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81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别闹了,孩子》:对孩子说“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23 10:5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孩子说&ldquo;不&rdquo;,方法有讲究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先生最近在为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新书《别闹了,孩子》做序时指出:家庭教育&ldquo;若想卓有成效,必须观念与技术并重&rdquo;,&ldquo;儿童是最听不进复杂道理的,讲大道理不如培养其行为习惯&rdquo;。他希望家长们阅读这本书,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实践该书提供的各种方法,并且希望看到该书能够给中国的家庭教育<!--NEWSZW_HZH_BEGIN-->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r><td><div><!-- 正文页画中画 begin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r><td><!--读书新闻内页画中画开始--><!--读书新闻内页画中画结束--></td></tr></table><!--Adforward Begin:测试勿删--><!--Adforward End--><!--读书新闻内页画中画开始--><!-- PDPS000000000852--><!--读书新闻内页画中画结束--></td></tr></table><!-- 正文页画中画 begin --></div></td></tr></table><!--NEWSZW_HZH_END-->带来一种新的气象。  《别闹了,孩子》能在哪些方面帮助家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会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比如,你的孩子撒谎了,你恨不得揍他一顿,但是又怕伤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你的孩子在商场里央求你买者买那,如果你不答应就哭或者赖在地上不肯离开,你该怎么办;你的孩子看起电视来没完没了,你如何说服他自觉地关掉电视;你的孩子在十四五岁时开始约会了,你如何才能制止他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hellip;&hellip;《别闹了,孩子》就是要帮助家长们应对在这些方面的问题。  《别闹了,孩子》的作者塞斯娅&middot;怀斯女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家长培训学院的副教授,是洛杉矶市为数不多的享有家长培训特别开业权的教育专家之一。她为家长、教师和临床医生们开设过许多培训课程并且广受欢迎;同时,她是一位有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反复实践过这些教育方法。《别闹了,孩子》是她对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书中抓住最让家长们头疼的26个问题,并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了具体而系统的解决方法。依循书中的方法,可以让家长们自如地面对孩子的种种&ldquo;毛病&rdquo;,有效地解决由此引发的各种冲突。  《别闹了,孩子》有什么特点  《别闹了,孩子》一书的立足点就是要教会家长们向孩子的种种&ldquo;毛病&rdquo;说&ldquo;不&rdquo;,也就是要教会家长们约束孩子的艺术。这种约束的艺术有如下特点:  一、想要约束,先立规矩。二、  《别闹了,孩子》的作者怀斯女士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需要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具备良好的行为,因此,在诸如吃饭、穿衣、看电视、写作业、交朋友等每一件生活小事上都要先要给孩子立下规矩。有了规矩,就有了约束的标准,在约束孩子的时候就会减少迟疑,能够说到做到,给孩子做出有责任心的表率。比如,吃饭的规矩是:用餐具吃饭,嚼东西时嘴巴要闭上,嘴里吃这东西时不许说话,手脚不许乱动,要什么菜请别人递过来,不要自己伸手去拿,要说&ldquo;请&rdquo;和&ldquo;谢谢&rdquo;等等。再如,写作业的规矩是:选择固定的比较安静的地方,学习用品要备齐,有专门的抽屉或盒子放文具,文具要收拾好保证随时能找得到,要弄清楚老师对家庭作业的要求等等。一旦有了这些规矩,在孩子违反规矩的时候,就可以提醒他,如果提醒不管用,就要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  三、进行约束时要保持情绪平静。四、父母们在面对孩子的种种&ldquo;毛病&rdquo;时,很容易气昏了头,不仅是表情而且是言语、行为都会表现出生气恼怒。怀斯女士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的坏情绪表现出来,很多时候孩子就是想激怒大人,在他们看来,激怒大人就是自己的胜利;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要条件反射式地对什么都说&ldquo;不&rdquo;,应该先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对孩子说&ldquo;不&rdquo;的同时,告诉他在哪些条件下可以同意他的要求;不要过多地与孩子进行言语争辩,一旦你向孩子表明了自己的原则,就不要再理会他的顶嘴、喊叫骂人、大发雷霆,而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意识到这种无礼纠缠是没用的。  三、要将约束进行到底。  对于父母们来说,最难的恐怕就是就约束进行到底。怀斯女士认为,必须将约束进行到底,否则,就会给孩子一种误导: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怀斯女士将约束进行到底的方法有:警告孩子面临的后果;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置之不理;给孩子关禁闭;使用&ldquo;重复命令&rdquo;告诉孩子&ldquo;这件事到此为止&rdquo;;如果孩子违反命令,一定要说到做到,让他承担应该承担的事前设定的&ldquo;后果&rdquo;。  怀斯女士的这三种实用的约束艺术对父母们会大有帮助。  孙云晓为什么要推荐《别闹了,孩子》  作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教育理念:&ldquo;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rdquo;。孙云晓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历来是封建家长式的专制教育,&ldquo;老子说了算&rdquo;,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始有专制走向民主,也就是走向以表扬、肯定、鼓励为中心的教育,但是,这种表扬奖励的教育正在越走越远,完全否定了批评惩罚。