急如焚的父母。在去承德的路上,李培菊曾遇到张家口七中的同志,他们在寻找 4名离家出走的男生,在路上又听到了消息,该校又有 9名女生也在合计出走……据统计,1992年1月3日,仅广州火车站就截下了900名9~15岁的学童,其中大多数是弃学闯天下来了。”多么怵目惊心啊!希望广大家长都来重视并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从许多孩子出走现象分析,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主要有:  一、学习压力过大,家长(老师)教育方法不当。孩子总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看不到好脸色,听不到好话语,甚至挨骂遭打。  二、人际关系恶劣,环境不适应。有些家庭虽在学习上对孩子压力不大,但是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唇枪舌战甚至大动干戈,有时还迁怒于孩子。有的离异之后,对孩子不负责,要么不管,要么喜怒无常。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小时把孩子完全交给祖辈抚养或由他人代养,孩子大了才领回家来。孩子的心与父母格格不入,如陌生人。这样的家庭情况,一有诱因就容易造成孩子出走。  三、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近些年,一些传媒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信息。诸如少年离家到深山学艺或参禅司道的影视片,赞美流浪生活的流行歌曲,青年男女私奔的文艺作品等等,使个别年幼无知的孩子想模仿他们,去寻找一种向往的生活。  四、外力胁迫。有的孩子加入了不良少年团伙,不良少年把夜不归宿在外边“刷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吃、喝、玩、乐,逍遥自在。尽管其中有的孩子不一定想离家,但团伙强力胁迫,只好从命。  孩子出走的原因也许单一,也许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解脱,于是一走了之。其实,出走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添新的挫折和压力,甚至带来灾难。然而这又是年少无知的孩子不能预测的。为人父母者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孩子离家出走事情的发生。  首先,家长要认真研究一下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包括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孩子能与父母沟通,他会及时把面对的其他压力告诉家长。家长把握了孩子的心态,就能进行疏导,预防孩子出走。如果家庭人际关系不好,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压力,孩子与家长隔膜,难以了解其他情况。这种状态下,家长要努力做好自家的“减压”工作,坦诚地面对现实,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把对家长的不满通通说出来。家长冷静思考,该承认自己缺点错误时, 勇敢地承认,向孩子表示谦意。 有了交心的基础以后,进一步与孩子沟通,互相谈出面临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对于已经出走过或有出走念头的孩子,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和分析。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家长心里很着急、很痛苦。有志气、有责任心的孩子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正视各种矛盾和压力,与老师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学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信孩子,也让孩子自信,他有能力处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烦。  第三,家长要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家庭教育不当,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导因。很多家长"自居心理"极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是为了孩子好,一贯“理直气壮”。正是这种"理直气壮"会带来苦果。建议这样的家长尽快改变“自居心理”,听听专家、老师和孩子的意见,增加一些 “自以为非”的思想, 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家长教育态度、方法的改变,会促使孩子出现接受教育态度的改变,不良的隐患可以消除。  第四,建议家长多与教师以及孩子的同学接触。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知道很多关于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些异常表现也会提早得知,能及时采取措施。家长与教师孩子同学的接触应自然、坦诚,保证获得信息的真实性。   最后,在家中多观察孩子,有异常反应及时沟通。      少年儿童中的自杀现象——加强珍惜生命教育,防止悲剧发生       如果说孩子离家出走,使家长心急如焚、悔不当初的话,而孩子自杀给家长带来的则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平平安安的家庭,谁也不愿说起自杀这种不吉利的事情,对于少年儿童的自杀,更是讳莫如深。然而,现实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虽然比例不大,影响却很。对于出事的家庭,是致命的打击。值得注意的是,少年儿童自杀案例有增加的趋势。据调查,北方某大城市,每年自杀的中小学生约有30—50人左右;南方某大城市的一个地区,9 个月内,发生中小学生自杀事件13起,3人抢救无效死亡。13名学生中,女生居多,共10人,男生3人。其中,小学生1人,初中生9人,高中生 3人。