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7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专题:孩子说谎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3 16: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face="宋体">人之初性本善 你是否打造了说谎的孩子 作者:转载   有专家说:&ldquo;说谎作为一种性格因素,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也许,很多家长都认为说谎不是件好事,但从心理学角度讲,撒谎的孩子在心智上比不会撒谎的孩子更高。孩子说谎,作为家长要正确理解并加以引导。&rdquo;――  事实证明,无论你如何教孩子,他们迟早会对你说谎。孩子愈大,谎话越多也越高明。那么,孩子为何要说谎呢――  延伸阅读:改造欺软怕硬的宝宝 教会孩子适可而止  害怕惩罚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所以也就特别容易做错事,这时孩子内心紧张而恐惧,害怕家长的训斥和打骂,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而诱发其说谎。  家长的错误所导致  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有些家长总喜欢说,今天去一次,明天不去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说谎很正常,无形中从家长那里学会了说谎。  家长对孩子及其他人说谎的态度影响孩子  孩子说谎,家长没有及时指出并给予批评教育,对其他人类似的情况也不表示反对,没有表明正确的态度,令孩子习惯于接受家长的态度,认为说谎没有什么不对。  自卑  有些孩子因学习成绩方面的原因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在同学中也不引人注目,孩子会有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所以,孩子有意识地说谎带有恐惧和企求获得表扬的心理。  如此看来,说谎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这种理论,可把说谎者分为三类:  偶尔说谎者  这类孩子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很诚实,但碰到个别情况可能会不讲真话,有时甚至并无明确动机,只是不想让家长知道真相,就随口编出谎言。这类孩子不经常说谎,说谎时或说谎后往往都显得表情不自然,嗓音不正常,甚至出现眨眼、摇头、颤抖、口吃等反常动作。他们的心理活动很易被人看穿,也往往易引起家长的怀疑。。&hellip;&hellip;&gt;&gt;&gt;进入论坛讨论区  延伸阅读:任性孩子的八大对策 教宝宝掌握拒绝艺术  病态说谎者  比起第一类来,这一类孩子所占比例要小得多。他们往往是从第一类中进化而来的。他们出于某种原因,对自己不甚满意,想在别人面前展现另一种较为满意的形象,最后可逐步升级至弄虚作假的地步。不过,这类孩子撒谎大多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为了掩饰、标榜、美化自己而信口开河。   社会病态说谎者  这类说谎者往往有明确目的,而且说谎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撒谎便会感觉难受。实际上他已把谎话当作进入一种虚假天地的办法、当作获取自我解脱的一种手段。研究发现,社会病态说谎者往往在孩子时期便养成了撒谎的习惯,如逃学后为了逃避惩罚而对家长撒谎,一次得逞后又会二次、三次,渐渐便习惯成自然,最后终成恶习。  温情提示:如何对待说谎的孩子?  要教孩子成为一个真诚正直的人,家长应善待他的谎言,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孩子有了错误,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做人之道,并引导他不断地完善自己;不用打骂、惩罚、斥责等消极方式对待孩子,或避免他以谎言应付家长。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如果是因为家长的原因造成孩子说谎,家长应检讨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并对他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孩子认识、适应社会。在当今多元化的环境中,要学会适应多样化的人际关系。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技巧,但决非谎言。所以,虽然谎言的标准也会随时代而变化,但待人处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做人标准。  家长不要做出极端的反应。家长要向孩子说明,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错误。一旦发现孩子说谎,不要训斥,而是若无其事,可以在他面前有意识地表扬朋友的孩子做错了事,诚实地讲了出来就是好孩子,就能得到原谅,以此来诱导。一般情况下,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往往都会主动地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23 16:38:13 | 只看该作者
与撒谎孩子进行心理战    心理面对面    撒谎,或者是因为无知,或者是因为害怕,或者是因为逃脱责任,都会引起父母的恐慌:&ldquo;孩子撒谎是品质问题,这可怎么办呢?&rdquo;其实,反思自身,对症下药,对父母,对孩子都是最有帮助的措施。    案例1 --幻想型撒谎    童童,4岁的小姑娘,一直能言善语,倍受父母宠爱。当童童暑假从外婆家回来之后,父母迫不及待得和小童童亲热,想知道小童童的所见所闻。于是童童开始说:&ldquo;我在外婆家看见过一只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吃了一个小朋友,后来小朋友的爸爸用刀把大灰狼的肚皮切开才把小朋友救了出来----&rdquo;童童惟妙惟肖的描述,使父母听傻了:&ldquo;乖乖女儿怎么变得撒谎不脸红了呢?&rdquo;父母对童童的&ldquo;能言善语&rdquo;产生了怀疑。    咨询师的讲解    学龄前儿童无法分清想象与现实,常常会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在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表现力的发展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后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ldquo;撒谎&rdquo;。