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23|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读《给教师的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4 11:5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心仪已久,好不容易托人在外地购得,如获至宝。原以为教育专著晦涩难懂,让人望而却步。谁知一看才知真正的专家的专著是通俗易懂,语言朴实无华,这不是说教,而是谈话,是作者与读者的倾心交谈。它说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欢乐、教训和经验。它热情洋溢,富有诗意,既有精辟的理论概括,又有生动具体、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还穿插着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热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动,随着作者感人肺腑的谈话,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对错与得失。  作者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下此书。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些教育思想、反映的教育规律仍然具有时代性、先进性。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比较他的《公民的诞生》、《睿智的父母之爱》、《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觉得《给教师的建议》,更能全面的反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早在青年时代,苏霍姆林斯基就认定“学校工作是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工作。”他也确实把自己的心血和全部生活献给了儿童,献给了地球上最光辉的事业——教育。读完此书,你的心会被撞击、被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象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他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 他提出学校不是存取知识的仓库,而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种。孩子们的秉性千差万别,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新课程倡导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领导的学校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注定要落伍的。他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能给每位教育工作者以启迪。  现摘录几段与大家共享: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请你记住,在每一步路上,儿童的面前都可以展现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就这样,儿童浸沉在童年的这样平稳的、缓慢的、但又不可阻挡的河流里,他会忘记了他今天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而这一点又是毫不足奇的事。请你不必惊奇,我亲爱的同事,当你问到儿童的作业时,他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回答你:“我把作业的事忘了。”他说到这一点时,好像自己并没有过错,而忘了做作业倒好像是件奇怪的、不可理解的、使他惊奇的事。你不必惊奇:在课堂上,儿童盯住了树影投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看得入了迷,所以对你说讲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听进去。是的,他没有听你讲课,这是真实情况,因为他浸沉在童年的河流里,他对于时间的感知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你要做的完全不是这样的事。我劝你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 。而更为重要的是:你也不妨有时候去乘一乘儿童的船,跟他们在一起待些时间,用儿童的眼光来看看世界。请你相信,如果你学会了这样做,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就会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那些冲突:教师不理解儿童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到底要求他怎么做。读到这里,你是否对儿童更加多一分宽容呢? 《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正像医生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医生首先是人道主义者。可是如果他竟对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那他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医生吗?而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有时直接对他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吗?这是不能容许的。  “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于,要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人生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使我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如果别人都能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它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 “我们当教师的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它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生活中站住脚。” “我们崇高的使命就在于: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一条生活道路,不仅有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获得生活的欢乐,有自尊感。” “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 ——“只有冷酷无情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里希望着不懂教育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  它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的灵魂得以洗涤。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他为做好一个校长,给自己规定每天至少听两节教师的课并加以分析;他曾32年如一日地写着自己的“教育日记”…… 我想,当你了解他那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生,领略他的卓越成就,你也同样会产生敬仰之情,他可以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教科书。 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此帖由 八根儿 在 2005-11-14 14:29 进行编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chenximother + 1 + 1 我很赞同。深深地震撼心灵的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11-15 23:00:5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把此篇发到我女儿学校的网站上,不知教师们有何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11-16 00:31:52 | 只看该作者
《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请你记住,在每一步路上,儿童的面前都可以展现出某种新的、未知的东西,这东西使入了迷,占据了他的全身心,他不仅顾不得想别的事,就连时间的流逝也感觉不到了。就这样,儿童浸沉在童年的这样平稳的、缓慢的、但又不可阻挡的河流里,他会忘记了他今天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而这一点又是毫不足奇的事。请你不必惊奇,我亲爱的同事,当你问到儿童的作业时,他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回答你:“我把作业的事忘了。”他说到这一点时,好像自己并没有过错,而忘了做作业倒好像是件奇怪的、不可理解的、使他惊奇的事。你不必惊奇:在课堂上,儿童盯住了树影投在教室墙壁上的跳跃的光点,看得入了迷,所以对你说讲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听进去。是的,他没有听你讲课,这是真实情况,因为他浸沉在童年的河流里,他对于时间的感知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坐不安稳的坏典型,——你要做的完全不是这样的事。我劝你轻轻地走到他跟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 。而更为重要的是:你也不妨有时候去乘一乘儿童的船,跟他们在一起待些时间,用儿童的眼光来看看世界。请你相信,如果你学会了这样做,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就会避免许多由于互不谅解而产生的那些冲突:教师不理解儿童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到底要求他怎么做。读到这里,你是否对儿童更加多一分宽容呢?老师为什么不看看如此经典的书,作者可是你们的前辈啊,老师在教书育人,弄不好是在教书害我们的下一代恩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11-16 09:17:01 | 只看该作者
欣然妈妈+2005-11-15 23:00-->引用:欣然妈妈 @ 2005-11-15 23:00 如果我把此篇发到我女儿学校的网站上,不知教师们有何感想?