笔者在一次研讨会上获悉,目前,中国青少年儿童自杀的比率,在国际上处于中间偏上位置。预防少年儿童自杀,是社会、学样、家庭的共同责任,而家庭首当其冲,因为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又最珍爱他们。  少年儿童自杀的导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焦虑心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焦虑可能发生在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时,看到南方某大报头版赫然登着《三个少女集体自杀说明了什么?》我赶忙读完了这篇报导,太令人惋惜了!几个小学高年级的活泼可爱的少女,竟是为了学习不太好,喝农药自杀了。本来,还有一个女孩被"动员"参加集体自杀,因当时患病没有在场才幸免了。在北京,有一位初二的少女,学习很好,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而他们班的学习成绩总不如别的班,她想了许多办法也不成。责任焦虑加上成就焦虑,使她走上了绝路,她从11层高楼上跳了下来。她在遗书中学道:“……我真的爱咱班, 爱班上每个同学。 如今,最后一招我必须执行(指自杀)。我想,这一招肯定有效”(她在自杀前曾对母亲说:“用我一个人的死,可以换取全班同学终考成绩好。”)这个女孩很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只可惜她认识问题片面,把全班的学习压力都放在自己稚嫩的肩头上。至于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总怕别人超过自己,为了一次考试失误而自杀的事例,也屡见不鲜。学习能把人逼死,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确是惨痛的事实。  二、封建迷信导致少年儿童自杀。某报载,南方一个山区,几个小学女孩子外出打草。其间,一个女孩儿想用草算命,看看谁的命好,谁的命不好。算的结果是几个人的命都不好。回家的路上,为首的孩子说:“命这么不好,还回家干嘛,上学干嘛,不如死了算了。”有的孩子反对,屈于从众心理的压力,只好就范。几个妙龄女孩手拉着手一步步走向深深的河水。  三、团伙胁迫或受屈辱无奈导致少年儿童自杀。东北某地,一批小学、初中的孩子结成了团伙,一个孩子自称为王,订了人人要有“忠心”的戒律。一天,“大王”要考验他的属下,他集合了群孩子,命令两个孩子当场自杀以献忠心。可怜两颗幼小的心脏就这样停止了跳动。1995年元月3日,成都市51中初一(7)班陈明志同学在家上吊自杀。他的遗书中说明了原因:“……妈妈我从到51中学以后,××他在学校里每天打我我都不敢对你说。只要对你说了,你去学校说他几句,第二天他就会打我。12月20日你给了我42元钱吗?我交了34元,掉了 2元,给了××2 元,修车 1元,还有 3元在桌子上。我今天自杀是××笔(逼)我的,他叫我给他10元钱,只要不给下午就要打我。我又没有钱只有自杀。今天早晨他还打了我……”可怜的孩子,面对违法违纪的××为什么不勇敢地奋起反抗呢?据说,那所学校知道××经常期负人的事,但是没有采取有力有效地措施。  四、赌气、强烈的自尊等也会导致少年儿童自杀。一初中男孩,因刷碗时留下一个脏油碗没刷,被严厉的父亲打了一个耳光,跑出家门自杀了。另一初中女孩子,因为家长不给她买白色新球鞋, 她不能按要求参加运动会的集体出场式,服毒自杀了。 两个工读学校学生当众打赌:敢不敢喝敌敌畏,一瓶药分两份,居然当众喝了下去……  少年儿童自杀的原因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因为直接导因简单,一调查就清楚;说复杂,是孩子们的心理因素,家长们往往不了解,又往往不重视,难以预料可能发生的悲剧。那么,怎样预防少年儿童自杀的惨剧发生呢?  家长们应该对孩子加强珍惜生命的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教育孩子懂得钟爱自己的生命是做人的最可贵品质之一,更要懂得自己的生命与父母、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一个生命不存在了,给父母、家庭、社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孩子是好孩子,是有希望的孩子。家长不妨将母亲怀孕生产期间的苦累、煎熬以及抚育的艰辛讲给孩子,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来之不易。  家长们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耐挫能力,培养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他们豁达的胸怀。教育他们分清自尊与虚荣、 要强与逞强的界限,任何时候, 不能以生命作为虚荣和逞能的代价。  在平时,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说出心里话。对孩子的苦恼、忧虑,不但要认真听,而且要认真对待,要切实采取措施去解。因为,在家长看来是不值得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可能是很大很大的事。前述那位跳楼自杀的小女孩,曾不止一次跟妈妈说过想自杀的事,而且自杀前有许多异常的表现。母亲有所重视,但重视不够。本来悲剧是可以避免的。那位女孩的姥姥在与孩子的遗体告别时,流着眼泪说:“你的离去,是教育的失误。”说得对,既是学校教育的失误,也是家庭教育的失误。  少年儿童自杀,这个话题,值得研究、讲座的内容很多很多。我希望家长们不要因为话题不吉利而根本不去想一想。这样的事情少发生一件,我们大家都少一分难过。   孩子也是大写的“人”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如果我们对某些家长说, 您应该把孩子当人看待,肯定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我自己的孩子,疼不够,爱不够,家庭的未来都寄托在他身上,能不把他当人看待?难道我会把他当做小狗、小猫?恕我直言,当某些家长对孩子宠爱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孩子往往失去了人的尊严;当孩子不令家长满意,家长恨铁铁不成钢、滥施惩罚的时候,孩子往往也失去了人的尊严……  题目中大写的“人“是什么意思?是指独立的人格,必有的尊严,必有的权利。