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0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有关辩论的两篇博客:《最佳辩手》和《都是辩论惹的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9 19:0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佳辩手2012年07月20日
她就像我的影子,我们不刻意联系,却总能在不同机缘之中重逢。
我们相识在大学,她是学姐,那时我们同为校辩论队队友或对手,她伶牙俐齿,有着一颗明净的心,声音甜美,爱男友超过爱上课;她学统计,却一心要做律师,后做了公益,辗转去了华尔街,年过30后终于回归了她儿时的梦想,做一名律师,于是去了哥大学法律。
我对她的喜欢溢于言表,她的思维之敏捷,逻辑之清晰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训练中她就常常因为跟主题无关的争论把同队的男生气得七窍生烟,但是她也不受宿舍女生喜欢,在进入辩论队集训之前她将她当时的男友视为珍宝,粘得令人咋舌,后来身边人却逐一疏远她,她说我成了她唯一的朋友。
我们重逢于哥大,她一袭职业装,干练短发,我开玩笑说,当本那么女人的你变成了女强人,你就“剩”到了现在。她取笑我,“小可爱都长笑纹了,你得看紧你男人”。她看起来一直没变,永远都这样,嘴不输人。
她有着灿烂的简历,并在华尔街挣得了一套虽然在她看来还不如北京上海公寓值钱的大house。
然而,她形容她在华尔街的日子,叫一败涂地。“像我这样混了这么多年,在这也就只在郊区有一套房子,就算是潦倒了吧”
她回忆她的校园生活,最失败的经历却是她曾经屡屡引以为荣的履历,“最佳辩手”。她嘴里所说的一切一败涂地,都来源这一称号,且单身至今。
刚到美国不久,她就曾将自己包装成金融时尚达人,但她有一个她如今形容很不好的习惯,凡事爱挑人家句子里的所谓逻辑漏洞,爱找他人毛病。刚开始她尝到了向来直率的美国人欣赏的眼光,因为中国女人竟然能如此公开辩论,而且是一个一开始英文并不那么顺溜的女人。后来的一件事改变了她身边那些曾经无比欣赏她的人的看法,也改变了她与她原雇主的关系,更彻底改变了她此后的命运。
其实起因于一件很小的事,她试图隐瞒在一件交易中的失误,应该说是还算正常范围内的失误,让她在另一部门的男友也卷入了那场纠纷,最先发现她失误的是她男友的同事,并将此报告给了她的主管,她找了一切原因去掩饰或者粉饰她的过错,并当众将那名揭发者驳得无力回击,同时,被激怒的她还将那位揭发者也揭了个底朝天,包括故意渲染对方的隐私。她没有想到的是,在她看来气势磅礴的驳斥和渲染隐私的行为,在她全公司人看来都那么不可理喻。
那真的只是一件很小的事,只是她从来不认输,不愿认输。在过去很长时间,她都认为那次是别人无法理解她,故意针对她,她一直以律师之雄辩天赋为荣,在哥大真正学习法律之后,才明白,此辩论根本非彼辩论,中国的大学生辩论赛早已悖离了辩论与生活,并将她引得太远太远。
“你还记得我们当年最引以为经典的训练范例是什么吗?”她问我。
“复旦王沪宁带队的那届“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决赛对吗?” 我依稀记得那句“善花如何结出恶果”之经典诘问。
“那是最恶辩论的开始”,当辩论仅仅进入文字层面的纠缠,就沦为了诡辩,而中国大学生辩论赛就是将国人好“诡辩”这种技巧发挥到了极致,甚而扭曲人的性格,误导了无数青年大学生。”她说得义愤填膺。
“辩论赛让人丧失了倾听与理解的能力,不仅是那些非此即彼的弱智辩题设置的问题,还有现实中,你会发现任何辩论讨论在这种思维训练后的进行,都最终会成为口水,将人带入深渊”“更重要的是,现实中不会有辩论赛中的裁判点评者,所以永远都不会有对错,说服,只有沦为互相纠缠与攻击的恶辩。”
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政府某部两职员争辩得面红耳赤,没注意部长就在近旁。  甲说:“你是糊涂虫!”  乙反唇相讥:“我从没见过你这么蠢的人!”   部长插嘴了。“两位先生,请注意。”他说,“你们忘了我在这里?”
部长也许很好笑,但你一句我一句的“参与感”就是这样,没人注意自己说话已在另一刻当下,更难以察觉的是每一个说话者自己背后会被辨识的身份。
“连我这么爱辩的人,都从没看过微博上这么多无聊的吵架。其实这不过是现实中的缩影,没人真的在管别人说的是什么,任何正常的说理当偏向辩论或吵架,就意味着该停止了”这是她最近给我在微博困境中的一句赠言。
她一直在微博潜水,翻看她前面的微博才发现,虽然是没多少关注者的马甲,但她仍与无数其他马甲争得不可开交。
“那你觉得你能转变吗?”我忍不住问。
“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中国,改变不了大学,只能改变自己”她决定好好重新开始谈一场恋爱。我偷笑着回答要帮她征婚。