不用您操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应该是师范出身的必读书。
每个师范出身老师都会读过。
问题在于,书是书,他们是他们!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会买一堆,送给孩子学校的老师。此帖由 dawnch 在 2005-11-16 09:17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1-16 09:24:58 | 只看该作者
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慨: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缺陷的教育,学校应当正视这种现实。
当学校自身不能弥补这种缺陷的时候,应当允许各种弥补这种缺陷的可能性的存在。——为学生放出空间,为家长放出空间。

例如,当一个学生迟到的时候,老师可以去问一下学生晚上几点睡觉,早上有没有吃早餐,路上发生了什么事,而不是给学生脸色看。
当家长提出不参与学校的一项活动的时候,老师可以了解一下家长的思路,该活动对孩子会有何影响,而不是以“集体主义”的帽子去压人。校方更加不能以参加人头率来作为老师工作的考核指标。

学校教育应该明白自己在教育宏观舞台中仅仅是一个角色,整个舞台还有更多的角色存在,主角不是学校,不是老师,只能是学生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11-16 09:33:51 | 只看该作者
lcz+2005-11-16 00:31-->引用:lcz @ 2005-11-16 00:31 老师在教书育人,弄不好是在教书害我们的下一代



“教书育人”这个观念应该刷新了。

我们对老师的观念仍停留在孔子所开创的模式。

过去的老师和学生们吃住一起,师者如父如母,这样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肩负得起“育人”的责任。

现在的老师仅仅是一个职业,上班就是讲课,下班了大家各自东西。这种状况,“育人”没有环境,没有基础没有条件,再把“育人”之责加在老师身上就有点苛求了。

但是,不说“育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仍然是有的,因此,老师把自己做好也是应当的份内之事。但若真能做好自己,那就阿弥陀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11-16 09:43:47 | 只看该作者
欣然妈妈+2005-11-15 23:00-->引用:欣然妈妈 @ 2005-11-15 23:00 如果我把此篇发到我女儿学校的网站上,不知教师们有何感想?

可能不会有什么感想,老师学习此类的文章比谁都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11-16 09:50:03 | 只看该作者
dawnch+2005-11-16 09:17-->引用:dawnch @ 2005-11-16 09:17 问题在于,书是书,他们是他们!

很多人只知道老师变了,殊不知学生比老师变得更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11-16 09:59:58 | 只看该作者
dawnch+2005-11-16 09:24-->引用:dawnch @ 2005-11-16 09:24 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慨:
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缺陷的教育,学校应当正视这种现实。
当学校自身不能弥补这种缺陷的时候,应当允许各种弥补这种缺陷的可能性的存在。——为学生放出空间,为家长放出空间。

^_^,老虫的做法非常好,我要有时间将来也会这么做,这种做法源于一种失望,对学校和老师的失望。目前似乎不具推广价值,因为很多家长没你那前卫的教育孩子的思想和策略,他们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孩子在家的伙伴就是电视或电脑,特别是深圳这个地方。估计美国再发展100年,也不会有多少人把孩子弄回家教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11-16 11:00:00 | 只看该作者
yuhongmin+2005-11-16 09:50-->引用:yuhongmin @ 2005-11-16 09:50 很多人只知道老师变了,殊不知学生比老师变得更厉害!


现在的老师也是学生变的。
现在的学生以后也有可能当老师的。
因此,不是学生变了,不是老师变了。
是人变了,这世道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17:50 , Processed in 0.08263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