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维护尊严、保证权利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人”来。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此,我想列出某些家长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几种表现,以期引起家长重视。  一、居高临下,指挥一切。  家长高高在上,一副威严的面孔,指挥孩子的一切,你必须好好念书,给我考大学;你必须给我上××班、××班,不爱上也得上,没商量;双休日听我安排,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不必讨论;让你买什么你就买什么,一点不能自主,否则不给你出钱;你的前途,服从我的设计……这样指挥,已经把孩子当成一架“小机器”。  二、宠爱笃深,呵护备至。  爱需要理智,宠爱往往走偏。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特级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要高档,穿要名牌。风不能吹,日不能晒,雨不能淋。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一家大人围着孩子转,要东绝不给西。逢年过节过生日,送钱赠物没节制。只要求念书,什么活也不用干,即使孩子该干、能干的事情,也一律由家长包办代替……在这种状态下,孩子还能学会过正常的人的生活吗?做人的尊严被“瓜分”了。有些家长已经发现,孩子被庞得没有人样了。  三、 训字当头,不许发言。  有的家长误把“训”当教育,天天训孩子,有事没事训几句。虽然没有什么新词,训不出名堂,却天天得过“训瘾”。孩子真的出了问题,或者考试成绩不好,或者犯了什么错误,这些家长则滔滔不绝,大训不止,大道理讲了一大堆,要求提了一大串,不管孩子是否听懂,也不管孩子是否能做到。最令人遗憾的是,不允许孩子解释,更不许提出不同意见,不能表态:“懂了”,“是”,“我改”。这种情况下,孩子也没有了尊严,没有了权利。  四、 讽刺挖苦,精神虐待。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脱离实际,非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排在班上前几名。上小学,对“双百”最满意,98分、99分就得挨批;上中学,要平均90分以上,不到90分的科目,视为学习不好。如果有的孩子成绩处在中间或偏下状态,一些家长的话就很难听了:“你不要强,没出息”,“我看你是榆木脑袋,开不了窍了”,“你太笨了,这点功课都学不好,还指望你干什么”, “老师教你的知识,你全就饭吃了”, “就你这德性,长大等着喝西北风吧”,“钱是白花了,好吃的白给你吃了,废物点心”……这样的讽刺讽刺挖苦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什么?是奋起的勇气,还是难言的疼痛?是增强做人的自信,还是越来越灰溜溜的?恐怕不是前者。  五、 滥施惩罚,不顾后果。  有的家长不只口头上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还滥用惩罚。我们调查发现,从城市到农村,有 8%—12%的家长对孩子常常采取打一顿的方法。挨打的孩子,往往开始害怕,过一段时间就被打“皮”了,更难教育。触及皮肉的结果,可能造成灵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会扭曲。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一气之下,把孩子打成重伤,甚至命丧黄泉,成终生悔恨。1992年11月13日,武汉市小学生夏辉被父亲捆起来吊在房子横梁上,因呼吸衰竭死亡;贵阳市 7岁小学生谢晔被父亲用火钩烙成重伤,父亲被送上法庭;1987年12月21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年仅 9岁的四年级小学生夏斐因为期末考试两门课成绩低于90分,由于害怕,向家长隐瞒,被亲生母亲毒打 4个小时后死去;1992年11月26 日下午6时,沈阳市辽吉物资经营处经理王甫,因 8岁的儿子王小川不听话,上去踢两脚,扇一个耳光,活活把儿子打死……类似的例子每年都发生若干起,实在令人痛心。  以上列出的几种现象,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家长们是否察觉到,的确有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有两个基本原因,一个是在部分家长身上残留着封建家长制的余毒,子从父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一切家长说了算;另一个是情感冲淡理智,要么娇柔宠溺爱无度,要么施教言行无度。这些家长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认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  把孩子当“人”,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家长应努力做到:  一、清除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余毒,改变“我说你听”、“我打你通”那种支配一切、指挥一切的错误观念。孩子必须管教,但又必须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平等成员。家长与孩子, 既有“领导”关系,又有“同志”关系。在施教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年幼无知,认识可能片面,可能错误。家长了解了,才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二、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确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功”的思想。在激烈的升学竞争面前,家长要有多种准备,不能把挤过“独木桥”当成惟一出路。要看到成人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要看到各行各业都有能人。