但是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属于幻想型撒谎。如童童的行为便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外婆家听了一个《小红帽》的故事后,便把这个故事套用到邻家小朋友的身上,其本身并无任何目的性。    NO!父母不明智的选择    指责:父母一味地批评、指责,就会损伤孩子的创造与想像意识。    顺从: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听之任之,会使孩子习惯性地将想象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导致孩子缺乏理智感,为成长成熟埋下隐患。    YES!聪明父母的心理招数    满足孩子的形象力的表现欲。鼓励孩子自编一些故事,或者经常与孩子玩假扮游戏。如可以将家里的一些玩具作为道具,可以把一些童话故事续编等,使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地释放,并能够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启发和引导。童童把大灰狼吃小朋友的情节描绘得很逼真,父母在倾听她讲述之后,一方面可以表扬她讲述很形象,但同时也向她提问&ldquo;大灰狼生活在什么地方呢?&rdquo;&ldquo;当小朋友见了大灰狼之后,应该怎么办呢?&rdquo;&ldquo;大灰狼为什么要吃人呢?&rdquo;&ldquo;被大灰狼吃掉的东西会变成什么样呢&rdquo;等等问题,帮助孩子进行现实的逻辑思维。    总之,幻想型撒谎往往没有什么目的性,有时是很即兴、很随意的,对于这类孩子应注意启发与引导。    案例2--惧罚型撒谎    5岁的小男孩文文,有一次不小心把妈妈很喜欢的一个花瓶摔破了。当妈妈大惊失色地询问是谁摔坏了这只水晶花瓶的时候,文文立即应声是自己碰摔的。&ldquo;不就是一个花瓶吗,家中有三四个呢?&rdquo;可是妈妈却翻出了文文的&ldquo;破坏史&rdquo;,一直不停地唠叨,如果奶奶当时不在,那文文的屁股就遭殃了!虽然受到了警告,可是文文在不经意间,又把电视机的遥控器摔坏了。这次,当妈妈怀疑地询问他时,他却信誓旦旦地说&ldquo;我没有碰过遥控器啊!&rdquo;    咨询师的讲解    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的探索,他们是诚实的人。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父母的不满甚至是责罚,他就开始学会了装假说谎。这类撒谎属于惧罚型撒谎。父母虽然很多的时候,理智上强调诚实的重要,可当具体到某一件事情时,情绪会战胜理智,于是出现了不满愤怒、责备,于是父母表现出更在乎事情本身而不是孩子诚实的品质。    NO!父母不明智的选择    惩罚:不分原因的责备和体罚会使孩子越来越远离父母的教育。    袒护:家长袒护孩子的错误,或者家长之间因教育态度不一致而在孩子面前争执,给孩子以可乘之机,都会导致孩子继续撒谎。    YES!聪明父母的心理招数    沟通: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爸爸妈妈更不希望他撒谎。    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理解孩子犯错误的动机,包容孩子的错误结果,给予孩子改正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改正。    总之,对于惧罚型撒谎的孩子,父母要调节自己处理事情的态度与方式,给孩子改正的机会,不要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案例3--行为性撒谎    亮亮已经上幼儿园的大班了。有一次妈妈整理他的房间时,发现他的玩具中多了一个小遥控汽车。妈妈问他哪里来的,亮亮说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军军借给他玩的。一个星期后,妈妈问他怎么还不把小汽车还给军军,他说军军已经把小汽车送给自己了。后来妈妈从幼儿园老师那里得知军军的小汽车被偷掉了------    咨询师的讲解    亮亮的行为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少见,属于行为性撒谎,其表现比较严重,常常伴随偷拿和破坏等不良行为,对孩子自身成长的危害性比较大。这种类型的儿童与前面两种类型的儿童不同,他们的撒谎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在他们看来撒谎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利益或满足。这种类型的撒谎因为对孩子成长的危害性非常大。    NO!父母不明智的选择    袒护:若孩子说谎后没有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但父母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或者被其他人揭穿后,父母因顾及颜面而袒护孩子等,都会助长孩子的说谎意识。    放任: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撒谎是因为没有长大,不知好歹,而放任孩子任意所为,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影响孩子自我意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    YES!聪明父母的心理招数    惩罚:不能让孩子的&ldquo;阴谋&rdquo;得逞,让他知道如果撒谎后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    暗示:通过讲故事,做想像游戏等使孩子意识到这种撒谎的行为是羞耻的。    总之,行为性撒谎往往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并且是事先想好的,对于这类孩子必须严厉惩罚,马上予以纠正。    文/贾严宁  2003年11月7日 11:25 《健康娃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23 23:21:24 | 只看该作者
好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23 23:31:18 | 只看该作者
我宝宝还小,但是我觉得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这些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0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07:22 , Processed in 0.1083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