孙云晓说:&ldquo;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rdquo;,然而,&ldquo;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lsquo;惩罚&rsquo;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rdquo;。&ldquo;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越要惩罚,越要尊重&rdquo;,&ldquo;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rdquo;。  《别闹了,孩子》一书所提出的约束理念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惩罚,与孙云晓的惩罚理念非常一致,就是在尊重的基础上惩罚孩子,通过惩罚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积极乐观、有责任心并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这种&ldquo;约束&rdquo;或&ldquo;惩罚&rdquo;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所以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学习约束或惩罚的艺术。《别闹了,孩子》就是一本向家长们传授&ldquo;约束艺术&rdquo;的书。因此,孙云晓希望家长们阅读这本书,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实践该书提供的各种方法,并且希望看到该书能够给中国的家庭教育带来一种新的气象。  文/杨雪萍  作者:杨雪萍  联系电话:(O)62142290  E-mail:amysnow@263.Sina.com  为什么要阅读本书  你是否觉得很难对孩子说&ldquo;不&rdquo;?你是否为自己在管教孩子时不能将意见坚持到底而感到难过?或者,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是否因为自己与那些帮你带孩子的人意见相左而苦恼万分?你是否在因教育孩子而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面前束手无策?  本书将全面而细致地告诉您解决上述问题的秘诀。当然,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情况:有的不能接受孩子爱吃甜食,有的不能容忍孩子在超市里吵闹着要这要那,有的嫌孩子看电视时间过长,有的只是希望孩子能按时上床睡觉。我曾为此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办了培训班,其间有许多家长提出了如上所述的问题。在这本书中,我将使用其中的26个典型事例,具体阐述如何对孩子说&ldquo;不&rdquo;。  阅读本书,不仅让你意识到可以对孩子说&ldquo;不&rdquo;,而且还必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约束,以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家长有必要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行为规范要求,来表明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在孩子做某件事前,家长要先说明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就有可能成为身心健康、积极乐观、有责任心并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  的确,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需要有人对他说&ldquo;不&rdquo;:当他想要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时,当来家中做客的朋友想去打球他却坚持下棋时,当父母希望自己安睡他却要钻到大人们的床上捣乱时&hellip;&hellip;倘若家长们学会说&ldquo;不&rdquo;,孩子们就会开始意识到兄弟姐妹、父母和朋友也有自己的权利,他们就会慢慢地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是培养他们通情达理的第一步。  有些对孩子们来说实在不好的事情,必须受到约束。比如:过量的甜食、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早恋等。当我们心里认定应当对孩子说&ldquo;不&rdquo;时,他们却不依不饶,搞得我们不胜其烦。在孩子们死磨硬泡或者耍小性子时,家长采取让步行为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样做不仅事与愿违,而且还给了孩子一种误导: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试想,如果你的孩子成年后,还把纠缠不休作为他们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我发现,家长们的最大难题是:他们把握不住孩子的行为是对是错,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抱着一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想要确立孩子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又怀疑这些行为规范对自己的孩子的可行性,最终搞得无所适从。他们很想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帮手,而不是对手。他们不想对孩子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条件反射似地给予否决,成为&ldquo;老子说不行就不行&rdquo;的那一类家长。然而,不幸的是,很多家长都在孩子的过分要求面前让了步:在本该严厉拒绝时,他们却给了孩子多种选择的自由。  本书将引导你理解孩子们的需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重新明确你自己的价值观。藉着书中的提示,通过你自己的思考,你将能够为你的孩子制订一个明确的行为规范(即让他明白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并开始有效地解决由此引发的各种冲突。  文/《别闹了,孩子》作者塞斯娅&middot;怀斯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wlala0105 + 1 + 1 谢谢分享,转到我自己家楼里了,精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9-5 15:17:42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还是很不错!^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9-7 10:44:37 | 只看该作者
可是我狠不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1:18 , Processed in 0.07670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