在小学阶段,指导孩子全面打好素质基础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素质基础,有了基本能力,走到哪里都能较快适应,开创一番新天地。  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家长对孩子的爱,天经地义,但是决不可信马由僵,走向极端。任何事情,物极必反。面对孩子,家长应有一种自控意识,保持理智,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使在孩子令自己特别生气的情况下,也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教育就会失败。  我想告诉各位家长:尊重孩子的家长,更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尊重,使教育有了一个良好的前提。       孩子是明天的人才——家庭教育要面向未来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明天的人才。家长们常常在心里描绘着孩子的未来,孩子是一个如何如何的人才,却很少想到,明天的社会要求什么样的人才。而认识明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指导今天的教育所必须的。我们很难具体、形象地描绘明天社会的图景,但是许多研究未来的学者、专家给我们提供了明天社会发展的若干趋势:  明天的社会是超工业化社会或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手工重复劳动会大幅度减少,从事信息和服务行业的人会大大增加。  明天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类 300年来重视物质和能量的趋向将发生重大变化。 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将从不同侧面、 在不同深度上与信息打交道。  明天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所有的人必须学会学习,人的一生,不再明显地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终身接受教育,将是人生的重要特征。每个人工作变更的频度会大大增加,不会学习的人肯定是落伍者。  明天的社会是持续发展的社会。 社会在竞争中持续发展, 也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最好条件。社会与人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  因此,明天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肯定是很高的,而且会越来越高,永远不会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时候。邓小平同志 1983年国庆节书赠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瞻远瞩,道出了现代教育的真谛和大趋向。199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发展方向。近几年,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大政方针。中小学和幼儿园是基础素质教育阶段,我们每位家长都应对素质教育有基本的认识, 配合学校,为全面打好孩子的素质基础努力。 要切实重视孩子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能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成才轻成人。为了适应明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孩子能在社会上立足,发展自身,发展事业,贡献社会,家长们应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以下几方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 生存意识、生存能力。  社会向高科技、 信息化发展,并不意味着人的生存更容易, 恰恰相反,一个没有生存意识、缺乏生存能力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对他灌输一种思想,你将来会面对生存的挑战,必须从小做好准备。有的家长拼命挣钱,想为孩子留下金钱和产业,如果忽略了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的培养,孩子长大难免成为“败家子”。培养生存意识和能力光靠说教不行,必须给孩子自己学习生存的机会。根据年龄不同,给孩子劳动、交往、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克服困难的机会。日本开辟了几十个无人荒岛,把孩子们带进去,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活下来,磨难时间依年龄而定。 这就是在锻炼生存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磨炼夏(冬)令营,吃苦夏(冬)令营,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在家庭中,家长能否主动为孩子创造机会呢?  二、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有的孩子很不合群,甚至成了孤独的“小可怜”。我们提倡培养竞争能力,又往往忽视了培养合作能力。竞争与合作并不是对立的。一个没有合作意识与能力的人,能够在竞争中取胜吗?竞争,需要个体的智慧和能力,但绝不是单纯的个人奋斗。团结、协作,在未来社会更需要。家长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要从培养孩子的合群能力开始,把孩子送进孩子群里去,看孩子的再现。如果能与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就是好的开始, 如果有距离,甚至格格不入则要具体帮助。 先选一位跟自己孩子能说话的孩子,让他们一起说,一起玩,有了基础,再扩大点范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教给孩子合作办事的方法并给他们实践的机会。有的家长,连孩子当小干部都不愿意,实在是胡涂观念在作崇。  