http://zhaohejuan.blog.caixin.com/archives/431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9:01:36 | 只看该作者
都是辩论惹的祸
2012-07-24 13:16:56


财新记者赵何娟写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最佳辩手》。文中描述的辩手,到美国后,仍是铁嘴铜牙,因为一件小事,得理不饶人,非要辩得对方无话可说。论道理,她是胜了,但是论人情,她输了—— 全公司的人都觉得她“不可理喻”。这位前最佳辩手追忆当年的辩论时说:“辩论赛让人丧失了倾听与理解的能力,不仅是那些非此即彼的弱智辩题设置的问题,还有现实中,你会发现任何辩论讨论在这种思维训练后的进行,都最终会成为口水,将人带入深渊。”她奉劝微博上大家不要做无谓的辩论。
这位辩手因为这种争辩习惯吃了不少亏,这都是辩论惹的祸。她的现身说法,或许也能教育一些人。很多时候,尤其是到了国外,我们有时候抓住一件小事,与人“据理力争”,把对方辩得“哑口无言”。对方没准觉得这人有病,懒得理睬。有时候对方的某些说法,会触动某些人辩论的神经。但我们不是狮城国际大专辩论赛的选手,自己口头上得胜,未必代表背后几千年文化和国家的胜利。这样自我想象的代表,国家往往不领情,对方通常也不买帐。


生活中,非要把对方辩得体无完肤哑口无言,有时候只是不近人情罢了。我上大学的那几年,正是大学生辩论赛最鼎盛的时期,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比现在的刘翔姚明还出名。周围辩论盛行,除了各种辩论之外,还有宿舍中哪种充满火药味的唇枪舌剑。


当然,辩论让人看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去看,这对于批判思维有些帮助。如辩论能启发思维,让人看到本来潜藏着的各种假设,它就有其价值。


不过,为了口舌输赢,不顾真理真相,这也是可悲的事。在“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类笼统的话题上,道理能否越辩越明我深表怀疑。道理依附于语言。而语言如流沙,一直变化,实在靠不住,一如我们的思维。还有,抽象的辩论,让人争高低输赢,最终反目成仇,也非好事。我爱得胜,但是如果对方比我说得还有道理,这样的失败也是收获。世界上有比口才辩才重要得多的东西,比如真相,比如关系。雄辩不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不信看看希特勒。


也不是所有的辩论都是无益的,能影响决策的辩论一定是需要的,比如禁枪、死刑等话题。辩论几乎就是立法机构的常规工作。一个议题,与其不辩论就匆匆下结论,还不如一番辩论之后悬而未决。但是一些没有具体情境也没有现实紧迫性的空谈话题,还是不辩为好。人生苦短,人要选择打值得一打的美好仗。别的东西,他人自以为赢了,就随他去自鸣得意。你没有在无聊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这就是你的胜利。


对方辩友你说呢?




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log/static/116670716201262402212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7-31 13:17:30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就是典型的好争辩,爱推脱责任,喜欢故意偏离主题 —— 因为主题对她不利。她会寻找对方的一点点漏洞抓住不放展开攻击。
拿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

我在路边碰到一个带着孩子乞讨的女人,出于直觉我认为是骗子,但没有证据。
我拿这个例子去问外甥和女儿,让他们帮我判断。
外甥想了各种各样的主意,女儿一个也没想出来,但是对外甥的每一个建议都能找出漏洞。
我不喜欢她这种态度,便故意没理会她,而是和外甥探讨如何改进方法。结果女儿就发脾气,大喊大叫了一通。

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才是面对问题时该有的态度。
这是我需要给自己也给孩子补上的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8-1 09:41:1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在电视里看到的辩论会,似乎还没有非常合格的辩手

偶尔在《一虎一席谈》里,能看到个别不错的人,不过那个节目还是胡一虎把控的比较得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无事生非 + 2 + 2 鼠哥哥是很好的辩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23:00 , Processed in 0.07650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