三、创造意识、创造能力。  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对人的创造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社会中,一个循规蹈矩、沿习旧制的人将成为人群中的弱者,而一个具有创造意识与能力的人,将会充满发展的活力。现在,许多国内外大型的现代化公司和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很注重考察应聘者的创造能力。有的企业明文规定,其雇员在三年内没有什么创造性业绩的予以解聘。在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对创造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是一个很薄弱的五一节。有些教育措施和方法不但不能培养创造精神,还会扼杀创造精神。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在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方面给孩子以支持并提供一些条件,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和能力,家长要重视,给予必要的鼓励指导,自己不懂,也可请内行人帮忙。  四、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在信息时代,信息意识与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信息将成为战略资源,谁吸收占有的信息多且快,谁将成为富有者。信息能力还包括筛选、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孩子的信息意识与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家庭中利用报刊、书籍、电视广泛地吸收信息,家长要与孩子讨论感兴趣的信息,在讲座中提高吸收、鉴别能力。这些可以在茶余饭后一起外出活动时进行。有些家长,利用休息时间,跟孩子一起剪贴报纸,进行分类整理,这是培养孩子信息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也可以指导孩子利用日记、周记,摘录一些感兴趣的信息。另一方面, 要让孩子学习计算机。暂时买不起电脑的, 可以参加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也可以先买一台学习机让孩子练习。有了条件,则要购买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要接受教师或其他内行人指导,要安排好大趋势,1997年北京进入英特网的已有几十万用户,增加速度极快。在美国,1996年所有中小学都上了英特网,1997年是美国的网络年。看到这种趋势,家长要有充分准备,并行动起来。  明天的社会更美好。孩子是明天的人才,为了使孩子在未来有美好的前途,我们的家庭教育要立足今天,面向未来。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4-12-13 15:21:1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辛苦,先收着慢幔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4-12-13 15:38:49 | 只看该作者
占个位置,回头再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4-12-13 22:07:47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先顶住!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4-12-14 03:20:2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不错,还没看完,先加威再接着看。lahu 初三年     注册日期: 2004-07-27来自: 淡水湖边帖子: 2085 精华: 5现金: 57 金币资产: 10859 金币声望: 3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4-12-14 03:22:02 | 只看该作者
说到做到!
lahu  
初三年





注册日期: 2004-07-27
来自: 淡水湖边
帖子: 2085
精华: 5
现金: 57 金币
资产: 10859 金币
声望: 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4-12-14 09:04: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谢谢!05lahu  
初三年





注册日期: 2004-07-27
来自: 淡水湖边
帖子: 2085
精华: 5
现金: 57 金币
资产: 10967 金币
声望: 3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4-12-14 09:08:09 | 只看该作者
lahu  
初三年





注册日期: 2004-07-27
来自: 淡水湖边
帖子: 2085
精华: 5
现金: 57 金币
资产: 10967 金币
声望: 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4-12-14 14:15:33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写得真够全面的的了,就象读了一本书,不仅有理论,也有实践和具体措施,很有启发。比如对付小孩磨蹭、马虎两种毛病的方法,我马上就可以回去实施。
好文章不是读一次就可以的,以后要经常来看看。楼主一定要顶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4-12-16 06:32:0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本好书,收藏了,谢谢!
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5-17 15:11 , Processed in 0.08715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